专业新媒体运营推广——跟随大平台节奏
电话+V:159999-78052,欢迎咨询在中山做个自媒体挣钱吗知乎全文,[专业新媒体运营推广],[各种商圈业内交流],[抖音运营推广课程],[微信运营推广课程],[小红书运营推广课程],[让你站在风口忘记焦虑]
一、做自媒体到底赚不赚钱?
#头条创作挑战赛#点击右上方“关注”,分享自媒体干货与长大故事。第101次想放弃》时,收到一位网友的私信,他说自己也想做自媒体,想知道自媒体到底赚不赚钱,应该怎么做。老实说,刚看到这个私信时,我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因为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在很多人眼里,自媒体是一份极具诱惑的职业。工作自由,平时旅旅游写写文,接几个商单就能赚到比上班更多的钱。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今天,我想结合自己的经历,来回答一些Q:裸辞做自媒体靠谱吗?A:如果你家里有矿,那请随意;如果你只是普通上班族且没什么存款,请你先冷静一下。首先,做自媒体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前期的积累阶段几乎没有收入。而这个阶段,可能是几个月,也可能是一两年,关键看个人能力、投入程度和运气。如果裸辞,还需要增加一笔自己缴纳社保的支出。因此,你必须有足够存款保证自己在0收入情况下也能正常生活。其次,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自媒体。如果你头脑一热辞职回家,结果做了不到一个月就觉得没意思想放弃,又或者做了几个月没有起色想再回到职场,就难了。如果你对这一行感兴趣,完全可以在工作之余先开通一个账号试试水,看看自己是否适合做自媒体,等做一段时间后觉得有戏,再辞职也不迟。Q:什么人适合做自媒体?A:一、自由时间多的人。如果想兼职做自媒体,其实每天能留出2-3个小时就够了。关键在于能不能坚持,毕竟工作已经很累了,大多数人都更希望在下班后好好休息。前几天或许还能靠兴奋劲坚持,努力几天后看不到起色,新鲜劲也过了,渐渐就放弃了。不如在刚开始时先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比如先注册一个账号并更新5次,或者先涨粉50个等,这样会比较好坚持。二、有一技之长的人。自媒体并非完全0门槛,需要有一定的写作或视频拍摄剪辑能力。如果之前从没做过这类事,可以先学一学,打好基础再出发。就算之后不想做自媒体,这两项也是很实用的职场技能。另外,如果你对某一领域很精通,也很适合做自媒体放大自己的优势。因为自媒体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能否为受众提供有价值的内容。三、足够自律的人。这也是做自媒体最需要具备的一个特质。因为做自媒体,自己就是自己的老板,就算完不成任务、达不成kpi也不会有人管,你可以无限期拖更,直到完全忘记自己有个自媒体号。如果你想做全职自媒体,还得忍住睡懒觉、玩手机、熬夜等各种诱惑,保证健康作息,和上班一样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如果不够自律,这一点会很要命。Q:怎么开始做自媒体?A:首先,确定领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择适合的领域。一定程度来说,长大类账号的门槛较低,更易入门。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擅长哪个领域,可以先从这方面试试水。其次,确定内容形式。你想主做视频类还是文字类自媒体?类型不同,运营的平台也会有不同。视频类可以在某音、某手做短视频,也可以在B站做长视频。文字类平台更多,公众号、头条号、百家号、小红书等都适合运营文字类账号,可以多平台运营。这些平台目前也很重视视频类优质内容,因此内容形式不必非此即彼,但要有主有次。然后,为自己设计有辨识度的昵称、头像、账号介绍等。这些细节相当于账号的门面,一旦确定,尽量不要二次修改。最后,在你想要发展的平台上注册账号,发布内容。Q:自媒体怎么变现?A:自媒体变现的途径有这几种:一、流量广告分成:我们在看视频或文章时,会看到结尾出现的广告,只要网友看到广告,平台就有收益,并会把一部分收益分给作者,这就是流量广告分成。一般来说,阅读量/播放量越高,收益也越高,但收益也会根据内容质量、完播率等因素有所起伏。头条号、百家号的主要收益就是来源于此,公众号粉丝达到500个后也能开通流量主,但收益不多。二、合作商单:粉丝达到一定数量,或内容数据好,会有商家来聊合作,商单价格和粉丝量、内容数据挂钩,因此好好做内容很重要。这也是小红书、公众号的主要变现途径。三、付费课程:在积累一定粉丝后,可以出一些付费课程来变现。课程内容要符合账号定位,且内容要足够干货,才能使账号有长期变现的能力。四、电商带货:完成粉丝积累后,还能靠带货变现。比如小红书博主可以在平台开店,一些商单也会根据销量给予一定提成。五、卖号:最后不想做自媒体了,如果你的账号粉丝多、权重高,还能把号卖了赚最后一笔钱。Q:做自媒体能不能赚到钱?A:做自媒体肯定能赚钱,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包括我)从事这个行业。但和上班不同,自媒体人的收入不稳定,且前期收入很低。后期视发展不同,收入也有很大差距。所以如果你问自媒体能不能赚钱,答案是肯定的;但如果你问能赚多少钱,这就要看你的能力了。可能月入几万,也可能好几年也赚不到几块,这其中有能力和运营技巧的原因,也有运气的成分。同时,做自媒体也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可能你坚持一两年,账号都没什么起色,但当粉丝量和实力到达一个临界点,说不定很快就能赚到钱。以我很喜欢的一位博主小郁儿来说,她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大一退学,从2017年开始写作到现在5年时间。前几年,她也经历了漫长的蛰伏期,收入低、数据差、周围人不理解等自媒体人的困扰,她都遇到过。但她坚持下来,并且多平台运营自己的账号打造个人IP、出付费课程,这才有了如今月入10万的故事。关注小郁儿好几年,她也成了我的目标和学习对象。相比天赋和能力,做自媒体最需要的其实是自律和耐心。我始终相信“一万小时定律”,关键在于,你愿意在这件事上花多少个一万小时?作者介绍:云宇,努力靠码字养活自己的自媒体人,用文字分享长大与经验。二、现在做自媒体真的很赚钱吗?
现在做自媒体的人是越来越多的,而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人选择去做自媒体就是因为很多人认为做自媒体非常的简单,轻松,而且还非常的挣钱。的确,站在自媒体顶尖的那一撮人的确是挣了一大堆钱,但是更多的人则是苦苦煎熬,看不到自己的未来。
随着前段时间的爆料,也让更多的人认为自媒体是非常挣钱的一个行业,比如说李子柒年入1.6亿,李佳琪也年入上亿,等等,那些各种短视频平台上粉丝上百万的,上千万的都能够做到月入百万。于是这就让很多人认为自媒体就是一个拍拍视频就能够挣到大钱的行业。
如果要问自媒体是不是真的挣钱,那回答自然是肯定的,最开始玩自媒体并且坚持到现在的那些人,月入十万的都是少的。但是,这都是曾经了,现在很多人看到自媒体能够挣钱之后相继假如了自媒体,可是结果就是非常的凄惨,最后在苦苦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遗憾的退出。
刚开始的时候,进入自媒体行业的人是非常的少的,他们都是一批先行者,都是不断的在摔倒当中摸爬滚打,最后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式,最后大放异彩。可是后来的那些人,或者是更多失败的人,进入自媒体之后是非常的迷茫的,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和方法,最后就只能失败。
而想要在自媒体当中挣大钱也是比较容易的,只要自身是有实力,有本事的,不管是哪方面都能够获得成功,当然,也是需要一丝运气的。可是这种成功的机率太小了,完全可以用万里挑一来形容。而更多的人在自媒体行业当中就只能接受失败,不仅不能挣到大钱,还会因此而赔钱。
在四川深山里做自媒体,田间地头生产10万+,月收入过万
原创2018-09-1410:58·刺猬公社刺猬公社|石灿在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下了公交车后,“摩的”师傅带我在曲折的山间公路上“飙车”,一路向南,雨中,我们穿过一片又一片的亚热带楠竹林和稻田。山势陡峭,公路崎岖,一个小时后,车停在了一个叫“回虎村”的地方。旁边的大旺村经济发展要比回虎村好,知名度也要比回虎村高,那片竹林在当地叫大旺竹海,盛产竹笋,旅游观光和竹林业开发两用。
回虎村所在地理区位位置制图/切切回虎村处在纳溪区10万亩竹海核心区域,散落的民房被竹林裹在其中,村子最近被外界知晓,要追溯到2017年了,村主任在当年种蘑菇收了400多斤,登上当地网络媒体页面。雨雾中,一个1米6身高、剃着短头发、体型微胖的中年男人从竹林间朝我走来,操着一口泸州方言向我问好。他带我走向一栋背靠竹林、面朝大山的房子。我们走进他的新媒体办公室——他家二楼的一个房间里,几张椅子摆在电脑桌前,电脑显示器装载着正在等待被剪辑的农村视频。房间外面的客厅里,堆放着一些摄影支架设备。“我一直都在这里办公,剪完视频后,直接上传。”
“农村四哥”王荣琪拍摄/石灿他叫王荣琪,三十多岁,一位农村自媒体创作者。西瓜视频上,他有一个叫“农村四哥”的账号。在过去的11个月里,他拍摄了上千条视频,将剪辑好的五百多条原创视频上传到西瓜视频后台,拿下了数百条爆款,并从中获利,月收入过万,给家里添置了新的家具,也在当地获得了不小的知名度。
把“农村”作为名字的开头有一次他和家人去走访邻居,一个人跑到他身边告诉他和他妻子:“我看过你们的视频。”“你看过啊?在哪里看的啊?”“今日头条。”“你都看今日头条啊。”那孩子看到有人在拍他,他继续问道:“我是不是真要上(视频)啊?”“要上。”王荣琪告诉他。小孩儿开心地喊着说:“真的啊?”“啊!”他得到了王荣琪的承诺。不久后,那个男孩出现在了上亿人的手机里,被浏览了36万次。现在,王荣琪是这样制造一个爆款内容的。将一千多块钱的DV摄像机,对准他的父亲、母亲、女儿或妻子,录下他们在农村生活中的一举一动,然后将视频导出至电脑里,在剪辑软件中来回剪辑拼接,上传到他的西瓜视频账号上。视频同时进入西瓜视频的内容监测系统,如果质量高,将会被机器根据不同人的兴趣爱好,推荐到个人首页。王荣琪活得很明白,“平台的力量很大,它成就了我的现在。”他曾在平台组织的课堂上学习新媒体知识,做选题、取标题、传播方法等等新媒体知识都是从那里获知的。平台想要构建自己的内容账号生态,在资本和市场的催化下,它愿意花成本去培养一批属于自己的人。
王荣琪家的老房子,建于上世纪80年代拍摄/石灿而视频作为内容介质,它的编码和解码是由视频设备完成的,减去了高额的专业转译成本,视频设备给以“农村四哥”为代表的这类人群提供了表达自我、传播内容的便捷性。加上现在视频设备越来越智能,以前一些专业的视频技术,比如灯光、剪辑、配乐,都可以由智能设备帮“农村四哥”们完成。换句话说,短视频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固有的传播技能鸿沟,为更多人提供了平等创作的机会,让不同出身的人,处在一个平行世界发声。“农村四哥”的一位粉丝告诉我,看“四哥”的视频,有种“回家”的感觉。他小时候生在农村,长大后才到城市里上学、就业。他怀念小时候家里爷爷奶奶给他做饭的情景,“喜欢那种生活方式,看着他们一家在山水相间的农村和和睦睦的,我自己是挺向往的。”2017年10月,王荣琪在取名“农村四哥”前,他斟酌了很久。他观察很多人农村自媒体账号名字都有“农村”两个字,“我一定要把‘农村’作为开头,但是后面是什么,我想了很久。”王荣琪在家族同辈里排行老四,比他小的堂弟堂妹都叫他“四哥”。“就叫‘农村四哥’,当时也没多想土不土,就觉得挺好听的。”到了后来,他发现这个名字给他带来了麻烦。有一些年纪比他大的人很喜欢看他的视频,他们给他留言:我年纪比你大,我都不让别人叫我“哥”,你还想让我叫你“哥”?
王荣琪的父亲和表叔经常出现在他的视频中拍摄/石灿传统文化里,一直注重“天地君亲师”的社会排位,年龄是界定称谓的一个重要标准。这刺到了他的心,他的本意不是这样的,他就想让别人记住他,一个非常简单的意图。他对每一个粉丝都很尊重,为了避免再次出现那种情况,他想给账号改名字。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决定,思来想去,他放弃了改名字的方案,如果那样做,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大,“难得打造出一个‘品牌’”。最后,他在给文章取标题时,不再直接用描述事情经过的标题,而是用“农村王哥:王四XXXXXX”的格式进行传播,突出“王四”以示“示弱”,可以规避掉传统称谓上的冒犯性。“我的视频剪辑特别粗糙,专业的人一看,就知道我到底什么水平。”但是这并不会给他的流量造成影响,那种经过简单剪辑,没有装饰的视频内容,反而会被人们认可。在他的视频里,原本安静的山间丛林、农村老屋、田土庄稼开始变得兴奋起来,母亲坚韧可爱、父亲沉默实干、女儿活泼可爱的形象被人们青睐,这不是人们喜欢“农村四哥”的所有,他们更在意他王荣琪一家人的相处关系、生活方式。那些背井离乡的人们,在互联网的另一端透过视频感怀曾经。这种思乡情怀并非当代人们独有,而是千百年留下来的传统文明,变的是载体和表达方式,不变的是骨子里的文化基因。这是农村自媒体的黄金时期,是农村人翻身的另一个机会,也是内容平台设计好的情节——搭建平台,让内容生产者来唱戏,并让他们从中获利,从内容生产、账号体系到内容分发、商业变现,每一步都在计划之中。
全部青春都献给制衣厂了2000年,王荣琪初中毕业后,在纳溪区城里洗了三年车,每个月能从老板那里拿300块钱。也对自己的要求不高,只要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过完这一生就好了,挣大钱、一夜暴富的想法只停留在丢掉的彩票里。王荣琪初中毕业那会儿,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在吹袭云贵川地区,靠天靠地吃饭的农村风气正在被新时代的打工潮撕扯,不少人举家外出到浙江、福建、江西、广东等沿海地区务工。国家统计局2004年的一项数据显示,劳务开发已成为四川农民增收的重头戏,2003年四川农民工资性收入已占到纯收入的34.3%。在四川南边的贵州,农民外出务工已成为贵州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
王荣琪的家在群山之中,交通工具一般是小镇上“摩的”拍摄/石灿“出去打工是一种流行,没想过通过读书来挣钱。”王荣琪的这个认知,在湖北省统计局一位工作人员的文章中被证实,湖北的农村人口外出务工也成了一种潮流。这种潮流成了21世纪初,中国农村的一大特色,这一特色在近年来的返乡创业潮流中被淡化。王荣琪家里有两个姐姐,大姐很早就出去打工了;家里学历最高的人,要数读过职校的三姐,现在三姐在当地一所幼儿园任教。三年后,在福建一家制衣厂上班的大姐叫上王荣琪,希望他在那边能谋一条新路,“不要在小县城里洗车了”。“我也很想出去打工,想出去见世面。”王荣琪在那家制衣厂花四个月做了学徒,每个月拿900块钱,“在这里要比在家好”。王荣琪初中毕业后是有些自卑的。“别人掌握技能,到哪儿都不怕,我自己只能洗车,而且谁都能洗车。”他认为他没有竞争资本,当机会来临时,比不过别人。在福建制衣厂里,他自卑的心理隔阂逐渐被打破,掌握了缝衣服、做制版的技能,“怎么也是有一门手艺了嘛”。在福建待了四年,觉得继续留在原来的制衣厂没有奔头,他决定去南边的广东寻找新机会。广东是国内的劳务输入超级大省,改革开放最前沿阵地,思想开放程度非常高。也就是在那里,他的互联网基因被激发、培养、蓄能。王荣琪选择了广东中山。它是广东的一个制衣大区,那里生产出来的中低端服装通常会流向批发市场,被中低收入人群买下来,披在身上。接纳王荣琪的那家制衣厂不算大,组织架构不复杂,他时常有与老板交流的机会。
在一个饭局聊天中,他得知他的老板要开网店,把衣服挂在网上卖。他很好奇网络的样子。饭后,他开始研究起互联网来。他去网吧研究网店装修、商品摆放、上架商品的门道,在QQ群里询问开网店的基本知识。又在一个饭局里,老板诉苦,说他没办法从网店里赚钱。“别人家开店就能赚钱,他不能是因为那个网店开的不对。”王荣琪给他老板提了几条建议,希望能被采纳。“可能是我的表达不好,最后他也没有理我。”那次并没有影响王荣琪对互联网的热爱和探索,他的小农意识逐渐被互联网世界冲击,让他大开眼界的另一个互联网世界,叫“企鹅帝国”。21世纪初期,使用QQ是一种必备时尚,如果你没有QQ,那你真的是太out了,会被人瞧不起的。就像你玩QQ空间,却不知道神魔长发杀马特,是当时小镇青年的主流文化一样。王荣琪混迹QQ群和QQ空间,他在那里接触了“伤痛文化”,听QQ空间背景音乐,发QQ空间火星文,结识了一个教他提升职业技能的人。“做自媒体要是没QQ群也就没有我,我感觉好人还是偏多的。”哪怕如此,他也没有接受过较好的写作训练,想用完整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十分困难。2016年年底,他已经33岁了,工资收入是厂里面最低的,别人一个月拿8千,他只能拿5千。过年前,他去找老板谈了一次,“如果他明年给我涨一千,我就留下来,不涨我就走。”他变得坚决起来。在老板的办公室里,他用卡顿的普通话与老板沟通,老板最后决定给他涨300元,多了不给。“我也是要面子的,我当时就说,明年不来了。”他转身就走,老板没有挽留。“我的全部青春都献给制衣厂了。”在纳溪县城工作的三姐得知了王荣琪这个决定,立刻打电话让他回家。他没有拒绝。回到家后,他没有确定的工作目标,三姐建议他考一个驾照,之后再找工作。拿到驾照,已经是2017年2月了。他在58同城上找到一个搬运工的工作,每天在泸州给别人送货。这份工作不用加班,由他支配的时间比较多,有一次他在QQ群里看到一条消息,说上传视频到快手能赚钱。他试着做了一下,做了好些天,拿了90块钱。“既然一天可以拿90块钱,那我如果做10个号,每天不是就可以拿900块钱了吗?”而这个想法并没有实现。
王荣琪家里的厨房器具拍摄/石灿不过,这次经历让他萌生了组团做短视频的念想。他告诉身边的同事,做短视频能挣钱。同事告诉他:“四哥,这个太虚了,还是做一点实际的吧。”“我感觉得到,互联网是一条路,互联网不会消失的。”在他的脑海里,互联网这个概念要大于短视频,“短视频有发展的周期,但我觉得互联网没有。”促使他直接辞掉工作全身心做短视频源于一次意外经历。有一次,他外出送货,看到一辆三轮车因为装载货物过多,“翘头”了,差点翻车。“太危险了,我回去就和老板娘说,我要辞职。”老板娘不轻易放他走,“等我招到人顶替你,你再走。”过了几天还没有消息,老板娘说没招到人。王荣琪去问公司会计,会计说没有接到招人的通知。“她就是不想让我走。”索性,王荣琪自己在58同城找了一个人顶替他。辞职到家,已经是2017年的国庆节了。此前,他早早给家里拉了网线,买了电脑,准备大干一场。
第一个爆款来得很突然王荣琪回家,他母亲是拒绝的。“回家也没什么收入,每天就是拍拍拍,我自己拍就算了,还打扰到他们干农活。”王荣琪说,父母亲不理解他,他却理解父母的这种表现。他父母亲经历过上世纪的饥荒时期,牲畜是家里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对土地和粮食有着生命般的执念。“前不久杀了一只猪,现在我妈还喂着六只猪。”他们对土地的热爱,对农村的尊重,已经超过了我们常人所理解的观光旅游,移民搬迁。王荣琪回家后告诉他母亲:“我回来住一年,一年之后要是没什么效果就再回去务工。”他也没想到,他肩上扛的是一种跨越了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的最新文化——信息文明的火种,已经与以他父母为代表的传统农业文明相冲突。
2017年底,王荣琪一家人在吃饭。图片来自西瓜视频截图在改革开放后的很长一段传统文化语境里,主流价值观认为他就应该出去打工挣钱,留在家里的男性要么是“没能力”,要么是二痞子,要么在村里任职。即便留在家创业,也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等靠山吃山的“原始”农业,极少有先进的现代技术介入,更别说互联网了。这些年,互联网基础设施深入农村,铺就了农村高速信息公路,让2.09亿农村人习惯了通过即时通信、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等软件上网,与城镇网民的差距越来越小。王荣琪试图让母亲融入到互联网的语境里来,最开始,他选择了一条母亲可以直接参与的道路。“我在河里抓螃蟹,我让她拿着手机拍我。”母亲照做了。但是,王荣琪看了视频后发现,母亲没有移动镜头,有时候他出镜了,母亲并不明白,“她只要拿住相机,拍摄就行了,不会想着怎么拍才好看”。他理解母亲的这种反应。后来,王荣琪不再“强求”家人给他拍摄,他在网上购买了一个支架,在没有人帮助持机拍摄时,自己也有机会入镜。他上传的第一个原创视频是父亲从田里回家喂猪,当时播放量和点赞量很小。他想在农村搞笑、解说美食、展示景色等方面寻找突破口,但都没有很好的效果。“我的普通话不够好,策划能力也不行。”他的第一个爆款来得很突然。2017年10月24日,一个标题叫《农村妈妈做了一道家乡特色菜,爸爸冒雨背90岁奶奶过来品尝!》的视频,在西瓜视频上被数十万人点击播放,截至2018年9月11日,已经有47万次的观看。
农村妈妈做了一道家乡特色菜,爸爸冒雨背90岁奶奶过来品尝。图片来自西瓜视频截图视频下方点赞量最高的一条评论说:人生最美好的事,莫过于尽孝。父母在,家还在;父母在,还有归处;父母走,只有归途。愿普天下父母健康长寿。“当时就是还是有点激动,因为刚好有点效果了,网友还是很喜欢我们家庭的这种氛围。”王荣琪没想到拍摄家里人的生活状态,竟然能成为他走出“拍什么题材”的突破口。“其实,现在是我的瓶颈期,他们看不出来,我能感觉得到,继续这么拍,人们迟早会看腻。”王荣琪想把农村自媒体继续做下去,他在寻找新的内容题材做尝试,也在为自己的商业模式做打算。现在他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西瓜视频平台补贴,内容越好看,补贴就越多。他想建立自己的品牌,自己制作农产品,自销自卖。“为什么不接别人的广告呢?”“我接过,有粉丝不喜欢那种方式,他们会担心那是别人家的农产品,信不过。”王荣琪觉得粉丝与他已经产生了非常深厚的信任关系。他要自己做农产品,他自己吃给粉丝看,粉丝信他。在国内,像王荣琪这样的农村自媒体作者非常多,江西的华农兄弟、广西的巧妇9妹、江苏的我是小熙、甘肃的西北小强……无数个农村人从城市回流到农村专职做短视频,这在返乡创业潮里成为一个支流。有些人成功,有些人失败。“你推崇人们回农村做自媒体的理念吗?”“不推崇。并不是谁都能做农村自媒体。我做到现在,有60%是运气,30%是平台给的机会,剩下的才是由我和父母来分。”说完,他将目光投放到深邃的竹林。【WINDRISES NEWMEDIA PROMOTION】尊享直接对接老板
电话+V:159999-78052
专注于新媒体运营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