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弃物专用垃圾桶是否属于医疗器械?答案是不是。虽然这些垃圾桶需要定期消毒以消灭其中的细菌,但它们并不符合医疗器械的定义。医疗器械主要指的是那些用于人体表面的或者植入体内的,通过非药理学手段实现预防、诊断、治疗等目的的仪器、设备、器具等。而医疗废弃物专用垃圾桶的主要功能是收集和存放医疗废物,不是直接用于人体,因此不被归类为医疗器械。
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的定义涵盖了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监测疾病,补偿伤害,研究、替代或调整生理过程,以及怀孕控制等方面的产品。医疗器械需要满足特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要求,而医疗废弃物专用垃圾桶则更多地关注于废物处理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医疗垃圾,主要包括塑料制品、玻璃制品和废弃药品,对环境构成严重污染并可能威胁公众健康。因此,医院普遍需要配备一种专门处理这类垃圾的设备,那就是医疗垃圾焚烧炉。
这种焚烧炉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垃圾前处理系统、焚烧系统、烟雾生化除尘系统以及煤气发生炉(用于辅助点火和焚烧)。前处理系统负责接收和初步处理医疗废物,确保其进入焚烧过程前已进行适当的筛选和干燥。
焚烧系统的核心技术是高温燃烧和二次加氧,这有助于提高燃烧效率,确保废物完全销毁。同时,烟雾通过生化除尘系统进一步净化,降低排放的污染物。煤气发生炉则提供了焚烧所需的能源。
医疗垃圾焚烧炉还配备了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全程的智能操作,包括自动送料、卸渣以及清灰等环节,大大提高了垃圾处理的效率和安全性。其设计和运行都严格遵守排污监控要求,确保了对环境的最小影响。
垃圾通过进料斗进入倾斜向下的炉排(炉排分为干燥区、燃烧区、燃尽区),由于炉排之间的交错运动,将垃圾向下方推动,使垃圾依次通过炉排上的各个区域(垃圾由一个区进入到另一区时,起到一个大翻身的作用),直至燃尽排出炉膛。燃烧空气从炉排下部进入并与垃圾混合;高温烟气通过锅炉的受热面产生热蒸汽,同时烟气也得到冷却,最后烟气经烟气处理装置处理后排出。
扫码识别、智能称重、无人值守、电子门锁、视频监控……近日,医疗废物全生命周期在线追溯系统及智能无人值守“医废”处理设备在本市西城区、朝阳区、顺义区、通州区部分医院试点启用,力图通过“互联网+”手段优化流程和资源配置,减少医疗废物处理的工作成本和安全风险。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这是北京市卫生健康监督所电子化监管的进一步尝试,基于在线追溯系统,可实现“医废”从产生到暂存环节的全程追溯。
医疗废物,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医疗废物由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分类收集、密闭包装到转运、暂时贮存管理,再通过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签订医疗废物处置合同后,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由具有专业资质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进行集中处理。由于医疗废物携带大量细菌病毒,如若对其处理不当,极易造成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
本次试点启用了医疗废物全生命周期在线追溯系统,卫生监督部门可以借此实现对医疗机构“医废”产生、收集、转运、暂存的实时监控和历史数据追溯,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掌握医疗机构“医废”产生的数量波动范围及存放时间。如在过程中发现有“医废”重量异常变化等情况,系统会给出报警,提示可能存在的风险。
据市卫监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对医院内部的医疗废物进行在线监管以外,医疗废物全生命周期在线追溯系统中“智能无人值守‘医废’处理”情景模块还可以协助推动本市“小箱进大箱”工作。医疗废物“小箱进大箱”是指各区指定部分医院、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按“就近集中、转运收集”的原则,就近接收小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临时贮存,以解决小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贮存时间过长问题。
此次试点工作选取了部分承担区域内“小箱进大箱”任务的医疗机构作为“医废”集中点,在院内设置了无人值守“医废”收集柜。签约的基层医疗机构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在一天中的任意时间都可将本单位产生的“医废”转运到集中点并自行投入收集柜内,不再需要集中点另行安排工作人员进行接收。收集柜搭载的智能设备可对医疗废物进行智能称重并自动上传数据至云平台。无人值守“医废”收集柜还设置了监控设备,以应对“医废”随意堆放、收集柜被人为破坏或“医废”被盗等情况的发生。
“过去,我们要实现‘医废’2天内清运的规定十分困难。现在‘医废’随时能送,方便多了。”近期,顺义区依仁口腔诊所一名工作人员将两袋医疗垃圾送到顺义区试点设置智能无人值守“医废”处理设备的俸伯卫生院。他利用扎带上的二维码麻利地扫码识别“医废”类型,按照感染性和损伤性进行了分类投递,整个过程只用了不到5分钟。这一过程,就完成了医疗废物的出入库管理。通过这一整套系统,可以实现一定区域范围内医疗废物的集中接纳、暂存、转运。同时,清运的全过程可进行24小时无间断视频监控和运行轨迹追踪,防范不法行为和不规范行为的发生。
市卫监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系统可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医疗废物物处理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医废处理的效率和安全性;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对医疗废物的分类、记录和追踪,确保废物的正确处理和处置,提高医疗废物处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通过优化医疗废物处理的流程和资源配置,减少医废处理的时间和成本,减少卫生行政部门现场检查的人工成本,提高发现问题的效率。
文/本报记者蒋若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