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详细

印度的经济整体情况与分布?近几年股票涨跌历史.谢谢!!!

专业网络营销推广——跟随大平台节奏

电话+V:1599997-8052 ,欢迎咨询印度股市的历史最大跌幅,[专业新媒体运营推广],[各种商圈业内交流],[抖音运营推广课程],[微信运营推广课程],[小红书运营推广课程],[让你站在风口忘记焦虑]

一、印度的经济整体情况与分布?

2007年,受卢比升值和物价上涨影响,印度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四个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9.1%、9.3%、8.9%和8.4%;预计2007-08年度(2007.4.1-2008.3.31)经济增长8.9%,增幅比上年度回落0.7个百分点。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投资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印度经济增长主要靠内需拉动,投资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90%。2007年4-12月,消费品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8%,其中,非耐用消费品增长8.4%。投资保持快速增长,4-12月,投资品生产指数同比增长20.2%。  2、第三产业快速增长。2007年印度第三产业主要行业增长都超过10%,2、3和4季度,贸易、酒店及通讯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9%、11.4%和11.3%,金融、房地产及公交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1%、10.7%和11.6%。  3、工业生产增长放缓。2007年4-12月,工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9%,比上年同期回落2.2个百分点,其中12月份增幅回落5.8个百分点。制造业回落较多,分别回落2.6和6.1个百分点。木材和木质家具、基本金属、机械设备和化工产品生产增速依然较高。  4、物价涨幅高位回落。2007年印度物价呈高位回落势头,四个季度批发价格指数同比分别上涨6.4%、5.3%、4.1%和3.4%,其中3月份上涨6.6%,10月份上涨3.1%,分别是近几年来的最高和最低水平。目前价格涨幅有所抬头,11、12和今年1月份同比分别上涨3.3%、3.8%和3.9%。  二、2008年经济发展展望  当前,对2008年印度经济发展趋势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国外媒体认为印度经济不会与美国经济“脱钩”,也会受到欧美经济衰退的冲击。经合组织、瑞士银行最近都表示,2008年印度经济增长将回落。美国花旗集团在《2008年亚洲经济展望》中指出,印度具有10%以上的经济增长潜力,但经济结构不合理以及专业人才的匮乏,对经济增长形成了长期障碍,如果全球经济恶化,短期内印度经济将面临风险。二是印度国内经济界普遍认为,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对印度没有影响,经济仍能保持9%的快速增长。财政部长奇丹巴拉姆说,在全球经济环境充满变数的时候,印度政府会适时迅速的调整经济政策,维持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平衡,政府有信心让经济增长接近9%。印度计划委员会副主席摩泰克表示,2008-09财政年度,印度经济将增长9%,并可持续5年。尼赫鲁大学经济学教授认为,因为国内和国际都看好印度经济前景,预期2008年印度股市将继续上扬。印度财经类媒体也普遍认为,2007年虽然印度经济增长势头有所减弱,但仍然是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而且更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  为了实现2008-09年经济发展目标,印度政府确定了发展农业和制造业、鼓励引进外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金融服务的工作重点。(1)加大农村建设力度,重点发展农村基础设施,扶持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农业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引擎。最新公布的新财政年度总预算案承诺,免除农民积欠国有金融机构的约5000亿卢比(约合128亿美元)债务,政府还将提供1000亿卢比(约合26亿美元)的特别资金帮助农民偿还抵押贷款,两项优惠措施将使400万农民受益。另外还提出了30余项优惠措施,包括兴建水电及灌溉渠道、补贴肥料及种子采购费用、增建农村医疗与教育设施等。(2)大力消除引进外资的障碍,引导外资流向能创造更多就业的领域。最近政府公布了调整后的外资政策,鼓励外资进入技术薄弱的行业,如允许100%外资进入钛矿开采和飞机维护企业,将货运和特许空运航线的外资限额从49%提高到74%(民用航空外资比例仍保持在49%),政府所属石油、天然气精炼企业的外资比例从26%提高到49%,允许金融部分领域的外资占49%。但对沃尔玛、家乐福等外国零售巨头进入印度的政策仍未放宽。另外,还要加强基础设施、能源建设以及金融服务;大力发展制造业,争取成为制造业大国,解决日益严重的就业问题。当前,印度经济要关注的几个热点问题:  (一)外资监管  近几年,外资进入印度的速度很快,2006-07财年,外国直接投资总额达160亿美元,2007-08财年有望达到260亿美元。2008-09财年,政府希望超过300亿美元。目前,印度已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最受欢迎的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仅排在中国之后。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投机资金流入。  外资的进入使印度的一些实体经济有了很大发展,汽车行业成为世界第五大商用汽车生产国,亚洲第四大汽车市场。2007年通用汽车公司在印度的汽车产量比上年提高68%,2008年计划在印度建设第二家厂,预计2010年销量在现有基础上增长10%。2007年奔驰汽车在全球的销售量比上年增长22%,戴姆勒公司决定投入6700万美元在印度建厂,每年生产5000辆奔驰汽车。除此之外,福特公司计划投资5亿美元,菲亚特,铃木等厂家也有投资意向。  不断涌入的外资也给印度带来很多问题,如卢比升值,股市风险。2007年印度股市异常火爆,股指屡创新高。3月5日印度孟买敏感30指数收盘12415.04,为全年最低,12月12日达到年内最高点20375.87,上涨64.1%。5月29日市值突破一万亿美元,成为继中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市值过万亿美元的新兴市场。下半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股市发生了4次大的波动,分别是7月25日-8月23日累计下跌10.2%,10月17-22日下跌7.5%,11月1-22日下跌6.6%,12月13-19日下跌6.3%。在股市大涨的同时,汇率也大幅上升,10月11日,印度卢比对美元汇率达到39.27:1,创下1998年2月以来最高水平,与年初相比卢比累计升值超过12%。为稳定股市,政府欲采取措施抑制热钱流入,却引发股市更剧烈的振荡。10月17日,因证券交易委员会提出禁止外国机构投资者购买参与凭证类的衍生产品建议后,敏感30指数一度暴跌9.2%,为历史最大单日跌幅,外资撤离约17亿美元,股市交易被迫暂停一小时。当天卢比对美元汇率出现了两个月以来最大幅度的下跌,至39.96:1,印度财长不得不紧急出面安抚市场情绪。尽管政策未能出台,但最近印度仍然表示,要稳步推进国内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同时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冲击和金融风险。  (二)通货膨胀  由于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不少经济学者认为印度央行可能会在今年1月29日的议息会议上宣布下调利率,但央行认为,当前通货膨胀压力比经济增长放缓的威胁更大,因此继续维持基准回购利率在7.75%高位不变。  目前通胀上行的压力主要来自于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由于印度很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食品价格的上涨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基本生活。虽然政府对燃油等商品进行价格补贴(2006年6月以来,零售燃料价格没有出现增长)对抑制通胀起到了明显作用,但价格上涨的压力不容忽视,截至1月26日当周,批发价格指数上涨4.11%。而受财政压力影响,政府今后有可能减少燃油补贴,2008年物价涨幅有可能扩大。  (三)高利率  高利率是印度经济加快增长的不利因素。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为了遏制通胀,印度央行从2004年10月开始连续9次加息,使贷款利率处于高水平,抑制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印度第二大摩托车公司销售量已经连续12个月下滑,今年1月份下降16%;消费者购买汽车和洗衣机的数量减少,一些人推迟了房屋购买计划。贷款增长放缓的现象已经出现,在截至今年1月的12个月中,印度的贷款额增长22.6%,增幅同比回落7.2个百分点。今年初印度财长呼吁印度央行减息,改变贷款和投资增长放缓的局面,2月11日印度国有银行降低优惠贷款利率25个基点至12.5%,房屋发展金融公司、印度抵押贷款公司等多家银行也下调了贷款利率,这将有利于促进消费和投资的扩大。

二、近几年股票涨跌历史.谢谢!!!

第一次暴跌:见中期顶

1990年12月至1992年5月26日,上证指数就狂飙至1429点,在一年半的时间中,上证指数暴涨1300多点。1992年5月26日下跌120点后,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400点下方,几乎打回原形。

第二次暴跌:见中长期顶

上证指数从1992年底的400点低谷起航,开始了它的第二轮“大起大落”。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上涨了1100点。1993年3月1日,沪综指大跌140点,便调头持续下跌。这一次下跌基本上没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时间较上一轮要长,持续阴跌达17个月之久。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点33392点收盘。

第三次暴跌:见中期顶

由于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轮行情再次启动,这一轮大牛行情来得更加猛烈而短暂,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就猛蹿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点1053点,涨幅为215%。1995年5月23日,沪综指大跌147点,随后便展开了一轮更加漫长的熊市。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跌至51280点的最低点。

第四次暴跌:见中长期顶

1996年初,这一波大牛市悄无声息地在常规年报披露中发起。上证指数从1996年1月19日的500点上方启动。1997年5月12日达1510点。不到半年时间,大盘暴涨1000点。1997年5月22日,沪综指大跌120点,从此开始了长达两年的“持续调整”,1999年5月17日跌至1047点。

第五次暴跌:见中期顶

1999年“5·19”行情井喷,在短短的一个半月时间,股指上涨将近70%,1999年6月30日上证指数上攻至1756点。1999年7月1日,沪综指大跌128点,随后股市大幅回调。2000年1月4日,上证指数直抵1361点。

第六次暴跌:2007年2月27日暴跌884%,次日大涨394%

第七次暴跌:2007年4月19日暴跌452%,次日大涨392%

第八次暴跌:2007年6月4日暴跌826%,次日涨263%

第九次暴跌:2009年7月29日暴跌5%,次日涨169%。

2022年股市跌最多的板块是那个

中国股市历年牛熊市情况(2009-01-1715:31:20)■第一次大牛市: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9605——2年半后——1429)1380%

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以后,挂牌股票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当时交易制度实施1%涨跌停板(后改为05%)限制,股指从9605点开始,历时2年半的持续上扬,终于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的高位。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1429——386)1992年11月17日(半年时间)-73%

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

■第二次大牛市: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386——三个月后——1558)303%

快速下跌之后,峰回路转,迎来了快速上涨,半年的跌幅,3个月就全部涨回来。从1992年11月17日的386点开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只用了3个月时间,大盘涨幅高达303%。这种行情让海外投资者羡慕不已。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1558——17个月后——325)-79%

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进而在777点展开长期拉锯,后来777点位失守,大盘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但这次熊市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地膨胀。

■第三次大牛市: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325——一个半月时间——1052)223%

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都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市场中甚至一度传言监管层将关闭股市,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奋,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达1052点。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1052——8个月后——577点)-45%

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也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但是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第四次大牛市:1995年5月18日至1995年5月22日(582——三天后——926)59%

这次牛市只有三个交易日!股市受到管理层关闭国债期货消息的影响,全面暴涨,3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本轮行情充分反映了我国股市对相关“政策”的敏感程度,“中国股市政策市”的说法被充分验证。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926——8个月左右时间——512)-45%

短暂的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从1995年的8月开始,当时仅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长虹开始悄悄走强,业绩白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资金的关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条件具备。

■第五次大牛市:1996年1月19日至1997年5月12日(512——17个月时间——1510)194%

崇尚绩优开始成为市场主流投资理念,深发展、四川长虹、深科技、湖北兴化等龙头股均为业绩极佳的绩优成长股,在这些股票的带领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点,这些股票创造的“投资神化”也对当时的普通投资者进行了一场鲜活的投资教育。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1510------101-----1025)  -33%

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第六次大牛市: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4日(1047-------104-------2245)114%

这次的牛市俗称"519"行情,多数的投资者都记忆犹新,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将上证指数推高到2000点以上,并创出2245点的历史最高点,伴随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证券投资基金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发展。

■第六次大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 (2245-----199---------998)-555%

“519”行情过后,市场最关注的就是股权分置的问题。投资者普遍认为这是利空因素,解决股权分置也成为股市下跌的理由,股指也从2245点一路下跌到998点。经过这轮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大调整,A股市场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轮行情也在悄然酝酿当中。

■第七次大牛市:2005年6月6日至2007年10月16日(998-----118-------6214) 513%

对于2001年至2005年大熊市中经济快速增长的股指的修正,上市公司的基本面逐步提升,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预期,并且国有股减持即股权分置的原则确定,有种利空出尽变利好的感觉,沉寂了4年的A股市场也该有上涨的动能了。上证指数从2005年6月6日的99823点达到2005年9月20日的122357点之后盘整了二个多月后,几乎是一路上扬至612404点,演绎着疯狂的旋律,投资者也都争先恐后的纷纷入市,但是冲动之后必然会有“冲动的惩罚”。

■第七次大熊市:2007年10月16日至今 (6124--------54------1664)-73%

A股截止到2007年10月16日达到了疯狂的极致,随之而来的就是暴跌,截止2008年9月12日,A股市场上证指数达到了2000点。由于A股市场前期涨幅巨大,积累了一定泡沫,有回调的需要,再加上市场再融资规模巨大,股权分置确定的大小非开始解禁,中国股市与国际的联动性逐步增强,受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美国次级债危机的爆发对于国内金融业和国内投资者的信心都已一定的冲击。

2012年期货跌的最厉害的股票有哪些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帅可聪陈锋北京报道

2022年12月30日,A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上证指数涨051%,报308926点;深证成指涨018%,报1101599点;创业板指跌011%,报234677点。整个2022年,上证指数累计下跌1513%,深证成指累计下跌2585%,创业板指累计下跌了2937%。

对比全球重要指数,在2022年(欧美市场数据截至12月29日),仅巴西IBOVESPA指数、印度SENSEX30指数、英国富时100指数小幅上涨,上证指数表现位列第9,俄罗斯RTS指数以超过40%的跌幅垫底,美国纳斯达克指数跌逾30%位列倒数第二。

展望2023年,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的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国内防疫政策逐步优化,2023年中国经济将会呈现出逐季抬升的走势,经济复苏也将成为A股市场走强的重要支撑。

A股表现仍好于美股

在俄乌冲突、全球通胀、美联储加息、疫情等多重压力之下,全球股市在2022年经历了不小的挫折。A股市场整体跌幅不小,在全球主要股市中位列后排。不过,对比而言A股表现仍好于美股。

先从亚太其他主要股市来看,在2022年,韩国综合指数累计大跌2489%,为2008年以来最大年度跌幅;日本日经225指数全年累计下跌937%;印度SENSEX30指数累计上涨469%,澳洲标普200指数累计下跌574%,香港恒生指数全年下跌1546%。

值得关注的是,香港股市已连续三年下挫,恒生指数2020、2021年分别下跌了34%、14%。在2022年,恒生指数一度跌至15000点下方,创十余年新低,不过随后大幅反弹了逾30%。

美洲地区主要股市方面,美股三大指数均大幅下跌,道指全年累计跌858%,纳指累计跌3303%,标普500指数累计跌1924%。阿根廷MERV指数全年暴涨逾130%,巴西IBOVESPA指数全年上涨469%,墨西哥MXX指数全年下跌705%。

欧股主要指数2022年亦多数下跌,仅英国富时100指数小幅上涨不到2%,法国CAC40指数累计跌81%,德国DAX30指数累计跌1141%,西班牙IBEX35指数累计跌约5%,意大利富时MIB指数累计跌12%。此外,俄罗斯RTS指数2022年累计跌4129%。

201只股票跌幅超50%

具体到A股市场而言,Wind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A股共有428只个股登陆A股,数量同比下降逾18%。这428只新股合计首发募集资金约为5800亿元,中国移动以48695亿元的首发募资额位列第一。

截至12月30日收盘,A股共有5067股票,总市值约8775万亿元,较上年末的9910万亿元缩水了大约11%。

从A股行业板块表现来看,31个申万一级行业2022年多数下跌,仅煤炭、综合两个行业上涨,分别上涨1095%、1057%;跌幅居前的五大行业分别为电子、建筑材料、传媒、计算机、电力设备,全年分别下跌3654%、2613%、2607%、2547%、2543%。

从个股表现来看,剔除2022年上市新股,A股2022年有多达3532只股票下跌,2只股票平盘,1105只股票上涨,下跌个股占比达76%。

其中,有158只股票年涨幅超过50%,49只股票年涨幅超100%,11只股票年涨幅超200%。年涨幅前三的是绿康生化、西安饮食、宝明科技,分别上涨约381%、329%、314%。

此外,有多达201只股票年跌幅超过50%,34只股票年跌幅超过60%,跌幅位列前三的是ST泽达、ST紫晶、ST明诚,年跌幅分别达894%、89%、73%。

2023年A股何去何从

无论如何,2022年都已成为历史,新的一年A股又将何去何从?哪些板块可能成为新的市场追逐对象?

12月30日,天使投资人郭涛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表示,受俄乌冲突、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疫情反复等综合因素影响,2022年A股走势呈现震荡下跌趋势为主,众多板块和个股的估值出现大幅缩水。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国家利好政策的持续释放,经济增速有望持续稳定回升,预计在2023年A股走势,上半年以震动上升行情为主,下半年或将迎来持续上涨行情。

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贾亦真认为,2022年由于内外部各种因素交织,A股整体走势偏弱。展望2023年,经济有望触底回升,复苏的强度将决定股市的表现。未来配置方向选择可以沿着几条思路:参考之前重要会议提出的“国家安全战略”,包括自主可控的半导体国产化、军工大飞机、数据安全等;2022年业绩低基数,2023年有望迎来困境反转的行业,如火电、航空、场景类消费;全球通胀的黏性在明年可能得到共识,相关行业将受益,如有色金属、能源等。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随着国内防疫政策逐步优化,消费和生产活动将会逐步回暖,2023年中国经济将会呈现出逐季抬升的走势,全年GDP有望重回5%以上,经济面的复苏将是资本市场走强的重要支撑;预期A股和港股2023年将出现结构性牛市行情,赚钱效应提升,大盘趋势反转震荡上行。

杨德龙同时认为,2023年A股和港股有望跑赢美股、欧股,因为欧美经济都面临陷入衰退的风险,特别是经过了2022年暴力加息之后,美国的基准利率已经提到了45%左右,欧洲面临着欧债危机之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欧洲经济增速也比较低迷,所以欧美股市在2023年可能还是以调整为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Thecontentabove(includingthepicturesandvideosifany)isuploadedandpostedbyauserofNetEaseHao,whichisasocialmediaplatformandonlyprovidesinformationstorageservices

2021跌得最惨的股票有哪些

2012年期货跌幅最大的股票包括:两面针(-7263%)、同济科技(-6281%)、中欣氟材(-6054%)、恒宝股份(-5977%)、上海莱士(-5973%)、TOM股份(-5741%)、汇中股份(-5731%)、德奥通航(-5444%)、金陵药业(-5362%)和伊力特(-5350%)。随着政策面的变化,2012年期货市场持续低迷,市场上有不少被冷藏的股票,回落空间也比较大,让投资者和股民们丧失了信心,导致跌幅比较大。

历史上中国股票数次大跌的数据图?

跌幅最大的是“退市金钰”,2021年下跌了80%,其次是“天下退”,2021年下跌了63%,这份跌幅榜单上有两个要退市的股票,有两只被“ST”(退市风险警示)。

股票至今已有将近400年的历史,它伴随着股份公司的出现而出现。随着企业经营规模扩大与资本需求不足要求一种方式来让公司获得大量的资本金。于是产生了以股份公司形态出现的,股东共同出资经营的企业组织。

股份公司的变化和发展产生了股票形态的融资活动;股票融资的发展产生了股票交易的需求;股票的交易需求促成了股票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而股票市场的发展最终又促进了股票融资活动和股份公司的完善和发展。股票最早出现于资本主义国家。

股票一旦发售,持有者不能把股票退回给公司,只能通过证券市场上出售而收回本金。股票发行公司不仅可以回购甚至全部回购已发行的股票,从股票交易所退出,而且可以重新回到非上市企业。

购买股票是一种风险投资。股票作为一种资本证券,是一种灵活有效的集资工具和有价证券,可以在证券市场上通过自由买卖、自由转让进行流通。

普通股股东按其所持有股份比例享有以下基本权利:

公司决策参与权。普通股股东有权参与,并有建议权、表决权和选举权,也可以委托他人代表其行使其股东权利。

利润分配权。普通股股东有权从公司利润分配中得到股息。普通股的股息是不固定的,由公司赢利状况及其分配政策决定。普通股股东必须在优先股股东取得固定股息之后才有权享受股息分配权。

优先认股权。如果公司需要扩张而增发普通股股票时,现有普通股股东有权按其持股比例,以低于市价的某一特定价格优先购买一定数量的新发行股票,从而保持其对企业所有权的原有比例。

剩余资产分配权。公司破产或清算时,若公司资产在偿还欠债后还有剩余,其剩余部分按先优先股股东、后普通股股东的顺序进行分配。

第一次大跌:1992年5月至1992年11月,上证指数从1429点跌至400点,历时5个月,最大跌幅72%。

1992年5月21日,沪市突然全面放开股价,大盘直接跳空高开到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上证指数当天从616点飙升至1265点,三天后冲高至1420点,股票价格一飞冲天,其中,5只新股市价面值狂飙2500%至3000%,上证指数首度跨越千点。

1992年6月12日,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调高至3?,当天市场没反应,盘整一月后从1100多点跌到300多点。

1992年8月10日,深圳发售新股认购抽签表,发生震惊全国的“8·10风波”,之后三天,上海股市受此影响暴跌222%,上证指数跌去400余点,与5月25日的1420点相比净跌640点,两个半月内跌幅达到45%。

1992年11月17日,上海联农股份有限公司(天宸股份600620)人民币股票上市,当日沪指跌至38685点,收盘39352点,完成最后一跌,此后股指一路上行,至1993年2月16日,收在155895,涨幅29616%。

关键词:调高印花税、8·10风波。

第二次大跌:1993年2月至1994年7月,上证指数从1553点跌至325点,历时18个月,最大跌幅达79%。

1993年2月16日上海“老八股”宣布扩容,上证指数从155895点一直下泄到1994年7月29日的最低32589点,跌幅达7910%。

1994年7月29日,《人民日报》刊登证监会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的措施(年内暂停新股发行上市;严控上市公司配股规模;采取措施扩大入市资金范围),昭示1993年上半年熊市后管理层的坚定信心,引起八月狂潮,俗称“三大政策”,上证指数从当日收盘的33392点涨至1994年9月13日的105294点,涨幅达21533%。

关键词:扩容、三大政策。

第三次大跌:1994年9月至1996年1月,上证指数从1053点跌至512点,历时16个月,最大跌幅达51%。

1995年1月3日实行T+1交易制度;1995年2月23日,“3·27国债期货事件”爆发,5月17日国债期货市场关闭,5月18日股市井喷,5月19日“3·27”事件始作俑者管金生被捕。

1996年1月22日,上证指数最低至51416点,民间认为宏观调控即将结束。1996年5月2日央行首次降息,上证指数从51646点涨至125869点,涨幅14371%。

关键词:5·18井喷、央行降息。

第四次大跌:1997年5月至1999年5月,上证指数从1510点跌至1047点,历时24个月,最大跌幅达30%。

1997年5月12日,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从3?上调至5?,当天形成大牛市顶峰,此后股指下跌500点,跌幅达到30%。

1997年5月22日,严禁三类企业(国有企业、国有控股公司与国有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入市,股市开始进入长达两年的调整。

1999年5月19日,受美国股市网络股盛行影响,机构以《人民日报》社论为背景,展开了大幅单边逼空行情,上证指数从18日的105987点涨至6月30日175618点,涨幅6570%,科技股初步实现井喷行情。

关键词:调高印花税、市场禁入、人民日报社论。

第五次大跌:1999年6月至2000年1月,上证指数从1756点跌至1361点,历时6个月,最大跌幅达22%。

1999年5月24日证券公司增资扩股正式启动,湘财证券增资到10亿。

1999年9月9日,证监会发文允许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控股企业、上市公司进入二级市场进行流通股票投资;12月29日上证股指探底1341点,次年反弹行情再度启动,2000年2月深市诞生亿安科技等百元股神话。

关键词:扩容、产业资本入市。

第六次大跌:2001年6月至2005年6月,上证指数从2245点跌至998点,历时48个月,最大跌幅达55%。

2001年6月14日,国有股减持办法出台,26日国有股减持公司浮出水面,上证指数从14日最高224543点下跌至2002年1月22日的134879点,跌幅3993%。

2001年12月4日,退市制度正式推出。2003年4月,“非典”流行。

2004年1月,南方证券因违规经营,成为2004年首个被接管的券商,其后有6家问题券商先后被托管,证券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

2004年2月2日,《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九条)出台。

2005年4月29日,经过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6月6日,沪指见底99823点。

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汇率机制。人民币升值拉开序幕。

关键词:国有股减持、退市制度、非典、股权分置改革、人民币升值。

第七次大跌:2007年10月16日至2008年9月18日,上证指数从612404点跌至今180233点,历时11个月,最大跌幅7057%。

2007年10月9日,国庆节长假过后第二天,中国神华上市,其董事长声称6930元的收盘价市场定位偏低,导致“601板块”全线飙升,中国神华连续三天涨停,市场演绎“中国神话”,“蓝筹泡沫”大肆膨胀,上证指数10月16日见顶612404点。

2007年10月26日中国石油网上发行,冻结资金33万亿元,募集资金达668亿元,创历史单只新股发行募集资金的最高纪录,红筹股集中回归拉开序幕;

2007年11月5日,中国石油登陆上交所,当天上证指数跌248%,市场面临估值危机。

2007年11月28日,美国楼市指标全面恶化,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声称10月成屋销售连续第八个月下滑,年率为497万户,房屋库存增加19%至445万户;次贷危机开始波及全球。

2007年12月3日至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首次将我国持续十年的货币政策基调从“稳健”调整为“从紧”,并将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定为防止经济增长过热和防止明显通货膨胀,股市拉开调整序幕。

2008年1月,新春来临之际,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雪灾。2008年1月21日,中国平安发布巨额增发再融资计划,当天上证指数大跌514%,次日暴跌722%,跌破5000点整数关。

2008年2月21日,浦发银行发布公告证实巨额增发再融资传闻,上证指数连续下跌五天逼近4000点整数关。

2008年3月5日,中国平安再融资1200亿元现场表决通过,上证指数持续走低。

2008年4月2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规范“大小非”限售解禁股减持,市场恐慌加剧,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整数关。

2008年4月24日,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从3?调整为1?,沪深股市当天爆发“4·24井喷行情”,两地股指分别大涨9%以上,出现千股涨停美景。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遇难69226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直接经济损失惨重。

2008年5月18日,国务院发布公告决定,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期间,有公募基金砸盘出货导致上证指数5月20日暴跌448%,虽然受到了证监会的点名批评,但无形中加剧了市场恐慌情绪和大小非减持步伐。

2008年6月5日,证监会发审委审议通过了中国建筑120亿股IPO申请,上证指数再次跌破3000点,走出历史上罕见的“十连阴”。

2008年8月8日,百年一遇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受中国南车等新股扩容影响,上证指数当天大跌447%,次日暴跌521%,跌破政策维稳构筑的七月箱体。

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的雷曼兄弟公司递交破产保护申请,工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中信、兴业等7家上市银行受牵连,上证指数跌破2000点,最低见180233点。

2008年9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宣布股票交易印花税改为单边征收,税率仍然为1?;中央汇金公司宣布将增持工行、中行、建行股票;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支持央企回购上市公司股票。受此三大实质性救市利好刺激,次日沪深两地市场A股、B股、权证、基金全线涨停,开盘后一小时两地股指处于准涨停状态;周一两地再度放量大涨,一轮中级反弹行情呼之欲出??

关键词:蓝筹泡沫、次贷危机、货币政策、扩容、大小非、金融危机、三大利好。

【WINDRISES NETWORK MARKETING】尊享直接对接老板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网络营销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难题

印度股市的历史最大跌幅
发布人:ban8205 发布时间: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