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V:159999-78052,欢迎咨询手机怎么取消刷脸解锁,[小程序设计与开发],[小程序投流与推广],[小程序后台搭建],[小程序整套源码打包],[为个体及小微企业助力],[电商新零售模式],[小程序运营推广及维护]
支付宝取消刷脸登录的方法是:
1、首先打开手机支付宝App,然后点击首页右下角的“我的”。
2、接着点击设置,再点击安全中心。
3、其次在安全中心页面点击刷脸选项。
4、之后将刷脸登录后面的绿色按钮关闭即可。
5、届时会弹出关闭刷脸登录原因的弹框或者意见,然后随便选择一个,再点击确定。
6、最后会出现确定关闭刷脸登录的提示,然后点击确定。
7、若刷脸登录后面的按钮变成了白色,即说明已经取消了刷脸登录。
在手机设置中解除刷脸开屏的过程相对简单。打开手机的设置应用,找到“屏幕解锁”或“面部识别”选项,这里通常会详细列出各种解锁方式。接着,选择“面部识别”或“刷脸解锁”,进入相关设置界面。在该界面中,通常可以看到一个“关闭”或“取消”选项,点击即可取消刷脸开屏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取消刷脸开屏后,您需要选择其他解锁方式,比如输入密码或使用指纹解锁,以确保手机安全。
在取消刷脸开屏的过程中,建议您仔细阅读每个步骤,确保操作正确无误。如果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查阅手机的用户手册或在线帮助文档。另外,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手机在设置选项上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具体的操作步骤可能会有所不同。为避免误操作,建议您在调整解锁方式前,先备份手机数据。
取消刷脸开屏功能后,您可能会发现手机的解锁速度有所降低。这是因为您需要输入密码或使用指纹解锁,这需要更多的时间。不过,这换来的是更高的手机安全性,因此,对于重视个人隐私和安全的用户来说,这是一个值得的选择。如果您担心解锁速度的问题,可以考虑使用其他快速解锁方式,比如设置一个简短的密码。
购物时“刷脸”支付、用手机时“刷脸”解锁,进小区时“刷脸”开门……如今,越来越多的事情可以“刷脸”,用人脸识别技术来解决。然而,今年国内已经出现两起盗用人脸信息、利用AI换脸技术骗过人脸识别系统的案件。而在央视做的测试中,一款制作精度尚可的面具就可以代替人脸解锁手机。
本组文/据央视新闻
人脸识别安全吗?
●案件:有嫌疑人用AI换脸技术处理照片并生成动态视频,骗过人脸核验机制
●测试:3D打印技术制作的精度尚可的人脸面具或头套,识别成功率高达3成
8月13日,杭州公安抓获两名盗取个人信息的犯罪嫌疑人,二人通过技术手段骗过平台人脸识别,在多个平台盗取数千条平台账号信息倒卖。无独有偶,今年年初,浙江衢州中院的一份刑事裁定书披露,两名被告人用技术手段骗过支付宝人脸识别认证,并使用公民个人信息注册支付宝账户,获利数万元。
警方介绍,上述两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均是利用AI换脸技术非法获取公民照片进行预处理,而后通过“照片活化”软件生成动态视频,骗过人脸核验机制。之后,通过网上批量购买的私人社交平台账号登录各网络服务平台注册会员或进行实名认证。
事实上,面具就可代替人脸解锁部分手机。在央视新闻做的测试中,科研人员在手机对面放上面具,然后进行光线、色温调节。通过几次比对,手机成功解锁。专家表示,这款面具的制作成本不高,3D打印技术就可制作精度尚可的人脸面具或头套,通过面具或头套识别的成功率高达3成。
不过,专家表示,识别率取决于识别端的技术水平。目前最简单的人脸识别,只需要采集、提取人脸上的6个或8个特征点就能实现。而复杂的人脸识别,则需要采集、提取人脸上的数十个乃至上百个特征点才能实现。相比于解锁手机,“刷脸”支付、“刷脸”进小区等应用,采集的人脸特征点更多,安全性自然也更高。此外,目前已经研发出了专门针对生物特征的活体检测技术,可有效识别扫描对象的生命体征,大大降低了识别系统把照片或面具当人脸的风险。
人脸信息安全吗?
●调查:在某些网络交易平台上,只要2元钱就能买到上千张人脸照片
●专家:绝大多数人脸数据都已被运营平台脱敏处理,不再带有个人信息
另一方面,包括人脸在内的个人信息泄露,则是普通网民面临的更大风险。
记者调查发现,在某些网络交易平台上,只要花2元钱就能买到上千张人脸照片,而5000多张人脸照片标价还不到10元。记者浏览商家的素材库,里面全都是真人生活照、自拍照等充满个人隐私内容的照片。商家的素材库里,全都是真人生活照、自拍照等充满个人隐私内容的照片。当记者询问客服,这些图片是否涉及版权时,客服矢口否认,但却提供不了任何可以证明照片版权的材料。
民警表示,这些包含个人信息的人脸照片如果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当事人除了有可能遭遇精准诈骗,甚至还有可能被卷入洗钱、涉黑等违法犯罪活动。
除了照片泄露,App等网络平台大量使用并储存的用户人脸信息,也面临风险。
在专家看来,当下人脸识别技术的风险点,更多集中在存储环节。由于人脸识别应用五花八门,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大量的人脸数据都被存储在各应用运营方,或是技术提供方的中心化数据库中。数据是否脱敏、安全是否到位、哪些用于算法训练,用户一概不知。而且,一旦服务器被入侵,人脸数据就会全面泄露。
不过,专家也表示,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绝大多数的人脸数据,都被平台运营方和技术提供方用来进行系统锤炼了,用于锤炼系统的人脸数据都是已经被脱敏处理过的大数据,不再带有个人信息,直接或间接都无法识别对应到自然人的身上。
数据
我国人脸识别企业
突破1万家
数据显示,到2022年,全球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将达75.95亿美元,约合508亿元人民币。而在我国,截至今年10月14日,人脸识别相关企业已经突破1万家,预计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元。
观点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
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
让人脸数据存储
有更严格的规范
我国新颁布的《民法典》规定,收集、处理自然人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征得该自然人或其监护人同意。且被采用者同意后还有权撤回。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正在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草案提出,在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个人身份识别设备,应当为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需,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设置显著的提示标识。所收集的个人图像、个人身份特征信息只能用于维护公共安全的目的,不得公开或者向他人提供;取得个人单独同意或者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在改进人脸识别技术和打击盗取个人信息的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各网络主体的责任,让人脸数据存储建立更严格的标准和规范,让技术开发方、App运营方在更趋严格的监管、法律以及行业规范下采集、使用、存储数据,是保障人脸信息安全的根本之策。
来源:厦门日报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小程序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拓展客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