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详细

功能性纺织品的研究现状,欧盟进口纺织品市场发展潜力分析

专业网络营销推广——跟随大平台节奏

电话+V:159999-78052 ,欢迎咨询纺织品商品在欧美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如何,[专业新媒体运营推广],[各种商圈业内交流],[抖音运营推广课程],[微信运营推广课程],[小红书运营推广课程],[让你站在风口忘记焦虑]

一、功能性纺织品的研究现状

功能性纺织品的研发已经成为国际趋势和焦点,西方国家在这一领域占据着国际高端市场的主导地位。以运动纤维面料为例,杜邦公司的Supplex(结合棉的柔软性、锦纶的强度、抗异味、防风、快干和渗水特性),耐克公司的Driflt(采用超细纤维实现快速排汗),锐步公司的Hydromove(具有呼吸功能的排水纤维和温度调节功能),瑞士Schaeller公司的3XDRY(具备干燥和瞬间快干特性),以及美国3M公司的“新雪丽”(在欧美市场上保暖性最佳的薄型面料)等都是知名品牌的产品。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领先产品相比,我国在功能性纺织品研发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必须加快研发和创新的速度。

二、纺织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是纺织品生产和出口的大国,中国纺织行业自身经过多年的发展,竞争优势十分明显,具备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最高的加工配套水平,众多发达的产业集群地应对市场风险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断增强,给行业保持稳健的发展步伐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从国际环境看,国际市场仍有较大拓展空间和机遇。随着2007年底中欧纺织品设限到期、2008年底中美纺织品配额设限结束,中国纺织品无配额时代即将来临,约占全球纺织品市场60%以上份额地区全面开放,将会给中国纺织品贸易带来巨大机遇。而未来几年世界经济仍将处于上升区间,必将促进国际贸易的增长,这将给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带来有利的国际市场保障。
从国内经济环境看,国内需求将成为行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80%左右的中国纺织品在国内消费。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的稳定提升,将拉动内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纺织企业应克服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及出口退税调整的困难,抓住纺织行业发展的机遇,提高产业的集中度,遏制低效产能的盲目扩张,加大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加强自主创新的步伐,提升中国纺织行业的品牌建设,进行产业调整和升级。使中国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跨进。
全球纺织业市场前景不确定性日益增高,这与全球信用危机以及美国、欧盟经济增长减缓的趋势一致,将对服装零售业带来冲击。美元急贬、原油价格跌宕起伏以及中国纺织品输欧即将解除设限,都宣告着重大的改变。受美国经济走缓的影响,企业销售将出现衰退现象。而由于美、欧可能实施新的贸易壁垒,因此全球纺织业采购可能出现大幅变更的趋势。另外,还有不到3个月,针对纺织服装制品的配额制度就将结束。这一国际纺织、服装贸易制度的变化是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的最新挑战,这不仅带了希望和机遇,同时也带了极大风险。
伴随国际市场的需求不断萎缩,给许多纺织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2008年,我国纺织业正遭受着近十年来最艰难的一年。受美国次贷危机、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货币政策从紧、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多种因素影响,纺织行业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众多纺织行业生产企业陷入了生产经营困难的窘境,挣扎在亏损的边缘,企业纷纷倒闭,停产、半停产的更多。这些,已给纺织行业构成严峻挑战。尽管纺织的出口退税率有所提高,但国家淘汰低层次产品和企业的决心没有改变。自主创新、节约成本,才是纺织行业走出困境的良方。
从国内纺织行业运行情况来看,2008年1-9月,中国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022.69亿元,比07年同期增长10.15%。2008年1-9月,中国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纱1,597.92万吨,同比增长9%;布累计产量417.32亿米,同比增长6.33%;服装累计产量151.59亿件,同比增长5.92%;化学纤维累计产量1,797.80万吨,同比增长2.44%。2008年1-9月,中国纺织行业出口达1,402.85亿美元,较07年同期增长13.06%;进口达141.94亿美元,较07年同期增长1.59%。预计未来5-10年纺织行业将保持稳定增长,结构调整会贯穿发展全过程。预计到2010年中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将达到3600万吨,未来几年化纤行业产能和产量增速将保持在7%~15%之间。纺织品的原料主要有棉花、羊绒、羊毛、蚕茧丝、化学纤维、羽毛、羽绒等。
纺织业的下游产业主要有服装业、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等。
国家环保总局统计,印染行业污水排放总量居中国制造业排放量的第5位。60%的行业污水排放也来自印染行业,且污染重、处理难度高,废水的回用率低。化纤行业在生产过程中,有些产品大量使用酸和碱,最终产生硫磺、硫酸、硫酸盐等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有些则是所用溶剂、介质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化纤生产污染环境的另一种表现是化纤产品本身的不可降解性,特别是合成纤维,其废弃物回收成本高,燃烧后污染空气;废弃后不易降解,造成土壤环境恶化。另外,毛麻丝行业的前处理过程也是行业污水排放的重点。在能源消耗方面,纺织机械、化纤机械电力消耗十分突出。化纤行业总耗能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0%-30%左右。2009年,欧美将更多地利用反倾销、市场经济地位、社会责任标准等新措施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反倾销”将成为贸易摩擦主要焦点。对于出口增长,预测2009年纺织品出口仅能保持15%的增长。对欧出口稳定,但远远小于2005年;对美国出口可能下降,影响额约50亿美元。
由于出口以及产能过剩等原因,纺织行业2006年利润增幅有所回落,整体利润率将降到2.5%-3.1%之间。2005纺织品市场,在外销受阻的同时,内销市场其实并没有“吃饱”。内销利润已经几倍于外销。
2007年1-11月,中国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1,690,091,131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1.46%;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1,625,893,972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1.22%;实现累计利润总额61,878,749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1.27%。
2008年1-2月,中国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270,235,318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6.44%;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255,274,904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7.08%;实现累计利润总额7,551,666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7.14%;截至2008年2月底,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28,174家。
在出口方面,2007年1-12月,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达1712.06亿美元,同比增长18.9%,比2006年同期回落6.3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出口561.04亿美元,同比增长14.99%;服装出口1151.02亿美元,同比增长20.93%。1、技术装备落后,新产品开发不足。据统计,中国纺织品三大行业(纺织业、服装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产值占比约分别为61%、28%、11%。除化学纤维生产技术和服装骨干企业的缝纫设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以外,纺纱、织造、染整等传统工艺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
2、标准低。中国的纺织企业还处于低端生产阶段。大约有80%的企业生产中低档产品、6%的企业生产中高档产品,4%的企业生产质量低价格低产品,仅有10%的企业生产高质量产品。
3、高素质人力资源缺乏。行业缺乏品牌运作、资本运筹、国际交往的人才,缺乏国际化经营经验和适应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
4、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行业性软件开发力量薄弱,软件产品少,企业管理软件应用比例低,信息化普及率低,电子商务起步慢,多数企业管理方式落后,难以真正建立起“小批量、多品种、高质量、快交货”的市场快速反应机制。
5、缺乏品牌经营理念。传统家纺多,规模小,产品单一,加工贸易比重仍然很大,应对国际竞争手段不足,处在整合阶段。纺织业业内专家认为,从中国环境看,纺织业难点是“三率两价”,即利率、出口退税率、汇率和劳动力价格以及原材料价格。除此之外,还有加工贸易保证金和棉纺织企业棉花增值税、进项税、和销项税税率不相统一的政策。
汇率。相对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下调等因素,人民币持续升值对出口带来的压力更大、影响更深远,人民币持续升值已经成了令出口企业谈之色变的最大利空因素。企业提价空间已经接近极限,出口数量已经在下降,再度提价只会导致订单向其他国际市场转移。
出口退税率。所谓出口退税主要针对一般贸易,非加工贸易,从理论上讲可下调出口退税率对抑制过剩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的作用更直接。不过,纺织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利润空间十分有限,利润率也较低,过猛的调整出口退税,大批纺织企业难以承受。
利率。面临通胀压力,银根紧缩已经成为针对全盘经济的货币政策,纺织业处困境之中,银行清楚知道这一点,所以大型纺企从银行贷款也很有难度了。
劳动力、原材料成本快速上涨。在纺织企业的成本中,原材料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约为60%至70%,人工成本约占10%至15%,中国原材料价格2008年更是呈现出加速上涨的趋势。此外,2008年7月1日起中国销售电价提高2.5分钱/度,纺织行业一年就将增加用电负担约37.5亿元。人力成本的上涨幅度每年也在15%至20%,新劳动合同法很多地方缺乏可操作性导致纺企“招工难”情况加重。据有关部门抽样调查,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环保等叠加到一起已经令企业的综合成本上升了20至30%左右。

欧盟进口纺织品市场发展潜力分析

2015-04-2820:51·中国棉花网

新朋友:点上方中储棉花信息中心,快速关注。

老朋友:点右上角图标转发或朋友圈,转载记得写明出处哦,不然小编会生气哒~

产业问道

欧盟进口纺织品市场发展潜力分析

2014年欧盟进口纺织品(SITC65)金额为239.0亿欧元(进口来源地不含欧盟成员国),同比增长8.6%,进口数量559.6万吨,同比增长10.5%,数据显示,欧盟进口市场的发展潜力依然存在。跟踪分析欧盟纺织品需求的类型和发展趋势,可以为我国进一步开拓市场提供有益的帮助;分析欧盟进口市场其他来源地产品特点,为提高我国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寻找可借鉴的经验和范例。

一、欧盟进口市场主流产品情况

分产品类别统计,从数量占比看,欧盟进口纺织品的子类产品中列前三位的分别是:纺织制成品(658)、纺织用纱(651)和专业用途纱(657),数量分别为167.4万吨、166.1万吨和61.5万吨,同比增速分别为13.8%、5.8%和14.3%,占比分别为29.9%、29.7%和11.0%。从进口均价上看,纯棉面料,梭织(652)的进口均价相对比较高,为6.0欧元/公斤,纺织制成品(658)的均价为5.02欧元/公斤,纺织用纱(651)的均价为2.63欧元/公斤,专业用途纱的均价明显高于纺织用纱,为4.25欧元/公斤(见表1)。

综合欧盟进口纺织品子类产品的进口数量和均价进行分析,可以总结以下特点:

1.纺织制成品的消费需求增长明显

欧盟对纺织制成品的消费需求并未大幅下降,而且增速达到了13.8%,这反映出欧盟地区的进口市场以家纺类和生活用品类产品为主。尽管金融危机后,欧盟的经济发展受到很大影响,但是,欧盟仍然是具有消费潜力的地区。此外,根据欧洲统计局最新数据,欧盟28个国家的总人口数量达到5.074亿人,超过了美国的总人口(3.178亿)。市场调研机构GfK发布的2015年1季度欧盟28国综合消费者信心指数上升4.3至9.8点,GfK报告还指出,乌克兰危机以及欧盟对俄罗斯经济制裁对东欧地区影响明显,东欧消费者对经济形势持怀疑态度,而西欧及南欧国家消费者对经济前景乐观。

纺织品商品在欧美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如何

2.纺织用纱需求保持平稳

欧洲作为纺织制造业的发源地,很多地区都还保留了传统纺织制造业的发展空间。例如,意大利、德国、比利时以及西班牙等,这些老牌工业国家的传统纺织业仍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一定地位。

意大利政府计划在2015年向时尚工业投资4000万欧元(约合2.8亿元人民币)的资金,让米兰的时装品牌和其他时尚公司变得更有竞争力。在过去5年,意大利政府平均每年才为时尚工业投入520万欧元(约合3684万元人民币),2015年的投资额将是过去的8倍。从外部经济条件上看,欧元的持续疲软有利于出口,而油价的走低同时也在帮助欧洲企业降低生产成本。

德国纺织产业近年来在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纺织品的竞争下,仍然坚持以高质量、高档次保持增长势头。2014年,德国服装纺织行业收入与上年相比同比增长2.1个百分点,比德国生产联合会预期增长率为1.8%有所提高。

比利时的纺织行业是其主要传统工业之一,95%以上属中小型企业。比利时服装产业的特点是科技含量较高、商业利润高。重视产品造型和风格,努力培育知名品牌,支持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加速科研成果商品化是比利时政府扶持纺织服装行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导政策。在比利时生产的纺织服装产品定位多为高档产品,低档产品的市场份额较小。

3.专业用途纱前景向好

欧盟进口专业用途纱的市场仅占10%左右,但其增长速度为14.3%。均价高于纺织用纱1.62欧元/公斤,甚至与纺织制成品价格接近,显然属于高附加值的中间品。欧盟近年来为恢复经济增长,一直在强调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欧盟在竞争力比较研究中认为自身的研发优势与美国尚有差距,欧盟在这类产品的采购和研发方面的鼓励政策和资金投入或将继续增加。

欧盟委员会发布了《2014年全球企业研发投资排行榜》,选取了全球2500家企业的数据,包括633家欧盟范围内的企业和1867家欧盟外企业,这些企业的研发投资额约占全球企业研发投资总额的90%。数据显示,2013年这些企业研发投资额较上年增长约4.9%,欧盟范围内的企业研发投资较上年增加2.6%,低于全球平均增幅。美国企业的研发投资增幅为5.0%,与全球平均水平持平。

4.欧盟研发框架计划促其纺织业占据优势地位

纺织工业传统上的纺织面料或纺织品印染,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和能源,从而大大提高纺织工业的生产运营成本。欧盟第七研发框架计划(FP7)提供部分资助,研发数字喷墨打印技术,可精确控制纺织面料或纺织品准确位置的印染化学沉积涂层量,自动适应不同纺织面料的打印染料或多功能涂层,显著降低环境影响和资源能源成本。创新型技术大大提高加工速度和灵活性,更适应个性化订制或按用户需求提供规模化特殊服务。欧委会已通过决定,要求欧盟2020计划的创新型技术项目给予重点关注,加速数字喷墨印染技术的产业化,改造欧盟纺织工业。

二、欧盟进口市场来源地分布情况

分国别统计,前五位进口来源地分别为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美国和韩国;进口金额分别为81.2亿欧元、22.9亿欧元、20.2亿欧元、9.8亿欧元和7.8亿欧元;同比增长12.0%、5.1%、18.6%、3.6%和6.1%,占比为34.0%、9.6%、8.5%、4.1%和3.2%(见表2)。

从进口产品均价上比较,欧盟进口市场的来源地分布情况可以分两类,一是传统纺织产品的来源地,二是高附加值纺织产品的来源地。显然,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成为传统产品的主要供给来源地,而美国和韩国成为高附加值产品供给的主要来源地。

1.传统产品我国优势明显

在欧盟进口纺织品市场上,2014年中国纺织品的市场占有率领先印度20个百分点,同比增速也略高于欧盟进口纺织品的整体水平。印度作为第二大进口来源地,所占份额接近10%,但增速低于欧盟整体水平,可见印度纺织品对欧盟的出口势头受到了一定影响。不仅是中国对印度的纺织品份额扩张具有制约作用,巴基斯坦的纺织品对印度也形成了不小的威胁,该国产品不仅在体量上与印度相差无几,同比增速也达到18.6%,成为前五位进口来源地中增速最为迅猛的国家。巴基斯坦作为欧盟普惠制加(GSP+)的成员,势必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2.高附加值产品贸易或提高竞争门槛

美国是欧盟进口市场高附加值产品的重要来源地,从均价就可明显发现,美国纺织品均价高于欧盟进口市场平均均价2.6欧元/公斤。美国一向是欧盟市场上代表工业发达国家间产业内贸易的典型。近期,引起美欧纺织业界普遍关注的即是《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ransatlanticTradeandInvestmentPartnership,简称TTIP)。业内人士指出,服装品牌、零售商和进口商都在强调纽约和欧洲时尚之都之间强大的纽带联系,但是现在问题在于,美欧双方对纺织服装的关税不平衡。此外,标签、产品的安全性和化学品管理三个领域也是欧盟和美国要重点加强的方面。美国纺织组织全国委员会(NCTO)发表了正式声明,呼吁维护原产地纱线规则以及美国政府采购法规,希望共同促进TTIP的达成,提高美国和欧盟纺织品行业在全球的地位。美欧在高附加值纺织品方面的贸易与合作将给中国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增加更高的门槛。

此外,从均价上看,韩国纺织品均价达到4.9欧元/公斤,高于欧盟进口市场的平均均价,相比中国高1.0欧元/公斤,印度高1.3欧元/公斤。这也间接表明韩国纺织品的品质优于中印两国的纺织产品。欧盟与韩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意味着韩国商品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进入欧盟市场,并与中国商品展开竞争。中韩对欧出口的重叠性看似并不强,但随着中国出口结构的调整,中国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增多,就会出现与韩国商品的直接对抗。

三、欧盟2020发展战略对我国纺织业的启示

为破解当前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困局,提升整体竞争力,从而彻底摆脱危机,实现经济稳定复苏和持续就业增长,欧盟推出了“欧盟2020发展战略”,力求依靠科教创新,加快经济社会转型步伐,从而占据未来长远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和主动权。

要实现这些目标,欧盟必须广泛使用创新技术,减少排放和降低成本。另外,经济增长不再依赖于能源,而是高效地利用能源,这不仅可以给欧洲带来竞争优势,还会降低欧洲对国外原材料和商品的依赖。为顺利实现这些目标,欧盟配套了2大旗舰计划,即“高效利用资源”和“产业政策全球化”。

产业政策全球化面对金融危机和各种挑战,欧盟委员会将与各板块(如产业界、商会、学术界、非政府组织、消费者组织等)密切合作,制定产业现代化政策框架,帮助产业界应对挑战,抓住全球化和绿色经济的机会,帮助欧盟基础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提高竞争力。政策框架将着重于提高整个产业链(从原材料到最终服务)价值国际化的所有要素。

(1)制定产业政策,支持制造业向能源和资源的高效利用转变,为多元化的欧盟产业基地提供最佳环境,保持并增强其竞争能力。(2)结合不同的政策工具(如“职能”管理、现代公共采购、竞争规则和标准),制定一套横向的产业政策。(3)改善商业环境(尤其是中小企业),降低欧洲商贸交易成本,改善融资渠道,推动集群发展。(4)借助欧盟国家援助机制或全球化调整基金等措施,以未来活动为导向,推动处于困境中产业的重组,包括对新增板块、快速增长板块和市场等的快速技能重组。(5)推动高效利用自然资源的技术和生产方式,增加对已有传统产业的投资。(6)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7)确保运输和物流网络有能力为全欧盟的产业提供产品顺利进入欧盟统一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有效途径。(8)针对如何实现伽利略项目(Galileo)和全球环境与安全监视项目(GMES),制定一套有效的太空政策,应对重大的全球挑战。(9)提升欧洲旅游业的竞争力。(10)重新审查现有政策,促进服务业和制造业向资源高效利用(如资源有效回收),改进欧盟标准,进而影响欧洲和国际的标准,提高欧洲产业的长期竞争力,促进使能技术的商业化和应用。

从“欧盟2020发展战略”中我们不难看出,欧盟传统产业的发展方向是依靠科技创新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传统产业竞争力,而并非完全抛弃传统产业,其中改造传统纺织制造业的投入力度也非常大。我国可以抓住欧盟纺织产业升级的契机,不断增强我国纺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品质,积极寻求与欧美等国的产业间合作和贸易机会,间接促进我国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继续保持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欧盟2020发展战略,中国-欧盟科技合作促进办公室,2014年4月

【WINDRISES NETWORK MARKETING】尊享直接对接老板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网络营销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难题

纺织品商品在欧美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如何
发布人:yy845363 发布时间:2024-10-1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