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V:159999-78052 ,欢迎咨询特斯拉2025年达成完全自动驾驶,[专业新媒体运营推广],[各种商圈业内交流],[抖音运营推广课程],[微信运营推广课程],[小红书运营推广课程],[让你站在风口忘记焦虑]
业界乐观的看法是,在2025年前后,真正意义的完全无人驾驶汽车将正式上路
尽管无人车的智能水平令人叹服,但此前特斯拉公司由于自动驾驶而发生的事故,让人对无人驾驶仍不放心。实际上,无人驾驶和自动驾驶并不完全相同。
倪凯说,无人驾驶完全不需要人为干预,汽车可以通过环境感知、行为决策、运动控制等技术完成一系列的行车动作。而自动驾驶也可以代替驾驶员控制车辆,但必要时依然需要人对车辆进行操控。目前,部分自动驾驶技术和辅助驾驶技术已经应用到了日常可见的汽车上,比如前后车距测量、自动泊车等功能。
根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公布的划分标准,智能汽车可以分为4个级别,分别为:驾驶辅助、半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完全自动驾驶。第四级别属于全无人驾驶的最高级别,是汽车驾驶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级别,也就是习惯所说的无人驾驶。
无人驾驶与前三个级别不同。前三个级别智能汽车仍是交通工具,第四级别无人驾驶则是“四个轮子的电脑”。这也是两种不同的自动驾驶转型路线。第一种是“渐进演化”的路线,也就是说在传统的汽车上逐渐新增一些自动驾驶的功能,例如特斯拉汽车的自动驾驶功能就属于这种类型,也包括传统的汽车制造商。另外一种就是“一步到位”的路线,它们从一开始就是彻彻底底的自动驾驶汽车,例如Alphabet、百度。对研发者来说,安全是自动驾驶的根本出发点,两种发展方式并非完全矛盾。
“渐进演化”的半自动车,其本质上还是一种为驾驶者优化体验的机制。目前已经允许驾驶员在道路上双手离开方向盘行驶。此外,利用一系列的传感器和摄像头,这些半自动驾驶汽车还能完成并线、自动泊车、在一条车道上行驶和自动刹车等操作。专家介绍说,以特斯拉为例,根据对于无人驾驶的标准,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基本处于2级与3级之间,也就是说,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或无人驾驶的服务对象都是司机,而非乘客。在使用时,驾驶者仍需保持驾车应有的机警,时刻留意车辆的行驶情况,以便在紧急情况下,随时接管车辆的控制权。此前特斯拉因为自动驾驶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发生的事故中,调查发现驾驶员的注意力分散超过了7秒。而特斯拉自动辅助驾驶仍需要驾驶员始终全神贯注地监控交通环境,并准备好随时接管方向盘。
“一步到位”的无人驾驶车,其实就是一个特殊的带着轮子的机器人,它的核心技术在“大脑”。本质上说,无人驾驶是一个软件或算法问题。它首先瞄准自动驾驶的最高级别,也就是4级无人驾驶,这个级别的无人驾驶服务对象是乘客。同时,汽车也被看作是新一代的移动计算终端,直接用最优的计算能力和最好的传感器以最大化保证安全,直接实现全无人驾驶,再试图在几年之内通过产业化的努力大幅降低传感器价格,从而缩短量产时间。
业界乐观的看法是,在2025年前后,真正意义的完全无人驾驶汽车将正式上路。倪凯认为,目前无人驾驶技术依然处在研发及实验阶段,在实际投入量产前依然需要大量的工作。由于中国特殊的道路交通环境,想要解决国内自动驾驶技术发展中的问题,必须依赖于本土研发。目前,中国的人工智能研究已处于世界前沿,有关方面也在积极起草自动驾驶相关的行业标准及政策法规,这些都将有力推动自动驾驶乃至无人驾驶在中国的发展。
虽然在国内购买特斯拉可以直接支付6.4万元购买FSD完全自动驾驶,但现阶段国内的特斯拉车型还只能使用EAP增强版辅助驾驶的功能,那么FSD为什么在国内不完全开放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新能源前瞻(ID:xinnengyuanqianzhan)原创
近期,在智能驾驶领域较领先的两个汽车品牌,问界和特斯拉都发生了交通事故,且造成了人员伤亡,在交警部门认定通报之前,众说纷纭,而智驾系统被“吐槽”最多。
AITO汽车在5月6日回应了交通事故中问界新M7PLUS的相关技术问题,比如事故车辆碰撞发生时的车速超过了自动紧急制动(AEB)的工作范围;前机舱及乘员舱内电源线及信号线被瞬间切断,门把手控制器无法收到弹出信号等。
图/AITO汽车关于事故车辆技术问题的说明
来源/公众号新能源前瞻截图
但从网友的评论看,这份“说明”改变了一些网友对于智驾的误解,但并没有改变网友对问界“过度营销”的认知。
图/网友对于AITO汽车“说明”的评论
来源/微博新能源前瞻截图
毕竟在问界新M7的发布会上,“遥遥领先”就出现了5次。问界在智驾方面无人能及的观念也传递给了广大消费者。
如果说问界的智驾系统存在过度宣传的嫌疑,那么五一期间有人任车辆在高速上“自动驾驶”,而副驾还坐着未系安全带的小孩的做法就是作死行为。
诚然,我国智能辅助系统自去年底至今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浪潮,但智能辅助的本质还是辅助,无法代替人工操作。
万一出了事,受伤的一定是车主。所以对于驾驶这件事,敬畏之心最重要。
01智驾领域最不需要“浮夸”
我国新能源车智能化的下半场已经开启,车企间的争夺已经从高速NOA(导航辅助驾驶)转到了城市NOA,且不断比拼开城的速度和广度。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CEO靳玉志就认为,智能化已经成为用户购车的关键因素,且有70%的问界车主选购了高阶智驾系统车型。以问界新M7为例,从去年9月上市至今,大定订单超过18万辆,即意味仅这一款车,就有超过12万人认可了华为的智驾系统。
在业内人士看来,问界新M7的成功,除了华为的加持外,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的激情演说也是重要因素。
图/问界新M7
来源/bilibili问界新M7发布会视频 新能源前瞻截图
据新能源前瞻不完全统计,仅在一个多小时的发布环节,余承东至少提及了五次“遥遥领先”,二十多次“领先”,甚至还出现了“想撞都难”的说辞,气氛热烈。
总之,一套完美的智驾系统,一辆完美的车就呈现在了消费者面前,也就有了新势力单车销量第一的完美成绩。
但在社交平台上,多位车主晒出了问界新M7的智驾问题,比如无法识别车位、道路识别能力差和车机黑屏死机等。而新能源前瞻也在车质网等投诉平台,发现多条类似投诉。
尽管在华为的技术和资金加持下,问界在车身和智能化方面得到了极大提升,过于强调“遥遥领先”“天花板”等,难免有误导消费者之嫌。
云南的车主李先生就是冲着“华为”选购了问界新M7,现在才发现PLUS版本的智驾方案不是华为提供。他表示,问界在宣传的时候并没有明确其还搭载别的品牌的智驾方案,且销售也并不会主动告知。
以高价位车型搭载的先进技术亮肌肉,弱化入门版,这似乎已经成为汽车圈的“潜规则”。
然而这样的套路也不乏翻车案例,小鹏G9的第一次上市失败就是之一。小鹏G9的最大卖点是“超快充全智能”,但低价位版本不仅没有配置,甚至有些功能还不能选装。
图/小鹏G9
来源/小鹏官网 新能源前瞻截图
如今,问界新M7也被流量反噬。尽管官方做了详细的技术说明,但能彻底扭转“双输”的局面吗?在涉及生命财产安全的汽车制造上,车企还是应该多一些严谨,少一些浮夸。
看来余承东也意识到“遥遥领先”的问题,目前好像已经不再提了。
02智能辅助虽好,不能盲目信任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新能源车的智能化已经处于领先地位,这次的北京车展就是明证。
全球首个最高线数的激光雷达,华为192线激光雷达已经量产,且搭载在了问界M9和智界S7。其在距离、分辨率和灵敏度等方面具备出色的性能,能够实现全画幅、超远距离和超敏捷的功能,在250米之外也能够精确识别目标。
图/华为M9发布会现场
来源/bilibili华为M9发布会视频 新能源前瞻截图
智能驾驶对于车辆的加持,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消费者的日常生活。
南宁的车主张先生就对新能源前瞻表示,自从换购了一辆带有自动辅助驾驶系统的新能源车后,他曾经一个人从南宁驾车前往2000公里外的北京,让车辆在高速上“自己开”,而他轻握方向盘,眼睛盯着前方,随时准备接管。等他办完事再开回去,并不会太疲惫。“如果还是以前的燃油车,我可能不会选择自驾往返,太累。”
显然,张先生的做法是比较稳妥的驾车行为。但五一期间网络上流出的一段视频却是极为不推崇的。
一辆理想汽车在道路上奔驰,驾驶位上空空如也,而副驾上坐着未系安全带的小孩。这显然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涉嫌危险驾驶。就连理想客服也明确回复称,汽车的辅助驾驶功能现阶段是辅助驾驶而非自动驾驶,这种司机离开驾驶座的情况非常危险,要坚决杜绝。
这样的案例也并非首次出现。此前就有车主离开驾驶位,只用水瓶抵着方向盘“自动驾驶”,也成为了大众口诛笔伐的对象。
显然,目前尚没有完全成熟的“无人驾驶”技术,辅助驾驶并非“自动驾驶”,并不能及时处置一些突发情形。
就连业界公认技术较为领先的特斯拉也并不能绝对安全。4·27金华特斯拉坠崖事故中已故车主的儿子就曾表示,车辆在开启AP辅助驾驶车子会自动加速。
虽未经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消费者不能盲目信任车企的智能辅助系统,还是应该将方向盘握在自己手里。
03即便L2升级为L3,也不可大意
在权威公告发出之前,我们并没有将上述两起事故归结为智能驾驶。但因车主开启智能驾驶而出现的事故也非常之多。
去年9月,一辆行驶过程中偏离车道,径直撞向前方的大货车,并没有刹车痕迹。涉事司机称,自己长途开车有些疲惫,便打开了智能驾驶模式,没想到还是出了事,幸好未造成人员伤亡。
也有车主开启了辅助驾驶和定速巡航功能,就以为万事大吉,只顾刷手机,从而导致车辆冲出车道,对路上行人造成威胁。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车辆都是L2级自动驾驶,并没有开放L3级及更高自动驾驶。智驾领域资深从业者周雄飞就对新能源前瞻表示,L2和L3主要的区别就是在于权责的划分不同。前者是驾驶员,而后者需要判定是车企或是驾驶员的责任,目前还没有定论。
不过他同时表示,L3或许会在2-5年内实现,因为深圳已经有法律法规的意见书落地,之后其他城市也会跟进。
显然,我国智能驾驶正在加速进化,这从近期马斯克“闪现”中国就能窥见一二。
图/4.28日马斯克中国行
来源/北京商报 新能源前瞻截图
马斯克的突然到访,自然是为了推动FSD(完全自动驾驶)进入中国。随后就有媒体表示,“特斯拉已获得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国推出高级的辅助驾驶服务”。
知情人士也表示,我国已初步批准特斯拉在中国推出完全自动驾驶软件功能的计划。特斯拉已经与中国科技巨头百度达成合作,百度将允许特斯拉获得其在中国公共道路上收集数据的地图拍照。
这么看来,我国智能辅助系统的发展中,又迎来了“搅局者”。
周雄飞就表示,特斯拉FSD入华,应该会是一条鲶鱼,让我国的自动辅助驾驶以及自动驾驶技术脱虚向实,引发行业的洗牌,推动行业和技术的向前发展,包括大模型的上车等等。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在这时候引进特斯拉,是因为智能驾驶的进程出现了瓶颈,需要破局者。
此前有机构预测,我国将在2025年将L2级自动驾驶的渗透率提升至37%,L3及以上渗透率达5%。显然,随着特斯拉的进入,上述数字或许有些保守。
但必须重点提及的是,即便是特斯拉的FSD,也时常有失控,甚至事故出现在报端,消费者也不能盲目信任。
为了您和家人的安全,拥抱新科技,不放手安全;高速行驶时,全车人员系好安全带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新能源产业观察,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网络营销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