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V:159999-78052 ,欢迎咨询租房中介公司一般最晚几点下班啊,[专业新媒体运营推广],[各种商圈业内交流],[抖音运营推广课程],[微信运营推广课程],[小红书运营推广课程],[让你站在风口忘记焦虑]
租房要不要找中介?
1、租房生活本来就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可能有时租房需求比较急切。例如房东突然收回房子、工作的突然变动、临时急迫的异地培训出差等等情况都可能导致在租房时时间上比较紧迫,很显然,时间很紧急时,租房找中介注意单单靠自己微薄的力量去筛选租房信息,找房子看房子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时租房就要找中介。
2、中介公司一般中介公司一般扎根于社区,经营范围一般局限于一定范围内,对于想找某个特定区域房子的人来说,租房中介是很好的选择。
3、租房中介手中往往掌握着大量房源供租客选择,对于社区的熟悉程度几乎无人能出其右。租客只需将自己的租房要求告诉中介,就可以等着中介推荐房源,看房验房啦,自己不用去筛选复杂的信息,十分省心。
找中介租房需注意事项:
1.要选择合法的、信誉度较高的房屋中介机构,可以在网上或者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询所选中介机构的登记情况和信用情况,并认真查看其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
2.不要过于依赖房产中介公司,中介介绍的房源需亲自到场考察房屋环境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
3.签约时要查看房产证及房产证上有名字的人的身份证或委托书。并查看中介公司与原房东签署的“房屋租赁代理合同”及内容。了解原房东是否允许中介代办房屋租赁手续、并代收房租的条款;
4.如果双方有约定定金的,注意不要书写错误为“订金”,两者的法律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定金是有特定的法律含义的,给付定金的一方违约的,不能要回定金,而收受定金的一方违约的,则须双倍退还定金。
希望能帮到你。
伴随着高校毕业生离开校园,暑期,租房市场迎来一年中最火爆的时候。与此同时,一些黑中介也让很多刚刚踏入社会的毕业生租客叫苦不迭。近日,记者在北京采访了数十名租房者,并以租客身份与中介直接接触,总结出黑中介的几个坑人套路。
刚来北京工作的小安与朋友3人准备在北京天通苑地区租房,其在租房网站上看中一套三居室,便通过网站与中介取得联系。网站上房屋显示的是“简装”,通过中介传来的图片,小安看到房屋基本配置齐全,价格合适,便与中介约定看房。可事实上,小安所见到的房屋,仅仅是毛坯房,水电未通,内部装修与图片所示相差较远,且并不符合网站所标示的地理位置。
租房过程中遭遇虚假房源的并非小安一人。据一份调查显示,约75%的用户曾遭遇过不同情况的假房源欺骗,近50%的用户认为网上真实可信的房源不超过一半。
记者在某租房平台上搜索房源信息,在北京知春路,排名前15的房源信息,房屋面积大小在20平方米左右,价格在1500元至2100元之间不等。在搜索到的图片中,房屋干净整洁、阳光充足。
不过,当记者在APP上联系房屋经纪人时,有10个经纪人回复记者“该房子已经出租,目前在别处有房源”。不少经纪人向记者推荐的其他房屋均在地铁三四站外,价格翻倍。记者三天后再次打开网页,发现之前看到的房子依然挂在网站上,显示待租状态。对此,中介郑某称这是业内常态,还反问“是不是第一次租房不懂行情”。
据郑某讲述,他和同事经常会在网上发布图文不符的房源信息以吸引租户,当客户询问时,“房东不在家”“该房屋已经出租”“已被预定”等是惯用托词。郑某直言,他还时常冒充房东,以个人房源直租方式在网站发布信息,并称“如果在网上被举报了,最多封号几天,没太多损失。”
合同能够为租房者权益提供合法保护。但从租房者提供给记者的合同来看,可谓“形态各异”。有些合同只有一页纸,有些长达10页。有些合同写明租金、水电费、网费等基础费用,有些还添加了卫生费、排污费、垃圾处理费、收视费等,且多数未标明具体收费标准。
大学毕业生小于第一次租房时,就被卫生费坑害不浅。“合同中卫生费一栏为空白,我以为这与我无关,便没有在意。后来连续有三个中介给我打电话,要求我交卫生费,费用从一开始的356元涨到1000多元。”小于说,“中介指着合同中空白的这栏告诉我,这里已经写明要收卫生费,不交卫生费就别想拿回押金。”
还有些合同因程序问题或中介不具备租赁服务资质,本身就不具备法律效力。
今年3月,北京某互联网公司员工卫女士通过租房软件租下北京安河家园一套一居室。中介带卫女士看房当日便签订了租房合同,但该中介表示,因忘带合同公章,后续会为合同补盖公章并提供服务。该中介与卫女士最初在软件上联系的中介李某并非同一人,该中介自称为李某同事,因李某出差才帮忙办理手续。
5月,当卫女士因家中水管漏水联系李某处理时,得到的回复却是“我的义务只是让你来住房,有问题你自己去弄。”随后,李某一直以合同并不是与其本人签订且未盖章生效为由,拒绝提供服务。
今年5月,北京的王女士突然接到另一家中介的电话,对方告诉她房租要涨价,且合同需重新签订。王女士本与中介签订了1年的租房合同,签订合同之前也查看过房东与中介的相关手续,并未觉出异常。直到第二家中介公司找上门她才知道,之前与其签约的所谓中介,本身并不具备中介服务资质,工商系统中查询该公司已显示经营异常。而所谓的新中介,仅仅是原先公司更换了公司名而已,还是原班人马。
当王女士表示拒签合同时,该公司有四五个壮汉来到王女士家中。为维护家人安全,王女士只得再签署一份涨价后的租房合同。“明知合同有问题,我却没有办法,只能合同到期赶快搬走,之后再考虑报警或是起诉。”
安河家园的卫女士中介发生第一次正面冲突之后,中介时常会带着三四名壮汉以查看房屋为由半夜来到其家中。因为已经交了1年的房租且无法退回,卫女士只能继续租住。当她自行更换了门锁后,一日下班发现自家门锁被502胶封堵。作案人避开了小区的所有监控,让她查无证据。
英语老师小林也曾有过相同遭遇。小林在与朋友租房期间,总是莫名遭到“扰民”举报。随后中介便以违反合同为由,在半夜11点,安排几名壮汉来到小林住处要求其搬离。第二天,当小林再次回到住处时,其与朋友的行李已被扔出房间。
据一份877名租户参与的调查报告显示,42.3%租户的押金遭非法扣押,16.42%的租户都曾遭遇黑中介的暴力、威胁和言语辱骂,12.77%的租户更是遭遇黑中介对居住环境的破坏。
北京住建委每月会定期公布被投诉前10名的房地产经纪机构名单,名单中以分支机构在10个以下的中小机构为主,更有无分支机构的“光杆机构”。正如此前王女士的遭遇,黑中介常常同时注册多个光杆机构,一个被查封了,改头换面后还会继续经营。
如果租户真的遭遇黑中介威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建议,租户要懂得保护自己,保存如微信聊天记录、聊天录音等证据,将房屋原貌、签订的合同、缴纳的费用等拍照存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切不可以暴制暴。“若是网络平台因审核不严致使租户掉入黑中介陷阱,平台也难逃其咎。”
采访中,记者发现面对黑中介对自身权益的侵害,许多租客选择了忍受或沉默,也有少数租客选择报警、起诉等方式维权。但仅仅依靠租户个人的力量,并不能有效遏制黑中介的野蛮生长。
今年6月28日,住建部等七部委发布了《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的通知》,决定于2018年7月初至12月底,在北京、上海等30个城市先行开展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其中特别提出将打击暴力驱逐承租人、捆绑收费、阴阳合同、强制提供代办服务、侵占客户资金、参与投机炒房的房地产黑中介,以规范住房租赁市场。
▌本文来源:工人日报
监制/杨继红主编/李浙张天宇
编辑/史萌
?央视新闻
觉得有用请点赞!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网络营销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