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V:159999-78052 ,欢迎咨询csp有图层纹理吗为什么,[python实用课程],[C++单片机原理],[C#网站搭建],[Nodejs小程序开发],[ios游戏开发],[安卓游戏开发],[教会用大脑用想法赚钱实现阶层跨越]
csp不小心点了保存的方法是:
1、CSP软件是会自动将所有的素材、笔刷、文件、软件设置等都保存在默认的路径中的,而且还有不同的位置。
这篇文章我想记录一下我的漫画上色图层分组思路。
为什么要记录这个呢?
我觉得彩漫上色图层分组是一个严肃的课题,值得好好研究一下。漫画上色和插画上色的区别在于:漫画需要批量处理很多分格的颜色,而插画可以无限细化细致地刻画下去,因此也可以一边画一边改,可以发展变化。但是这种方法不利于漫画的上色,漫画上色必须要标准化流程,才有利于工作室通力合作。如果用插画的思路画漫画,无异于是给自己找死。所以,为了提高上色效率,用比较高效的方法来安排图层组,便于后期上色以及修改、团队合作,我觉得有必要研究一下如何给彩漫安排图层分组。
我看过很多视频,即便是日式赛璐璐的动画平涂上色法,好像大家也都会把头发、皮肤、衣服、鞋子等等不同部件分别填充在不同的图层里,然后用透明锁定或者剪贴蒙版的方式上阴影。但我后来发现,这种方法不利于给漫画中人物和场景的“打光”。光影的方向有些时候是一整片下去才会方便统一整体的光效,而把人物的不同部分、背景的不同部分都分一个单独图层,就很难给角色和背景整体添加光影。
后来我改进了一下思路,为了便于后期加光影,我只给文件的上色图层组分两个大类:人物图层组和背景图层组。而线稿图层组是单独的,线稿的处理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在每一个画格图层组中新建线稿图层。另一种是,所有画格的线稿都画在同一个图层上。目前我还不知道那种方法更有效,还需要更多实验。《怪壶》的画格分割做好了,所以不能实验那种画框图层只有一层的情况,我会在下一个短篇中做实验。
现在来介绍一下我的各个图层组的分层情况,以及我为什么要这么做。软件是优动漫,这是目前我遇到最适合画彩漫的软件,至今为止没有比它更方便的了。
先上整个文件的图层分布情况:
1、最上层的两个图层:去色层和修白层。
去色层是一个填充了白色、图层属性是色相的图层,这个图层是用来检查“明度”是否有利于集中读者视线和控制读者注意力。点开它,所有图层的颜色都不见了,显示为黑白状态,用来检查图层的素描黑白关系对不对。
修白层是一个普通图层,正常属性。这个图层用来点眼睛的高光以及其他需要点白色或者颜色遮盖的地方。
2、画框图层组:
这是给画面分格的图层组。点“图层”——“新建格子框组”可以新建一个大的格子框,然后用格子框工具点击相应位置分割格子框。如果点子工具里的“分割格子框组”,那么新格子会单独分为一个图层组。如果点最后一格“分割框线”,则不会创建新图层组,所有格子框都在同一个图层组内。
我现在尝试的是一个画格一个框图层组,台词、对白框都在这个格子框图层组里。如果所有画格都在一个格子框图层组里,那么台词对白框可能就会越过另一个画格框被看见了,后期不好调。
3、线稿图层组:
共有5个图层,从上到下是:内线、外线、背景。这三个图层都是矢量图层,也就是类似于SAI里的钢笔图层,在PS里相当于用钢笔工具画锚点连成线。用矢量图层画线稿的好处在于放大了不变形,还可以使用各种矢量橡皮擦、修正线宽等工具做修正,不用吭哧吭哧画新线条!
在内线和外线上边有个图层是用剪切蒙版建立的普通图层,“色”的意思是上色,也就是说这个图层是留给线稿上色用的。在彩漫中,线条偶尔也要改变颜色,而直接用锁定透明度修改原图层的线条的话,后期修改不方便。我就用普通图层+剪切蒙版的方式,留给后边更大、更方便的修改空间。
内线和外线的区分,是我前阵子临摹人物照片得到的启示。在漫画里,填充底色是一个大工程,而且有些人还会画特别密的线稿,如果线条还不闭合的话,就给后期填充的人留下无尽的噩梦。后来我发现,填充只需要画线稿的时候把该上同一个颜色的外部区域框出来,然后新建图层再画里边的线条,再在填充时隐藏内部的线条,那么填充颜色会非常快。
下图是《怪壶》的P16:
这是有“内线”的状态:
下图是隐藏内线的状态:内部线条也并不是非常严格,通常五官我会画在内线图层。
我只有画需要非常多内部线条的人物时,会区分内外线,画背景时比较少区分内外,因为背景很多颜色可以整体填充,所以用“闭合填充”、“套索填充”工具就可以很快搞定。可以看到,如果隐藏了内部线,那么填充裤子的蓝色、衣服的白色几乎只要一键点击就可以快速搞定了!
背景线稿单独画在另一个图层的意图是:通常人物的位置可能会有变动,如果画在同一个图层,不利于后期移动人物。而背景图层也经常需要新建尺子来辅助透视,分在新图层有利于使用尺子。还有背景经常要画大量辅助线,如果和人物画一个图层,那么使用矢量橡皮擦时就会不小心动到人物线稿。
4、人物图层组:
所有的人物上色都在这个图层组内进行。人物上色分两大块:“皮肤”和“衣服以及其他”。
“皮肤”图层组单独分开的原因是:皮肤是半透明的材质,有很多色相的变化,皮肤通常会透出底下的肌肉、血液、血管、毛发等等的颜色,所以色相变化比较多。皮肤图层组压在最底下,因为衣服、鞋子、配饰、头发等等东西都是在人体之外的东西,只要皮肤单独分层出来,那么给人物化妆、用喷枪改变皮肤色相时就不会影响到衣物和头发了,给皮肤上阴影时也可以整体打光。皮肤因其半透明性,受光时表现出来的特点和头发、衣物有很大的不同。
“皮肤”图层组,从下到上的图层是:阴影图层(画阴影,正常属性)、高光图层(画高光、线性减淡-发光属性)、修改图层(加环境光、色光等大面积光影效果、变色等,属性有时正常有时为正片叠底)。
我研究过了,让一个东西有立体感,只要填上固有色,然后加阴影加高光,最后加个“环境光”或者“色光”影响,一个东西差不多就容易辨别了。这是我这么分图层的原因。使用这三层颜色基本就差不多了,太多了反而不利于读者快速辨认边缘轮廓、理解画面信息。
“修改”图层的举例:
如下图,前景的手需要压暗,我要读者注意到后景小姑娘的表情,所以我在修改图层上了一层暗紫色,图层属性改为“正片叠底”。
下图是没有“修改”光影颜色的效果。
不直接在原始图层上使用暗色填充的理由在于:我自己填充固有色后再加紫色的调色方法太难了,不如直接用图层属性变更的方法让电脑帮忙计算。
“衣服及其他”图层组:一般头发、眼白、瞳色、嘴唇、化妆、衣服、配饰、小细节等等会都画在这个图层,总之除了皮肤以外的人物身上的东西基本都在这一层,不单独分层。上色时,会用魔棒点选要上阴影和高光的区域,然后肆意发挥。取消选择后,会修改点选时没有被选到的区域,补上颜色。我的笔刷上色时会混色,所以头发的颜色有时会混到衣服的颜色里去,这反而比把它们都单独分在不同图层更好,因为会有微妙的颜色混合、干涉,看起来颜色很丰富。同时,因为都在一起,在“修改”图层上就更好加整体光影了。
和“皮肤”图层组一样,从上到下的图层是:阴影图层(画阴影,正常属性)、高光图层(画高光、线性减淡-发光属性)、修改图层(加环境光、色光等大面积光影效果、变色等,属性有时正常有时为正片叠底)。
给该上色的区域填好颜色,然后用剪贴蒙版的方式上阴影和高光,这样就不怕颜色涂出界了。
使用这个思路上色,颜色该填在哪里非常清晰,不会乱,而我也不用一直找不同的部分在哪个图层了,省了不少时间!
5、背景图层组:
背景图层组的思路和人物图层组的思路差不多,分为“前景”图层组和“后景”图层组。
这个“前景”和“后景”和分镜构图里的景别有点不一样。这里的前景是指:所有在上边的东西,要盖住其他东西的东西。与之相对的,这里的后景指的是:所有在下边的东西,要被遮盖的东西。谁要遮住谁,谁的颜色就填充在最上边。
举例:下图中的怪壶是在桌子上边,所以怪壶的颜色填充在“前景”图层,桌子的颜色填充在“后景”图层。假如怪壶之后被遮挡,那么怪壶的颜色就会填充在“后景”,总之看情况。
这样分好图层,那么给怪壶上阴影时,怪壶本身的阴影就上在“前景”的阴影图层中。怪壶在桌子上留下的投影,则上在“后景”的阴影图层里。谁也不干涉谁,颜色也不越界,效率提高了不少!
6、其他窍门:
除了图层分组以外,软件还有其他窍门可以用。
1)色板:色板功能基本软件都有。我确定了大致配色以后,就放到色板里了。从上到下是皮肤、头发、眼睛、衣服、唇色、阴影、环境色等的颜色,按照自己看得懂的方式排列。其实能用到的颜色也不多,就那么几种。
2)辅助视图:
CSP有个很方便的功能是“辅助视图”,把之前上好的画稿拖到这里面来,就可以直接吸管吸色,有时候一些一次性的配色没有放到色板里(比如例图中书架上的古董),我就直接吸成图的色,不画线稿,直接瞎涂了!
3)把图层组保存为素材:
这个功能我在别的软件里都没见过!真的太!好!用!了!
你可以在漫画素材的大分类下新建“图层素材”,然后把上边分好类的图层组整个拖动到右边的区域,如果拖动成功,会有一条红色的边框出现。然后你分好的图层组就保存为素材了!下次你要用,就直接拖动相应的图层组进入到新文件的图层区域,分好的图层组连名字、属性都一模一样!这对于画漫画的人来讲是福音!不用再一个个图层的新建然后重命名了!知道这个功能之后,我恨不能放鞭炮告诉全天下苦逼画画的孩砸啊!!!
以上,是我研究漫画上色的图层分组课题的初步成果,只是针对需要规整填色上色的风格,以后会研发一些比较写意狂放的做法来适用于不同的画风和剧情。
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假如你觉得有用,欢迎给作者投喂鸡腿~~?(′???`)比心
电话+V:159999-78052
机构由一批拥有10年以上开发管理经验,且来自互联网或研究机构的IT精英组成,负责研究、开发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公司具有完善的课程研发体系,一直走在整个行业发展的前端,在行业内竖立起了良好的品质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