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详细

运城市涑水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涑水河临猗段连续8个月实现水质达标

专业小程序设计开发——助力新电商新零售

电话+V:159999-78052,欢迎咨询涑水河生态保护措施,[小程序设计与开发],[小程序投流与推广],[小程序后台搭建],[小程序整套源码打包],[为个体及小微企业助力],[电商新零售模式],[小程序运营推广及维护]

一、永济黄河什么地方有鱼

永济市,位于黄河中游,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山西省最大的渔业主产区。这里不仅水产养殖业发达,而且鱼类品种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渔业爱好者前来参观和体验。

永济市的水产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黄河滩涂地带,这些区域包括韩阳、蒲州、栲栳、张营四镇。这些滩涂资源集中连片,面积广阔,形成了丰富的水域环境,为各类水生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和繁殖场所。

伍姓湖是永济市的一大亮点。这个湖泊是运城盆地内涑水河、姚暹渠等河流的调蓄湖,也是山西乃至华北半干旱地区罕见的大型天然淡水湖泊。伍姓湖不仅风景优美,还具备重要的生态功能,通过人工湿地项目的实施,水质得到了显著改善,成为永济市水产养殖的重要基地。

在水产养殖方面,永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从上世纪80年代起,永济市就被确定为全国商品鱼基地,产量占到全省的三分之一。这里的鱼类品种多达二十多种,包括鲤鱼、草鱼、鲢鱼、鲈鱼、青鱼等。其中,黄河鲤鱼和赤眼鳟更是永济市的特色品种,以其肉质细嫩、口感鲜美而闻名。

近年来,永济市在水产养殖技术上不断创新和发展。例如,永济市与海大集团合作,建立了数字渔业产业链项目区,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此外,永济市还大力发展设施渔业和莲鱼生态养殖,提高了水产养殖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除了传统的水产养殖,永济市还积极探索新的养殖模式。例如,通威饲料公司与开张镇政府合作,利用盐碱地建设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这种“南虾北养”的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增收。

为了保护和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永济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每年举行黄河流域(永济段)渔业增殖放流活动,增加鱼类种群数量,维护水生态平衡。此外,永济市还注重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通过严格落实禁渔期制度和强化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确保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运城市涑水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涑水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规范流域开发、利用、治理等活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涑水河流域,是指涑水河干流及其支流汇水面积内的水域和陆域以及跨流域向涑水河补水的水源和输水工程沿线管理范围。第三条 在涑水河流域内从事生产、生活、生态修复与保护以及监督管理等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第四条 涑水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应当坚持统一规划、保护优先、因地制宜、科学修复的原则。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和流域内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涑水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市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经济和信息化、水利和环境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涑水河流域限制、禁止发展的产业目录,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第六条 涑水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体制。

  市人民政府全面负责涑水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流域内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涑水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

  市人民政府和流域内县(市、区)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经济和信息化、住房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水利、国土资源、林业、旅游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涑水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的相关工作。第七条 市、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分级分段设立河长,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涑水河及其支流的水资源保护、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执法监管等工作。第八条 市人民政府和流域内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大财政资金对涑水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的投入,将河道工程维护、防护林建设和农业废弃物处置回收等所需费用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涑水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涑水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损害流域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制止。第十条 跨行政区域的涑水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纠纷,由流域内县(市、区)人民政府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市人民政府协调解决。第二章 生态修复第十一条 涑水河流域生态修复应当坚持自然修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实行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提高流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第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和流域内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优化涑水河流域水资源配置,优先利用地表水,增加使用再生水,合理利用外调水,有效涵养地下水,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实现多源互补,恢复流域生态功能。第十三条 市人民政府和流域内县(市、区)人民政府国土资源、水利、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合理调整土地用途,优化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增加林地、湿地、水域面积,对25度以上坡耕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将占用的河滩地、古水域恢复为湿地。

  市人民政府和流域内县(市、区)人民政府林业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涑水河流域内盐池、伍姓湖、硝池滩(西源湖水库)、北门滩、鸭子池、汤里滩等天然湖泊和流域水库水域湿地的恢复治理。第十四条 涑水河流域内严格限制地下水开采,实行水量、水位双控管理。

  在地下水禁采区和限采区,不得开凿新井。已建成的水井应当依法限期封闭。流域内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提供可靠替代水源。

  流域内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地表水供水工程覆盖区域,应当制定水源置换和地下水关井压采分阶段实施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第十五条 加强节约用水管理,以农业节水为重点,统筹工业、生活节水,严格控制用水增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第十六条 市人民政府和流域内县(市、区)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科学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措施,提高植被覆盖率,对涑水河及其主要支流源头进行保护。第十七条 市人民政府和流域内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优先支持城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

  市人民政府和流域内县(市、区)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完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及供排水公共设施,实现达标排放。对农村生产、生活污水,应当采取无害化处理,不得直接进入河道。

涑水河临猗段连续8个月实现水质达标

2019-05-16 09:24·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本报讯(记者刘杰乔植)从运城市生态环境局临猗分局获悉,2018年,市政府下达涑水河出境断面水质考核目标,临猗县委、县政府创新工作机制,实施综合整治,强力推进涑水河流域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现了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的目标。目前,涑水河流域临猗段出境断面水质连续8个月达到市政府考核的COD、氨氮、总磷等三项考核指标,满足地表水V类标准要求,河道水质达到历史最好时期。

临猗县的做法是:一是实施大气、水污染防治攻坚百日行动。运城市生态环境局临猗分局把全县122家涉气涉水企业分为两组进行集中攻坚,其中,对45家重点企业和77家一般企业分别由一名副局长牵头组成两个攻坚组推进攻坚工作;召开122家涉气涉水企业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环保攻坚的决心和信心;实施企业环保升级工程,涑水河沿线11家涉水企业累计投资3000万余元,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完成了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工程,实现了稳定达标排放;完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保证进水水质均匀稳定。与此同时,首创污水处理厂投资2800万元,新建了容量为2万立方米的均质调节池,使进入生化系统的水质达到设计标准,减轻了负荷冲击;采取强化除磷措施,首创污水处理厂安装使用除磷药剂投加装置,每天增加药剂费用1万余元,保证了出水总磷达标。

二是采取科技手段精准监管企业排污。临猗县充分利用投资700万余元建成的水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对企业排水水质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提高监管执法针对性、科学性、时效性,实现精准执法、高质高效,对发现异常排放企业及时提醒、做好记录、跟踪监察。

三是采取“双随机”抽查和重点排查相结合,加大现场监察频次。对一般企业落实“双随机”抽查,对重点涉水企业实行“周全覆盖”监察,发挥执法震慑作用,先后对两家企业涉水环境问题进行查处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有力促进了企业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同时,及时公开执法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运城市生态环境局临猗分局局长王晋峰告诉记者,通过采取上述措施,使临猗段涑水河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自2018年9月以来,涑水河流域临猗段出境断面水质明显好转,市政府考核的COD、氨氮、总磷等三项考核指标连续8个月满足地表水V类标准要求,河道水质达到历史最好时期,扭转了涑水河断面水质多年来一直超标的被动局面,得到市政府、省环境厅水防处和市生态环境局的肯定。

(编辑:张波)

【WINDRISES MINIPROGRAM PROMOTION】尊享直接对接老板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小程序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拓展客户的问题

涑水河生态保护措施
发布人:yi19790808 发布时间:2025-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