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的服务理念: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营商环境是城市名片,是一个地区最强大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的重要软实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就是提高综合竞争力。优化营商环境是系统工程,也是基础性工程,其目的是保障全面深化改革这一首要任务。
持续通过提升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各地降低准入门槛呈现“白热化”竞争态势,招商引资已从过去的“拼政策”“拼资源”转向“拼服务”。服务是无形的,但却可以成为口口相传的口碑式宣传,成为招商引资的“移动名片”。
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建议:
1、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形成营商服务新合力。强化省市两级工作协调指导机制。加强省级层面的顶层设计,强化省级部门横向联动和对各地市的纵向指导,形成上下一心、互促互动、共同优化营商环境的良好局面。
2、推进改革创新,进一步打造营商服务新格局。加快政务服务体系改革。以实现省市县互联互通为目标,建立“不打烊”智能服务体系,将政务服务网络覆盖至乡镇(街道)、社区(村)。
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建议如下:
一、司法保障与司法保护相结合。招商引资需要“五湖四海请进来”,来者为客,迎客当需“扫院净屋”。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往往是地区良好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倡和依法保护“契约精神”更能让投资者放心、安心。
二、开门纳谏与出门建议相结合。要把市场主体包括企业家在内等各方面的经营者请进来,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特别是对涉诉信访企业等市场主体的信访诉求,须由一把手亲自接待,梳理问题所在,提出解决方案。
三、加强审管联动,进一步塑造营商服务新形象。积极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完成与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的对接,全面提高事中事后监管水平。加强窗口从业人员作风整顿,加大纪检、宣传、督查等部门与营商环境主管部门联动力度。
出台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办事指南,推动各级审批服务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现“标准公布、受理公平、过程公开、结果公示”,着力营造“清、亲、诺”营商服务良好环境。
四、推进改革创新,进一步打造营商服务新格局。加快政务服务体系改革,以实现省市县互联互通为目标,建立“不打烊”智能服务体系,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尽量让企业群众少跑腿、不跑腿。深化“一窗”改革。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企业开办银行网点代办等创新举措,进一步降低企业、群众制度性办事成本。
五、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组织开展涉企收费自查自纠,要求全面落实及时清理规范制度、及时报告公布制度,严格执行涉企保证金台账定期报送制度、投诉举报及时受理制度。
强化政策解读,梳理涉企政策核心条款和落地流程图,在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公布,会同相关单位开展金融服务、税费减免、就业创业等涉企政策宣讲,不断扩大政策知晓率。
原标题:不断优化招商引资大环境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访市招商引资服务中心副主任张雪斌
融媒体中心记者赵嘉琪
市招商引资服务中心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招商引资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深刻认识到招商引资工作是经济工作的“第一抓手”,并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以坚定不移的担当,履行好抓招商、促产业、增税收、促就业、增进民生福祉的崇高使命。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市招商引资服务中心副主任张雪斌,张雪斌从“谋、招、落”三方面解读了市招商引资服务中心谋划2024年经济工作的具体思路举措。
一是“谋”,聚焦产业谋划。在分析我市市情和区域优势的基础上,主要聚焦我市钢铁及装备制造产业链、电解铝及铝制品制造产业链这两条千亿级产业链,从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文化旅游融合创新几条百亿级产业链上面谋划项目,发挥我市区位优势,不断完善我市投资机会清单,让更多的企业把目光投资到嘉峪关这片发展热土上。
二是“招”,聚焦我市招商引资项目,在招引上做文章,首先积极实行地企联合招商、以商招商、节会招商等传统招商引资方式,继续探索资源招商、基金招商、驻点招商、委托招商等一些新的招商引资方式,积极“走出去、请进来”,让更多的资本选择嘉峪关。
三是“落”,聚焦项目落地,继续实施招商引资项目“五个一”保障工作机制,即一个项目、一个班子、一个方案、一张清单、一招到底,通过“五个一”保障项目顺利进展;开展招商引资项目研判会,对项目进行研判,根据项目不同进展程度,对招商引资项目组织单位印发“红蓝”单,督促项目顺利进展;开展帮办代办,成立代办中心。为了保障招商引资项目顺利地“招、引、落”,不断完善招商引资的工作机制,包括建立责任体系、项目督办体系、嘉峪关市招商引资考核体系,通过努力,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项目支撑,市招商引资服务中心也将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嘉峪关实践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