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详细

一节更比一节强的下一句,南孚电池广告语疑似擦边,网友称看了脸红,让人感觉不适

专业小程序设计开发——助力新电商新零售

电话+V:159999-78052,欢迎咨询南孚广告词最火的一句,[小程序设计与开发],[小程序投流与推广],[小程序后台搭建],[小程序整套源码打包],[为个体及小微企业助力],[电商新零售模式],[小程序运营推广及维护]

一、家喻户晓的国民电池品牌:曾做到世界第五,如今却被迫转型

电池在生活中是一个容易被忽视却又不可或缺的东西。它的历史进程在时代的裹挟下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普通家用的碱性干电池到手机电脑使用的锂电池,再到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

提到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可能大家都很轻易的就能说出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这两家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商。但对于家用的普通电池,大家能想起来具体有哪些比较出名的牌子吗?

在我的印象中,家用电池的牌子就分为南孚电池和非南孚电池。曾经一句“南孚电池,一节更比六节强”的广告词可是红遍了大江南北,让南孚电池从一个名不经传的产品摇身一变成为家喻户晓的国民品牌。

可惜的是这个国民品牌的发展之路却充满了曲折。它曾经占据了电池市场的半壁江山,做到中国第一,世界第五的成绩。可却因为两度被外资收购,元气大伤。即使后来它再次回归到中国人的手中,但中间几度易手带来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

小厂生长成行业巨头

南孚电池是从福建南平偏僻山沟里走出来的电池巨头,它的创始人是陈来茂。从南平电池厂技术骨干一路做到厂长的陈来茂不甘偏安一隅,他希望将南平电池厂做大做强。在他的努力之下,南平电池通过技术改革与多厂家合作走出了南平。可受到大环境和体制的桎梏,陈老毛依然不能带着南平电池大干一场。

甚至随着合作厂家的倒闭,南平电池厂也受到了影响。被逼无奈的陈来茂只能在1988年与外资合作成立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正式踏上他的创业道路。抓住市场机遇的陈来茂很快就通过BP机的大量电池需求抢占了市场,做出成绩并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到2003年南孚电池已占据了电池市场的半壁江山,做出中国第一、世界第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的成绩。就连当时全球第一的金霸王电池在中国市场中也无法与南孚电池抗衡。可惜的是在人们为它取得的成绩而欢呼时候,它早已不是令人骄傲的民族品牌了。

流浪的南孚,两度被外资易手

1999年,我国掀起了引进外资的浪潮。国内的企业都希望借助外资的资本力量和品牌效应来提升自己产品的知名度和销量,所以走上了卖股份、卖身的道路。而南孚电池也不例外,它压出了69%的股份与摩根士丹利等投资公司组成了中国电池有限公司。

遗憾的是这次的合资公司彻底扭转了南孚电池的命运,让它走上了流浪道路。因为合作公司将南孚电池股份甩卖出去,南孚电池失去了对股份的主动控制权。

2003年,金霸王电池的母公司美国吉列公司从持有南孚电池股份的所有公司中买到南孚的股份,将南孚电池变成了它的子公司。2005年吉列被宝洁收购后,南孚又转手来到宝洁旗下。

原本吉列收购南孚就是为了辅助旗下的金霸王电池进入中国市场,自然不会给南孚电池有多大的发展空间。而宝洁的主要业务并不在电池上面,可想而知给南孚电池的扶助依然不会多。在最佳的发展时期,南孚电池本该乘风追击努力拓展市场。可因为主权旁落,它失去了最佳的发展机会。一代民族品牌就此元气大伤,发展脚步滞缓。

三度易手回归,南孚再度起航

2014年,流浪了十几年的南孚电池最终被鼎晖回购并借壳亚锦科技完成上市之举,开启了南孚电池的新篇章。据公开资料显示,现如今的南孚电池已转型为南孚智造。除了原来有的碱性电池外,南孚还开发出了适合各种使用场景的专用电池、充电宝等产品。

二、一节更比一节强的下一句

一节更比一节强的下一句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南孚电池广告语疑似擦边,网友称看了脸红,让人感觉不适

2025-09-19 01:54·幸福荷叶y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出差跟领导坐高铁,下车还在聊工作,一点也不累,像南孚电池一样持久。

”——这句广告刚被拍下来发到网上,评论区瞬间炸成两派:有人笑说“打工人嘴替”,有人直接开骂“把加班文化印在座椅上,恶心谁呢?

南孚的回应倒也干脆:广告是真的,已经扔回市场部重新评估。

可大家真正在意的,已经不是一句俏皮话,而是它怎么就能堂而皇之贴在高铁座椅上,被几万名乘客一路“被迫阅读”。

先别急着扣帽子,把这句话拆开看,其实挺微妙。

它没明着说“加班光荣”,却用“喜欢”“一点也不累”把高强度工作包装成自愿、轻松、甚至带点甜味的日常。

这种“软暗示”比直白的鸡血更危险——它不强迫你,只是轻轻告诉你:别人都扛得住,你也该扛。

于是,打工人的疲惫被悄悄消解在一句玩笑里,像电池电量一格一格被掏空,却没人提醒该充电了。

有人觉得小题大做,“不就是一句广告嘛”。

可别忘了,高铁不是写字楼茶水间,它是公共空间里最接近“全民场景”的地方。

小孩、老人、刚下班的护士、准备辞职的程序员,都得坐在那张椅子上。

广告一旦越界,就不再是“品牌自嗨”,而是把私人语境强行塞进公共视野。

你可以在家吐槽老板,但没人愿意在高铁上被代表“喜欢加班”。

更尴尬的是,南孚明明手里握着一手好牌。2024年刚推出环保锂电池,技术参数漂亮,低碳故事也讲得圆。

可一次文案翻车,就让“续航”这个词从科技卖点变成了“能扛加班”的黑色幽默。

消费者记住的不是电池容量,而是“原来南孚觉得打工人该像电池一样被用到最后一格电”。

品牌花了几年攒下的“耐用”口碑,一夜之间被扭成“耐操”的负面联想。

说到底,这不是一句文案的失败,而是审核机制的失守。

高铁广告位招标流程、内容把关、舆情预判,层层关卡居然没人觉得这句话别扭。

要么是审核的人脱离职场太久,真以为年轻人“喜欢”24小时待命;要么是流量思维作祟,觉得争议等于曝光。

无论哪种,都暴露了一个老问题:品牌把公共空间当成了自家朋友圈,忘了那里站着无数沉默的“不目标客户”。

南孚现在最该做的,不是换一句更圆滑的话术,而是把这次翻车当成一次“用户体检”。

去问问那些真正坐高铁的人:他们希望座椅后背出现什么?

是一句贴心的“祝你旅途愉快”,还是一张静音提示?

如果连这点共情都没有,再环保的电池也补不上品牌裂缝。

广告可以俏皮,但不能偷换概念;企业可以追求曝光,但不能把公共空间当成自家后花园。

下次再想在高铁上说话,先想想对面那位刚加完班的乘客——他可能只想安静地睡一路,而不是被提醒“要像电池一样持久”。

【WINDRISES MINIPROGRAM PROMOTION】尊享直接对接老板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小程序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拓展客户的问题

南孚广告词最火的一句
发布人:xunsheng90 发布时间: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