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详细

最后一批 80 后考公人:连考十年,还没上岸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93668057065931301/

首发2024-07-20 18:49·请叫我王泽铭

在考公的大军中,有这样一群特殊的身影,他们是最后一批 80 后考公人。时光追溯到 2007 年,当时一项公务员录用规定出台,将报考者的年龄限定在 18 周岁以上、35 周岁以下,这道无形的门槛,让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在特定的时光里奋力追逐。

萧见愁,一位 36 岁的媒体人,便是这群人中的一员。他的十年考公之路,充满了纠结与矛盾。2014 年 11 月,刚刚研究生毕业的他,为了留在北京,第一次参加了国家公务员考试。那时的他,更像是去体验,没有全力以赴的决心。而让他印象深刻的,竟是北京冬日的寒冷和幸运地被分配到市中心考点。

在随后的日子里,他来到广州,进入传媒公司工作。然而,考公的念头却如种子般在他心中扎根。每逢国考和省考报名时,他总会习惯性地浏览招考信息,看到合适的岗位便跃跃欲试,可临近考试又会被各种理由羁绊,最终选择放弃。

这些年,萧见愁明显感觉报考人数增多,但真正走进考场的人却在减少。他曾在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考试,前些年考场座无虚席,近年空位却多了起来。竞争的激烈并未因此减弱,零点几分的差距就能决定命运。

一次偶然的机会,萧见愁被借调到某政府机关工作。在这里,他体验到了体制内生活的一面:人与人相处和谐,大家注重职业身份,福利待遇也令人羡慕。单位食堂的优惠餐食,规律的上下班时间,都让他心生向往。尽管只是编外人员,但这短暂的经历让他对体制内的种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然而,他的前女友在体制内工作,虽享受着不错的待遇,但也有朋友在体制内因压力太大而患上重度抑郁症最终辞职。这让萧见愁明白,考公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35 岁的年龄上限,最终还是无情地将他挡在了门外,十年考公,有遗憾,也有释然。

与萧见愁不同,35 岁的林诗诗是一位已经考上事业编的女生,但她依然执着于“公务员梦”。林诗诗的父母均是公务员,从小她就对体制内的生活了如指掌。父母规律的生活,边吃早餐边看报纸的习惯,在她眼中曾是那么枯燥乏味。

大学毕业后,林诗诗在私企的实习经历让她对这种生活的看法有了转变。不固定的上下班时间、繁琐的工作内容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使她疲惫不堪,从而萌生出考公的想法。由于专业限制,她能报考的岗位有限,虽努力备考,却还是以几分之差与面试失之交臂。

但她并未气馁,转而考上了县城的事业编。对她来说,这并非终点,她渴望进入公务员队伍,获得更好的发展。从 2016 年到 2020 年,她连续五年参加公务员考试,在希望与失望的循环中坚持。

为了备考,林诗诗婉拒了许多社交活动,一心扑在学习上。甚至怀孕后也没有放弃,挺着大肚子依然在题海中奋战。她曾入围面试,却因各种顾虑而放弃。如今,在高校担任辅导员的她,工作并不轻松,可还是想往中心城区的公务员岗位努力。

对于最后这批 80 后考公人来说,考公之路充满艰辛。他们在岁月的长河中坚守着自己的梦想,屡败屡战,直至逼近 35 岁的年龄上限。公务员这个身份,在他们眼中,不仅是稳定的象征,更承载着社会的认可和个人的价值追求。然而,现实的竞争是如此激烈,上岸的机会如此渺茫。

有人说,他们过于执着,为何不换条路走?但对于他们而言,这是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坚持。或许,在人生的道路上,成功的定义并非只有一种,而他们的坚持和努力本身,就已经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无论最终是否上岸,这段为梦想拼搏的经历,都将成为他们人生中宝贵的财富。而社会也应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关注,毕竟,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努力奋斗着。

发布人:xian7906 发布时间:2024-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