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详细

绍兴纺织业:转型升级中集体回暖,绍兴纺织业为什么那么发达

专业网络营销推广——跟随大平台节奏

电话+V:159999-78052 ,欢迎咨询绍兴纺织业能带动多少产值,[专业新媒体运营推广],[各种商圈业内交流],[抖音运营推广课程],[微信运营推广课程],[小红书运营推广课程],[让你站在风口忘记焦虑]

一、绍兴纺织业:转型升级中集体回暖

11月25日,在温家宝总理视察浙江宝纺棉麻印染有限公司周年之际,公司董事长虞宝木郑重地写了一封信,署上自己的名字,寄往中南海。“我们公司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引导下,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已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寒冬“正满怀信心,迎来新发展的”暖春“”信中写道。

“从订单急剧减少,到月出口额创历史最好业绩;从6条生产线停了2条,到产能同比增长六成。”过去一年,“宝纺印染”交出的“成绩单”,在绍兴纺织企业中并非个案。“前三季度,”远东石化“(即原”华联三鑫“)利润已经突破8000万元,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天圣控股“销售只增长2.8%,利润却同比增长达72%;”越红控股“利润达8600万元,同比增长5.9%。”市经贸委一位负责人说。

这些,都是温总理一年前曾视察或听过汇报的企业,它们的集体回暖,折射出绍兴纺织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转型升级成效。

“总理的叮嘱,让我们尝到甜头”

“前10个月,25家国外专卖店销量已占公司销售额的63%。”“宝纺印染”总经理高建章如是总结过去一年来公司发生的最大变化,“我们创新了销售模式,规避了市场风险。”

去年11月21日,温家宝总理来到“宝纺印染”,得知企业因国际订单减少、汇率变动损失严重时,他频频叮嘱企业负责人:不仅要想着昨天、今天、明天“三天”,还要盯紧原材料、市场、汇率“三头”。

“正是总理的点拨,让我们萌生了去尼日利亚等地开设专卖店的打算。”高建章说,通过直销专卖店,我们快速占领了西非、东非等市场,打响了品牌,稳定了价格,通过及时回笼资金,有效规避了汇率频繁变动风险,前三季度销售同比增长21.56%,月出口额已恢复到1000万美元左右的历史最好业绩。

“同”宝纺印染“一样,全县197家规模以上印染企业,目前都已满负荷运转,并且运行质量明显提升。”绍兴县经贸局局长孙忠富告诉记者,今年前10月,全县印染业销售仅增长5.8%,但利润增幅从2月份的-7.1%增长至35.2%。

“面对金融危机,企业预期目标和经营方式发生了显著改变。”绍兴县经贸局经济运行科副科长沈庭洋说,金融危机发生后,众多印染企业摒弃了“跑量”思路,强化了利润目标,使得效益大大增长。

今年,“宝纺印染”建立了新产品设计研究中心,开发了“珠光粉真蜡印花布”等受市场欢迎的许多高附加值新产品,加强研发和技改也是其他印染企业重获生机的法宝。今年,纺织重镇钱清36家印染企业共实施技改项目28只,如“永通染织”与南京微波研究院联合研发的机电一体化微波染色机,能做到不用汽,用水量和排污量还能减少70%。

“经历金融危机后,绍兴的印染业不仅没有萎缩,而且江苏、广东等地订单正向我县转移。”绍兴县经贸局一份分析报告认为,正是一系列的自我革命,拉升了产业区域竞争优势。

“信心的增强,是最大的变化”

去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促进轻纺工业发展六项举措,轻纺城建管委主任周如生当时认为,“国六条”措施不仅针对贸易链条,更多着眼于整个产业信心的恢复。

“实践证明,信心的恢复的确是最重要的变化。”周如生近日告诉记者,今年前10月,轻纺城市场群注册经营户19172家,其中公司3626家,经营户新增达1763家,“经营户、外商代表机构每月分别以170家和10家以上的速度增长,采购商档次明显提升,都是信心增强的结果。”

“调研时,最大的感受是企业心态好了,大家都胸有成竹。”市经贸委一位负责人说,这种信心反映在两方面,一是企业对行业的发展前景不再怀疑,都认为搞纺织是有前途的;二是上项目、拓市场时放开了手脚。

“现在看来,国际金融危机对纺织业的冲击并没有想象中大。”绍兴县政府一位负责人也认为,危机初期之所以产业受到强烈冲击,关键是预期发生了变化,直接导致订单、产能、价格等一系列变化。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市纺织业在建项目1019项,总投资320.9亿元。其中,转型升级类完成投资88.3亿元,占全部纺织产业投资比重的68.4%。“尤其是化纤差别化生产技术改造和针织业技术改造势头强劲,投资方向由过去的化纤、印染为主,逐渐转向附加值更高的服装、家纺、产业用布等领域。”分析报告说。

内贸的开拓,使危机前后绍兴纺织业市场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1-9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内销产值1177.83亿元,同比增长10.0%,增速较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回升了11.0和1.6个百分点,内销拉动行业增长7.1个百分点。

“提升整合,仍是长期课题”

8月以来,绍兴县纺织业用电量、排污量保持两位数增长,三季度供热量创今年最大增幅,这也是全市纺织产业回暖的缩影。仅从用电量看,全市纺织业从7月起已连续三月单月实现正增长,增幅分别为4.3%、8.2%和9.1%。

“这种增长不是粗放式的增长。”市经贸委负责人说,前三季度,纺织业的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1%,降幅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数高出一倍。

更具说服力的是,6月开始,纺织业主要经济指标便在全市五大产业中率先实现正增长。出口数据也是如此,虽然增长率仍为负值,但降幅正逐步收窄,绍兴县纺织品自营出口额已经跃居全省第一。“从产销、利润看,纺织产业已实现”率先回暖“”一份分析报告说。

全球金融危机消退迹像日趋明显背景下,绍兴纺织业的这种“回暖”让人憧憬。“回暖”是否等同于可持续的全面复苏?今后纺织业是否会一路“艳阳高照”?

“这一轮纺织业的风险发端于国际金融危机,今后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仍要看国际市场的脸色。”我市外经贸部门一位负责人认为,以汇率风险为例,尽管前一阶段汇率保持基本平稳,但仍暗流汹涌,只要出口导向这条路不变,风险就始终存在。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今年印染、化纤等行业利润增长,很大程度受益于石油、棉花等原材料价格涨跌产生的利润空间,并不可持续,而且从大纺织产品结构看,绍兴尽管有量的优势,但并没有“质”的优势,特别是高端产能匮缺。

目前,绍兴县纺织、嵊州领带、诸暨袜业等块状经济都在实施产业集群提升改造计划,但过程也面临考验。“绍兴纺织产业属于”原发型“产业集群形式,在促使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条件改变之前,单纯靠政策引导很难实现产业集群向新型产业转型。”一位业界人士说。

二、中国的纺织业发达地区的分布情况?

纺织工业是我国发展最快、在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产业。在中国纺织工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纺织产业集群地区,这些集群地区在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条件下,产业集中度高,产品特色突出,企业数量众多,配套相对完整,规模效益明显,产业与市场互动,其纺织经济已占到全国纺织经济总量的70%以上。  在中国纺织工业高速发展中,形成了众多的纺织产业集群地区,这些集群地区在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条件下,产业集中度高,产品特色突出,企业数量众多,配套相对完整,规模效益明显,产业与市场互动,其纺织经济已占到全国纺织经济总量的70%以上。  纺织工业是我国发展最快、在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产业。改革开放以后,日渐强盛的国力、开放的经济政策、勤劳的人民,使中国迅速成为世界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短短20多年时间,由我国生产制造的各类产品已遍布全球市场,“MadeinChina”的产品以其强大的竞争力迅速占据了世界大部分工业制成品市场。这其中,很多都来自于很多消费者并不熟悉的中国广大的产业集群地区。  作为全国最大的纺织产业集群地,绍兴县纺织业拥有全国最完整的产业链,县域内纺织产业特色鲜明,分布集中,形成了多个特色产业镇。目前我们以国有控股轻纺城为契机,提出二次创业,以市场带动产业发展。  --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周如生  为了更好地引导全国纺织工业实现产业提升,保持健康协调发展,2002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开始了以县镇区域经济为主、以促进产业升级为核心内容的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工作。成立了中国纺织产业集群工作办公室,先后与全国纺织服装产业集中度较高的以县、镇区域经济为主的集群地区建立了工作联系,并分批分期对这些地区进行调研和工作指导。在时机成熟后,先后分八批对145个地区进行了产业集群试点地区命名。  第一批选择了38个市(县、镇),第二批选择了13个市(县)、17个镇,第三批选择了16个市(县)、镇,第四批选择了5个市(县)、16个镇。此后,又陆续有一些地方加入产业集群试点行列?6?8?6?8到目前,已经有145个市(县、镇)加入中国纺织产业集群试点行列。这些试点地区分布于我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150多个县(区、镇)。其中,北至黑龙江兰西县的亚麻、南至广东的服装制造,西至新疆的手工羊毛地毯,东至江苏、浙江的面料和纺织品出口,地域分布广阔,几乎遍及全国。  在点的分布上,则重点集中在我国沿海极具活力的三大经济圈。其中,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省份的产业集群地比较集中,切合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同时也清晰地反映出我国纺织服装集群地的产业特色。(见图1)图1:中国纺织产业集群行业及地区分布地图(前八批)

三、绍兴纺织业为什么那么发达

绍兴纺织业能带动多少产值

绍兴纺织业经久不衰之谜

浙江省绍兴县,是当今中国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最大的纺织品交易中心,去年出口额达7亿多美元,纺织业比重达74.3%。本文为你解开----

把市场建设作为主导

市场是多变的。1987年,浙江省绍兴县纺织业产值虽比上年增长21.6%,而利润却突降21.8%,许多企业甚至无利可图。织机依然运转着,但那“啪嚓一啪嚓”的声音,人们听来却好像扎心的“白织一白织”。

对此,县领导没有作出简单的回答。他们在广泛调查分析后认为:对县域经济来说,特色就是优势,不能再搞什么“门类齐全”。让各种生产要素聚集于一个产业,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正是规模经济的有效形式之一。眼前出现的问题,不在一业独大,而在于流通跟不上生产,市场销售方式还停留在摆摊甚至“提篮小卖”,以致费用支出高、信息反馈迟,造成产销脱节。产品单一,产业也只限于织造这一环节,上游原料受制于人,下游产品单一,产业也只限于织造这―环节,上游原料受制于人,下游产品没有开发,也是重要原因。再就是装备落后,技不如人。

产业大了,市场要创新。1988年10月1日,被列为县政府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的室内轻纺市场在柯桥镇古运河畔正式开业。几经扩建,这件“新衣服”越做越大。现在,它已成为世界最大纺织品贸易集散中心,全县化纤织物有65%通过这里销售出去,并带来了巨大的资金流、信息流和技术流。

把优化产业链作为主打

1991年,光明丝织厂引进第一台无梭织机。此后数年,全县共投入100多亿元,引进了2万多台无梭织机,占全国同类先进纺织设备总量的70%。

围绕一根丝线,产业链越拉越长:上游,从化学纤维制造、聚酯合成直至石油化工;下游,从印染、印花延伸至服装业。不断拉长的产业链,优化了内部资源配置,增强了整体竞争能力,使纺织业块状经济的“蛋糕”越做越大。

与技术创新同步,更深层次的制度创新不断深入。1993年,绍兴县在全省率先拉开了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内容的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序幕,70%的企业实行了机制转换。1998年,县委、县政府再次推动乡镇企业“二次改制”,明确提出:不搞人人持股,经营者要持大股、经营决策层控股,并率先实施管理、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两年时间,全县乡镇企业改制面超过99%。

体制创新进―步推动了技术创新。仅2001年,全县完成技改投入30多亿元,今年将达60亿元,为历年之最。

市场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强化了纺织业的特色优势。在2000年市县区划调整中划出5个镇、区域面积减少5%的情况下,2001年全县工业总产值比1998年增长了64.33%,利润增长95.39%,纺织业的比重也从65%扩大到74.6%。

把开拓国际市场作为主攻

1998年初,受东南亚金融风波影响,客商如云的轻纺城突然变得冷冷清清。几经市场洗礼的绍兴人沉着应对,从全球范围的比较中找到了症结:本县纺织品外销率仅3%,而在化纤业发达的韩国,这一比例高达70%以上。

【WINDRISES NETWORK MARKETING】尊享直接对接老板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网络营销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难题

绍兴纺织业能带动多少产值
发布人:xiaguo4 发布时间:2024-10-2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