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产品详细

程序员出路在哪个省

一、程序员年龄增大后的职业出路是什么?

程序员在职业生涯的晚期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和选择。以下是几种可能的出路:

1.转型为技术管理人员:随着经验积累,程序员可以选择转型为技术管理人员,担任团队领导或部门经理等职位,帮助组建、指导和管理技术团队。

2.成为咨询顾问:程序员可以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咨询服务并为其他公司提供技术方面的建议。这可能需要一些进一步的培训或学习,但可以提供一个刺激性的职业发展道路。

3.转向教育领域:程序员可以选择走向教育领域,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新一代程序员。这包括在大学或技术学校担任教授或开设培训课程。

4.开始自己的公司:程序员可以选择成为企业家,创立自己的公司并开发新的软件产品或服务。这可能需要一些创意和风险承受能力,但可以提供创新性和自主性。

二、为什么说银行科技岗是程序员好的就业选择?

想想996/007福报、再想想35岁的大龄困扰,如果能去银行安顿的话给谁都会乐歪了嘴的吧?

作为一名程序员,我也经常和程序员谈及职场规划的问题:能够通过个人能力/关系人脉谋求到一份“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此生无憾!!!


想想看:银行里没有IT圈那样激烈的人才竞争机制(会点东西就行),产品/系统更新换代周期长(正规编制vs外包寄生哪个香?),“一招鲜吃遍天”也成为了可能;

那里没有了过度的身心压力、还能凭你职场所学IT技能(或许不需要太多深度能力)来维持生计,甚至搞搞副业,也算是觅得一处安乐窝了。

届时,你再回过头来看那些挣扎在IT职场的苦逼程序员,大有脱离苦海的无尽庆幸...

毕竟身居一线互联网工厂的程序员可是妥妥滴“脑力+体力”双重压力劳动者啊!

资本加持下的公司为抢占有力赛道而一路狂奔、激烈的竞对博弈下各种功能迭代频频被加到工作日程,今天一个bug修复明天一个新功能上架...加班熬夜成了家常便饭、除了业绩不突出,腰间盘突出、脱发突出、工作与生活不得兼顾的矛盾突出、甚至随着年龄了增大和年轻程序员的精力打拼劣势也越来越突出,面临被职场淘汰的风险...

以软件测试工程师为例,程序员职场有三个方向的发展路径:技术岗;2.产品岗;3.管理岗。

    扎心的是,你想成功跻身这三类方向行列之中,就需要具备在万千军中披荆斩棘的能力水平,方可有所斩获。(嗯,理想很丰满)

    可事实却很骨感:随着越来越多年轻劳动力的涌入,程序员对于上述三类方向发的把控往往不尽如人意,安于现状的程序员会被新晋职场人轻松取代。毕竟,在经验阅历、IT技能相差无几的情况下,积极性高涨,身体精力旺盛的年轻人更容易受到公司HR欢迎...(青春饭不好吃呀)

    于是,越来越多的程序员被“职场溢出”,开始谋求新的出路,其中就有题主所说的银行科技岗,我也更愿意把它理解为退居二线的安逸岗位。要知道,大多数人在IT职场受挫之后可能一蹶不振,被迫转行从事其他事与愿违的工作度过余生,回想那些年在IT圈挥洒汗水和青春的付出,机会成本也是巨大的...

    而你能够银行安顿,上图所示的那些便可以通通不用考虑,不用在走那些弯弯绕,直接一步到位的铁饭碗,他不香么????

    程序员年龄大了,出路在哪里

    码客人生

    2024-01-1206:00发布于北京

    +关注

    “找出路”一直是程序员领域老生常谈又经久不衰的话题。

    据《2023年程序员幸福指数报告》统计,在10963名程序员调研结果中,50.9%程序员认为一线开发最晚只能干到40岁,31.5%程序员认为一线开发最晚只能干到35岁,近八成人对程序员职业周期持悲观态度

    “找出路”话题与职业安全感息息相关,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人们都希望提前布局,避免被动的陷入危机中。

    近日,某程序员在网上求助,他已经32岁,逼近大龄红线,虽然做架构优化,技术水平不错,但依然为自己的未来担忧。毕竟年龄越来越大,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北漂不可持续,想去武汉定居又怕找不到工作。对此,他提出灵魂一问:大龄程序员出路在哪里?


    有趣的是,面对这个问题,比起真的寻找出路,越来越多的人宁可改变自己的心态

    “大龄程序员出路在哪里”隐含的是上升通道狭窄,高峰状态难持续,无法接受职业曲线下滑。且不说一线开发到技术管理再到合伙创业就是一条升级打怪的漫漫长路,哪怕一直做技术,如果能接受大厂换中厂,中长换小厂,小厂换初创,初创换转行,都不能说没有出路。另外大家都默认程序员就应该去互联网拿高薪,高薪也就意味着高要求,强竞争,新旧交替速度快,但如果是传统行业的程序员,薪资不高,饭碗自然拿得更稳

    网友硅谷IT胖子说,99%的职业,年龄增大后都没前途。没前途是绝大多数普通人的宿命,有前途的人也用不着等到老。一切问题在于太贪心。

    “工地上的力工、搬砖的,年龄大了出路是什么?混黑社会的,年龄大了出路是什么?码工不过是一种智力型力工罢了。本质上,绝大多数中产其实跟赤贫阶级都差不多,就是手一停,人就要挨饿。如果心态是把程序员当成世界上最好的职业,我觉得大可不必。其实太多职业比程序员好,只不过程序员适合普通人、穷人、“门槛低”而已。生活,本来就是很不容易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的另外一种取反解法就是:现在过得不错,就开始担心远处的生活了。盛世总会衰败,大宴豪奢之后,往往飞鸟各投林,没事儿读读《红楼梦》,有些现实人总得接受。
    其次是,程序员年轻时好歹比其他的搬砖职业稍微多积累一点钱,多买几套房子出租,多存点钱在401K,分散投资,抗风险能力还是稍微比其他行业强一点。
    社会变化太快了,没人能预测。90年代下岗的时候很多人都接受不了:说好的养一辈子呢?最后这些人也得自己扛对吧。2008年我还听说“DBA越老越吃香”,结果10年后DBA工作岗位大量缩水。会计能干到老吧?也未必,说不定就被软件取代了,还不如码工呢。报社稳定吧?结果现在谁看报纸和刊物?你说那些人要不要改行?变化才是主流,一成不变才是罕见。
    其实不是抬杠,我只是想说,很多很多的职业,其实都是相当不稳定的:跟经济形势、跟技术、跟资金、跟规定,都是高度相关的。不稳定有两种:看不到的不稳定,和能预料到的不稳定。很多人不慌,是因为根本看不到危机。
    我想,这个社会确定是往信息化方向走了。那些叫嚷“AI注定会自己写程序淘汰所有码工”的人我认为大概率是外行和新闻记者。信息化下,你说什么专业最接近、最不容易失业、最容易跟上潮流?当然是所有跟编程、数据相关的专业。其实最应该慌的,是售货员、工厂的重复劳动者、麦当劳翻肉饼的、前台等,这些工作早晚或多或少地被机器取代。
    关键在于心态:你把码工当成神圣的职业,自然受不了这种老了后的落差;你把码工当成修下水道的、抡大锤的,自然会觉得出路多了去了。我个人的计划:自己再好好干几年,技术水平再上个台阶,然后找个著名养老公司一蹲,或是一个二线养老公司休息几年,到快40了再考虑是出来蹦跶还是换个地方蹦跶还是老老实实窝着。
    我心态很好的:当程序员,好歹让我过去的7、8年里一直过着好日子,而且还是我最年轻的时候,我已经很感激了;我要是当博士后,以我的脾气,还不得活活穷死、气死。为什么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容易感受到压力、对比和焦虑?作为80后,我觉得我们的时代其实很特殊:从小到大,目睹了奇迹的诞生,跟着奇迹成长,所以我们潜意识里,是认为奇迹是正常的。我在90年代的小时候,的确能感受到几乎每年都会有大量新东西出现,很容易让人误解这种上升应该是永远持续的。这种烙印影响很多人一生。
    不光物质上,身边谁谁80后创业身价百亿了,谁谁发财了谁谁暴富了,再加上媒体炒作推波助澜,让每个不成功的人都在担忧自己、担忧未来。其实,换个角度想,想想广场协议。后的日本普通民众,失落20年,不也是正常过日子么?我在中西部住的时候,能感受到那种静止之美:地广人稀,慢慢吞吞,芝加哥房价10年不涨,难道就不是正常的生活了么?
    一定要拼命工作、一定要房价飙升、一定要每几年就工资翻倍,才是过高的要求了吧?”

    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受现实,在《2023年程序员幸福指数报告》中,34.2%人选择“虽然不是很幸福,但对未来充满希望”,仍然对生活抱有期待与热爱。虽然当下面临着互联网寒冬,大厂缩招,疫情下许多公司倒闭,考公考研水深火热,千万大学生求职困难,中年程序员面临失业断供......但更多人还是在悲观中抱着丝丝期待。

    大抵摆平心态的精神胜利法,也是出路的一种吧
    【来源】知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025502/answer/536813696.rich_media_content{color:#000000e5;font-size:17px;font-size:var(--articleFontsize);overflow:hidden;text-align:justify}.rich_media_content{color:#ffffffa6;color:var(--weui-FG-HALF)}.rich_media_content{position:relative;z-index:0}
    发布人:vrxvio123 发布时间:2024-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