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详细

孩子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进ICU?一文看懂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有多凶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60649746105287168/

2025-10-13 18:25·阿源老师

最近,全国多地家长在社交平台发帖:“孩子感染了RSV,咳嗽不停,还住进了ICU。”
其实,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并不是新病毒。它早在1950年代就被发现,几乎所有儿童在2岁前都经历过一次RSV感染。大多数孩子感染后症状轻微,像普通感冒一样几天就好;但对于早产儿、低龄婴儿、先天心脏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孩子,RSV可能引发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等重症。

在这些重症患儿中,气道被黏液堵塞、呼吸道痉挛、肺部炎症加剧,导致严重呼吸困难,甚至需要吸氧或上呼吸机支持。这就是为什么每到冬春季,儿科病房里总有被RSV折腾的孩子。

而近年来,成年人感染RSV后重症比例也在上升。张学友、美国前总统拜登都曾感染,引发公众关注。

为什么感染RSV后会这么重

病毒的“凶狠”,藏在分子结构里。RSV表面有两把“钥匙”——F蛋白和G蛋白,它们帮助病毒牢牢黏附在气道上皮细胞上,并钻进去[1]。进入细胞后,病毒让细胞相互融合,形成一个个巨大的“合胞体”[2],这也正是名字“合胞病毒”的由来。

与此同时,G蛋白还会干扰免疫细胞的正常迁移,而NS1/NS2蛋白则能阻断干扰素通路,让病毒成功“躲过”人体防御系统[2]。结果就是——免疫系统又被抑制、又被过度激活,炎症风暴一旦形成,孩子的小肺就“受不了”了。

更棘手的是,RSV还在不断变异。近十年来,A型ON1和B型BA基因型迅速在全球流行[3]。它们通过G蛋白的片段突变,形成了新的重复区段,使病毒更容易逃避免疫识别。
这意味着,RSV感染不是“一次免疫终身保护”,孩子甚至成年人都可能反复中招。

从支持治疗到新药突破

目前,多数RSV患儿的治疗仍以支持疗法为主,如吸氧、雾化、补液等。
但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抗RSV药物研发终于迎来了突破。

小分子融合抑制剂 Ziresovir
中国团队完成了全球首个住院婴儿Ⅲ期试验[4],结果显示:第3天时,Ziresovir组患儿的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显著缓解,王氏细支气管炎临床评分(WBCS)平均下降3.5分,而未用药组仅下降2.2分。(WBCS分数越高,病情越重。)

RNA依赖RNA聚合酶抑制剂 S-337395
在成人RSV挑战试验中,病毒载量下降88.94%,并显著改善呼吸症状[5]。
此外,口服小分子 Sisunatovir 和核苷类似物 Lumicitabine 也在推进临床阶段。

长效单抗预防
传统的 Palivizumab 需每月注射,使用不便。
2023年,Nirsevimab 在欧美获批[6],一针即可覆盖整个RSV流行季,并于同年在中国获批;2025年,美国又批准了 Clesrovimab,进一步丰富了临床选择。
此外,RNA干扰药物 ALN-RSV01 在肺移植患者中显示出减少并发症的潜力。

疫苗的时代:突破困局

过去几十年,RSV疫苗研发屡屡受挫,因为早期疫苗曾导致增强性疾病。直到科学家解析出F蛋白的前融合态(Pre-F)结构,才终于找到关键突破口[2]。基于此,三款疫苗已在全球获批上市:

  • Arexvy(GSK) 和 Abrysvo(Pfizer) 用于老年人,保护率约80%;
  • Abrysvo 还获批用于孕晚期妇女,通过母体抗体传递保护新生儿,显著降低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的RSV住院率[7];
  • Moderna mRNA-1345 于2024年成为首个获批的mRNA型RSV疫苗。
  • 在中国,石药集团的 mRNA疫苗SYS6016 已进入临床阶段,动物实验显示对A型、B型RSV均有效[8]。未来几年,我们有望看到首个国产RSV疫苗问世。

    三种RSV疫苗RSVPreF3 OA、RSVpreF和mRNA‐1345粉色。两种RSV单抗Palivizumab和nirsevimab蓝色。利巴韦林棕色

    家庭防护仍是关键一环

    在疫苗和药物尚未全面普及前,家庭防护依然是防线的第一道。RSV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可在手和物体表面存活数小时。因此建议:

  • 尽量减少低龄婴儿在人多、密闭的环境中停留;
  • 家里有人感冒,应避免与孩子近距离接触;
  • 坚持勤洗手、勤通风;
  • 当孩子出现呼吸急促、喂养困难、面色发绀时,应立即就医。

  • 参考文献

    [1] Korsun N, Trifonova I, Madzharova I, et al. Resurgence of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with dominance of RSV-B during the 2022-2023 season. Front Microbiol. 2024;15:1376389.
    [2] Li Q, Li H, Li Z, et al. Vaccine and therapeutic agents against th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esolved and unresolved issue. MedComm (2020). 2024 Nov 21;5(12):e70016.
    [3] Khasawneh AI, Himsawi N, Sammour A, et al.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strains circulating among hospitalized children in Jordan. BMC Infect Dis. 2024;24(1):1347.
    [4] Zhang H, Zhao W, Zhang X,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ziresovir... Lancet Child Adolesc Health. 2025;9(5):325-336.
    [5] Shionogi & Co., Ltd. Press release. 2025.
    [6] Drysdale SB, Cathie K, Flamein F, et al. Nirsevimab for Prevention of Hospitalizations Due to RSV in Infants. N Engl J Med. 2023;389(26):2425-2435.
    [7] CDC. RSV vaccine guidance for pregnant women. Updated 2025.
    [8] 石药集团:
    https://www.e-cspc.com/details/details_92_5534.html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发布人:umczlr1234 发布时间:202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