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V:159999-78052,欢迎咨询广州科技企业融资故事,[小程序设计与开发],[小程序投流与推广],[小程序后台搭建],[小程序整套源码打包],[为个体及小微企业助力],[电商新零售模式],[小程序运营推广及维护]
数位来自科创、金融机构的领导,将各自面前的一杯蓝色液体,一起倒入模拟杠杆的一端。写有“4亿”字样的杠杆左端受力下沉,撬动了写有“100亿”字样的杠杆右侧升起。
12月25日,在广州市百亿科技信贷成果发布会上,主讲台上的这一模型寓意着广州市4亿元的科技信贷风险资金池,共撬动8家合作银行为全市1262家科技企业实际发放贷款超过100.36亿元。此外,发布会还展示了广州市科技金融支持政策的实施成效、科技企业创新成果和金融支持的成功模式。
科技信贷成就的取得,离不开近年来的系列政策支持。作为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广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领域配置,促进广州市科技、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痛点”等领域探索形成了广州模式。
资金池的“杠杆效应”
市政出资撬动贷款授信逾25倍
2018年,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取得了“数量”和“质量”的双重突破。
在数量上,广州市完成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入库企业8377家,占全省入库总量45%,居全国城市第一名。在质量上,目前,广州有2家企业入选2018中国最佳创新公司50强,“2018德勤高科技高成长广州20强”均为广州市培育成长的高新技术企业。
“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科技信贷金融工作的开展。”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党组书记弓鸿午谈到。2015年,广州市成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以下简称“资金池”)。市财政出资4亿元,公开征集8家合作银行通过风险共担方式,引导合作银行为科技型企业发放不低于10倍风险补偿金规模的额度。
四年来,资金池发挥了财政资金杠杆效应,放贷规模全国最大。广州市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总经理秦海鸥介绍,目前,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备案企业累计超过13000家,帮助1262家企业,授信审批超155.32亿元,发放贷款100.36亿,实际撬动杠杆超过25倍,其中撬动了中国银行实际放贷超过100倍的杠杆,放贷金额超过50亿元。
百草堂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草堂医药”)是广州市的一家科技企业。曾几何时,企业为融资犯难,因为作为轻资产的生物医药企业,百草堂医药难以提供符合银行信贷要求的抵押物。
这种情况在资金池搭建以后得到了改观。今年,该企业以“纯信用”抵押的方式,得到了银行的700万元资金支持。百草堂医药融资经理许知耕说:“在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的协调下,银行了解到我们近两年的高复合增长率,认可了我们的发展潜力,并提供了贷款。这对我们今年的业务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许知耕还表示,资金池建立后,授信流程也大大简化。企业在网上提出申请,按照要求完成对接,最终只需要提交一次纸质版材料给银行即可。以往至少两个月的办理时间,被缩短至一个月。
行动方案“多管齐下”
推动科技金融融合发展
12月5日,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针对未来3年的工作目标,制定了《广州市促进科技金融发展行动方案(2018-2020年)》,并由广州市政府审议通过。
在此次发布会上,弓鸿午对该《行动方案》做了深度解读。他概括道:“《行动方案》主要包含了‘创、投、贷、融’四个方面的内容。”
“创”是指政府会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大量具有原创性和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投”是指通过设立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基金,落地创投机构鼓励政策,带动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企业;“贷”是扩大现有的科技信贷规模,增加合作银行数量,“普惠”更多企业;“融”是指联合专业中介机构,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相关金融部门的负责人讲述了各自单位的配套措施和工作理念。他们的实践举措配合了上述《行动方案》的推进,为促进民营和科技型的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营业管理部副主任刘云生称,近期,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省银保局联合制定了行动方案,计划走访全省超过100万家暂时没有银行授信的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机构将结合企业的融资需求,提供授信和金融服务。
国家税务总局广州市税务局局长王义平表态,税务局把服务科技创新摆在税收工作的重要位置。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前11个月,累计为高新技术企业减免各项税收153亿元,为企业抵扣研发费加计扣除的政策228.5亿元。
此外,广州市科创委的负责人透露了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一是着力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质增效。二是重点储备服务一批高成长性科技创新企业。三是不断拓展科技信贷融资渠道服务实体经济。
“我们将加大力度引进一批、通过技改壮大一批、着眼长远培育一批优质潜力企业。”该负责人说,力争到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4%以上,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同时,推动银行开发形成更丰富的金融产品,助力科技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鼓励企业通过上市、并购、重组等手段做强做优做大。
风投创投扩大规模
拓展新兴产业的融资渠道
2017年底正式印发的《广州市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基金管理办法》中,50亿元规模的引导基金组建方案已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目前,受托管理机构遴选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并将尽快推动设立母基金,聚焦IAB、NEM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
文件显示,50亿元的引导基金拟通过母子基金架构,引导放大至200亿元以上,带动超过1000亿元的社会资金投入科技成果产业化及科技企业孵化。
这些资金将投资超过2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600家科技型企业在新三板、创业板、中小板等全国性资本市场挂牌或上市,并推动1000家以上科技创业企业在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帮助广州科技型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壮大。
发布会上,弓鸿午透露,具体的子基金的征集方案将于近期发布。同时,将落实《广州市鼓励创业投资促进创新创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围绕创投机构在穗开展创业投资活动给予资金奖励或信贷支持,其中创业投资类管理企业对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可获得1%的投资奖励。
除了在投资政策上做文章,广州市还在行政流程上,对风投创投机构的引进开启“绿灯”,以便为科技初创企业、新兴产业提供原始的资本支持。
“科技吸引创投,创投吸引科技。”广州市金融局局长邱亿通在今年8月举行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创投50人交流会”上表示,创投领域的不断发力,有助于广州打造科技创新的枢纽地位。
据他介绍,目前,风投创投类企业在四个工作日内即可拿到营业执照,落户广州。通过简化风投、创投类企业工商登记流程,广州市打造了风投创投类企业集聚区,并协调推进风投大厦、新三板大厦、创投小镇、基金小镇、财富小镇等功能区建设。
在一系列行政举措的激励下,广州市各类私募股权投资、创业投资机构取得了迅猛发展:2012年100余家创投机构的管理资金规模,尚不到300亿元;截至今年8月,此类机构总量增至5200余家,管理资金规模超过8000亿元。
双创活动“以赛代评”
为科技企业注入源头活水
“金融机构和企业都在期盼诗和远方,但如果不度过‘眼前的苟且’,一切都无从谈起。”中国建设银行广州分行的负责人在发布会上表示,企业和银行必须建立长期的沟通合作,才能有所发展。
为了使科技企业获得初步的发展资金,广州创新方式帮助企业开掘授信“源流”。以11月中旬于广州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行业总决赛”为例,参赛企业获得投融资超过50亿元(含融资意向),其中中国银行授信达30.99亿元。
同时,广州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孙学伟向本区的参赛企业抛出了“橄榄枝”:高新区内企业获得上级科技部门奖励(含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予以配套奖励,对国家级奖励,给予100%的配套奖励,最高500万元。
诸如此类的创新创业赛事为科技企业打开了融资渠道。“以赛代评”成为广州市支持中小科技型企业获取高端资源的有力举措。国家级的创新创业大赛与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题项目深度融合,按广州赛区决赛成绩,筛选一批优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并予以奖励性补助支持。
此举带来的激励效果显而易见。2018年,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广州报名情况保持爆发式增长,有效报名企业2684家,位列全国第二,占广东赛区报名总数的70%。其中,175家晋级广东省赛区决赛,72家参赛企业入围全国总决赛。
与之类似的是,8月16日落幕的广州创投周上,广州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聚合了多家投行,通过甄选参赛企业,为企业提供多对一与资本对接的机会。最终为企业洽谈的投融资总金额达到了200亿元以上。
“创业投资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在促进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方面都提供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广州市副市长王东提到,广州以活动为契机,充分利用创投成功经验,进一步扶持创业投资发展政策,促进私募股权与人才聚集发展,进一步打通产业升级的通道,推动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实现科技创新、人力协同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陈思勤
【见习记者】李鹏程
【摄影】肖雄
【校对】符如瑜
【作者】李鹏程;陈思勤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广州新经济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小程序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拓展客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