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网络营销推广——跟随大平台节奏
电话+V:159999-78052 ,欢迎咨询成化皇帝精致瓷器图片简单,[专业新媒体运营推广],[各种商圈业内交流],[抖音运营推广课程],[微信运营推广课程],[小红书运营推广课程],[让你站在风口忘记焦虑]
一、蘇富比:明朝第一痴情人成化帝与瓷器那些事儿
?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宪宗纯皇帝御容
成化瓷器,温润,纯洁。这位明朝痴情人用最精粹的白,最完美的白,以疏朗轻盈之笔,描绘出昙花一现的瓷器盛世,并以中国工艺史上最精致美好的作品,献给他一生的挚爱。
成化帝在爱情上,跨越了身分地位、年龄容貌的鸿沟,真正的做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在对美的追求上,他的执着与专注,留给我们绝美的成窑瓷。
趁着七夕佳节,我们来说一个爱瓷又痴情的人的故事。
玫茵堂珍藏明成化鬪彩鸡缸杯
《大明成化年制》款
成交价:281,240,000港币
史称宽仁平和,或被评温和懦弱的成化帝生平执着于两件事,百官屡谏不听,一是烧瓷,一是独宠万贵妃。他在政治上或许没有经天纬地的大才,但是终其一生对瓷艺之追求,还有对万贵妃的深情,谱写出了瓷器史上的华章。
这些令人爱不释手的瓷器珍品制作耗费庞大,朝廷负担沉重,根据《明宪宗实录》纪载,成化十五及二十一年,分别有重臣上书劝止烧造瓷器:"江西浮梁县景德镇有内官监造瓷器,其买料供给夫役之费,岁用银数千余两…计其所费已敌银器之价,宜暂停三五年,以疏民困。"但成化帝从未听从群臣劝谏停止瓷器烧造,反而变本加厉在品质控制上更为严谨,百选一二,甚至百不得一。
御窑原为朝廷贡瓷或佛坛供器,至成化一朝,改制玲珑巧瓷,因此有"成化无大器"一说,风格亦转变为灵动隽秀,含蓄婉约,独树一格。有道"明看成化,清看雍正",成化佳瓷之精妙拔萃,可见一斑,而学者多认为这种风格的转变源自宠冠后宫的万贵妃。
明成化青花瓜瓞绵绵纹宫碗
《大明成化年制》款
成交价:64,600,000港币
成化帝对于万贵妃的依恋与痴情来自他风雨飘摇的童年,成化帝两三岁时,父亲英宗在土木堡之变被俘,叔父景泰帝登基、虽以他为太子,但一心想以自己的儿子取而代之,中间一度废他为沂王。祖母孙太后为了保护他,将身边的宫女万贞儿派到他身边。此后七年,他都是景泰帝的眼中钉,亟欲除之,双亲被幽禁深宫,自身难保,生活在忧惧之中,身边多是跟红顶白之人,从未离弃他的,唯有万贞儿。世事瞬息万变,被时代的浪推高抛低、有如浮萍的他,身边保护关心他的,只有万贞儿。
明成化黄釉撇口盘
《大明成化年制》款
成交价:10,300,000港币
十五六岁时,年少的成化帝登基为一国之君,无法立出身低微的万贞儿为后,仍力排众议将之立妃,甚至为了皇后吴氏杖责万贵妃,怒而废后,成化帝对万贵妃的心意堂而彰之,即便朝臣劝谏要他雨露均沾,也难以摇撼他的深情。下了朝,万贞儿是他的避风港,夜间当成化帝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时,只要"彼抚摩,吾安之"。年纪相差十七岁的两人,即便万贵妃红颜已老,也未曾色衰爱弛,"独倚熏笼坐到明"的悲剧从未发生在她身上。因贵妃喜欢"奇巧之物",为搏她一笑,成化御窑烧器不辍,精工细造,以她的喜好制作出精致玲珑的掌上珍品,瓷质莹润,纹饰秀雅,唯有最臻善完美之器,才能上贡皇帝最钟爱的贵妃。
?明成化青花折枝花卉纹卧足杯
《大明成化年制》款
成交价:33,850,000港币
1487年的春天传出了万贞儿的死讯,成化皇帝闻知此讯时,并没有流泪,沉默许久后只道:"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
成化帝说完这句话后没几个月,四十一岁、年富力强的他果然也追随万贵妃而去,谥号"纯"。
《逸周书·谥法解》中解释:中正精粹曰纯;见素抱朴曰纯;安危一心曰纯;志虑忠实曰纯;至诚无息曰纯;内心和一曰纯;治理精粹曰纯。成化帝的谥号,某种程度反映了他的至诚,他"愿得一心人"的专情。
二、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为何能价值过亿?在香港拍出天价
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曾在香港拍出了1.4亿港元的天价,其实从外表来看,这个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并没有令人感到惊艳的地方,为什么这个碗能有如此高的价值呢?实际上,中国的陶瓷发展史在明朝是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当时全国出产的瓷器主要以青花瓷为主,还有釉上彩、釉下彩等也都闻名海内外。但秋葵纹宫盌在世界上仅存的真品仅有13个,而且这个碗背后还有一段令人回味无穷的故事,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2013年10月8日,香港苏富比举行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拍卖会,震惊世界主要是一只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最终以1亿4千万港元的成交,折合人民币一亿两千万。
一亿两千万,这绝对是天价了,一只碗能拍卖出一亿多,怎么不是天价?而且以前明朝成化瓷器都只是在千万徘徊,这次居然一跃超过一亿。
那么,我们的疑问是,一只宫廷碗为何能够拍卖出如此高价?这不得不让人要去追问一个为什么。
就目前资料所知,此种秋葵花纹宫碗存世屈指可数,总共13只。能不珍贵吗?实际上,这只碗背后暗藏着当年的一段旷世绝恋。
众所周知,明宪宗朱见深,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成化皇帝一生命运多舛。他虽然生在帝王之家,可以命运不怎么好,早年的经历颇为丰富。他的经历主要是跟他的父亲绑在一起的,也就是那个我们熟悉的明英宗。
公元1436年,明宣宗驾崩,皇位传给了9岁的儿子朱祁镇,号为英宗。正统八年,老臣相继过世,张太后也去世了。朱祁镇实际上是由司礼监太监王振带大。所以,他对王振很信任。
公元1449年的,北方瓦剌部落南下,太监王振极力怂恿年方二十的明英宗御驾亲征,欲与北方崛起的瓦刺政权一决雌雄。结果酿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
明英宗被俘,王振战死沙场。消息传回京城,监国朱祁钰就即位为景帝。不过朱祁钰当皇帝的条件是要让明英宗的儿子也就是朱见深,立为皇太子,此时的朱见深才两岁而已。
虽然孙太后成功地将朱见深立为太子,但谁能确保朱祁钰什么时候来一个斩草除根之类的把戏。因此,孙太后为了朱见深的安全,于是她将自己心腹万贞儿去保护朱见深。
当时万贞儿已经十八九岁了。实际上,孙太后也是宫女出身,所以,她对万贞的儿的印象很好。但孙太后做梦也不会想到,就是这个决定,改变了朱见深的一生。
事实证明,孙太后的政治感觉是很准确的,朱祁钰坐稳皇位之后,便定打主意更换太子,结果太子朱见深被废,转封沂王。
朱见深的地位一落千丈,结果更没有人愿意接近他了,大家都对他十分冷淡。从两岁时起,孤独和寂寞就不断缠绕着这个幼童,对他而言,童年是灰暗色的。而在这灰暗的生活中,唯一可以给他带来安慰的就是那位万姑姑。
无论周围的人对他如何冷淡,也无论人们如何排斥他,不陪他玩耍,这位万姑姑却总是一直陪伴着他,安慰着他,照料他的生活,所以,在他那幼小的心灵中,这个日夜守候在他身边的万贞儿才是他可信赖的依靠。
后来他的父亲明英宗从瓦剌回来,虽然回来了,但也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被景泰皇帝软件了。所以,他依然过着这种今日不知明日事的生活,对他而言,每一天都可能是生命的终点,每一天都是痛苦的挣扎。在这让人绝望的环境中,只有万贞儿始终守在他的身边,照顾他、安慰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也从未动摇过。
于是二人潜移默化中已经形成了一种亦母亦姐亦情的关系。这种关系直到他后来登基为帝依然如此。首先是母爱,其次是成熟女性的呵护,因此他终身都将万氏看作是感情的依托。
公元1457年,景泰八年,明英宗因夺门之变复辟,朱见深重新被立为太子。七年后,明英宗驾崩,十八岁的太子朱见深继位,史称明宪宗。
朱见深当皇帝的时候,万贞儿已经三十七岁了。任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刚刚登上皇位的新皇帝,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大殿之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要封万贞儿为皇后。
历史记载,万氏并无倾城之貌,恰恰相反,从外观上很缺少女人的妩媚,加之年长这么多,所以不管是当时的文武大臣,甚至是朱见深的生母周太后也受不了儿子和一个与自己年纪相当的女人卿卿我我。
虽然万贞儿最终没有被册封为皇后,但朱见深对其宠爱的程度,连皇后都无法比。
成化二年,37高龄万贞儿得偿所愿为朱见深生下了皇长子,朱见深更是大喜,将万氏晋封为皇贵妃,同时要立这个心爱之人所生的儿子为太子。可惜的是,孩子没到一岁就夭折了。
孩子的去世,对万贞儿打击很大,所以,宪宗皇帝为了博得万贵妃欢心,自然会造很多黄秋葵碗、婴戏碗。寓意很明显,借此吉祥寓意,希望能够再生育。
黄秋葵学名HibiscusEsculentus,别名秋葵夹、羊角豆,是锦葵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非洲,后进入美洲及亚洲,其嫩果可食,还可作为咖啡的代用品。黄秋葵,因其所含某些成分能活化男性中枢神经,日本人称之为绿色人参有促进生育的功用。秋葵花婴戏纹等,暗含祝福祈愿子孙万代。
其实,朱见深对万贵妃,已经不单单是宠了,而是爱。虽然成化皇帝的一生批评很多,但从爱情上看,他的爱无疑是伟大的。他委身迁就、至真至诚,也是惊天动地、泣鬼神的。
公元1487年的春天,万贞儿去世了,她带去了朱见深的所有,他凄凉地说道:贵妃一去,朕亦不久于人世了!
明代成化御窑瓷器浅析
2020-07-3010:29·江城茗品明成化朝御窑瓷器烧造的历史背景
处于15世纪下半叶的成化朝(1465-1487)虽然只历时23年,但在整个明代御窑发展史上却非常重要,其重要性仅次于明初永乐、宣德时期。明宪宗朱见深(1447-1487)系明英宗朱祁镇(1427-1464)长子,是明代第八位皇帝,年号成化。他生于正统十二年(1447),卒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立太子后曾一度被废,天顺八年(1464)正月即皇帝位,翌年改元成化。明天顺—成化青花三清王母大罐
尺寸:高35cm成交价:RMB1,035,000关于明宪宗,坊间知之不多,有所知者可能也多局限于以下:第一,设立特务机构西厂;第二,独宠年长其十九岁的万贵妃;第三,怠政,纵容宦官。自成化二年(1466)起,成化皇帝即怠于朝政,七年期间只上过一次朝,以汪直为首的宦官集团则趁机把持朝政,形成了“天下之人但知有西厂而不知有朝廷,但知畏汪直而不知畏陛下”的局面。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大明成化年制》款
拍品已售281,240,000港币8.2公分但事实上,从所颁诏书看,成化皇帝即位之初还颇有整顿朝纲之志。所颁诏书内容包括宽刑政策、蠲免钱粮、简省采造、严禁科敛、选拔人才和提高科道官员的监察权等。具体包括任用阁臣李贤等辅政、惩治先朝奸佞之臣门达等;重新启用岳正、张鹏、杨宣等在前朝受迫害而被罢免的贤能官员;为于谦等人平反昭雪。释放宫人。此外,成化皇帝还任用商辂、彭时、姚夔、项忠、李东阳、谢迁、丘浚等名臣,他们在政治上为后来的弘治、正德朝发挥了重要作用。〔图一〕朱见深《一团和气图》轴上记其创作缘由的自识
时年朱见深十七岁故宫博物院藏明宪宗擅长书画,他对明代宫廷书画艺术的发展起到过积极的推动作用。当时宫中汇聚了一批技艺高超的书画家,如林良、俞鹏、林时詹、许伯明等。明宪宗自幼习字,即位后,他常将所书诗赋赐予大臣。从留存至今的书法看,朱见深一生书风变化不大,主要受到明初台阁体书法代表沈度的影响,书体工整端庄,风格姿媚清劲〔图一〕。朱见深在绘画方面亦涉猎人物、花鸟、走兽等多方面。故宫博物院所藏其所作《一团和气图》轴〔图二〕、《岁朝佳兆图》轴和台湾“故宫博物院”所藏《达摩图》轴等,均出自宪宗之手。〔图二〕朱见深《一团和气图》轴
时年朱见深十七岁故宫博物院藏由于成化皇帝爱好书法、擅长丹青,又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使得成化朝的御用瓷器也颇具文人气息。文献所见成化朝御窑瓷器烧造方面的记载,主要见于《明史》、《明宪宗实录》和晚明、明末清初一些文人的笔记。如:《明史·食货志》载:“成化间,遣中官之浮梁景德镇,烧造御用瓷器最多且久,费不赀。”《明宪宗实录》卷一九五(“成化十五年十月)戊子”条载:“户科都给事中张海等以灾异上言五事。一,南北直隶河南、山东、陕西、江西、湖广、四川、福建等处水旱频仍,军民饥馑……江西之地,被灾尤甚,所造瓷器宜暂停止……上批答曰:灾重地方追征粮草、颜料,并停俸。官吏所司即为查照斟酌奏闻。烧造瓷器将完,不必停止……”《明宪宗实录》卷二六三(“成化二十一年三月)己丑”条载:“南京吏部尚书陈俊合诸大臣应诏言二十一事……一,江西浮梁县景德镇有内官监造瓷器,其买料供给夫役之费,岁用银数千余两,俱出饶州、广信、抚州之民,计其所费已敌银器之价,宜暂停三五年,以苏民困……上批答曰……瓷器俟烧完停止,其余俱如议行之。陈俊等不允退休,其令悉心供职。南京工科给事中丘璐等应诏言十二事……浮梁烧造瓷器,民困已极,宜暂停免。援令饶州等三府量出财力自造进京。上批答曰:所条时事多已行矣,置之下其章于所司。”由上述可知,成化十五年(1479)和二十一年(1485),有关官吏曾分别因灾异严重和耗费巨大而建议皇上下令停止或暂停瓷器烧造,以苏民困,但成化皇帝均未立即下令停止,而是拖延搪塞。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成化皇帝对瓷器烧造的浓厚兴趣,同时也说明成化朝御窑烧造瓷器的数量应相当可观。明成化青花狮子戏球纹大盌《大明宣德年製》仿款
拍品已售15,700,000港幣20.6公分成化时期饰有龙凤纹的御窑瓷器仅限于宫廷使用,禁止他人使用和私藏。成化十三年(1477),一位叫方贤的官员因私藏龙凤纹瓷器,事发而被贬流放辽东充军守边。《明宪宗实录》载:“……掌太医院事左通政方贤谪戍辽东。先是西厂未罢时,太监汪直恶贤,遣人就其家搜检得片脑、沉香等药,并以为盗之官库者,且家藏御墨并龙凤瓷器,俱属违法,故得罪。御医史斌以附贤,亦发为民。”可见成化朝饰有龙凤纹御窑瓷器很尊贵且使用规定严格。二成化朝御窑瓷器的主要品种从传世品和出土物看,成化时期景德镇御窑烧造的瓷器不但数量大、品种多,而且与此前明代各朝御窑瓷器相比,艺术风格有很大转变,以造型俊秀、胎釉精细、装饰文雅著称于世。成化朝御窑所产瓷器包括青花、孔雀绿釉青花、黄地青花、青花加矾红彩、釉里红、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白釉、鲜红釉、鲜红釉拔白、祭蓝釉、祭蓝地白花、仿哥釉、酱釉、孔雀绿釉、浇黄釉、瓜皮绿釉、白釉酱彩、白地绿彩、白地矾红彩、白地黄彩、黄地紫彩、黄地矾红彩、黄地绿彩、矾红地绿彩、洒蓝地孔雀绿釉、素三彩、珐花等,至少有29个品种。其中以青花和斗彩瓷器最受世人称道。明成化青花花卉十字杵纹盘
尺寸:直径23.7cm成交价:RMB3,450,000科学测试表明,成化朝御窑青花瓷釉中氧化铁(Fe2O3)、氧化钙(CaO)的含量不仅比元至明宣朝的青花瓷器低,而且也比后来嘉靖朝的青花瓷器低,这就使其胎更显得洁白细腻。其釉色大致可分为白中微闪灰青和白里微闪牙黄两类,白度比宣德朝御窑青花瓷器高,釉面光泽也比后者柔润温和。(一)青花、釉里红瓷器青花瓷器和釉里红瓷器的制作工艺和烧成工艺基本相同,只是呈色剂不同。由于二者均属高温釉下彩瓷器,彩料在釉下不易磨损且不含铅毒,蓝色和红色花纹清新优雅,因此,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
明成化青花老子出关图瓷板
尺寸:长28.5cm;宽23cm成交价:RMB575,0001.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系成化朝御窑瓷器中的大宗产品,器型以小巧的杯(包括高足杯)、碟、碗、盘等较为多见,大件器物较少见。从文献记载来看,典型成化朝御窑青花瓷器所用青料是产于今江西省乐平县的“平等青”,亦称“陂塘青”。由于这种青料中氧化铁(Fe2O3)含量较低、氧化锰(MnO2)含量较高,致使图案纹饰中基本不再呈现明初永乐、宣德朝典型御窑青花瓷器因使用进口“苏麻离青”料(高铁低锰)而呈现的氧化铁结晶斑,而是呈现柔和、淡雅、清爽的蓝色,由此形成了成化朝御窑青花瓷器的典型风格〔图三〕。〔图三〕明成化青花缠枝花纹碗故宫博物院藏成化朝御窑青花瓷器的绘画工艺多采用勾勒渲染法。线条不晕不散,纤巧爽利,如婉转游动的丝线,线条内染以淡淡的青料。图案给人以纤柔淡雅之美感。除了白地青花瓷以外,成化御窑还继续烧造初创于宣德朝御窑的孔雀绿釉青花、黄地青花和青花加矾红彩瓷器。这三个品种均需两次烧成。明代景德镇窑青花瓷器绘画所用青料均以天然钴土矿石加工而成,由于矿石的来源不同和加工方式不同,致使各个时期的青花瓷器在颜色方面呈现不同的风貌。如典型明代永乐、宣德御窑青花瓷器使用的是进口“苏麻离青(”亦称“苏泥渤青”)料,典型成化、弘治御窑青花瓷器使用的是产于江西省乐平县的平等青(亦称“陂塘青”)料,典型嘉靖、隆庆、万历御窑青花瓷器使用的是产于江西省上高县的“石子青(”亦称“石青”)与从国外进口“回青”的混合料。由此形成了典型永乐、宣德朝御窑青花之浓丽凝重,典型成化、弘治朝御窑青花之明净素雅,典型嘉靖、隆庆、万历朝御窑青花之浓重艳丽风格。2.釉里红瓷器从传世品和出土物看,成化朝御窑釉里红瓷器主要延续了宣德时期的装饰技法。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以铜红彩描绘图案纹饰的所谓“线绘釉里红”;二是鲜红釉的局部使用,被称为“宝烧”。所见成化朝御窑线绘釉里红瓷器有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出土的云龙纹碗、盘等;鲜红釉局部使用的釉里红瓷器见有瑞典斯德哥尔摩东方博物馆和台湾“故宫博物院”各收藏的一件釉里红三鱼纹碗〔图四〕,景德镇明代成化朝御器厂遗址也出土了当时因落选而被打碎的这种碗的残片。〔图四〕明成化宝烧鱼纹碗瑞典斯德哥尔摩东方博物馆藏(二)五彩、斗彩瓷器1.五彩瓷器中国传统五彩瓷器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在烧成后的素白瓷上以红、绿、黄、紫、黑等彩描绘图案纹饰,然后入彩炉焙烧而成,被称作“纯釉上五彩”。另一类则是在已成型的坯体上以青花料描绘图案局部,并为釉上彩图案布局定位,施透明釉经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以勾线填彩或“没骨”画法描绘图案其他部分,凑成整个图案,然后再入彩炉焙烧而成,被称作“青花五彩”。〔图五〕明成化五彩缠枝花纹扁罐故宫博物院藏应引起注意的是,明代文献将今人所称的五彩和斗彩统称作“五彩”。成化朝御窑五彩瓷器产量较低,传世不多,同样分为纯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类。纯釉上五彩瓷器见有传世五彩缠枝花纹扁罐〔图五〕、狮球图玉壶春瓶、鸳鸯鱼莲图盘、高士骑马图碗等。青花五彩瓷器典型器见有传世和出土的五彩满池娇图藏文盘〔图六〕。〔图六〕明成化五彩满池娇图藏文盘台湾“故宫博物院2.斗彩瓷器“斗彩”是一种釉下青花和釉上诸彩相结合、具有特殊艺术效果的瓷器装饰工艺。“斗”字乃“斗拢”之“斗”,意为“拼凑”、“凑合”。“双钩填彩”是斗彩瓷器上所使用的最基本的工艺技法,根据所绘物像的不同,再辅以“点彩”、“染彩”、“覆彩”等技法。成化朝御窑斗彩瓷器产量较大,而且声誉很高。其胎体轻薄、胎质洁白细腻,釉色青白或乳白、釉质温润如凝脂。彩料纯正,画技高超,彩色润而不燥、柔和悦目。制作工艺精湛,器物表里处理精致如一。总体风格是轻盈秀丽、恬淡雅致、精巧可人〔图七〕。〔图七〕明成化斗彩折枝葡萄纹杯故宫博物院藏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斗彩和青花五彩瓷器虽都是釉下青花与釉上诸彩相结合,但绘画工艺不同。在斗彩瓷器上,釉下青花起主导或骨架作用,即斗彩瓷器的半成品(未施釉上彩)纹饰,是一幅完整的淡描青花图案;而在青花五彩瓷器上,釉下青花只是被作为一种颜色使用,同时为釉上绘画定好位置。(三)杂釉彩、素三彩、珐花瓷器这三类瓷器指不能归入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颜色釉瓷器等大类的高、低温彩、釉瓷器。这些瓷器均需要两次或多次入窑焙烧而成,即先烧高温釉、彩,再烧低温釉、彩。1.杂釉彩瓷器主要指两色釉、彩瓷器。其中的绝大多数品种在明初洪武、永乐、宣德时期已有烧造,成化时期延续。如白地酱彩、白地绿彩、白地矾红彩、白地黄彩、黄地紫彩、黄地矾红彩、黄地绿彩瓷等。成化时期还见有矾红地绿彩瓷〔图八〕、洒蓝地孔雀绿釉瓷〔图九〕等,这两种均为成化朝御窑首创。〔图八〕明成化矾红地绿彩缠枝灵芝纹双耳三足炉景德镇市珠山出土〔图九〕明成化洒蓝地孔雀绿釉锥拱龙纹盘台湾“清玩雅集”藏2.素三彩瓷器一般是指含有三种或三种以上低温釉彩但不含或含有极少量红彩的瓷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属于荤色,其他色彩属于素色,因此,不含红色或基本不含红色的彩瓷被称作“素三彩”。这里的“三”是“多”的意思,并非只有三种颜色。素三彩瓷器受唐代以来低温铅釉陶器的影响,从不含或基本不含红彩的杂釉彩瓷器发展而来。其创烧于明代成化时期〔图十〕,此后经历了明代正德时期、明代嘉靖万历时期以及清代康熙朝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图十〕明成化素三彩鸭式香薰景德镇市珠山出土3.珐花瓷器珐花又称“珐华”、“法花”、“法华”等,系创烧于元代山西南部和东南部地区的一种中温釉窑器。盛行于明代,清代逐渐衰退。其釉色以黄、绿、蓝、紫为主。北方地区所烧造珐花器的胎均为陶质,明代中期景德镇用瓷胎仿制成功。珐花釉从我国传统低温铅釉发展而来,二者化学组成基本一致,只是主要助熔剂不同。即铅釉以黄丹(氧化铅粉)作主要熔剂,而珐花釉则以牙硝或称火硝(硝酸钾)作主要熔剂。前者属于PbO—SiO2二元系统,后者则属于K2O—PbO—SiO2三元系统。二者虽都以铁、铜、锰、钴等金属的氧化物作呈色剂,但珐花釉的颜色种类比低温铅釉更丰富,珐花釉中的碧蓝、金黄、孔雀绿等色不见于低温铅釉。景德镇珐花器需采用两次烧成工艺,即先高温素烧,温度在1200℃左右,然后施釉入窑经中温釉烧,温度在1000至1100℃左右。“立粉(”或称“沥粉”)是珐花器最具特色的装饰工艺,其做法是在胎体表面上勾勒出凸起的图案轮廓,晾干后入窑素烧,出窑冷却后按需求填入各色釉料,再入窑焙烧而成。(四)颜色釉瓷器成化时期景德镇御器厂烧造的颜色釉瓷器基本延续了明初永乐、宣德时期的品种,按烧成温度大致可分为高温、中温和低温三种。由于成化时期盛行斗彩瓷器,加之颜色釉瓷器相对于青花和斗彩瓷器的烧成难度较大,所以成化朝御窑颜色釉瓷器产量不大。从传世和出土情况看,成化御窑高温颜色釉瓷器包括白釉、鲜红釉、祭蓝釉、青釉、仿哥釉〔图十一〕、酱釉瓷等。中温颜色釉瓷只有孔雀绿釉瓷一种。低温颜色釉瓷则有浇黄釉、瓜皮绿釉瓷等。景德镇珠山成化御器厂遗址出土了大量成化时期的仿哥釉瓷器残片,说明当时很盛行这一品种,但烧成时废品率很高。〔图十一〕明成化仿哥釉花盆、盆托一盘景德镇市珠山1.白釉瓷器白釉属于釉中氧化铁(Fe2O3)含量极低的高温透明釉,看起来发白,实际上是白色胎体的颜色。明代白釉瓷器始烧于洪武朝,以后各朝多有烧造。后人对永乐、宣德时期白釉瓷的评价最高,其釉色洁白恬静,被称作“甜白”。成化朝白釉“平净油光”。按照明代祭祀制度,白釉瓷器可被用作祭祀月坛。2.鲜红釉瓷器即明代景德镇御器厂烧造的以氧化铜(CuO)为呈色剂的高温红釉瓷器。亦称“祭红”、“宝石红”等。明代高温铜红釉瓷器是对元代的继承和发展,从传世品和出土物看,自洪武至嘉靖时期,其烧造基本上未曾间断,但以永乐、宣德时期的制品最为多见,得到的评价也最高。高温铜红釉瓷器是在生坯上挂釉后,入窑经1250-1280℃高温还原气氛一次烧成。由于高温下铜离子发色对温度和气氛的要求特别敏感,而且铜红釉在高温熔融状态下的粘较大,致使烧成温度范围较窄,成品率极低。成化时期的鲜红釉瓷器极罕见,所见有传世和出土的鲜红釉盘〔图十二〕。〔图十二〕明成化鲜红釉窝盘故宫博物院藏按照明代祭祀制度,鲜红釉瓷器可被用作祭祀日坛。3.祭蓝釉瓷器祭蓝釉亦称“祭青釉”、“宝石蓝釉”等。属于以氧化钴(CoO)为呈色剂的高温蓝釉,创烧于元代景德镇窑。釉中氧化钴含量为2%左右,生坯挂釉后入窑经1280-1300℃高温还原气氛一次烧成。明代祭蓝釉瓷器始烧于洪武朝,以后历朝多有烧造,其中以宣德时期的产品最为多见,得到的评价也最高。成化御窑祭蓝釉瓷器不多见,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出土有祭蓝釉碗、盘等。按照明代祭祀制度,祭蓝釉瓷器可被用作祭祀天坛。4.浇黄釉瓷器系指以氧化铁(Fe2O3)为呈色剂、以氧化铅(PbO)为助熔剂的低温色釉。明代以前的低温黄釉多施于陶胎上,且色调多为黄褐色或深黄色,不够亮丽。明代景德镇窑烧造的低温黄釉则在已经高温素烧过的涩胎或已高温烧成的白瓷上挂釉,复入炉经低温焙烧而成。因使用“浇釉法”施釉,故称“浇黄釉”。自洪武朝至万历朝,浇黄釉瓷器的烧造几乎未曾间断,各朝烧造的浇黄釉瓷器釉色深浅虽略有不同,但基本趋于明黄色。其中以弘治时期产品受到的评价最高,其釉色均匀纯正、淡雅娇嫩,被称作“娇黄”。从传世品和出土物看,成化时期的浇黄釉瓷器烧造得已较成功,釉面匀净,釉色淡雅,为著名的弘治娇黄釉瓷器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图十三〕。〔图十三〕明成化浇黄釉盘故宫博物院藏按照明代祭祀制度,浇黄釉瓷器可被用作祭祀地坛。5.孔雀绿釉瓷器孔雀绿釉亦称“法(珐)绿釉”、“法(珐)翠釉”、“翡翠釉”、“吉翠釉”等。是一种以氧化铜(CuO)作呈色剂、以硝酸钾(KNO3)作助熔剂的透明蓝绿色釉。因其极似孔雀羽毛上之绿色,故名“孔雀绿釉”。孔雀绿釉瓷器创烧于宋金时期的北方民窑,景德镇窑自元代开始烧造。明代景德镇窑孔雀绿釉瓷器始见于永乐时期,后来宣德、成化〔图十四〕、正德、嘉靖朝等均有烧造,但以正德时期产品发色最为纯正,得到的评价最高。〔图十四〕明成化孔雀绿釉菱花口折沿花盆景德镇市珠山三?后仿成化御窑瓷成化朝御窑制瓷工匠将造型、胎釉、纹饰、色彩和彩绘技法有机地融为一体,创造出质美色新的一代瓷器,成为后世追仿的楷模。明代晚期以来,随着文人品评和收藏古玩之风的盛行,成化御窑瓷器遂成为收藏者竞相猎取的目标,致使其价格骤增,有人则趁机进行仿制,以牟取暴利。明代晚期的一些文人笔记,如王士性《广志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等均对成化御窑瓷器给予很高评价,认为明代御窑瓷器以宣德、成化两朝取得的成就最大,青花瓷器以宣德御窑产品最好,斗彩瓷器则首推成化御窑产品。明代万历前期,精于鉴赏瓷器的文人认为“宣(德)窑”为明代御窑之冠;而万历后期以后,则认为“成(化)窑”在“宣(德)窑”之上。沈德符(1578-1642)《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六载:“本朝瓷器用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为古今之冠。如宣窑品最贵,近日又贵成窑,出宣窑之上。盖两朝天纵,留意曲艺,宜其精致如此。然花样皆作八吉祥、五供样、一串金、西番莲,以至斗鸡百鸟、人物故事而已。”明末谷泰《博物要览》亦载:“成窑上品,无过五彩撇口扁肚靶杯,式较宣杯妙甚。次若草虫子母鸡劝杯、人物莲子酒盏、五供养浅盏、草虫小盏、青花纸薄酒盏、五彩齐箸小碟、香盒、各制小罐,皆精妙可人。”清程哲《窑器说》载:“成窑之草虫可口子母鸡劝杯、人物莲子酒盏、草虫小盏、青花小盏,其质细薄如纸。葡萄靶杯、五色敞口扁肚齐箸小碟、香盒、小罐,皆五彩者。成杯茶贵于酒,彩贵于青。其最者斗彩可口,谓之鸡缸(神宗时尚食,御前成杯一双,值钱十万),成、宣靶杯皆非所贵。”又曰:“成窑鸡缸歌注:成窑酒杯种类甚多,有名高烧银烛照红妆者,一美人持烛照海棠也;锦灰堆者,折枝花果堆四面也;秋千杯者,仕女戏秋千也;龙舟杯者,斗龙舟也;高士杯者,一面画周茂叔爱莲,一面画陶渊明爱菊也;娃娃杯者,五婴儿相戏也;满架葡萄者,画葡萄也。其余香草、鱼藻、瓜茄、八吉祥、优钵罗花、西番莲、梵书名式不一。皆描画精工,点色深浅,瓷色莹洁而质坚。又鸡缸,上画牡丹,下画子母鸡,跃跃欲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景德镇盛行仿成化朝御窑瓷器,御窑厂和民间窑场均有仿制。特别是由于这三朝皇帝对成化朝御窑瓷器均表现出浓厚兴趣,使得当时所仿成化朝御窑瓷器不但产量多,而且水平也高,有的仿品甚至达到了使人真赝难辨的水平。〔图十五〕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半成品景德镇市珠山出土〔图十六〕清康熙仿成化斗彩鸡缸杯(一对)故宫博物院藏〔图十七〕明成化斗彩海怪纹“天”字罐景德镇市珠山出土〔图十八〕清雍正仿成化斗彩海怪纹“天”字罐故宫博物院藏〔图十九〕明成化斗彩团莲纹盖罐故宫博物院藏〔图二十〕清雍正仿成化斗彩团莲纹盖罐青岛市博物馆藏〔图二十一〕明成化斗彩海马图天字罐
青岛市博物馆藏后仿成化朝御窑瓷器主要是指造型、纹饰、年款均模仿原作的一类仿品。如康熙朝仿成化斗彩鸡缸杯〔图十五,图十六〕、雍正朝仿成化斗彩海怪图“天”字罐〔图十七,图十八〕、雍正朝仿成化斗彩团莲纹盖罐〔图十九,图二十〕等,无论造型、胎釉、纹饰、设色、款识等,均与原作极为相似。鉴别这类仿品主要还应从造型、纹饰画法、款识特点和器物底足处理工艺等方面仔细观察,寻其破绽。比如说在造型方面,仿品往往略显臃肿,不如真品俊秀,而这种差别一般很小,只有对成化朝御窑瓷器造型熟练掌握、谙熟于心方能看得出来。在纹饰画法方面,仿品往往画得过于规整、拘谨,纹饰不如真品的灵动。在款识方面,虽然有的仿品上所仿写的款识很像,但只要认真、仔细观察,还是能够窥其破绽。关于这方面,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先生(1893-1966)在20世纪50年代就总结出了著名的成化御窑瓷器所署“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年款和“天”字款〔图二十一〕歌诀,若能对其烂熟于心,就不难找出仿款的破绽。另外,清代康熙、雍正时期还出现大量只署“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或“成化年制”四字年款的瓷器,但造型和纹饰则为当朝风格,显示出当时人们对成化御窑瓷器的推崇。备注:“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年款歌诀为:“大字尖圆头非高,成字撇硬直倒腰。化字人七平微头,製字衣横少越刀。明日窄平年肥胖,成字一点头肩腰。(”孙瀛洲:《成化官窑彩瓷的鉴别》,《文物》1959年第6期)第一句是说款识中“大”字之第二笔“撇”画的出头尖圆,但并不太高。第二句是说“成”字第五笔的“撇”画直而生硬,第三笔则有直立向下者,也有向左方弯倒者。第三句是说“化”字左边的“亻”和右边的“七”上端基本持平,或右边略高,但高低差别不大。第四句是说“製”字下半部“衣”字之“横”画一般不越过右方之立刀,“製”字大多上丰下敛。第五句是说“明”字左边的“日”多是上窄下宽或上下宽窄相同,与一般习惯写法不太一样。“日”、“月”头部则基本持平,高、低差别不大。第六句是说“成”字末笔的点,有点在“横”画以上的(正常写法,即头部),有点在与“横”画持平部位的(即肩部),有点在“横”画以下的(即腰部)。利用该歌诀仔细审视康熙朝仿成化斗彩鸡缸杯所署青花楷体“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款,可以看出其中的“大”字出头不是尖圆,而是顿笔;“成”字第五笔“撇”画不够硬直,而是显得软而无力。关于成化御窑瓷器上所署“天”字款的歌诀为:“天字无栏确为官,字沉云蒙在下边。康雍乾仿虽技巧,字浮云淡往上翻。(”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上),中国文物商店总店出版社,1985年)第一句是说一部分成化御窑斗彩罐外底中心所署青花楷体“天”字款,虽外无边栏,但确为官窑(御窑)制品。而且“天”字一定是标准的楷书体,要写的舒展、大方,“撇”要撇出去,“捺”要捺出来。第二句是说如用高倍放大镜观察成化“天”字款的笔画,可以发现釉内气泡密集,笔画下沉,笔画上像是蒙了一层云雾。第三句、第四句是说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都仿造过成化斗彩天字罐,但若用高倍放大镜观察仿品上所署青花楷体“天”字,则会发现釉内气泡稀疏,笔画漂浮不沉。利用该歌诀仔细审视清雍正仿成化斗彩海怪图天字罐外底所署青花楷体“天”字,可以看出“天”字两横间距离过大,“撇”、“横”写得不够舒展。合肥中普艺术品检测中心2015年在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创立,专注于古董艺术品光谱检测断代,实验室掌握了先进的古董科技经验和技术。中心汇集了几乎国内所有窑口的全部数据,采用先进的荧光光谱仪,高清晰数码观测显微镜,对疑似文物进行无损检测。除了硬件设施外,检测还新引进了目前英国高校和其他专门研究机构等较完整的古陶瓷数据库、青铜器数据库等系统,在提供传统专家目鉴的同时,亦推行了科学检测的方式。中心采用能量色散X荧光分析(EDXRF),通过对艺术品的主、次量及微量元素组成测试分析,寻找其组成成分中的特征“指纹”元素,可为古艺术品的断源、断代研究和真伪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本中心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金正耀教授及其团队达成战略合作,共建热释光古陶瓷检测实验室及古青铜器铅同位素测法实验室,以期通过科技手段更加准确的向广大藏友提供优质精准的服务,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交流。目前国内把传统鉴定与科技鉴定相结合的专业鉴定机构。在行业首先提出传统鉴定与科技鉴定相结合的“双轨制”文物艺术品鉴定方法以来,中心坚定不移的实践着自己的经营思想,对文物艺术品的收藏、鉴赏、保护和利用,对推动文物保护事业向国际化、科学化的目标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WINDRISES NETWORK MARKETING】尊享直接对接老板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网络营销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