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V:159999-78052,欢迎咨询为什么有些山顶上终年积雪,[小程序设计与开发],[小程序投流与推广],[小程序后台搭建],[小程序整套源码打包],[为个体及小微企业助力],[电商新零售模式],[小程序运营推广及维护]
一方面是大气稀薄虽然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但是其保温作用更弱。另一方面是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但大气稀薄受热量少,地面热源储蓄有多少热量也没用。更重要的是对于冰雪覆盖的珠峰峰顶而言,冰雪的地面反射率极高,到达地面被吸收的辐射根本没多少。
首先液态的水遇到低温固化后形成的是冰,而雪则是由气态的水凝华形成的,地球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是有几十亿年的历史,就算山顶完全没有降水,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山顶凝华形成雪,经过千万年的积累,也足以形成积雪冰川。因为山越高,空气就越稀薄,太阳照射来的热量越容易散失。大约每升高100米的高度,气温要下降0.6℃左右,所以到了一定高度,气温就会降到0℃以下,这样的高度冰雪就会终年不化。
地理学上有个概念叫雪线。在常年雪线以下年融雪量大于年降雪量,降雪全部消融无法累积,自然也就无法形成冰川,所以只有在雪线以上才能常年积雪,形成“冰帽子”并发育冰川。当然,雪线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动,一般而言冬季下降,夏季上升。这个叫高山(寒)荒漠带。水热条件不足以生长植物,微生物稀少,土壤不发育,降雪量不足或温度高于0度。
太白山海拔3767.2米,和富士山高度十分接近;纬度也相似,太白山北纬33度57分,富士山是北纬35度21分,富士山要略高一些。而太白山“冬夏积雪,望之皑然”,那么富士山一年大部分时间有积雪,当然也没什么奇怪了。(富士山并非常年积雪不化,夏季雪也是会化的,同样太白山现在也是如此。)所以说这里面还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山上的雪就孕育了江河湖泊。
7月份,带家里那个“十万个为什么”小朋友去昆明旅游,在玉龙雪山脚下的丽江小镇溜达时,发现有些店铺里摆着一大堆羽绒服。炎炎夏日的卖这些很奇怪,小朋友在得知这是因为山上冷而租售给上山的旅客时,便向我提出疑问:“太阳明明在天上,爬山爬得越高,离太阳越近,可为什么反而会越冷呢?”
图:摄于玉龙雪山
这种常识问题,我竟一时语塞,不知道如何用他能听懂的话,短时间内给他解释清楚。于是,便暂时敷衍过去,在整理了一些资料后,我决定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解释这个问题给他,也顺便给大家解惑。
提到高山人们就会有凉爽之意,包括玉龙雪山、喜马拉雅山脉等高山的山顶上,即使在夏天也能看到积雪。意味着山顶的温度应该是在零下,因为温度在零上的话,冰雪会融化,也就不存在积雪。
山下炎热,山上积雪。是因为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就会下降6℃,因此海拔越高的地方气温越低,哪怕是非洲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也存在积雪,不是有首词说道:高处不胜寒。这样算来,如果只考虑海拔高度,不考虑其他因素,当上海(平均海拔为4米左右)的气温为15℃时,内蒙古为9℃(平均海拔为1000米左右),珠穆朗玛峰顶(8848.86米)约为-38℃左右,一架在万米高空飞行的飞机机舱外的温度约为-45℃。
喜马拉雅山:脚下暖烘烘,头顶冷飕飕
不过由于还受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影响,实际温度并不会与上述完全一致,但大致是差不多的。
所谓的气温指的是大气温度,也就是空气的温度,而空气并不会自发地反应升温。地球万物最基础的能量来源主要是阳光,植物光合作用茁长成长,食草动物被植物养肥,食肉动物吃食草动物。而万物吸收阳光具有这样一个特点:要想加热的效果越好,就要吸收得越多,反射得越少。
大家都知道:冬穿黑,夏穿白。在冬季,人们选择穿黑色或深色的衣服比较多,以此来保暖,因为黑色可以更好地吸收阳光。相反在夏季,选择白色衣服可以更好地反射阳光。
比如日照强度大的中东沙漠地区,阿拉伯人民的传统服饰并不是背心短裤花拖鞋,而是选择用白色或浅色的袍子与帽子把自己遮得严严实实的。不懂原由的人乍一看会觉得,阿拉伯人真有毅力,为了守传统礼节都不怕把自己捂死。实际上,如果让阳光直接与皮肤接触反而会晒伤,大面积白色布料阻隔了暴晒,而且可以反射阳光,使人感觉更加凉快。
空气是透明的,无法吸收阳光。阳光会穿过大气抵达地球表面,被地表物质所吸收,所以最先被加热的是地表的山河湖海。因此地表附近的空气是由下而上被加热,所以离地球表面越近的地方温度越高,而距离地球表面越远的地方,才有高千米降六度之说。
看孩子似乎听懂了,所以我就尝试性的加深难度。实际上,不仅仅太阳、灯泡、火会发出光,你的身体也在无时无刻散发着光,还有WIFI、手机等等,万物都会发光,只不过这种光人类看不见。这是我们眼睛内的感光细胞所决定的,我们能看见的光叫做可见光,科学家给一切的光换了一个统称叫做电磁波,因为光像波一样传播。
阳光虽然看起来是白色的,但其实是由多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的,科学家牛顿曾经利用三棱镜把阳光“分解”了,显示出了彩虹的颜色,它们都属于可见光。不过阳光中还有少量“不可见光”是紫外线和红外线。紫外线波长短,频率高,能量比可见光强;红外线波长长,频率低,能量比可见光弱。
大气中吸收作用强的主要是水汽和二氧化碳,它们对红外线——长波辐射,吸收能量较强。因此,太阳主要的可见光大部分都会穿过它们到达地面,地面物质吸收了可见光转为长波辐射(比如石头沙子很烫)再传递给它们,换句化说,地表物质就像阳光与大气的一个转接头。
这下子可给他解释明白了,小朋友又解锁了新知识。所以,他想乘上飞机感受太阳带来的热量的梦想又破灭了,除非长大以后能离开地球,冲进宇宙,飞向太阳。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小程序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拓展客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