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40137244674408996/
2025-08-19 11:47·欣欣向荣三伏天正式结束:告别酷暑,迎接金秋
三伏天正式收官
随着8月19日的到来,2025年的三伏天正式画上句号。这个为期40天的"加长版"三伏天终于走到了终点,标志着一年中最炎热时段的结束。据气象部门统计,今年全国多地经历了近年来最热的三伏天,多个城市高温日数创下历史纪录,部分地区最高气温突破40℃大关。
三伏天是中国传统节气中的重要时段,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阶段。今年的三伏天从7月11日开始,至8月19日结束,共计40天。与往年相比,今年的三伏天不仅温度高,而且持续时间长,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小挑战。
三伏天里的"烤"验

‘回顾今年的三伏天,高温成为绝对主角。中央气象台连续多日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多地刷新历史最高气温纪录。城市中,空调外机昼夜不停运转,电力负荷屡创新高;农村地区,农民们顶着烈日抢收抢种,确保粮食安全。
"今年夏天特别难熬,空调几乎24小时开着,电费比去年翻了一番。"北京朝阳区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像李女士这样的感受并非个例,全国多地居民都经历了"史上最热夏天"的考验。
极端高温也给健康带来威胁。各地医院接诊的中暑患者数量明显增加,多地出台高温劳动保护措施,调整户外工作时间,增设避暑休息点。专家提醒,虽然三伏天结束,但"秋老虎"可能随后而至,防暑降温工作仍不可松懈。
三伏养生成果盘点
尽管酷暑难耐,但传统中医认为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黄金时期。今年三伏期间,各地中医院的三伏贴、三伏灸等服务预约火爆,许多慢性病患者抓住这一时机进行调理治疗。
"我每年都坚持贴三伏贴,今年已经是第三年了,过敏性鼻炎确实有所缓解。"在上海某中医院门口,正在排队取药的张先生分享了他的体验。中医专家表示,三伏养生贵在坚持,即使三伏天结束,仍可继续相应的调理措施。
与此同时,清淡饮食、适当运动、规律作息等夏季养生原则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营养师建议,入秋后饮食可逐步调整,适当增加蛋白质和温补性食物的摄入,为秋冬季节储备能量。
出伏后的天气展望
随着三伏天结束,天气将呈现怎样的变化?气象专家分析,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大部分地区高温天气将有所缓解,但部分地区仍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俗称"秋老虎"。
从全国范围看,北方地区昼夜温差将逐渐加大,早晚凉爽的感觉会更加明显;南方地区虽然白天气温仍然较高,但湿度会有所下降,闷热感减轻。预计9月上旬,全国大部分地区将迎来真正意义上的秋高气爽天气。
值得关注的是,三伏天后台风活动可能趋于活跃。气象部门提醒沿海地区需密切关注台风动态,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同时,季节转换期间天气多变,公众需及时调整着装,预防感冒等季节性疾病。
迎接金秋的美好
三伏天的结束不仅意味着酷暑的消退,更预示着丰收季节的临近。在农村,早稻收割已近尾声,晚稻生长进入关键期;在城市,各大商超秋季商品开始上架,月饼等中秋食品悄然现身。
文化学者指出,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不仅反映气候变化,更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三伏天的结束提醒人们适时调整生活节奏,为即将到来的秋季做好准备。
"终于可以关掉空调,打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了。"这是许多人在社交媒体上表达的共同心声。告别三伏天,迎接金秋时节,人们有理由期待更加舒适宜人的天气和丰富多彩的秋日生活。
专家最后提醒,季节交替时节,公众仍需注意健康管理,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态,以最佳状态拥抱秋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