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详细

反诈宣传创新方式,为什么年轻人更容易被诈骗?

一、反诈宣传创新方式

反诈宣传的创新方式可以通过采用互动式体验、利用新媒体平台、打造沉浸式教育剧场以及引入虚拟现实技术等多种途径来实现,从而提高公众对诈骗的警觉性和识别能力。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诈骗手段日益翻新,传统的反诈宣传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公众的需求。因此,创新反诈宣传方式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创新策略:

首先,互动式体验是一种有效的反诈宣传方式。通过设计模拟诈骗场景的游戏或活动,让公众亲自参与进来,体验诈骗的全过程,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诈骗的套路。例如,可以设计一款名为“诈骗大挑战”的互动游戏,让玩家在游戏中扮演受害者或诈骗者,通过不同的选择来了解诈骗的各种手法和后果。

其次,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反诈宣传也是一种有效的创新方式。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可以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反诈知识、案例分析和预警信息,吸引公众的关注和参与。同时,还可以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形式,邀请反诈专家、警察或受害者讲述真实案例,提高宣传的吸引力和可信度。

再者,打造沉浸式教育剧场也是一种富有创意的反诈宣传方式。通过舞台剧、音乐剧等形式,将反诈知识融入剧情中,让公众在欣赏演出的同时,学习到如何防范诈骗。例如,可以创作一部以诈骗为主题的音乐剧,通过歌曲、舞蹈和对话来展现诈骗的危害性和防范措施。

二、金融科技反诈进行时!哪类诈骗最高发?看完你就懂了

假网贷诈骗、“杀猪盘”“以房养老”、注销校园贷……这些诈骗手法你都听过吗?

仿冒平台、蹭热点

花样不断翻新

各类五花八门的网络诈骗正席卷金融科技行业,消费者可谓防不胜防。

另据多家平台反映,目前遇到的高发诈骗主要为假冒金融App诈骗,诈骗分子通过短信、广告发布伪冒公司App链接,然后诱导用户下载注册提供个人信息,并以银行卡信息错误等为由诱导用户联系伪冒客服,对用户实行诈骗。

值得警惕的是,目前诈骗分子也在不断翻新手段,例如在身份上,近期就有多起假冒医保局、卫健委、央行等政府工作人员的案例;另在事由上,诈骗分子也会蹭上时事热点讯息,例如疫情防控、元宇宙投资、征信修复等。

以“借疫诈骗”新骗局为例,骗子假冒平台工作人员,以受疫情影响,平台经营困难为由,骗取受害者缴纳上涨的利率费用;另外还有骗子假冒防疫人员,假借流调之名,编织受害者涉嫌“散播疫情不实信息”等罪名,在遭到对方否认后,会称对方个人信息遭到泄露,诱导受害者报警,并将电话转接至假冒警方,后者会以受害者资金异常、配合调查为由,要求转账至所谓的“安全账户”以实施诈骗。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受害者银行账户余额不足,骗子还会诱导其通过网络平台借贷转账。

隐蔽性和危害性升级

多个难点待破

针对不断翻新的骗术,如何事前防控、事中拦截、事后教育,也成为了多个平台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总的来说这类诈骗都是通过假借我们的名义获取用户信任,然后制造各种情境让用户提供银行密码信息或者直接让用户缴纳各种费用。”融360的一位从业人员同样表示,很多诈骗分子发诈骗信息时冒用公司的电子签名来骗取用户信任,用户只有在发现上当受骗后才来找到平台,这时已经很难追踪到这些诈骗分子。

信也科技相关负责人则提到,相较于其他诈骗,目前刷单诈骗更流行,而且骗子会以知名商家的名义,制作同名的虚假App来行骗,增加可信度;谈及反诈最大难点,该人士直言,确实有用户被洗脑太深,对骗子深信不疑。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诈骗分子已有明确的人群划分,其中,老年人也成为了其重点“围猎”目标。

新媒体诈骗手法

事前拦截、事后教育

多举措全面围堵

可喜的是,针对花样百出的诈骗手段,各金融科技公司也在加紧升级“武器”,全面围堵防控。

例如在事前防控层面,美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风控模型是美团反诈防火墙的前哨,当模型判断用户操作行为异常后,会立刻甄别用户是否有潜在被骗风险,由此触发人工反诈客服介入劝阻。此外,面对日益高发的电信诈骗案件,美团成立了以事中实时拦截为核心的反诈客服团队实施劝阻。截至2022年4月,美团反诈客服已累计劝阻45000余人,为消费者挽回直接损失超9亿元。

360数科同样称作为科技企业,对于防范用户遭受电信诈骗侵害制定了风控预警、人工拦截、事后追踪等保护措施,也针对个人信息保护建立了全链路的数据管理体系;信也科技则提到,已在App上线多条反欺诈规则并设置了防电信诈骗跑马灯,针对高危人群,在确认借款环节分级采用直接拦截、转人工提醒、强制防诈骗弹窗提醒等举措,截至目前,已累计拦截电信欺诈高危行为近4.1万次,涉及金额7.2亿元;直接拦截阻断诈骗金额达3亿元;防诈骗弹窗提醒31万次,涉及金额达25亿元。

不过,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说道,金融反诈需要信息联通机制,单独依靠金融类平台追踪转账轨迹很难提前发现诈骗行为,所以需要有一个牵头部门,通过资金路径追踪,找到这些诈骗分子。在他看来,破获一个诈骗案,需要有电信部门的信息,也需要金融支付机构的信息,还需要各地警方联合执法,如果没有一个牵头的部门,来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则很难实现高效率治理。

业内一致认为,反诈治理需要联动生态力量,尤其对于个人隐私数据泄露问题,需要协同各方共同治理。

而宣传教育层面,萨摩耶云则称正在全面进行舆情监测,发布防诈骗公告,提升用户触达率;结合最新的诈骗案例,持续输出一些用户比较喜欢的漫画、视频等形式的防骗宣传内容;融360也称在加强与国家反诈中心等机构的合作,通过短视频、新媒体等多种方式进行金融消费者教育保护,同时坚持在业务流程中落实反诈提醒。

针对老年人群,蚂蚁集团相关负责人则进一步称,其更需要提前做更细致、更有针对性的防骗教育,把案例掰开了揉碎了解读,甚至是细化到骗子的某句话的关键词,需要通过案例视频、情景演绎等多形式展开。今年“蓝马甲”也会联合各地反诈中心,通过老年巡讲团、老年防骗视频等多形式,针对这几类高发案例有针对性的进行宣传。

三、为什么年轻人更容易被诈骗?

    大家都知道老年人比较容易上当受骗,是因为老一辈的人所接触的事物与年轻人不一样,受思想以及眼界局限性的影响,很多老年人会被骗。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更容易上当受骗的反而不再是老年人,而是一群懂得高科技的年轻人。比如网络诈骗的受害人、情感诈骗案件的受害人,大多数都是年轻人。年轻人之所以更容易上当受骗,是因为接触网络更多,犯罪分子的诈骗手段越来越多,特别是网络诈骗,导致很多年轻人上当受骗。

    一、年轻人接触网络较多。

    年纪大一些的人,接触网络较少反而不容易上当受骗。当代的年轻人大部分会使用网络,不管是用手机还是电脑上网,不可避免的会遇见网络诈骗。比如一些诈骗网站、网络贷款、网络招聘、以及电信诈骗等等。还有些犯罪分子,制定各种诈骗方案专门针对网络上的各种年轻人。在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中,年轻人防不胜防,更容易上当受骗。

    二、年轻人过于自信。

    还有些年轻人是过于自信,面对网络诈骗或者电信诈骗,明明知道是不真实的,但是相信自己不会上当受骗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最终被犯罪分子欺骗。还有一些网络骗局,是利用年轻人的感情进行诈骗,对于这样的骗局,年轻人更容易上当,年纪大一些的人,因为阅历较深反而不容易上当受骗。

    三、提高警惕,防止被骗。

    虽然犯罪分子使用的诈骗手段越来越多,也在不断的变化,但是年轻人只要提高警惕,依然可以防止被骗。不要相信任何需要转账的陌生电话;不要在网上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轻易点开陌生网站等,提高警惕才能避免被骗。

发布人:taio311769207 发布时间:202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