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详细

养老机器人已“上岗”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81204577606451753/

2025-03-13 17:23·领导决策信息周刊

这两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养老机器人”等智慧养老产品陆续走进养老院,在大力提升老人的生活幸福体验感同时,也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近日,上海、西安、成都等多地围绕智慧养老部署工作,积极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近日,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IEC 63310《互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主动辅助生活机器人性能准则》)正式发布。该项标准依据老年人生理和行为特点为各类养老机器人的产品设计、制造、测试和认证等提供基准。标准聚焦互联家居环境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健康护理等各个方面的需求和特征,基于老年用户所需的辅助支持水平,提出养老机器人的功能和性能分类。

成都:发布首批医疗康养领域机器人需求清单

3月12日,由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市民政局、市卫健委主办的成都市机器人医疗康养场景应用供需对接会在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举办。会议旨在进一步深化“进解优促”“立园满园”行动,通过场景发布、产品展示和需求对接,搭建政企协同创新平台,助力机器人企业与医疗康养领域深度融合。

会上,成都市民政局、市卫健委分别发布了首批机器人进养老服务机构、进医院场景需求清单。其中,机器人进养老服务机构涵盖了适老化展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安全巡访、情感陪护等多个方面,共涉及4家养老服务机构、5个项目。机器人进医院则围绕医疗辅助、智能导诊、精准康复、药物配送等方向涉及9家医疗机构、10个项目及4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据统计,两项清单共涉及22类机器人。

上述机器人不仅需要胜任医疗、康养机构传统场景,应付“脑力”和“体力”劳动,也对“情商”提出了需求,例如“情感陪护”,这也意味着,以AI赋能,更有“人情味”的机器人,将具有更大商业价值。

重庆:全国首款基于情感大模型的“智慧养老情感陪护机器人”正式落地

3月10日,由重庆马上科技发展基金会、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共建的智慧养老研发基地揭牌暨养老情感陪护机器人落地仪式成功举行,标志着这一集科研、开发、转化于一体的创新平台正式投入运营。研发基地将汇聚各方优势资源,聚焦养老领域前沿技术,致力于打造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智慧养老产品与解决方案,为养老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力。

仪式的另一大亮点是全国首款基于情感大模型的“智慧养老情感陪护机器人”的正式落地,该机器人深度融合了人工智能、云计算、AI 心理学等前沿技术,运用多模态情感大模型,构建起了涵盖智能情感陪伴、数字素养提升、健康安全守护、娱乐休闲服务、生活辅助管理等 5 大模块 10 项功能的服务体系。

此次落地的“智慧养老情感陪护机器人项目”,将为院内老人带来情感支持和精神寄托,让养老机构的养老服务从“基础保障”迈向“品质提升”,为破解传统养老模式中“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提供了可复制、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西安:智慧入住管理、智慧生活照护

3月5日,西安市民政局联合西安市财政局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品推广应用的通知》,明确提出在西安市登记备案的养老服务机构,购置使用智慧健康养老产品,按照产品成交价格的30%给予一次性补贴,补贴最高额度可达20万元。

3月8日,西安市民政局等4单位印发《西安市开展智慧养老院建设试点方案》,2025年内计划开展养老机构智慧化试点建设。养老机构智慧化试点建设后期将结合试点经验、数字化发展和养老需求增长,不断拓展智慧养老院建设内容和数量。根据试点情况,逐步调整建设范围。

《方案》中提到出养老机构智慧化试点建设三项原则。

一要坚持以人为本,设备适配适用。坚持传统服务与智能创新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实时高效又具备智能化特征的养老服务。考虑性价比,链接现有设备,采购配置必需终端设备,联通智慧入住、照护、食品等设备。紧贴老年人需求特点,方便老年人使用,有效消除数字鸿沟。

二要络全面覆盖,场景综合应用。鼓励配备5G网络,网络通信覆盖居住、医护、餐饮、活动空间、休息场所和工作场所,推进智慧入住、智慧餐饮、智慧照护、智慧安防、智慧运营等多场景全流程、全时段落地应用。

三要注重隐私保护,数据规范共享。重视数据安全,加强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使用等全过程的身份鉴别、授权管理和安全保障,防止信息泄露和被非法获取,保护老年人个人信息和隐私。规范数据标准,打通养老机构和市区信息系统数据接口,按需上传数据至西安市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按权限接受数据和视频监管。

杭州:看病聊天全搞定

3月7日,全国首款大模型养老机器人在西湖区“上岗”。在杭州市西湖区社会福利中心,78岁的郝奶奶在参与大模型智慧养老机器人“小希”的调试。基于健康数据的AI分析,“小希”可以主动提示健康风险和心理问题,帮助养老机构及早发现老人健康问题,并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检测。

作为国内第一批专门针对养老场景的机器人,“小希”可以送药、测血压,还可以回答老人有关天气预报、健康知识的咨询,并给老人们讲笑话。除了替代护工日常的重复性工作,它还能保护老年人的安全,比如防止摔倒、坠床,监测生命体征、睡梦中的突发情况等。

目前,该机器人已实现健康检测、慢性病一体化管理、情感陪护、安全监管等部分功能。

养老机器人充分体现了“科技向善”

我国高度重视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经过多年积累,已在这一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养老机器人的投入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满足银发群体的养老需求,除了健康监测、医疗保健、情感陪护等,对于部分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养老机器人还能辅助行走,提升他们的生活安全性。

当然,机器人养老时代的到来,并非一蹴而就。技术层面的挑战首当其冲,现阶段产品的感知与交互能力有限,在复杂家庭环境中,机器人可能误判老人意图或无法应对突发状况;功能单一与集成化不足,机器人多聚焦单一场景,缺乏综合服务能力;情感互动薄弱,多数机器人仅能提供预设回应,缺乏深度情感理解和个性化关怀。另外,高端机器人售价超百万元,基础款价格也达上万元,远超普通家庭支付能力。

但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在技术突破和产业生态逐步完善的背景下,将推动人形机器人降本提速,目前,部分国产产品已从百万元降至20万元以内。接下来,要研发出更多符合社会期待和老年人需求的产品。进一步拓宽机器人+养老空间,推动硬核科技与温暖亲情同频共振,定能托举起“老有所养”“老有所安”的美好未来。

发布人:song771030 发布时间:2025-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