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小程序设计开发——助力新电商新零售
电话+V:159999-78052,欢迎咨询保险业务主任的薪资,[小程序设计与开发],[小程序投流与推广],[小程序后台搭建],[小程序整套源码打包],[为个体及小微企业助力],[电商新零售模式],[小程序运营推广及维护]
一、中国人寿保险职员待遇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职员待遇因岗位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内勤员工,通常是客服工作人员,基本月薪大约在2000元左右。如果担任主任或讲师等职位,薪资可能会有所提高,但具体数额不详,通常在3000至5000元之间。这些员工一般只有基本工资和五险一金等福利,没有额外的绩效奖励。
相比之下,外勤员工即业务员,会有底薪。初级业务员的底薪范围大约是800至1300元。随着业务员的职位晋升,底薪也会相应增加,最高可达到5000至6000元。此外,外勤业务员还有绩效奖励,但前提是他们每月需要完成一定的规模保费任务。
整体来看,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员工待遇取决于其岗位类型和个人表现。内勤员工主要依靠基本工资和五险一金,而外勤业务员除了底薪外,还有机会获得绩效奖励,这要求他们达到一定的业绩目标。
二、保险公司高级中支主任的工资水平
不同保险公司的薪酬结构存在差异,如果你处于销售序列,收入通常由底薪、业务佣金、激励方案以及福利等部分构成。业务佣金与激励方案的金额与你的业务开拓绩效密切相关,因此具体数额难以预测。
福利方面,每月上限大约为100元,不会更高。税费方面,需根据税前工资总额计算,同样难以确切预估。
假设你担任资深业务主任(即所谓的高级中支主任)职位,并且能够每月(某些保险公司按季度或半年考核)达成业绩目标与增员目标,你的收入大致如下:底薪4500元+业务佣金3000元+激励方案300至500元+其他福利,扣除税款后,总收入约为7000元。
值得注意的是,已晋升为资深业务主任级别的员工,通常不会仅仅满足于完成考核目标。事实上,有些人的业务佣金每月可达2万元起,甚至有例外情况,每月纳税额超过3万元。
保险高管薪酬揭秘:一年到底赚多少钱?
原创2023-02-14 19:00·今日保
文|晓月平襄编|灰灰岁末年初,是人们结算收入的时节。
不仅盘点自己的,对别人的,也心存好奇。
比如,高管薪酬的高低,就是个在世界范围内长盛不衰的话题。
把目光收回,落在咱保险行业:多少年来,“百万年薪”可是险企们增员的响亮口号——扑面而来的是满满的行业精英感。
而真正的保险高管,这些妥妥的行业精英,收入到底怎么样呢?
实际上,人们对于这些真正行业精英薪资的讨论,也同样没有停止过。特别是,曾有某头部险企披露高管薪资高达千万元,更令人啧啧而叹。
近日,非上市险企的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出炉,多家非上市险企首次披露了高管的薪资情况。尽管险企们公布的仅仅是高管的薪资区间,并且在口径上并不统一,但还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这个高管人群的收入水平。
且让我们走马观花,看看这群保险高管是否符合人们的猜测与想象,是否人人“年薪百万”。
1寿险:超一半年薪过百万财险:近四成不到五十万
从寿险和财险的薪酬数据来看,寿险公司有超一半的高管薪酬在100万元以上,而财险公司处在百万年薪的高管不足四成。
金融行业薪酬高不是什么秘闻,险企董监高年薪百万不是啥稀奇的事,但不足50万元者居然也大有人在。
根据此次偿付能力报告披露的高管薪酬数据,寿险行业中,高管薪酬不足50万元的险企比例约为三成,财险行业中约有四成。
众所周知,寿险公司去年业绩整体低迷,但高管薪酬整体却高于财险公司。59家寿险公司中,披露最高高管薪酬的有45家,高管最高年薪平均值为313w。
与去年寿险行业整体低迷截然不同的是,财险行业的业绩可谓亮眼。然而,从高管薪酬来看,整体上低于寿险公司。
目前有52家财险公司公布了具体的高管最高年薪数额,最高年薪平均约为200万元。对比寿险行业的313万元,差了100多万。
百万之上,还有数百万。在这方面,依然是寿险公司多于财险公司。
在寿险公司中,年薪高于500万的,有7家公司的10名高管。而在财险公司中,年薪超500万的只有两名高管,其中一人来自安达财险,另外一人来自美亚财险。
2寿险:利润最高的高管年薪中等水平财险:高管年薪最高的却是亏损企业
公司越大利润越多高管年薪就越高?这可不一定!
在一般人的想象中,公司越大越赚钱,给出的高管薪酬越多。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在目前已披露的59家寿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中,亏损超20亿,位于行业亏损前三名的合众人寿,高管最高年薪却以953.85万元位于行业第一。
2022年中小寿险公司经营惨淡已是不争的事实,超半数险企经营亏损,而从高管薪酬来看,排前五位的大多是来自亏损险企。当然,中美联泰大都会及中宏人寿两家实现盈利的险企也有高管薪资超过500万,但并没有公布最高者的具体薪资数字。
除了合众人寿外,亏损27亿的百年人寿,以最高年薪496.78万元的数字位列第五。
同样亏损的北京人寿、国富人寿、横琴人寿,分别开出了650万元、550.16万元、517万元的年薪。
信美人寿并未披露最高年薪,只是公布了薪酬区间,其中有2名高管年薪在500万元以上,但信美作为新生代险企已经实现了连续盈利。
反观2022年度公司利润高达118亿的泰康人寿,以一己之力拉高了非上市险企的平均利润。然而其高管最高年薪273万元,在一众非上市险企的高管薪酬中,也只是一个不高不低的水平。
这种情况同样出现在财险公司中。但作为头部企业,高管薪酬将更多体现在各种激励之中,比如类似“金手铐”的股权激励,这是需要考虑的。
而财险公司中,高管最高年薪前10名有4家为亏损企业,其中合众财险、融盛财险、都邦财险高管最高年薪分别达到了370万元、349万元、288万元。以高管薪酬676万元排名财险第一的安达保险,也是少数亏损的财险企业之一。
英大泰和在去年盈利14.07亿元,位列目前已披露偿付能力报告中的中小险企第一名,其高管最高年薪为107.9万元,这在52家财险企业中位列后十名,甚至离200万元的平均数都相去甚远。
这或许与之央字号背景有关,毕竟大部分业务来自集团公司的支撑。
上述可见,从表面看来,高管的薪酬与去年公司是否盈利、盈利多少并没有直接关系。
当然,中小公司往往为尽快打开局面,而直接聘请经验丰富甚至有现成经营资源的行业资深管理者。
据了解,一些中、大型险企的分公司一把手或总公司重要部门负责人,其薪资都能达到百万级,这种中小公司出现高薪的状况并非不能理解。只不过这显然没能帮助中小险企走出2022年的经营泥沼。
3外资险企高管年薪更高中宏人寿安达保险醒目
在薪酬高低方面,中资和外资险企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不论是寿险还是财险,年薪在100-500万元区间的外资高管人数占比高于中资高管人数占比,而在低于50万元区间的人数占比又低于中资人数占比。并且,不论是寿险还是财险,都呈现这种现象。
在寿险公司中,有7家公司给10个人开出了高于500万年薪。其中,有三人来自中宏人寿。中宏人寿是一家中外合资的公司,去年利润达4.58亿元,在呈半数以上的中小寿险亏损的局面中,保持利润增长已实属不易。
这7家险企中,还包含一家外资险企中美联泰,除了给一名高管开出了高于500万年薪外,其他高管年薪均在100万元以上。不同于其他险企具体到低于50万元、50-100万元之内的定薪区间,无其他定薪区间显的相当醒目。
财险企业中,安达保险高管年薪达676万元,位于行业第一。安达保险是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财产和责任保险,收购华泰保险集团后,安达中国也将并入华泰。
排在第二、三位的是美亚财险和亚太财险。
前者为国内老牌外资财险公司,一直以小而美的路径成名,AIG旗下,几乎没有车险业务的美亚2022年以19亿元保险营收赚得净利润依旧超过2亿元;
后者,近年则是各色新闻缠身,多负面,2022年以52.5亿元想营收赚得净利润约5000万元,2021年这一数字为亏损5亿元。
4有外资给出股票期权有中资开出绩效奖励
本次的偿付能力报告,有几家中小险企披露了股权激励和绩效薪酬奖励的情况。
寿险公司中,中宏人寿是唯一一家公布具体股权激励情况的寿险险企,共有11人期末持有股票期权,到2023年持有数量约有52万股。
中小财险公司中,安达保险是唯一一家披露具体股权激励情况的险企,2022年公司有9人授予股票期权,持有数量7810股,期权执行价格199.03美元每股。
从绩效奖励的情况来看:
首先是寿险公司,长城人寿、百年人寿、工银安盛、光大永明等各家高管的绩效奖励总额均高于500万元,长城人寿甚至均高于1000万元。
尽管百年人寿依旧亏损,其给出的高管薪酬和绩效奖励都非常舍得。在这4家进行绩效奖励的寿险公司中,除了长城人寿微盈利之外,其余三家均是亏损险企。
此外,还有10家财险公司公布了绩效奖励情况,有3家财险公司在2022年度绩效薪酬高出500万元,分别是美亚财险、利宝保险、锦泰财险。
相比前两家公司,锦泰财险并没有势力强大的“娘家”,并且一直以来十分低调,绩效薪酬却达780万余元,仅次于美亚财险的867万元。
保险公司在披露绩效奖励方面只是披露总数,高额的绩效奖励,具体是怎样分成还未可知。
后记
其实,高管年薪的确定是件非常复杂的事情。
既会考虑公司的发展战略与所处发展阶段,也会考虑市场竞争形势等等一系列因素对人力资源匹配的要求,薪酬高低自有道理,绝不仅仅是只看公司规模和盈利状况倒是真的。
高层人员的薪资也从来不会是收入的全部。除了常见的薪资,尚有股权激励、绩效薪酬、以及各种名目的奖励奖金。
毕竟作为保险行业上层建筑的绝对力量,恰是这群人推动着行业的前行。而一个有着辉煌未来的行业,必定有着更具吸引力的透明的阳光的薪酬福利制度。
【WINDRISES MINIPROGRAM PROMOTION】尊享直接对接老板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小程序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拓展客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