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V:159999-78052,欢迎咨询果树生长主要来自土壤,[小程序设计与开发],[小程序投流与推广],[小程序后台搭建],[小程序整套源码打包],[为个体及小微企业助力],[电商新零售模式],[小程序运营推广及维护]
土壤是果树生长的基地,是树体必需营养元素和水分的主要库源。因此,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土壤酸碱度及土壤清洁度等诸多因素影响着果树根系的生长和分布。
北方果园土壤多是在温带、暖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和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土壤类型。其分布的主要土壤类型有棕壤、褐土、栗钙土、潮土、土等。栽培果树有苹果、梨、桃、李、杏及核桃、板栗等落叶果树。
果树的根系吸收:土壤中存在的大部分无机养分如氮、磷、钾、钙、镁、铁、锌、铜等,都可由果树根系吸收。果树生长发育所需的大部分种类与数量的养分都来自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由于土壤中含有果树所需的多种无机养分,根系可在其生长活动周期内,持续吸收和利用土壤养分。
根系虽然没有自然休眠现象,但北方果树如苹果树、梨树、桃树、杏、李树等的根系,由于受气温和地温的影响,吸收养分大量供给地上部分的时间依然在地上部分旺盛生长季节。热带及亚热蒂生态区的常绿果树,如柑橘树、杧果、菠萝、香蕉等,在年周期中,根系吸收各种养分的种类与数量虽有差别,但明显区别于北方果树。
根系由土壤中吸收的养分,一部分满足根系自身生长所需,绝大部分随水分向地上部分转移,通过各输导组织的木质部导管输送到枝、叶、花、果实中去。果树各器官因所处生长发育的阶段不同,要求根系吸收养分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尽相同。处在旺盛生长阶段的果树器官,对根系吸收养分的竞争最强烈,在果树生长发育的年周期或不同年龄段,都有局部旺盛生长部位,如枝条迅速生长期、花芽集中分化期、坐果期及果实迅速膨大期,也包括根系本身大量形成时期等,各种养分优先供应这一旺盛生长部分,在果树学中,称这种现象为“营养分配(或竞争)中心”。
由于各器官形成不同,对营养元素需求的种类和数量也不相同。枝叶类生长对大量元素及部分微量元素如锌、铁等都有强烈需求,而且数量要求巨大;开花期和坐果期则对硼及一些特殊有机物有特定需求,其中涉及花粉管伸长及授粉授精等生理现象所需;果实中种子大量形成期及果实迅速膨大期,则对氮、磷、钾元素都有强烈需求;果实着色期及树体养分积累期,则对钾元素有特殊需求。根系依据各器官不同阶段的需求,选择性吸收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养分供给这些器官,但这种选择不是绝对意义上的选择,主要由地上部分器官质的差别而引起。土壤中各种养分比例平衡时,根系可良好地完成吸收任务,一旦某些元素缺乏或过剩,根系就无法从量的意义上加以选择。
我国南方果园土壤多是在湿热的亚热带或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其主要土壤类型有:紫色土、红壤、黄壤、赤红壤、砖红壤及石灰土。栽培果树主要有柑橘、荔枝、香蕉、菠萝、椰子等常绿果树和部分落叶果树。
(1)紫色土。紫色土是由紫色砂页岩形成的一种岩性土壤。集中分布在四川盆地丘陵及低山区,在长江以南的省份也有零星分布。紫色土为四川省的主要果园土壤类型。该类土壤结构疏松、容易耕作、养分贮量丰富,尤其是磷、钾和某些微量元素含量高。但是一般有机质含量低,多在1.0%以下,缺乏氮素,坡地水土流失严重,易受干旱影响。依其酸碱度不同,又可分为碱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和酸性紫色土。碱性紫色土呈碱性或强碱性反应,铁、锌、锰、硼等有效性微量元素含量低,立地在该类土壤上的果树均有不同程度的缺素黄化病。中性紫色土或酸性紫色土除氮素外,其他养分含量较高,为较好的果园土壤类型,其肥力水平一般高于黄壤。我国南方果园3种主要紫色土特征比较如表1-4所示。
表1-4 三种主要紫色土类型特征比较
四川棕紫色土的机械组成与结构状况如表1-5所示。
表1-5 棕紫色土的机械组成与结构状况
。
(2)红壤。红壤为我国南方的主要果园土壤类型,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区,以江西、湖南分布面广而集中,在华南及西南各省区也有大面积分布。红壤所在地区气候条件优越,年均温度18~25℃,年降水量大,水资源极为丰富,果树生长期长。这类土壤风化程度高,一般黏粒多而品质差,有机质含量低,结构不良,黏重板结,透气排水性差,湿时耕作困难,干时坚硬,当地群众称之为“皮进水,肚不进水”“三晴抗旱、两雨防冲”的土壤。红壤呈酸性或强酸性反应,养分含量偏低
表1-6未开垦红壤的酸度与养分含量
,尤其缺乏磷、钾、钙,微量元素中硼、钼、锌也很贫乏。土壤有益微生物数量很少,因此土壤有效磷、钾也偏低,而铁、铝的活性高,在果园中基本很少出现果树缺铁黄化病
表1-7红壤龙眼园土壤化学性状
。
(3)黄壤。黄壤也是我国南方丘陵山区的主要果园土壤类型之一,以四川、贵州两省分布较广,南方其他各省也有相当面积分布。黄壤多分布在我国亚热带常绿林的生物气候带,年均温度为15~18℃,年降水量1000毫米。土壤母质以花岗岩、砂岩为主,发育于这两种母岩上的黄壤,土层较厚,质地偏沙,渗透性较强。泥质页岩和第四纪页岩上形成的黄壤多为壤土,有较好的渗透性。这类土壤多分布于雨水充沛的丘陵山地,故土壤的淋溶作用较明显。土壤中氮、磷、钾含量偏低,尤其缺乏磷和铁,微量元素硼和钼的含量也较低,其他微量元素的有效性相应较高。熟化度低的黏重黄壤,土壤板结,养分含量低
表1-8 不同熟化度黄壤养分变化动态
,为黄壤中的低产土壤。
(4)赤红壤。赤红壤为南亚热带地区的代表性果园土壤类型,主要分布于广东沿海、广西西南部、福建、台湾南部及云南西南部的低山丘陵区。此类土壤既不同于中亚热带的红壤,也不同于热带的砖红壤,其土壤性质与气候特点介于两者之间。种植的果树除柑橘、荔枝、龙眼、杨桃等亚热带果树外,也栽培有香蕉、菠萝、芒果、番木瓜等热带果树。成土母质主要是花岗岩、玄武岩及砂岩等酸性岩,土壤质地较轻,呈酸性反应,磷、钾含量偏低,有效硼、有效钼也偏少。
(5)砖红壤。砖红壤为热带果园主要土壤类型,地处热带,具有高温多雨、干湿季明显的季风特点。主要分布在海南岛、雷州半岛和西双版纳等地。由玄武岩发育的砖红壤,土层深厚,质地黏重;由片麻岩、花岗岩及浅海沉积物发育的砖红壤,一般质地较轻,易受侵蚀与干旱的影响。由于强烈的淋溶作用,土壤呈酸性反应,土壤中氮、磷、钾、镁、硼等含量均较低。
(6)石灰土。石灰土是南方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较肥沃的果园主要土壤类型之一,多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省(自治区)。是在热带、亚热带的湿润气候条件下,由石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岩风化发育而成的土壤。这类土壤形成过程和特性与母岩的风化和碳酸盐的淋溶密切相关。因其风化过程缓慢以及地表径流的侵蚀,土层均很浅薄,一般厚度仅有20~50厘米,只有坡麓、槽谷洼地的土层较深厚。石灰土在形成过程中因碳酸盐的不断淋溶与补给,使土壤中始终保持少量碳酸盐,所以钙、镁含量丰富,土壤多呈微酸性至微碱性反应。石灰土的矿质养分含量丰富,自然肥力较高,磷、钾含量明显高于砖红壤,磷和锌的有效性也较高,而有效态硼和钼较低
表1-9 石灰土不同熟化阶段养分含量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小程序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拓展客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