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详细

护肤品中常见的几种过敏源,深扒护肤品成分表,四步教你看懂护肤品成分表,科学养出好皮肤

专业小程序设计开发——助力新电商新零售

电话+V:159999-78052,欢迎咨询护肤品中的甲醛成分,[小程序设计与开发],[小程序投流与推广],[小程序后台搭建],[小程序整套源码打包],[为个体及小微企业助力],[电商新零售模式],[小程序运营推广及维护]

一、护肤品中常见的几种过敏源

1.防腐剂:约占30%~40%,常见的有溴硝丙二醇、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混合物、碘丙炔基丁基氨基甲酸酯、甲醛、双咪唑烷基脲、咪唑烷基脲、DMDM乙酰脲、季铵盐-15(Q-15),甲醛和异噻唑啉酮类、苯氧乙醇。一项持续10年的调查分析显示,甲醛和甲基异噻唑啉酮的过敏率一直居高不下。尽管甲醛很少直接用作化妆品防腐剂,但它可以通过其他防腐剂在使用过程中释放出来。我国和欧盟的化妆品法规规定,化妆品中游离甲醛含量不得超过0.2%,但研究表明,甲醛引起过敏或皮炎的阈浓度远低于此标准,仅为0.003%和0.025%。

2.香料:约占化妆品皮炎及致敏物的20%-30%。香料成分可能引起皮炎或光敏性接触性皮炎。因此,许多针对敏感肌肤的护肤品选择不添加香精。常见的致敏香料包括香料混合物、羟基-异己基-3-环己烯甲醛、秘鲁香脂、茶树油。

3.表面活性剂:约占致敏物的15%。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或致敏性主要源于其溶出性、渗入性和反应性。溶出性指表面活性剂对皮肤保湿成分、细胞间脂质及角质层中游离氨基酸和脂肪的溶出程度。渗入性指表面活性剂经皮渗透的能力,可能引发皮肤炎症。反应性指表面活性剂对蛋白质的吸附,可能导致蛋白质变性和皮肤pH值改变。常见的致敏表面活性剂包括amercholL101、鲸蜡基/硬脂醇、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羊毛盯穗脂醇。

4.染发剂:对眼睛的刺激性通常比皮肤更明显,尤其是对苯二胺。即使对皮肤无刺激的样品,也不能排除对眼睛有刺激性的可能性,反之亦然。

二、洗面奶要避免哪些成分

洗面奶要避免甲基氯异噻唑啉酮、甲基异噻唑啉酮、DMDM乙内酰脲、硫酸盐等成分,这些成分很可能会对皮肤造成伤害,到时候使用洗面奶就不是护肤而是伤肤+了。

1、甲基氯异噻唑啉酮、甲基异噻唑啉酮:如果洗面奶中含有这两种成分需要尽量避开,是很容易导致过敏的,尤其是敏感肌肤,很多护肤品已经禁止添加这类成分,如果你的洗面奶中含有这两种成分,建议不要使用。

2、DMDM乙内酰脲:这种成分会释放出甲醛,是一级致癌物,添加到洗面奶之后会严重破坏皮肤,导致皮肤细胞发育不良,引起皮肤过敏和老化,不但不会护肤,还会毁皮肤。

深扒护肤品成分表,四步教你看懂护肤品成分表,科学养出好皮肤

原创2021-01-11 14:35·皮肤科杨希川教授编辑/排版:Fanny责编:Jeing审核:李云

日常护肤大家都很重视,那么作为护肤品的核心——护肤品成分,你了解多少?如何才能看懂密密麻麻复杂难懂的成分表,更精准有效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本篇文章主要分成四个部分:护肤品常见成分及其功效--在哪里查询护肤品成分--成分表的排序暗藏哪些玄机--令人“谈之色变”的特殊成分。

四步教你看懂护肤品成分表,从此选购产品不再迷茫。

护肤品常见成分及其功效保湿类

保湿剂

主要有甘油、透明质酸(玻尿酸)、透明质酸钠、丙二醇、丁二醇、泛醇(维生素B5)等。原理是从真皮或周围环境吸收水分到角质层中。

尤其是甘油和丁二醇,是护肤品成分中最为常见的保湿剂之一,保湿性能极强,也非常便宜。

柔润剂

主要成分有霍霍巴油、角鲨烷、聚二甲基硅氧烷等。可以填充皮肤的角质细胞碎片间隙,使皮肤表面光滑柔软。

其中角鲨烷非常贴近人体皮脂,刺激性低,不易致敏。用在护肤品中与皮肤的亲和性良好,有良好的皮肤渗透性,使用后不会有浮于表面的感觉,也不会太油腻。

封闭剂

主要有矿脂(凡士林)、羊毛脂、鲸蜡醇、矿物油(液体石蜡)、硅氧烷衍生物等。通过在皮肤表面和表层角质细胞间形成一层疏水性薄膜来阻止或延缓水分的流失,通常多数比较厚重油腻,很适合干皮星人


抗炎修护类

抗炎舒缓

比如尿囊素、尿素、各种植物提取物(积雪草苷、马齿苋、红没药醇、甘草酸二钾)。主要起到抗炎、保湿、舒缓敏感等作用。

修护皮肤屏障

神经酰胺、胆固醇,这两者是当之无愧的“修护大师”。

这类护肤品的作用就是通过这些成分,来补充皮肤表面的皮脂膜和角质细胞之间的“水泥”,从而加固皮肤表层的“砖墙结构”,常常为湿疹、玫瑰痤疮等敏感性皮肤设计。


美白类

美白选手实在是太多啦!最常见的就是烟酰胺、熊果苷、维生素C(抗坏血酸)、377(苯乙基间苯二酚)、传明酸(氨甲环酸)、谷胱甘肽、曲酸等等。

详情可见:

烟酰胺除了美白,还会长毛?告诉你不知道的烟酰胺秘密

2个美白大杀器,其中一种用不好会烂脸!教你科学选择美白成分

最有效的美白成分之一,你却还不知道?

美白+抗衰老,又一个宝藏成分?这个方法才能有效美白和抗衰老


抗氧化抗衰类

抗氧化

维生素C、维生素E(生育酚)能中和氧自由基,促进胶原蛋白合成,达到淡化细纹、提亮肤色等效果。

抗衰老

视黄醇(维A醇)被誉为“护肤届抗初老先锋”、“抗衰扛把子”,具有改善皮肤厚度促进胶原蛋白生成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皱纹程度,是对抗皮肤光老化的一个好手。

作为维A酸的衍生物,视黄醇相对安全、更加温和、可长期使用,不过它仍然有一定刺激性,使用时需要逐步建立耐受,白天更需要注意防晒。但是过量使用对胎儿有致畸作用,所以孕妇要慎用。

具体可戳--抗衰扛把子视黄醇,用完个个十八貌美如花?


祛痘类

请认准这三种酸:壬二酸、水杨酸、果酸。它们作用很广泛,不仅能祛痘,还兼具剥脱角质、淡化色素沉着等功效。

日常买到的这几种酸类护肤品,浓度都比医院刷酸低很多,作用偏弱,不过好处是刺激性较小,比较安全,价格也更加友好。

关于这三种酸的更多内容,可以看看下面三篇文章:

壬二酸,你拿什么和痤疮斗?

这种可以添加进洗发水的成分,居然还能解决口罩闷痘?

不是吧!天天喊着刷酸却连这都不知道?

小花还贴心地把上述所说的整理成下面这张图表,大家可以保存下来随时查看。


在哪里查询护肤品成分

护肤品外包装

一般来说,正规护肤品会在产品背面或者外包装上直接标明成分。

国家官网

如果有些产品包装上没写完整清楚,或者大家想进一步核实产品成分,可以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查询,不仅能查到产品成分,还能查到其生产批准文号、是否备案、假冒化妆品通告等,减少风险。

官网网址:https://www.nmpa.gov.cn/

透明标签等APP或小程序

此外在购买产品前,也可以在透明标签等APP或小程序上先查询产品成分、备案信息等,看是否足够安全有效,有无不适合自己的成分(比如孕妇慎用的一些成分)。


成分表的排序暗藏玄机

产品成分比例

一般来说,某种成分在成分表中的排序越靠前,那么它的含量越高。比如很多护肤品中,水都排在第一位或者前几位。

但是,含量在1%以下的成分,比如防腐剂、香精、增稠剂(黄原胶、卡波姆等),一般可以在最后一种含量≥1%的成分后面随意排列。


判断护肤品类型

比如,如何通过成分表的排序,来判断你手里的是不是真正的“氨基酸洗面奶”?

氨基酸表面活性剂有很多种,在洗面奶中常用的有椰油酰甘氨酸钾、椰油酰谷氨酸钠、月桂酰肌氨酸钠、肉豆蔻酰谷氨酸钠等等。这些表活排在成分表中的前列,才能算是真正的氨基酸洗面奶。

而有些洗面奶打着氨基酸洗面奶的旗号,结果氨基酸表活排在成分表很后面,或者干脆就没有,那么并不能算是氨基酸洗面奶。

关于如何通过成分来分辨和选择市面上各类常见洗面奶,可以参考下面这张图表。


这些特殊成分,无须太过谈之色变

酒精

酒精(乙醇)在护肤品中主要起到溶解、促渗、抗菌、收敛凉爽等作用。

高浓度的酒精确实可能伤害角质层、容易造成过敏或刺激等,所以很多人就会陷入这样的误区:含有酒精的护肤品“会伤害皮肤、敏感肌完全不能用”。

实际上,大多数正规护肤品中添加酒精的含量是很少的(可能只有1%-2%),对皮肤的影响也就微乎其微。关键是看酒精含量以及使用后实际情况,就算是不含酒精的产品也可能会引起皮肤出现不耐受的情况。


香精

有些香精成分,确实可能容易引起刺激,比如肉桂醇、肉桂醛、羟基香茅醛、香叶醇、丁香酚、异丁香酚、橡苔提取物等等,敏感肌、孕妇、儿童尽量避免使用。

不过,香精在提升产品使用体验和刺激使用欲望上,都起着关键作用。选择正规大品牌的产品,一般都是比较安全的。


防腐剂

山梨酸钾、苯甲醇、苯甲酸钠……这些让人看都看不懂甚至有点吓人的名词,在护肤品中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防腐剂能保护产品,使其免受微生物污染,延长产品寿命,确保安全性,防止消费者因使用受微生物污染的产品而引起可能的感染。

正常人使用是没什么大问题的,但像苯氧乙醇、甲醛释放剂类、异噻唑啉酮类等防腐剂,可能容易引起皮肤刺激,敏感肌及其他问题肌肤需要注意。

以上这几种成分是否引起刺激反应,要根据其在皮肤表面停留时间的长短、添加的剂量、个人皮肤状况来判断。如果本身就是敏感肌,对一款新产品可以先小面积试用无不适之后,再大面积使用,没有必要一看到某个成分就放弃一款产品。


“致痘成分”

有些小伙伴在一些平台上查询护肤品成分时,看到有些成分上标注:有致痘风险,于是就不敢用这款产品了,其实也duck不必。

仅供参考

没有必要一看到致痘成分就跑,因为成分与成分之间产生反应的最终产物不一定是致痘的,只能作为参考。

个体差异

没有必要一看到某人说会闷痘就拔草,毕竟用了不长痘的人不会在网上吼得那么凶呀!

●“致痘真相

首先,即使是标识着非致粉刺型护肤品,也有可能加重痤疮;相反,哪怕是含有致粉刺型成分的护肤品,也不一定就会诱发痤疮。因此,建议大家不要唯成分论,使用护肤品后感觉舒适,能达到基本功效就可以了。

此外,痤疮是多种因素所致的皮肤疾病,与遗传、年龄、激素、熬夜、饮食等也有密切联系,并不一定就是护肤品的锅。

而如果短时间内用了某种护肤品后出现了“逆光疹”(逆光看到的细小颗粒疹子,不红不痛不痒),也就是毛囊周围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由护肤品某些成分刺激所致),一般停用可疑的护肤品后就能缓解,不需要特殊治疗处理。


〔免责声明〕

本文数据更新于2021年1月11日

由「皮肤科杨希川教授」原创,旨在为读者进行科普

科普内容不能代替医生诊治意见,仅供参考

如有皮肤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封面/插图设计:blurrr

部分图源:图虫创意

【WINDRISES MINIPROGRAM PROMOTION】尊享直接对接老板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小程序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拓展客户的问题

护肤品中的甲醛成分
发布人:sgshaorun96 发布时间: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