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详细

从菲律宾看美国的新殖民统治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866038640867279371/

原创2020-08-28 22:52·鬼谷无鱼

菲律宾有7000多个岛屿,人口一亿出头,面积约三十万平方公里,全国GDP3349亿美元(2018年),人均月收入1800多块。今天提起菲律宾,你可能只会想到菲佣,一个要靠国民出去当佣人赚取外汇的贫穷国家。而且这个国家还很奇葩,独立建国后曾多次申请成为美国的一个州。嗯,很有意思!从他们的历史中可以看到这个国家也很苦难,多次被殖民。你不能因为强盗住进你家里,然后他给你留了一口饭,你就开始感恩戴德啊!

早在15世纪,西班牙人就盯上了菲律宾,他们把菲律宾当作前往东印度群岛的中转站,因为那边盛产香料,那个时候全世界交易的也就香料,丝绸,瓷器之类了。

1521年3月,葡萄牙航海家、探险家斐迪南·麦哲伦登陆宿务(又译宿雾,是菲律宾的第二大城市,仅次于马尼拉),率领西班牙第一次突袭菲律宾,不过不久之后他在麦克坦岛的冲突中不幸罹难。国王菲利普二世用麦哲伦的名字派遣了三支探险队,又一次以灾难收场。国王不死心,又派出了几只探险队。

1565年,米格尔·罗佩斯成功登陆宿务,随后建立了西班牙的第一个永久定居点。


斐迪南·麦哲伦


马尼拉始建于1571年,到16世纪末,从吕宋岛到棉兰老岛的大部分沿海和低地地区都处于西班牙的控制之下。西班牙从政治、社会、文化及宗教等多方面改变了菲律宾本土民族的生活方式。

在最初的100年里,西班牙的统治主要通过赐封制度来实施,啥是赐封制度?就是说,西班牙占领了这块地方,他要开始剥削赚取利润,要向当地的原住民收税,但是他不自己亲自去收,划出一块地,选出一个代表,让这个代表去这个区域收税,这个代表呢一般称为『封君』。同时封君还须负责维持赐封地内的和平秩序,保护人民并在发生灾害时给以援助,协助基督教会进行传教工作等。


赐封制度


不过这些封君对于后面的义务基本都无视了,自己中饱私囊就算了,还不给他们宣传文化统治,于是西班牙在17世纪末放弃了这一制度。然后西班牙又搞出了一套制度,自己任命、文职官员和军事总督来直接统治。

西班牙人用马尼拉作为政治首都统治着周边岛屿,通过和周边的帆船贸易确保了马尼拉的商业领先地位。

马尼拉也是菲律宾的教会首都。总督是该群岛教会的文职领袖,但大主教与他争夺政治上的优势。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拥有副州长合法地位的大主教常常获胜。增加他们的政治权力,宗教秩序,罗马天主教医院和学校,主教获得了巨大的财富,主要是在土地上。皇家补助金和遗赠金构成了他们财产的核心,但许多随意的补助金都超出了原来的补助金范围。

教会的权力不仅仅来自于财富和官方地位。牧师和修道士掌握的当地语言在世俗的西班牙人中很少见,在各省,他们的人数超过了文职官员。因此,他们是一个宝贵的信息来源的殖民政府。西班牙神职人员的文化目标就是要把菲律宾人完全变成基督教化和西班牙人。在最初几十年的传教工作中,当地的宗教被大力压制。



18世纪晚期,西方土地绝对所有权概念的进入菲律宾。旧贵族阶级要求进一步加剧了阶级差异。

19世纪30年代中期,马尼拉对外国商人几乎毫无限制地开放。对菲律宾糖和大麻的需求迅速增长,1869年苏伊士运河竣工后,对欧洲的出口量进一步扩大。商品农业的发展导致了一个新阶层的出现。除了教堂的土地和前西班牙贵族的大米庄园之外,还有咖啡、大麻和糖的庄园,这些通常是中国人和菲律宾人混血儿的财产。一些在19世纪声名显赫的家庭在菲律宾的经济和政治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直到1863年菲律宾才有了公共教育,不过那会主要还是教会在控制着课程。有不到五分之一的学生能够读写西班牙语,能够说西班牙语的人是少之又少,殖民地有限的高等教育完全由牧师指导。社会矛盾加剧,1872年,菲工人与士兵联合,喊出“打倒西班牙殖民统治的口号”。

到了19世纪80年代,许多富人的儿子被送往欧洲学习。在那里,民族主义和对改革的热情在自由的气氛中开花结果。这群才华横溢的海外菲律宾学生发起了后来的菲民族解放运动。

这场运动中最杰出的人物『何塞·黎刹』从欧洲留学回来,1887年用西班牙文写成《社会毒瘤》一书,揭露西班牙殖民主义者对菲律宾人的残酷统治,轰动一时,继而他又推出力作《贪婪的统治》,号召人民发动革命推翻暴政。后来遭到西班牙的血腥镇压,1892年黎刹被捕流放到南部的一个偏远岛屿,最终西班牙人还是不放心,于是黎刹在1896年被处决。后来黎刹被尊为菲律宾国父。


何塞·黎刹


在黎刹被捕期间,这些爱国青年在『安达斯·波尼斯奥』的领导下,迅速组建了『卡蒂普纳』(一个革命组织),卡蒂普纳专门用来驱逐西班牙人离开这些岛屿,并为武装叛乱做准备。在西班牙的统治下,菲律宾的反抗份子一直都有,但是现在不同了,这批青年是第一批接受了欧洲教育,并且具有民族主义精神。


安达斯·波尼斯奥


1896年8月,西班牙修士发现了卡蒂普纳计划的证据,其领导人被迫提前采取行动。马尼拉周围的几个省份爆发了起义。经过几个月的战斗,西班牙的严重报复迫使革命军撤退到山上。1897年12月与西班牙达成停战协议。『埃米利奥·阿吉纳尔多』,当时是市长和反政府武装的指挥官,拿到了一大笔钱,并被允许和其他领导人一起去香港。西班牙也承诺进行改革,但是改革进展缓慢,一小群不信任西班牙承诺的叛乱分子保住了他们的武器,随后冲突变得更加频繁,改成了游击战。


起义中点燃的村庄


与此同时,西班牙和美国之间爆发了战争(美西战争)。1898年5月美国海军在菲律宾马尼拉湾海战取得胜利后,阿吉纳尔多和他的随行人员在『乔治·杜威』上将的帮助下重返菲律宾。阿吉纳尔多对美国的支持充满信心,他重组了部队,很快解放了马尼拉以南的几个城镇。于6月12日宣布独立。

1899年1月,阿吉纳尔多在宪法的基础上成立了新政府,担任这个新国家的首任总统。这里说个题外话,虽然菲律宾人认为阿吉纳尔多是他们的第一任总统,但阿吉纳尔多在世界社会并未有得多广泛承认,原因是当时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菲美战争后的第一共和国受美国操控,而阿吉纳尔多只是一位被委任的总统,而非通过选举产生的总统。


阿吉纳尔多


与此同时,美国军队已经在马尼拉登陆,在菲律宾的帮助下,于1898年8月迫使那里的西班牙指挥官投降。然而,美国人不允许菲律宾军队进入这座城市。阿吉纳尔多这时才明白,他们被美国出卖了。


美国和西班牙对抗


参加巴黎和平谈判的美国专员奉命要求西班牙将菲律宾割让给美国; 这种割让随着1898年12月10日《巴黎条约》的签署而得到确认。

到该条约获得批准时,美国和菲律宾军队之间已经爆发了敌对行动。由于菲律宾领导人不承认美国对这些岛屿的主权,美国指挥官也不重视菲律宾的独立主张,冲突不可避免。经过两年的平叛战争和政治舞台上的一些明智的和解举措,才击溃了民族主义抵抗力量。阿吉纳尔多于1901年3月被捕,不过不久之后他就开始呼吁他的同胞接受美国的统治。


被美国炮击后的马尼拉


美国民主与帝国主义在菲律宾这里并存,这让大多数美国人感到十分不和谐,这违背了他们当初的《独立宣言》嘛。于是老美搞了一套新殖民方法:在菲律宾建立“伪政府”,帮助菲律宾实现自治。老美这一招玩的毒啊,『我们不是压制民族独立,而是主动培植民族自治独立』,只能说牛的上天了。

1901年7月,威廉·麦金利派出了一只调查委员会,由『威廉·霍华德·塔夫脱』领导,成立了公民政府。

塔夫脱在就职仪式上说:

尽管群岛的自由是掌握在美国国会手中,但总统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尽可能为菲律宾人的独立做准备。这里是菲律宾人的菲律宾!


威廉·霍华德·塔夫脱


美国把标准的美式三权分立政治引入菲律宾,用民主宪政,司法独立,人民自由,推翻了西班牙的专制、政教合一模式,逐步推行民主选举方式,给予菲律宾人充分的政治自由。

1907年,成立两院,并举行了第一次立法议会选举。菲律宾人奥斯梅纳被选为议会议长、奎松担任了议会多数党领袖。

然而,对菲律宾自治的一些实质性限制仍然存在。国防和外交事务仍然是美国的专属特权。美国对菲律宾国内事务的指导主要是通过菲律宾总督和岛国政府的行政部门来实施。

美国来了后,菲律宾的教师的培训非常迅速,1927年,他们几乎构成了公立学校26200名教师的全部。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学校人口增加了五倍; 教育消耗了政府各级支出的一半,菲律宾的教育机会比亚洲任何其他殖民地都要多。

识字率在1930年代翻了一番,接近一半,受过教育的菲律宾人掌握了西方文明的共同语言和语言钥匙。到了1939年,大约四分之一的人口会说英语,这一比例超过了任何一种本地方言。

在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土地所有权是至关重要的。而在美国统治的35年里,土地所以前仍然在向那些有政治背景、有权利的人手中集中,农民没有土地,以至于后来爆发了几次叛乱。而出口农业,尤其是糖业,在受保护的美国市场繁荣发展,工厂和大型种植园的所有者获利最多,继续加强了地主精英的政治主导地位。

所谓的自治必然意味着那些已经在社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菲律宾人获得权力。但这些人大部分来自地主精英阶层; 保持他们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与机会均等是不相容的。即使是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的扩大也不一定会导致权力模式的转变。大多数渴望成为政治领导人的中产阶级都适应了现有权力精英的价值观和做法。美式民主是有毒的,在这里可见一斑。


统治者和原住民的差距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哈尔-霍斯-切割法案》 ,为菲律宾独立确定了日期。该法案是对《琼斯法案》中含糊承诺的履行,也是对菲律宾立法机构向华盛顿派出的一系列“独立使团”的要求的回应。但是,这次史无前例的主权移交是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黑暗日子里决定的。大萧条使得美国农业利益集团急切地寻求救济,而他们大多都认为是菲律宾的糖、椰子油、绳子和其他次要商品自由进入美国市场挤占了他们的市场。赶紧独立去吧,不要再来了。

法案规定了一个为期10年的联邦,在此期间美国将保留对国防和外交事务的管辖权。菲律宾人要起草他们自己的宪法,但要得到美国总统的批准。

很快一个制宪会议被选举出来,其中菲律宾国民党平息了内部纷争,提名奎松为总统,提名奥斯梅纳为副总统,他们以压倒性多数当选。

奎松当任“自治政府”总统后,虽然采取了一系列发展民族经济、文化教育及国防的政策,但经济结构的殖民地性质,仍是菲律宾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民族与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军于1942年5月占领马尼拉美国对菲律宾的占领遂告结束。何赛·劳雷尔在日本当局的威逼下成立傀儡政府,因为他曾是最高法院的助理大法官,也是唯一一位拥有东京帝国大学名誉学位的菲律宾人。


何赛·劳雷尔


1945年二战结束后,美国重新统治菲律宾,恢复了菲“自治政府”。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在压力下,美国被迫于1946年7月4日同意如期“给予”菲“独立”。罗哈斯当选总统,菲再度建立共和国。

在日军撤退的最后几天,他们几乎摧毁了首都马尼拉。菲律宾经济总体上处于混乱状态,急需援助。然而美国趁火打劫,迫使菲政府接受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继续控制菲律宾的经济命脉。

其中美国的《贝尔法案》将与菲律宾的自由贸易延长了8年,随后20年逐步提高关税。美国要求并得到了一些菲律宾武装部队和海军基地的99年租约,美国当局在这些基地拥有实际上的领土权。最后,作为解除美国战争损失赔偿的一项具体要求,菲律宾不得不修改宪法,赋予美国公民在开采自然资源方面与菲律宾人平等的权利,即所谓的平等修正案。


日本侵略后的马尼拉


在美国的几十年统治下,菲律宾人居然不怎么讨厌美国人,在美国的殖民行动下,菲律宾国内逐渐和平稳定,经济建设得到了空前发展,各方面的发展也得以提高,居然产生了感激的想法。

在菲律宾建国后,他们就有意图成为美国的一个州。在1971年,菲律宾议员利用传统媒体的宣传方式,意图发起“菲律宾成为美国州运动”,居然获得了125万的响应者。进入21世纪以来还有不少菲律宾人想成为美国的一个州,希望得到美国的庇护和支援。老美又不傻,带他们过来只会挤兑国内资源,还要大量资金扶持,而老美当年看上这块地方只是想在这个国家建立军事基地,形成在东南亚地区的战略支撑。

菲律宾充分体现了『弱国无外交』,这是一个弱国的无奈,没有强大的国力,只能夹缝求生。

(本文略长,感谢你能读完,下期再见~)

发布人:s556598404 发布时间:202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