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物联网产品平台——让生活更美好
电话+V:159999-78052,欢迎咨询李银河的思想是对的吗,[物联网技术分享],[物联网场景应用],[物联网产品推广],[物联网流量搜索],[物联网产品创新],[物联网广告价值],[助力创造美好生活]
一、如何评价李银河?
李银河,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者。
李银河是一个了不起的女性,是一个有自己思想的社会学家,是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它思想超前,勇敢独立,真诚善良,是一位值得尊敬、尊重的学者。
二、李银河的个人简介
李银河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社会学家,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者,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1952年2月生于北京。少年时代先后在内蒙古、山西度过5年知青生活。1974年至1977年就读于山西大学历史系,大学毕业后担任《光明日报》编辑,分配于史学组,同年与王小波相识。
1978年,赴国务院研究室负责政策研究。1979年,参与创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并从事婚姻家庭方面的研究。1982年赴美国匹兹堡大学主修社会学,硕博连读。1988年获社会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后进入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并担任教学任务。
人物评价
改革开放以后的30年间,中国社会对两性问题的认识逐渐开放,性文化经历了巨大变革,但李银河关于同性恋、虐恋、换偶、性工作者、二奶、艳照门等的一些言论依然饱受争议。李银河是一个很认真地思考人生意义的人,尽管她的结论是人生无意义。她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这是贯穿她全部生命的精神内核和思想养分。
2001年起,李银河多年向全国两会递交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立法提案。2014年12月18日,李银河在博客上发表《对所谓拉拉身份曝光的回应》声明在网上看到一篇挺恶毒的关于我的所谓拉拉身份曝光的文章,不得不交代一下,以正视听。我确实是个异性恋,不是同性恋。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李银河
李银河《爱的第一感觉是自由》
2021-07-0809:39·读书人的精神家园
爱的第一感觉是自由爱的感觉首先是自由,其次是本真,再次是温柔。当爱情发生时,有一个奇特的矛盾出现在人的内心:人既感觉到心有所属,又感觉到一种飞扬的自由。这是多么矛盾的感觉。
浪漫的激情之爱是世间最美好的事情之一,只要是爱,就不是错。世上没有错误的恋爱对象,没有错误的爱。——李银河真正的爱是对另一半灵魂的不断叩问图|JulesJulien
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退休后隐居乡间海滨六年,专心读书写作,关注点从社会问题转向个体精神生活。她将六年来对于生命、对于爱情、对于阅读的思考,编成了一部随笔集《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本书展现了一位女性主义者独立而自由的精神世界,为读者提供了一种超脱但不避世的人生视角,呈现了理性和文艺兼具的独到生命体验。
2018年11月22日,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和她的好友、作家李静,一同做客单向空间,与读者畅谈人生本质、交友之道、生活方式、艺术心得和对爱与美的思考。
时代先行者:从社会研究者到个人探索者
很长时间以来,李银河的名字一直与王小波捆绑在一起,人们提起她总会想起“王小波的爱人”,而她本身的学术成就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王小波的光芒所掩盖。
事实上,她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性学专家、女权主义者,曾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五十人之一。李银河一直都是一位先行者,她是中国第一个文科博士后、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中国第一位进行同性恋研究的学者。在长达三十多年的学术研究生涯中,李银河发表了《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虐恋亚文化》《性学心得》等几十本关于婚姻、家庭、性研究的著作,影响深远。她是勇敢的,是超脱的,她挑战习俗,挑战社会,挑战时代。争议性的话题一次次地把她推向了媒体的聚光灯下,然而,她的学术观点却总被大众污名化。对此,李银河淡然地表示:“这是一个正在发生剧烈社会变迁的社会,是一个万物更新的时代。我的研究挑战传统,我的生活方式挑战习俗,不顾来自权力的压制,不顾保守势力的反对,自由自在,随心所欲,说自己想说的,写自己想写的,做自己想做的,让生命绽放出自由之光。”
“太超前”这个论断用于评价李银河本人也正合适。时代总是在进步的,根据李银河的研究,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也正是中国人两性、婚姻、家庭观念剧烈变革的40年。未来一定会有一天,当下的种种“不合时宜”可能会转化为“恰到好处”。对此,李银河平静地说:“我宁愿再被误解50年。”
“每天酣睡六七个小时,早午晚各散步半个小时,其余时间都用来写作、读书、看电影。”李银河说。
自2012年从中国社会科学院正式退休后,她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生命的真相,去体悟美好的罕见。她将这六年思考的精华集结成《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本书的着眼点从宏观社会转向个人存在,收录了她对人生本质、交友之道、生活方式、艺术与阅读等问题的思考,呈现了一位女性主义者独立而自由的精神世界。这本心灵笔记宁静而优美,清醒而通透,为读者提供了一种超脱但不避世的人生视角,呈现了理性和文艺兼具的独到的生命体验。
“希望我能用真诚之笔,给大家在迷惑中带来一点顿悟,在悲伤时带来一点欣慰。”李银河表示。
参透生活:直取核心的态度
“我最心仪的生活是梭罗那样简单的生活。如果心地单纯,世界就是一个简单的世界;如果心思复杂,人生就是一个复杂的人生。”李银河表示,想要过简单的生活,需要人天天修行。
李银河说,人年轻时,苦于参不透,所以一心探索真理。每每想到宇宙浩瀚无垠、生命渺小偶然,人在浩瀚的宇宙中不过是一粒尘埃,世间万物从宏观上看都没有意义。所有的意义都在于对当下事情的感受和行动。所谓的真理就是我们存在的真实状态。平静和自信正来自于对自己灵魂和肉体的诚实面对,照原样接纳它、善待它,过一个清醒而快乐的人生。《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一书体现了李银河现阶段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和旷达超脱的内心追求。
在这样的哲学思想指导下,李银河认为衣食住行应当仅以舒适危险,在世上万千事物中只要那个最实在的东西,追求奢华毫无意义。她将这样的生活方式概括为“直取核心的生活态度”。这个风格也指导着她的交友之道、恋爱之道、写作之道。
“直取核心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态度,要活就活个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真哭真笑,真苦真甜。绝不在虚头巴脑的事情上浪费生命。”李银河痛快地说。
一组二元对立:生命的渺小与爱情的伟大
在这个世界上,大约有1080亿人曾经存在过,但如今,他们生老病死、吃喝拉撒,既无意义,也无痕迹。人类注定是向死而生的动物,面对命运的宏大,会本能地感到恐惧与不舍。其实,将地球放在宇宙的范围中也不过是一粒微尘,更遑论人呢?李银河在谈到宇宙,这个更宏大的主题时说:“长大之后,星空成了我心中的禁区,战战兢兢,满怀焦虑。”
人在面对这些伟大事物时所产生的被震慑感,也许就是康德意义上的“崇高”。人在面对爱情时,也会产生颤抖。这本来已经可以作为爱情伟大的一个佐证,但李银河却判断:人们常常把身体的欲望混同于爱情。更进一步地,她指出:爱情与肉欲既可以交织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存在,因为“爱情归根结底还是发生在精神领域的事情,它主要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喜爱和相聚交流的渴望”。
爱情究竟是什么?是一旦爱上就必须生死相许的关系?是一定要一对一的关系?是一定要一生一世的关系?是绝对不能容忍被背叛的关系?是绝对不能分手的关系?还是说只是性吸引、生育冲动?
经历了两段激情之爱的李银河认为,爱情是一个人的内心风暴,是指向另一个人的激情,它没有固定的形式,可以是婚姻、家庭、伴侣关系,没有固定的性质,它完全可以独立于现实中的各种社会关系而存在。
所以,当面对各种社会制约时,人没有必要压抑心中的爱。如果能对一个人产生爱的感觉,那这是一种幸运,是人生的礼物,是中了奖。李银河在书中写道,浪漫的激情之爱是世间最美好的事情之一,只要是爱,就不是错。“世上没有错误的恋爱对象,没有错误的爱。”
李银河说:“所谓爱,就是对对方的灵魂不断地叩问。”
金句摘选
如果一个人的生命中充满了诗意,他不必写诗也是一个诗人。我最心仪的生活是梭罗那样简单的生活。如果心地单纯,世界就是一个简单的世界;如果心思复杂,人生就是一个复杂的人生。爱是人间最有趣的游戏,是两个高智商、心灵极为敏感、灵魂丰富有趣的人之间的游戏。所谓爱,就是对对方的灵魂不断地叩问。独处使生活值得一过。独处是最有效率的生活方式,最舒适的生活方式,最少困扰的生活方式,也是最容易得到快乐与平静心境的生活方式。把生命比喻为春夏秋冬轮回更替都是太过慷慨了,它更像是朝生暮死的蜉蝣,像太阳一照就消失得无影无踪的朝露。想到这里,马上会产生失重感,好像一百多斤的肉身瞬间变成一粒微尘,完全没有了重量。人的一切变得无足轻重,荒诞不经。爱情是一场内心中的风暴,是人脑中的风暴,它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迷恋,迷惑,着迷。它能是一个什么样的错误呢?也许他所爱非人,也许他心中的他是夸张的,完美化的,甚至是偏离真相的,在这个意义上是一种错觉,一个错误的认知。但是他爱上他这件事本身却不是一个错误。激情的浪漫之爱是一种特权,它只属于懂得爱和会爱的人,它只以懂得爱和值得爱的人为对象。它一旦发生,就可终身受用,无论爱的对象逝去了,还是对这爱浑然不觉。因为爱一旦存在,就是实在的,自身圆满的,可以享用的。一个人无论是平凡的还是不平凡的,只是自自然然地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子去生活,这是最省力且最快乐的人生选择。人在哪里生活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的纯度。人可以生活在大城市、小城镇或者乡村,生活在随便哪个国家,这些都无关紧要。要紧的是生活内容之纯粹与美好。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应当有一个直取核心的态度。在世上万千事物中只要那个最实在的东西:吃东西就吃自己最喜欢的;住房子就住那个最舒适的;交朋友就交那个一起呆着最舒服的;恋爱就爱那个动了心的。直取核心的态度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态度,要活就活个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真哭真笑,真苦真甜。绝不在虚头巴脑的事情上浪费生命。这个世界上,有恒河沙数的人(1080亿?)存在过,呼吸过,欢笑过,哭泣过,如今他们在哪里?每个人像旅人一样,在这里生老病死,吃喝拉撒,既无意义,也无痕迹。爱最终是对奇遇的惊喜。因为在充斥偶然的世界,在几乎所有人都是平行线的世界,偶遇一条交叉线,在交叉的一瞬,在人世间很少与人聚焦的眼光相互胶着,狠狠地互看了一眼,仿佛要看到对方的灵魂深处,要把对方看透。然而,人的灵魂又是多么的深邃,要想看透,谈何容易。尽管时间逼仄,人还是在这一瞬感觉到惊喜。人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枷锁除了有形的物质枷锁,还有无形的精神枷锁。所谓精神枷锁就是各种各样无所不在的规矩、舆论、习俗、观念。就连整个人类在这个浩瀚的宇宙中也只是一粒微尘,就连整个地球在宇宙中也只是一粒微尘而已。这难道不是一个既残酷又无法否认的真相吗?人在生活中难免有难以启齿的弱点——不够漂亮,不够聪明,不够成功,不够幸福,不够幸运。勇敢的人能够正视这些不幸和不快,诚实面对自己的灵魂和肉体,照它的原样接纳它,善待它,过一种平静而自信的生活,从容面对死亡和消失。稍有勇气,人就能够看清生命的真相——它的短暂如此突兀,就像流星划过漆黑的夜空,一刻的绚烂之后,永归岑寂。尽管如此,我仍宁愿沉浸在爱与美之中,兴致勃勃地活他三万天。最喜世间无法归类之物。无论何物,一旦能够归类就落了俗套,唯有无法归类之物才有趣,才吸引人。在人际关系中亦有无法归类的关系,既非亲情,亦非友情,亦非爱情,既像亲情,又像友情,又像爱情,介于三者之间,无法严格界定。要想让爱情持久,须经提纯过程。要不断地祛除杂质,只保留最美好的情愫。所谓杂质即所有负面的情绪,如嫉妒,计较,比较,怨恨;保留下来的只有正面的东西,如欢喜,欣赏,温柔,热爱。爱的提纯过程,也是生命的提纯过程。在这个不断提纯的过程中,生命得到了净化,成为一个无比清澈、无比美好的存在。爱的感觉首先是自由,其次是本真,再次是温柔。当爱情发生时,有一个奇特的矛盾出现在人的内心:人既感觉到心有所属,又感觉到一种飞扬的自由。这是多么矛盾的感觉。人的一生就像花开花落,绚烂一时,转瞬即逝。一切听其自然,不去做自己做不到的事,不压抑内心的自然冲动,就把自己的人生按照花开花落的节奏去安排去接受。尽情地享用这条生命,让它乘兴而来,兴灭而逝。精神生活的化境则必定包含参透之后的空无,向死而生。真正在内心深处接纳生命的短暂与脆弱,因而能够从容不迫地活着,从容不迫地死去,没有恐惧,没有不舍。独立地存在,平静地死去。为生命的存在而感动、欣喜,也不惧怕生命的最终逝去。现在回头看,小波的一生是神采飞扬的,他活过,他写过,他爱过,他过了精彩的一生,然后就飘然而去。我爱过他,我仍然爱着他,他的一生,浸淫在爱之中,这是生命最美好的状态。我愿意终生浸淫在爱之中,直到生命消失。【WINDRISES IOT PROMOTION】尊享直接对接老板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为物联网运营推广及产品打包交易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共享解决方案,致力于首个物联网行业的平台搭建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