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V:159999-78052,欢迎咨询珍珠球是哪个民族的活动,[小程序设计与开发],[小程序投流与推广],[小程序后台搭建],[小程序整套源码打包],[为个体及小微企业助力],[电商新零售模式],[小程序运营推广及维护]
“采珍珠”是满族民间体育活动中的一种球类比赛,已有很长的历史。参赛双方各六人,其中各有一名队员站在场子一端手持网捕捞"珍珠"(球),各有两名队员手持蚌型木拍,站在对方捕珠者前面拦截珍珠。剩下三名队员下"水"(场地)与对方队员争抢"珍珠"。抢到"珍珠"后,要设法射过对方蚌型拍的拦截,把珍珠扔到本方捕珠者网中。这种运动对抗性强,又有游艺性。
珍珠球是由满族的民间游戏“采珍珠”发展起来的一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1999年,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该项目第一次被列为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珍珠球比赛和大家熟悉的篮球比赛比较相似。比赛场地长28米,宽15米。与篮球比赛场地不同之处在于,场地分为水区、限制区、封锁区、隔离区和得分区;各场区须用颜色显示,水区为海蓝色,限制区与隔离区为红色,封锁区与得分区为黄色。另外,场地边线以外必须留有至少宽2米的安全区,因为活动在得分区的持抄网队员为接住珍珠球常要凌空跳起伸手捞球。
珍珠珠的比赛器材包括球、球拍和抄网。球的外壳用皮革或橡胶制成,内部装有球胆,表面应为珍珠(白)色,体积比排球稍小。球拍为哈蚌壳形状,用具有韧性的树脂材料制成,颜色与哈蚌壳颜色相仿。抄网是持抄网队员为捞住珍珠球而使用的比赛器材。
比赛时,每队上场7人。比赛分上、下两个半场,每半场15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水区内双方各有4名队员负责进攻或防守,得分区内有1名队员手持抄网。水啄的进攻队员运用传、拍、滚、运等技术,向站在得分区的本队队员投球,得分区内的队员用抄网抄得本方队员投来的球即可得分。封锁区内有2名持蛤蚌(球拍}的对方队员,用封、挡、夹、按等动作,阻挡进攻队员向得分区内投球。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分多者为胜队。
珍珠球比赛源于生活,富有特色。比赛场上攻守往复,银球穿梭飞舞,4只蛤蚌时张时合,一对抄网频频有所斩获,场上气氛紧张激烈,比奏精彩绝妙口令人目不暇接.是一个人们喜爱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珍珠球是满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是由模仿采珠人的劳动演变而来。
珍珠球原名“采珍珠”,满语“尼楚赫”,又被称为“踢核”“采核”“扔核”。在满族语言里,“核”是“尼楚赫”的约简音,即“珍珠”的意思。
珍珠球起源于满族先人采珍珠的生产劳动,《满族风俗考》与《吉林史点》皆有关于珍珠球起源于满族先人生产劳动的记。载珍珠晶莹剔透,在古代被认为是女性的贞洁、宗教上的虔诚和富贵的身份象征,因此受到了社会的关注。
球的外壳用皮革或橡胶制成,内装球胆,表面应为珍珠(白)色。球的圆周长54-56厘米,重量300-325克。球拍为蛤蚌形状,用具有韧性的树脂材料制成。抄网兜口为圆形,兜口内径25厘米。
竞赛规则:
比赛在长28米、宽15米的场地上进行(场地分水区、封锁区、得分区),每队上场6人。比赛分上、下两个半场,每半场15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
1、珍珠球的圆长为54至56厘米,重300至325克。珍珠球运动是从游戏中挖掘出来的民族体育项目。
2、珍珠球场地长28米、宽15米,分为水区(内场区)、哈蚌区(封锁区)和威呼区(得分区)。
3、每场珍珠球比赛由两队参加,每队上场7名队员。
水区(内场区)内双方各有4名队员负责进攻和防守,进攻者可将球传到任何方向,向抄网内投球争取得分。
哈蚌区(封锁区)内双方各有2名运动队,持哈蚌(球拍),用封、挡、夹、按等技术动作阻挡对方进攻队员向抄网内投球。
威呼区(得分区)内双方各有1名手持抄网的运动员,他们的任务是用抄网抄(夺)本方队员投来的珍珠球。
4、比赛分为上下两个半场,每半场比赛时间为20分钟。竞赛采用单循环赛制。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珍珠球
珍珠球珍珠球是本届民族运动会的第一场竞赛项目比赛,也将贯穿整个民运会的赛程,是比赛时间最长的竞技项目。珍珠球原名为“采珍珠“,满语为“尼楚赫”,是发源于满族的传统体育项目。珍珠球由满族先祖采珍珠的劳动演变而来,兼具篮球、手球、足球和排球等运动的特性。
花炮花炮是观赏性最强的项目之一,被称为“中国式橄榄球”。花炮是侗族、壮族、仡佬族等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比赛中,两队选手互相争抢发射出去的花炮,过五关斩六将之后将花炮送入指定地点。成为民族运动会项目后,花炮在规则上融合了足球、篮球、橄榄球的很多理念,形成了极具观赏性的现代花炮竞赛项目。
秋千秋千是很多人从小玩到大的游戏,也是民运会中唯一一项只允许女子参加的比赛项目。相传,秋千为春秋时期北方的山戎民族所创,后来逐渐发展为专供女性进行的游戏,大家互相比较谁荡得更高,逐渐演化成了一种比赛。在民运会中,秋千比赛分为高度与触铃两项。“高度”是在规定次数内取荡得最高的一次;“触铃”则是在规定高度与时间内,看谁触铃次数最多。
射弩射弩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使用者以苗族居多。民族弩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用木头和竹竿手工制作而成,当时的人们用它作为狩猎的工具。除了苗族,傈僳族、苦聪人、黎族也都有射弩的传统,傈僳族还有“拉不开弓的就不算男人”的谚语。
高脚竞速
高脚竞速原名为“高脚马”,也叫“骑竹马”,原本是土家族、苗族人在地面积水的雨季代步、涉水过浅河的工具,也是京族用来在海边涉水捞虾捞鱼的工具。后来人们把踩高脚马发展为高脚竞速,成为一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林嘉伟整理
本版照片均由新华社发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小程序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拓展客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