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V:159999-78052,欢迎咨询小米的车有哪些,[小程序设计与开发],[小程序投流与推广],[小程序后台搭建],[小程序整套源码打包],[为个体及小微企业助力],[电商新零售模式],[小程序运营推广及维护]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势力入场,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愈发热闹,原先以“蔚小理”和特斯拉为主,现在呢?则是“全面开花”。奇瑞、长城、吉利、长安等传统汽车品牌推出的新能源汽车很受欢迎,华为和多家汽车品牌合作推出的新能源汽车的热度也越来越高,比如和赛力斯合作的AITO问界,和奇瑞合作的智界,和长安、宁德时代合作的阿维塔等都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了36.2%(乘联会10月份提供的数据)。不止如此,现在就连小米推出的新能源汽车也曝光了,接下来就和我一起看看小米汽车吧。
小米汽车推出的首款车型定位C级车(中大型车),命名为“SU7”,会有Max、Pro等不同版本,由于小米汽车没有造车资质,只能由有造车资质的车企代工,而小米汽车选择了北京越野代工,它是北汽集团的越野车公司,就是推出BJ40、BJ60的车企。
外观设计方面,小米SU7采用了轿跑式的“大溜背”造型,第一次看到它的实车谍照,我还以为这是小鹏P7呢,起码从整体轮廓方面来看,这两款车存在一些相似之处。该车的前脸扁平,大灯组内部灯腔呈倒Y型分布,前格栅采用了封闭式设计,下格栅呈梯形,显得比较运动。
车尾部分,贯穿式尾灯熏黑了,两侧厚一些,中间位置薄一些,很有辨识度,尾灯上部还有“xiaomi”字样。尾灯下部左侧镌刻有“北京小米”字样,右侧镌刻有“SU7Max”字样,而且“Max”采用了红色涂装。再往下看,后包围十分厚重,中间位置是牌架,两侧设计了巨大的扩散器造型,意在提升车尾的运动感。
小米SU7渲染图
根据申报信息来看,小米SU7提供丰富的选装包,比如侧面翼子板字标、后窗玻璃字标、ETC、熏黑外后视镜、天幕玻璃、激光雷达、轮圈、刹车卡钳涂装等都可以选装。当然,也可能不同版本的车型提供的配置存在差异,还要以官方发布的消息为准。通过它的刹车卡钳的位置来看,前轮的刹车卡钳在后,后轮的刹车卡钳在前,基本上可以确定,该车的底盘悬架采用了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的结构,如果是前麦弗逊的话,它的刹车卡钳的位置就在前面了,而不是在后面。
小米SU7白车身
关于小米SU7的申报图,我个人觉得可信度很高,和它的白车身谍照一对比就能发现,两者保持了很高的相似度。
内饰方面,方向盘右侧的红色按键让我想到了豪华品牌推出的性能车,尽管它的功能不知道,可是参考豪华品牌的做法,这应该是“一键鸡血”模式,开启后可以带来更加澎湃的动力输出。还能看到,该车配备了小巧的液晶仪表盘和大尺寸的悬浮式中控屏幕,在智能化方面应该有着很不错的表现,毕竟小米本身就是做这方面的。另外,该车既然有激光雷达,就说明它在智驾方面也有所建树。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它的申报信息。尺寸方面,小米SU7的长宽高分别为4997毫米、1963毫米和1455毫米,轴距为3000毫米,定位C级车。该车提供245/45R19英寸轮胎和245/40R20英寸轮胎。
动力上,SU7的最大功率为220千瓦,配备了比亚迪提供的磷酸铁锂电池,SU7Max和SU7Pro的最大功率为220千瓦和275千瓦,配备了宁德时代提供的三元锂电池。至于续航里程,现在还没有公布。最后,对于小米汽车和小米SU7,您有什么看法?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老林说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小米SU7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首发式。和先前预告的一样,小米汽车没有公布它的售价等市场信息,而是尝试事无巨细地介绍新车上所应用的技术。不过,正是由于过度事无巨细,这次技术发布会显得实在冗长,我们就来精简一下,看看小米SU7上都有哪些值得一看的亮点。
???高转电机
既然是整车的技术发布会,那自然得先从三电说起。小米在这次发布会上透露了HyperEngineV8s、HyperEngineV6和HyperEngineV6s三款电机,从名字你就能看出它们都想对标些什么。
根据官方给出的数据,这三款电机的一些重要指标如下:
HyperEngineV8s:最大功率425kW,最大扭矩635N·m,最大转速27200rpm,电机效率98.11%,功率密度达到10.14kW/kg,预计2025年开始上车;
HyperEngineV6/V6s:最大功率220/275kW,最大扭矩400/500N·m,最大转速21000rpm,分别使用400V和800V电源,目前SU7用的就是这个系列。
由于电动车的变速机构相对简单,动力电机的最大转速往往会和车子的极速直接挂钩(当然,输出特性也很重要)。小米汽车随后强调SU7的极速可达265kph,实际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高转速带来的好处。
小米还声称,HyperEngineV6/V6s的后段输出能力也不错,足以支持SU7做出10.67s的0~200kph加速时间——这个成绩与其运动定位很相称。
在这部分最后的“画饼”阶段,小米汽车又透露了他们自己实验室近期的成果:已经有试验电机实现了35000rpm的最大转速,它采用激光原位固化工艺来做碳纤维缠绕,号称良品率高于特斯拉目前的湿法缠绕。
???CTB电池
小米汽车声称其自研的800V高压电池包采用CTB封装技术,空间利用率达到业界领先的77.8%;另外,其所依托的800V高压碳化硅平台,理论上支持最多150kWh的电量储备(但实际量产时会限制到不超过132kWh),CLTC续航四位数不是大问题。
一个比较有趣的细节是,小米汽车开了一个电芯倒置+泄压阀倒置的脑洞并将其专利化和实用化——这么做的主要出发点在于减少热失控后对驾驶舱带来的伤害。结合车身地板+电池包上盖合并、应用弹性夹层、简化线束等手段,整套一体化电池总共减少了17mm高度占用。
目前为止,小米汽车关于电池的专利已经申请成功132项,并有65项授权。
电控部分小米汽车没有太多强调的地方,我们在这里就多提两句BMS的东西吧——按照小米的热失效安全标准,其动力电池需要在55℃环境温度及满电状态下、完全不依靠水冷系统也能实现不发生热蔓延,且在经历严格的耐久测试后也能保证IP6K9K标准的密封。
围绕上述功能展开的一个细节就是小米车云协同安全预警系统,号称每秒可以检测来自电池的超过800个信号,并有能力实现紧急情况下4ms断电。
???“我也有大型压铸机”
事前对友商们做了充分调查的小米自然不会放过学习大型压铸机的机会。根据介绍,他们自研的9100吨级压铸技术XiaomiHyperCasting,一套对应设备集群的占地面积大约840平米,可以控制433个工艺参数,自重1050吨。
更有意思的是,与这套压铸机配套的合金材料也是小米自研的——他们将其称为“小米泰坦合金”,其组分含有大约30%的循环铝,这也为减少碳排放做出了不小贡献:小米估计,每个零件的碳减排量能达到352.53Kg。
至于铸件之间的结构安排,小米给出了三段式可维修的设计,这有利于在中低速碰撞发生后降低维修成本。
???智驾创新:感知、算法和决策均有想法
和其他新势力同行们一样,小米也声称自己的智驾技术体系全栈自研,并列举了它在感知能力上的三大创新:变焦BEV技术、超分辨率占用网络技术和道路大模型技术。
变焦BEV技术主要用于动态调节感知范围,根据实际需要将特定的场景细分化。在雷军自己举的例子中,这套系统足以识别停车场中的落地锁究竟是开是合。
超分辨率占用网络技术主要用于将感知信号转化为带有平滑曲面的立体模型,而不是一般简化的方块堆积。小米认为这种设计可能会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帮助车子穿过一些刚刚好的空隙,从而变相方便泊车。
道路大模型技术听起来就比较常见了,从小米的描述来看,其使用效果和其他家的无图智驾非常接近,这里就不再多做解释了。
???座舱互联:苹果+自游家缝起来?
从实际体验的角度来看,小米汽车在智能座舱互联这部分,或许更想做出一套自有生态但又对其他数码设备广泛支持的系统——就像曾经的自游家NV想做的那样,只不过自游家NV现在无了……
在有关的演示中,小米带来了柔性窗口框架、车机跨端映射等功能的画面,“直接将手机应用pin到车上”的操作模式也很接近过去自游家那套理念。不过,小米本身的优势在于,它在数码产品这边的系统也有自主的东西,因此小米SU7上这套车机系统,可能更接近一个除了灵感都有自己技术的存在。
也正是由于小米澎湃OS的应用,新车对于米家生态下的硬件十分友好,可以直接免密连接;但小米想做的显然也不止于此,他们还计划将这套名为CarIoT的生态开放和标准化,形成自己独特的体系。
总的来看,小米在新车上的想法很多,这也难怪他们没法把发布会精简化。不过既然不急着发售,为什么不尝试多做几次不同细分主题的展示呢?这样或许更容易被人们记住。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玩电8,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CNMO】早在2021年2月的时候,有媒体报道小米确认造车,项目由雷军亲自带队,一时间在行业内引发热议。不过小米也第一时间进行了回应,小米集团在港交所发布《澄清关于进入电动汽车行业的报导》公告,称已注意到若干媒体有关本集团拟进入电动汽车制造行业的报道,但还没有进入到正式立项的阶段。
时间仅仅过去一个月,在3月底的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雷军便宣布小米将进军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小米将成立全资子公司,由雷军亲自带队,首期投入100亿元,未来十年计划投入100亿美元。在这之后,小米造车的最新进展不断传出,但是在外界看来却是喜忧参半,尤其是在一些新势力车企频频倒闭的背景下,小米汽车的开局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也就是这种不确定性,让雷军看到了机遇,将小米汽车打造成为了新势力当中的一匹黑马,这次没有了喝小米粥的故事,剩下的就是小米汽车人的敢想敢干。
2023年12月28日,小米汽车SU7正式亮相,2024年3月28日上市,4月3日首台交付。同月的29日,小米SU7一万台下线,这也让行业初见小米速度。11月13日,十万台下线,到12月28日亮相一周年之际,小米SU7交付超13万台,提前完成全年所有目标。雷军发文称,小米汽车任务从最早的7万,提高到10万,到12万,最后13万。作为汽车行业新人,SU7上市9个月,交付超过13万辆,绝对是奇迹!感谢大家支持!
面对这样一张“别人家孩子”般的成绩单,可能不少行业友商都为自己捏了一把冷汗,2025到底该怎么活下去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不管是从市场还是能源形式分析来看,在当下增程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小米SU7似乎把纯电、轿车、20万+这几个非常致命的雷区都踩了一遍,如果只是单纯做销量推演,可能早就凉了。但是实际发生的情况却与推演恰恰相反,小米SU7的销量反而爆了,不仅不到一年时间交付超13万,而且至今是一车难求的状态,现在订车还要等待数月才能提车,即使如此,也难挡用户对小米汽车的热情,甚至是还不会开车的小孩哥也早已成为了小米汽车的潜在用户。
在行业内也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中国市场喜欢大空间的车,尤其是SUV,冰箱彩电大沙发很重要。但是回头来看,小米SU7这几点似乎一点也不占,如果把这个造型的一辆车放到其他品牌上,能不能做起来非常未知。而且值得关注的是,小米汽车2024年是仅仅凭借SU7一款车型达到13万交付成绩的,这个数据甚至超过了一些品牌全系列全车型的数据,这种差距也让竞争早已变得不在同一个维度了。
就在前几天,小米汽车提前公布第二款车YU7的消息,明年6、7月份上市,是SUV车型,目前已开启大规模路测。按照传统思路来看,SUV车型的上市可能要比轿车销量更高,产能足够的话,2025年小米冲击30万的交付量似乎并不是空谈。如果真是这样,不管是新势力还是整体的汽车市场,都将迎来一轮非常透彻的洗牌。
其实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米似乎并不缺定单,缺的是产能,同时,技术上也在不断投入。对此,雷军表示,还将扩充产能,保障交付。2024年,小米持续布局销售网络,目前已开业200家,覆盖全国58个城市;小米始终坚持投入底层核心技术,目前研发投入超130亿,专利授权超1000项。在智驾、三电系统、智能底盘、智能座舱等领域持续深耕;目前小米汽车累计智驾里程已突破1亿公里,端到端全场景智能驾驶即将开启内测,这意味着小米智能驾驶已经迈入行业第一梯队;同时,小米汽车OTA不仅迭代快,而且体验好,广受用户好评;2024年小米汽车通过出色的外观和实力,收获好评如潮,很多车主反馈小米汽车「越开越好开,越开越爱开」,小米汽车还收获了许多权威机构的实测认可,以及行业奖项,在安全、续航、充电等方面行业领先。
在车主最担心的充电方面,小米也是直接一夜之间开拓了30000+的充电桩,让车主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到完备的快充网络。在12月25日的时候,小米汽车宣布,小米汽车携手蔚来、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开始充电网络合作,14000+蔚来充电桩、9000+小鹏充电桩、6000+理想充电桩,入驻小米充电地图,支持在充电地图中实时查看动态数据。小米汽车APP可扫码充电,小鹏充电桩还支持即插即充服务。如果在2025年后者之后,小米再同蔚来拉通换电服务,那么纯电汽车市场又将是另一番景象。
总而言之,经过一年时间的沉淀,不管是行业还是消费者,其实对小米汽车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不再是此前的悲观,更多的是期许与认可。在12月31日,雷军还要做一场围炉跨年直播,或许届时会透露更多小米汽车的劲爆消息,大家不妨关注。
写在最后
不管是对于厂商造车还是消费者买车,从来都不是一件脑门一热的事情,厂商需要有足够的现金去投入,消费者需要认真考虑买前、买中、买后的一系列问题。而如今,小米被誉为千亿现金王,有充足的资金去造车,只要不出现战略失误,小米SU7和YU7两颗双子星将会是未来智能汽车市场的两柄利剑,刺破汽车行业内卷僵局。而消费者在通过一年的市场观察之后,也相对充分认识到了小米汽车的优势与不足,给了自己更多的下单信心,而这种随着时间沉淀而酝酿的口碑,也将成为小米汽车在未来尤为宝贵财富。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小程序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拓展客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