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产品详细

8gen3闪退

专业小程序设计开发——助力新电商新零售

电话+V:159999-78052,欢迎咨询8gen3闪退,[小程序设计与开发],[小程序投流与推广],[小程序后台搭建],[小程序整套源码打包],[为个体及小微企业助力],[电商新零售模式],[小程序运营推广及维护]

一、剑三A卡竞技场闪退的记录和挣扎

在剑三的竞技场(A卡环境)中遇到的闪退问题,本文总结了一些排查和解决方法。以下内容包括了可能改善A卡环境下竞技场体验的多个步骤,适用于A卡依赖用户。请注意,本文持续更新,每次更新会更新闪退情况和当时的状态。

1.关闭布料效果、合并绘制。

2.修复游戏、检查VC运行库、.NET3.5、DirectX11安装情况。提供打包好的一整套安装文件供需要者私信索取。

3.系统安全模式下使用DDU卸载驱动程序,下载AMDSoftware:AdrenalinEdition22.5.1驱动。实测对比所有驱动版本,发现22.5.1版本的闪退概率最低。

4.安装驱动时选择最小安装选项,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问题。

5.关闭SAM(ResizableBAR+4G解码)功能。

6.更改主板PCIEX16通道速率至Gen3。注意,关闭SAM的情况下,此设置对闪退无效果,且可能对某些项目带来负面影响,仅在主板无法完全关闭SAM时尝试。

7.使用MorePowerTools工具,将显卡的minGFX电压设置为0.925mv,其他选项保持默认设置。

8.系统硬件排查:CPU、内存、硬盘、电源和主板。

9.使用CinebenchR23检查CPU渲染稳定性、AIDA64-性能测试-FP64光线追踪测试、监控CPU温度。

10.使用TM5进行内存稳定性测试。

11.使用crystaldiskinfo检查硬盘S.M.A.R.T.信息、温度、硬盘运行crystaldiskmark16G测试、DiskGenius硬盘坏道检测与修复。

12.使用HWinfo启用+12v、+5v、+3.3v电压监控,注意电压偏离值不要超过5%,3%以内为最佳。

13.检查主板第二条直连的x8通道PCIE槽,尝试将显卡安装在此处。

以上为个人整理的排查步骤,如有遗漏或错误,欢迎指正和补充。

我的配置如下:

AMDRyzen95950xOC4.575GHz@1.225v

MSIX570ACE

RadeonRX6800XT(驱动22.5.1带Radeon面板的最小安装)

皇家戟3600C1816G*4oc3466C16-19-19-38@1.4v

SN750256G、SN750512G、RC202TB

海韵1000w

根据22.5.1驱动版本和开启SAM、内存超频、CPU超频等设置,竞技场体验得到了改善。

更新记录:

2023-08-29:驱动版本23.8.1,关闭SAM,竞技场体验不佳。

2023-08-30:驱动版本22.5.1,开启SAM,竞技场体验良好。

2023-09-03:驱动版本22.5.1,开启SAM,竞技场体验有闪退情况。

2023-10-01:确认问题与模型相关,驱动版本23.9.3。

2023-11-09:AMD推送23.11.1驱动,体验改善。

2023-12-15:AMD网吧特化版驱动,未出现竞技场闪退。

2024-01-02:更新驱动版本22.5.1,竞技场闪退频率降低。

二、小米14的优点和缺点

小米14的优点包括强劲性能、高刷新率屏幕、开发者友好等,而缺点有外观设计缺乏新颖性、重量增加以及一些系统和小问题

具体来说,小米14搭载了骁龙8Gen3处理器,性能出色,无论是日常使用还是游戏娱乐都能轻松应对。屏幕支持可变刷新率,视觉效果和电量节省两不误。此外,小米14还支持解锁BL,对喜欢刷机和定制的用户很友好。而且,它还配备了红外线功能,控制家电设备更方便。

然而,小米14在外观设计上并没有太多创新,有些用户甚至觉得不如前代好看。同时,机身重量也有所增加,长时间使用可能会让用户感到不便。另外,虽然系统整体流畅,但偶尔会出现桌面卡顿或应用闪退的情况,这可能会影响用户体验。此外,还有一些用户反映网络连接不稳定以及拍照效果不够理想等问题。

总的来说,小米14在性能和功能方面表现不错,但外观设计和一些细节问题仍有待改进。用户在购买前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进行权衡考虑。

骁龙8cxGen3的Windows11onARM体验

原创2023-02-12 14:53·梨梨梨老早之前写了苹果M1虚拟机和初代骁龙8cx跑Win11ARM版的体验,转眼都过去一年多了,现在来给这系列再续一笔。

最近为了体验下8cxGen3,买了台华为MateBookEGo性能版,这也是国内能买到的最便宜的骁龙8cxGen3行货产品,谁能想到有一天菊花标居然成了性价比的代表。

隔壁的ThinkPadX13s一副完全不想卖的吊样,官方店都不上架,本质还是笔记本模具换芯;巨硬家的SurfacePro9更是价格直接破万,普通人表示可真惹不起。

买这东西主要也看在二合一的优势上,能当成平板使用,不然就win阵营这大部分厂家敷衍的态度,用ARM了还套传统笔记本模具实在毫无新意。

骁龙8cx系列发展到第三代,又菜又扣的高通终于给WindowsonARM芯片挤一管稍微大点的牙膏了。官网对于参数依旧一副语焉不详的样子,实际CPU部分采用了4个3GHz的Cortex-X1超大核搭配四个2.4GHz的Cortex-A78大核的组合,规格比起初代的祖传A76+A55算是飞跃性提升。

还有个点就是8cxGen3的设备都是出厂直接原生搭载Windows11,之前评测的Yoga5G原厂系统只有Win10,升级到Win11后用的也全是老驱动,各方面的表现可能会有些影响。

本文会更接近于补充性质的体验文这种,建议没看过的先去过一遍前文初代8cx的体验,总体体验不会有多大变化:骁龙8cx的Windows11onARM体验

制约WindowsonARM设备体验的主要问题差不多是软硬件五五开吧,一方面混乱的Windows生态根本没有几个开发商愿意适配ARM,使用时毫不夸张的可以说99.9%的软件要靠转译,本身Windows的转译效率就比较随缘,远不如苹果那边的Rosetta,运行效率可以说是雪上加霜了。

硬件这边高通的GPU驱动这类也是得说还有很大进步空间,别看PPT次次吹提升百分之几十,Adreno系的GPU拿来运行DirectX性能感人,经常还不如Mac那边虚拟机表现稳定。

理论性能纸面参数有了巨大提升,那自然要跑几个分试试,不过还是那句话,性能测试软件没几个有原生支持ARM的,所以跑分效果受转译影响很大,基本还是看个乐,完全和实际体验不搭边,不要一看跑分达到x86那边某某CPU水平了,就以为体验也有那个水平,根本不是一回事。

测试时基于MateBookEGo性能版的2.11版BIOS,各项驱动已经全部最新:

CPU-Z打开时会报个错,应该是转译导致的:

转译会导致几乎所有的硬件检测类软件失效,CPU-Z也毫不例外,除了一个总型号,啥也显示不出来,主频也是固定显示个1997MHz,并不会根据负载变化:

内存之类的信息也都全空白:

分数方面确实进步巨大,不过32位转译效果看来是彻底没救了,和64位差距非常离谱:

从跑分来看,骁龙8cxGen3转译后的单核性能和农企28nm压路机时代的U差不多,比起初代那50分都不到的可谓飞跃性进步。多核则有Haswell架构的4C8T水平,单说分数还是很不错了。

R23这边成绩不错,3100分有4C4T的6代Skylake架构水平了,相比8cx初代提升了70%:

7zip基准,7z是少数适配了ARM版Windows的软件,可以拿来作为性能参考。7zip性能更依赖高性能大核,x86那边12代酷睿这类也是P核越多的分数越高。

8cxGen3得分35.6,适配过的软件原生性能其实非常可观,已经持平4C8T的11代i51135G7这种了:

不过要和苹果对比的话,PD18虚拟机下分配8核情况下,M1Pro的7zip分数有48.53,领先高通40%,这还是虚拟机有点损耗的情况,MacOS下原生性能还要强不少,有钱又堆料的AppleSilicon确实强悍:

Geekbench5也有适配ARM,单核得分1111,多核5658:

Geekbench跑分都有网络留档,所有子项成绩可以自行查看对应地址:
https://browser.geekbench.com/v5/cpu/19931739

国际象棋,这个软件实际太老了,对现在新CPU各种指令集加成之类都体现不出,也就顺手跑个看看:

有趣的是这种多丛集的ARM,在Windows的任务管理器里似乎是小核显示在前,和x86这边Intel的大小核相反,不过具体到底怎么显示的确不知道,只是猜个大概:

其他能跑的测试就不多了,AIDA64内存带宽测试可以正常跑下来,准不准就是另一码事了:

GPU部分信息给的非常少,高通官网模糊地表示为Adreno8cxGen3,实际型号为Adreno690。这个GPU对外信息很少,命名上看可能只是初代8cx上那个Adreno680的灰烬超频版。

当然了就算是艹冒烟的马甲,起码8cxGen3的驱动按理也会好一些,值得一测。

系统里GPU型号也是显示成Adreno8cxGen3,测试用的驱动日期为2022.09.21,版本号为30.0.3580.4400:

GPU-Z会直接报错,根本打不开,存在驱动兼容问题:

老规矩请出3DMark,这回一看居然DX11和DX12大部分测试都能跑了,也算是个可喜的进步,不像初代一片感叹号:

不支持Vulkan,反而跨平台的WildLife不能跑:

原生适配ARM版Windows的NightRaid测试里,图形分确实进步巨大,比8cx直接翻倍有余:

其它跑分涉及转译,就仅供参考了。DX11的FireStrike图形分3045:

现在主流DX12的TimeSpy得分799,这个分数略高于N卡的GT740,对位核显的话则是和11代酷睿的UHD750持平:

跑分归跑分,别看R23跑分和6代i5一样,实际体验流畅度差距还是挺大的,8cxGen3一到多任务就容易有点卡顿和响应慢半拍。

这Windows11的触屏体验虽说有改进,但还是有点问题,触摸操作经常不连贯,搞的就以为是系统卡了,实际接了鼠标就会发现其实系统本身是挺流畅的。

转译与软件体验转译对普通的日常软件都是可以正常运行的,就不细说了,毕竟这部分的锅可都是Windows要背一大半,大家跑的系统都一样,那也就没啥差别。

CAD2014依旧是稳定性一坨翔,应该是硬件加速有冲突,打开软件放着不动自己都能崩了,不过新版的还是可以运行的。

PS/LR之类的Adobe系软件其实也都可以运行,但学习版和之前一样都是转译导致安装程序检测系统版本出错,就不给装了,需要自己搞点特殊手段。

在ARM平台上是不建议搞什么严谨生产力的,尤其是设计类软件,在有主力机的前提下做个便携辅助设备倒是不错的用途。很多软件不是光装一个本体就完事了,正经干活经常还要各种插件呢,像CAD就很多需要搭配天正啥的,转译会搞的大型软件里经常一环出bug带崩全局。

既然系统一样,bug自然也原汁原味,百度网盘开着64位转译依旧卡下载:

本地视频这块,这回表现一切良好,8cxGen3解码能力非常不错,8KHDRVP9和HEVC都流畅播放,potplayer64位也全都正常了,放动画类也没有线条毛刺的缩放bug,

关于更多各种软件的兼容测试其实B站上也有很多视频,毕竟菊花标摆在那,价格也不是很离谱,MateBookEGo算是WindowsonARM阵营里最热门的机型没有之一了,有很多up都测了各种软件运行效果,可参考的非常多。

开发者的话,还可以去找微软出的WindowsDevKit2023的相关评测,同样用的8cxGen3,能买这东西的基本全是开发者,得出的结论会更靠谱。

安卓子系统之前8cx的平台上安卓子系统体验不能说是毫无亮点吧,但也可以称得上鸡肋不堪,内存不够也是大问题。现在换了新平台,自然也来继续看看表现。

MateBookEGo和大部分品牌机一样自带的都是家庭版系统,这里为了测试转成了专业版,开启安卓子系统的过程一切顺利,子系统的安卓版本为12。

APP的体验得益于CPU硬件性能的巨大提升,也没转译损耗,普通软件的响应速度大幅提升,基本接近千元手机的水平,算是能用。鼠标滚轮上翻误判为点击的bug也没了。

子系统下的GeekBench5和Windows下面一个水平,ARM原生的优势尽显:

图形性能则完全是依托答辩,因为子系统现在压根就没GPU驱动,而且还是狗血的ARM转x86再转ARM,双重翻译后GPU性能跌的啥也不剩了,连个骁龙4系都不如。

安卓版3DMark所有测试都不能运行,除了SLINGSHOT外全部不兼容:

SLINGSHOT实际也无法运行,进去后就是黑屏:

安兔兔的3D跑分下载的都是Lite版,因为子系统下Vulkan这类API全都不支持,OpenGLES也就支持3.0,不支持3.1:

总分仅有57万,这完全是被CPU拉起来的分数,GPU非常的垃圾:

8cxGen3的CPU部分确实很强,多核性能比起最新的旗舰骁龙8Gen2都丝毫不输:

内存读写和存储性能也都很糟糕:

子系统里的硬盘读写性能损耗大的令人害怕,旗舰NVMe直接损耗成低端eMMC了,就剩不到200MB/S读写,太感人了:

虽然CPU性能提升大,但由于微软捉急的技术力,这安卓12的子系统bug一大堆,总体体验只能说是从负分进步到了零分。

哔哩哔哩装完第一次打开直接遇到卡死,然后还出现好几次App无法联网的情况:

还出现好几次所有软件都点击没反应,打不开的情况,这时候就得去任务管理器里把安卓系统进程结束掉,让他重新冷启动再开才行。

资源消耗上也是非常不乐观,App里看个视频,CPU和GPU消耗均不低,内存也吃到了10G,纯纯的高耗低能,把续航都给带崩了:

碧蓝航线游戏直接打不开,黑屏就闪退了:

原神可以运行,但因为极端低下的存储性能,进个游戏加载都卡了十几二十分钟。

进去后全最低画质都是卡成个位数帧数的PPT,人物模型都没法加载,不具备任何可玩性,内存直接吃到了13G,16G的机子都不够霍霍的:

王者荣耀啥的B站有人测试过,也就三十多帧,凑合能玩级别。

总的来说Win11这安卓子系统的水平还是一个字“菜”,很多没用过的会觉得很厉害,实际更多就是5分钟热度试过就抛,也就娱乐装个逼还行。

游戏体验从3DMark测试来看,高通的GPU驱动有所改进,起码能跑正经DX11和12测试了,游戏方面也就来多测一点,但也基本是以老游戏为主,毕竟就这理论撑死牙膏厂核显级别的性能,今年来的新游戏还是洗洗睡吧。

独立游戏和Galgame这类这里就不再多测了,这种不能运行都是系统转译的锅,反正注意最优先选择官方自带中文的,或者完整内嵌汉化的那种。

极限竞速地平线4的Demo毫不意外的依旧无法运行,提示配置不达标后,点击继续直接就闪退了:

原神PC版毫无改变,点击开始游戏就没反应了,ARM平台非要玩的话还是搞搞云游戏吧:

战舰世界国服可以正常运行64位版了,选择1920×1200分辨率全最低特效,帧数稳定性比一代8cx好不少,丢帧卡顿大幅减少,在一些突发吃CPU场景时会小卡一下,影响不大:

问题则还是切换装备和之前一样会大面积贴图错误,这个问题百分百触发,就因为这一个问题导致整个游戏总体不具备可玩性:

极品飞车14原版,整体都挺正常,车辆阴影出现了bug,导致车身周围一片贴图全黑:

这个问题不大,NFS14的特效选项里支持关闭阴影,关了后就都正常了,1920×1200分辨率下流畅度也很不错:

极品飞车17

画面情况比14好不少,阴影光照这类都全正常:

NFS17虽然已经是挺老的游戏,但1920×1200下全最低都让GPU吃不消了,非要玩的话差不多就得降到720p保证帧数:

四海兄弟2

这里测的是初版,重置版还是不难为这破U了。分辨率依旧1200P,默认的画质就挺合适,只要把抗锯齿降低后流畅度就很好,完全可以玩:

感觉是高通这GPU祖传问题了,这游戏里是阴影贴图各种错误,影响了整体画面:

使用游戏自带的基准测试,成绩为平均51帧,四海兄弟2的表现出乎意料,总体很不错

孤岛惊魂3

刺客信条系列要求都不低,阿育家的游戏跑个远哭3试试。

1200P是带不动了,降到1440×900,全低画质,流畅度也就马马虎虎,二十多针的样子,要提升流畅度还得继续往下降分辨率。游戏本身运行良好,画面基本都正常,没有什么离谱的贴图错乱之类,也就植被之类会偶尔有闪烁情况:

转译对各家的游戏客户端都没啥影响,EA和UPlay都能正常运行:

古墓丽影:崛起

崛起也是各种评测文里老常客了,选用预设的最低特效,DX11模式,关闭抗锯齿和垂直同步。

1200p分辨率,基准测试成绩25帧:

分辨率直接降到1366×768,总成绩提升到30帧,基本能玩水平,其实也没啥变化,就山顶场景提升明显一点,GPU性能不够用限制了,毕竟按TS跑分也就x86低端核显级别性能。

画面上古墓丽影崛起是表现最好的,完全没有问题,没有出现贴图错误这类,全都正常显示。

外设与驱动外设的打印机之类没有任何区别,参考前文即可。

MateBookEGo本质还是个平板,接口方面设计比较合理,左右各有一个全功能C口,都能充电和视频输出,先进的3.5mm耳机口也有。

使用Type-C口直连MateView显示器,可以正常输出4K60Hz8bit,不过在外接显示器时,自身屏幕会强制跳回60Hz,手动强制切回120Hz的话,外接屏幕就不显示了:

MateBookEGo性能版的屏幕是120Hz高刷的,不过比较特别的是系统里不能直接选项切回,正常的高刷屏往下也会有很多档位,100Hz/75Hz之类,它这个切换方式是按键盘的Fn+R切换60Hz和120Hz两档。

这么一看,那不接键盘时岂不是无法切换刷新率了,毕竟虚拟键盘又没Fn,那倒也不至于,在适配器属性这里也可以切换:

温度和续航8cxGen3基于三星的5nmLPE工艺,一看到三星5nm估计很多人脸都绿了,火龙888给人留下的印象可是在太深刻,何况这次还是全大核的设计。

实际测下来中低负载功耗还好,使用时发热主要在中间上部,也就是下图的红框内:

冬天的情况下哪怕长时间高负载也一直只是温热,不过热量会逐渐传遍整个后盖,整机也都温温的。到了夏天CPU位置应该是会明显感受到热量的。

功耗这块,ARM下没啥能用的拷机软件,AIDA64只能看个电池放电功率作为整机功耗参考。

单拷CPU和FPU实际效果是一模一样的,单CPU满载时整机功耗不低,25W左右,两小时不到就能耗干电池。

实际还是有功耗墙的,GPU负载一高,CPU就挤下去了,极端总功耗估计可能在30W左右。

坏消息:8cxGen3满载功耗不低
好消息:因为转译,几乎没有程序能同时吃满CPU和GPU

B站在线视频开弹幕时,整机功耗7-8W左右:

续航测试的话,和之前一样,B站在线视频循环播放“天气之子”电影,1080P高码率开启弹幕,使用ARM64版火狐浏览器,亮度50%,系统设定10%进入低电量模式,刷新率120Hz,不连接键盘。

B站弹幕其实是很费电的,加上现在浏览器也不是省油的灯,GPU负载也差不多有一半,这种情况基本可以看做是中等负载测试:

从上午10点满电开始,到下午16点差不多正好没电关机,中等负载下续航6小时:

对于平板电脑来说续航也算是优秀了,ARM在续航这块还是很省心的,不用折腾乱七八糟节能设置,CPU降压降频啥的,直接用就完事了。平时用时亮度低点,开个60Hz,八九个小时轻度日常问题不大。

之前测的YOGA5G电池容量60Wh配14寸1080P普通屏,开弹幕在线视频扛了12小时。而MateBookEGo的电池容量为45.6Wh,总体上就是电池小了四分之一,但是性能,屏幕和硬盘等外围全面大提升的情况下,续航还有一半水平。

对WindowsonARM的评价那当然还是没有任何改变,WindowsonARM阵营整天出普信机,大部分又菜又贵,在终端价格巨高导致无法走量,无法走量又导致产品价格高的泥潭里根本就爬不出来。

尤其是低端机下限低的惊人,2023年了甚至还能看到4+128的傻大黑粗机型上市,唯一的作用就是体现MacBook是多么的划算。

真的是良心全靠对比,和苏菲联想一比,华为成了WoA圈内良心;和整个WindowsonARM阵营一比,Mac全家就差把性价比仨字写脸上了。

隔壁x86那边现在也不是吃素的,Intel的全小核N系列来势汹汹,总体性能提升明显,能让低端PC体验上升一大截,越往后留给WindowsonARM的时间空间可都不多。

实际觉得还不如直接拿手机芯片来做WoA设备更靠谱点,本身出货量大还能有效降低成本,系统用Win又不用自己操心,做两千以下价位还能有效打打安卓。非要搞定制芯片,就是刚赢了苹果又能咋样,还不是没人买,苹果反手就能把M系列扔iPad上增加出货,而8cx只能干瞪眼。

对MateBookEGo性能版的评价虽然WindowsonARM不咋地,但是对于MateBookEGo性能版这款产品,我个人还是会给予一个中等偏上的评价,100分制的话,能给个75分。

相对于那些拿个现成傻大黑粗笔记本模组往上套的机型,MateBookEGo算是把合适的芯片用在了合适的产品上,WindowsonARM挺适合做二合一设备的,提供了零噪音低发热低功耗下稳定的Windows桌面环境体验。

在平板这种空间有限的设备上,x86也是各种发热降频,大家菜鸡互啄一下,8cx还真能在日常体验这类找回不少面子。

搭载Windows的优势自然就是原汁原味的PC级网页浏览和Office套件办公,体验远超任何安卓和iOS系产品,文件管理更是祖传优势,非常的方便。

华为系的生态总体上也加分不少,多屏协同,通信和剪贴板共享等功能都可以用,电脑管家也解决了ARM饱受诟病的驱动更新问题:

超级终端可以正常识别:

性能版外围硬件给的也都很不错,屏幕有120Hz高刷,硬盘是正经的M.2接口NVMe的致态PC005OEM版,性能寿命方面都是一流水平,比移动端UFS强得多。就是高通平台拉胯了点,跑不满这盘的性能:

本身还内置有单独的OneKey一键恢复功能兜底,不然ARM重装系统一般人那可真搞不来。

MateBookEGo性能版适合手头已经有一台主力PC的前提下,预算充足的人买个来作为辅助设备,即开即用又没噪音,高通的网卡联网体验很稳定,不像PC那边螃蟹拉胯,IntelAX2XX系列又各种玄学断流之类。

作为第一台电脑的话那显然不合适,WindowsonARM在遇到问题时没有退路,普通人对电脑本来就各种白痴,要和他讲明白转译之类那还是算了。

注意评价仅针对性能版,性能版起步就是16+512,而普通版也就是带4G插卡的,SOC用的是上代8cxGen2,这个性能要差不少,起步才8G内存,这个真不推荐,本身和性能版差价也不是很大。WindowsonARM对大内存的需求甚至比x86还强烈,8G搁现在根本不够用。

【WINDRISES MINIPROGRAM PROMOTION】尊享直接对接老板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小程序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拓展客户的问题

8gen3闪退
发布人:qq376644632 发布时间:202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