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编程培训机构——完成蜕变以后轻松拿高薪
电话+V:159999-78052 ,欢迎咨询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总成调试工作页最新,[python实用课程],[C++单片机原理],[C#网站搭建],[Nodejs小程序开发],[ios游戏开发],[安卓游戏开发],[教会用大脑用想法赚钱实现阶层跨越]
一、新能源汽车由哪几部分组成
新能源汽车由哪几部分组成
新能源车由电力驱动系统、电源系统和辅助系统等三部分组成。
电力驱动系统包括电子控制器、功率转换器、电动机、机械传动装置和车轮。
电池,相当于汽油车的发动机,他是动力的来源。是存储电源的,因为车子工作的时候,你不可能像有轨电车一样一直给他通电,那就需要有一个储能设备,就是电池,电池存储的是直流电。
电机,相当于汽油车的变速箱,电池通过电机控制器给电机供电,电机运转来带动车辆前进。现在一般的车用电机都是永磁同步电机,属于交流电机,功率高,重量轻,体积小,转速范围宽,所以被广泛的采用。
电机控制器,又称智能功率模块,是电动汽车的核心控制单元,其通过硬线直接采集加速/减速信号、制动信号、挡位信号,通过CAN总线采集动力电池状态信息,解析驾驶员意图并根据车辆的状态控制驱动电机工作,实现车辆的正常行驶。电机正转反转都是电机控制器控制的,对电机还起到保护的作用。
电源系统包括电源、能量管理系统和充电机。
BMS,电池的管理系统,类似于传统汽车的发动机电脑。主要就是为了能够提高电池的利用率,防止电池出现过度充电和过度放电,并且采集电池的电量、电压、温度等信号反馈给整车电脑。
充电机,电池的电不可能永远一直使用,现在的车基本上是跑个200多公里就要充电的,那么家用的220V交流电怎么能充进电池呢,就需要充电机了,把交流变成直流,升压再充进电池。
DC-DC,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电器系统不全是高压电,仪表、灯光、控制电路也是和汽油车一样的12V低压电。这个电源就是蓄电池提供的,那汽油车的蓄电池有发电机给他供电,电动汽车怎么办呢,就设置了DC-DC,把高压的直流电转换成低压的直流电给蓄电池供电。
高压控制盒:现在好多的车子都是有高压控制盒的,其实就是一个分配和管理系统,还能起到保护作用。
辅助系统包括辅助动力源、动力转向系统、导航系统、空调器、照明及除霜装置、刮水器和收音机等。
空调:电动汽车的空调是高压直接带动压缩机的,其实和家用的空调是同一种原理。
PTC:空调热风的时候就是用的这个,其实就是一个小型加热器,和咱们家用的小太阳差不多的原理。这个还是比较费电的,比冷风还要相对来讲费一些电,不过新能源汽车基本都是在南方用,所以用到这个的时候也不多。
二、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就业的方向?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就业方向主要是在新能源汽车制造、新能源汽车机电维修、新能源车辆性能检测、新能源汽车新技术培训等部门从事新能源汽车调试、新能源维修技术主管、质检员、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新能源汽车维修业务接待等相关工作。职业面向
面向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等行业的整车制造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维修技术服务人员等职业。
培养目标定位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原理
2023-12-1316:01·岳峰云母新材料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作为汽车的动力源,其充电、放电的发热会一直存在。动力电池的性能和电池温度密切相关。为了尽可能延长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并获得最大功率,需在规定温度范围内使用蓄电池。原则上在-40℃至+55℃范围内(实际电池温度)动力电池单元处于可运行状态。因此目前新能源的动力电池单元都装有冷却装置。动力电池冷却系统有空调循环冷却式、水冷式和风冷式。1.空调循环冷却式在高端电动汽车中动力电池内部有与空调系统连通的制冷剂循环回路。BMWX1xDrive25Le(F49PHEV)插电式混动车型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如下图所示。动力电池单元直接通过冷却液进行冷却,冷却液循环回路与制冷剂循环回路通过冷却液制冷剂热交换器(即冷却单元)连接。因此,空调系统制冷剂循环回路由两个并联支路构成。一个用于冷却车内空间,一个用于冷却动力电池单元。两个支路各有一个膨胀和截止组合阀,两个相互独立的冷却系统图示如下图所示。冷却工作原理:电动冷却液泵通过冷却液循环回路输送冷却液。只要冷却液的温度低于电池模块,仅利用冷却液的循环流动便可冷却电池模块。冷却液温度上升,不足以使电池模块的温度保持在预期范围内。因此必须要降低冷却液的温度,需借助冷却液制冷剂热交换器(即冷却单元)。这是介于动力电池冷却液循环回路与空调系统制冷剂循环回路之间的接口。如冷却单元上的膨胀和截止组合阀使用电气方式启用并打开,液态制冷剂将流入冷却单元并蒸发。这样可吸收环境空气热量,因此也是一种流经冷却液循环回路的冷却液。电动空调压缩机(EKK)再次压缩制冷剂并输送至电容器,制冷剂在此重新变为液体状态。因此制冷剂可再次吸收热量。为了确保冷却液通道排出电池模块热量,必须以均匀分布的作用力将冷却通道整个平面压到电池模块上。通过嵌入冷却液通道的弹簧条产生该压紧力。针对电池模块几何形状和下半部分壳体对弹簧条进行了相应调节。热交换器的弹簧条支撑在高电压蓄电池单元的壳体下部件上,从而将冷却液通道压到电池模块上。动力电池单元冷却液循环回路内的电动冷却液泵额定功率为50W。电动冷却液泵利用冷却单元上的支架固定,其安装于动力电池的右后角。冷却液膨胀箱和冷却液管路如下图所示。2.水冷式水冷式动力电池冷却系统是使用特殊的冷却液在动力电池内部的冷却液管路中流动,将动力电池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冷却液,从而降低动力电池的温度。下面以荣威E50电动汽车为例介绍动力水冷式冷却系统。荣威E50冷却系统分为2个独立的系统,分别是逆变器(PEB)/驱动电动机冷却系统、高压电池包冷却系统(ESS)。荣威E50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主要有膨胀水箱、软管、冷却水泵、电池冷却器等组成。冷却系统利用热传导的原理,通过冷却液在各个独立的冷却系统回路中循环,使驱动电动机、逆变器(PEB)和动力电池包保持在最佳的工作温度。冷却液是50%的水和50%的有机酸技术(OAT)的混合物。冷却液要定期更换才能保持其最佳效率和耐腐蚀性。01.膨胀水箱膨胀水箱装有泄压阀,安装在逆变器(PEB)托盘上,溢流管连接到电池冷却器的出液管上,出液管连接在冷却水管三通上。膨胀水箱外部带有“MAX”和“MIN”刻度标示,便于观察冷却液液位。02.软管橡胶冷却液软管在各组件间传送冷却液,弹簧卡箍将软管固定到各组件上。动力电池冷却系统(ESS)软管布置在前舱内和后地板总成下。03.冷却水泵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冷却液泵通过安装支架,并由2个螺栓固定在车身底盘上,经由其运转来循环高压电池包冷却系统。04.电池冷却器电池冷却器(Chiller)是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的一个关键部件,它负责将动力电池维持在一个适当的工作温度,使动力电池的放电性能处于最佳状态。电池冷却器(Chiller)主要由热交换器,带电磁阀的膨胀阀(TXV),管路接口和支架组成。热交换器主要用于动力电池冷却液和制冷系统的制冷剂的热交换,将动力电池冷却液中的热量转移到制冷剂中。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冷却液循环如下图所示。系统控制图如下图所示。如上两幅图所示,BMS负责控制电动水泵,电动水泵会在高压电池包温度上升到32.5℃时开启,在温度低于27.5℃时关闭,BMS发出要求电池冷却器膨胀阀关闭和水泵运转的信号。ETC收到来自BMS的膨胀阀电磁阀开启的信号要求,ETC首先打开电池冷却器(Chiller)膨胀阀的电磁阀,并给EAC发启动信号。高压电池组最适宜温度值为20℃~30℃。正常工作时,当高压电池组的冷却液温度在30℃以上时,ETC会限制乘客舱制冷量,冷却液温度在48℃以上,ETC会关闭乘客舱制冷功能,但除霜模式除外。ETC只控制冷却液温度。BMS控制冷却液与BMS高压电池包内部的热量交换。当车辆进入快速充电模式时,ETC会被网关模块唤醒,此时高压电池包冷却系统进入正常工作状态。3.风冷式风冷式动力电池冷却系统是利用散热风扇将来自车厢内部的空气吸入动力电池箱,以冷却动力电池以及动力电池的控制单元等部件。丰田普锐斯、凯美瑞(混动版)、卡罗拉双擎、雷凌双擎采用风冷式动力电池冷却系统。部件组成和原理图如下图所示。车厢内部的空气通过位于后窗台装饰板上的进气管流入,向下流经动力电池或DC-DC转换器(混合动力车辆转换器),以降低动力电池和DC-DC转换器(混合动力车辆转换器)的温度。空气通过排气管从车内排出。广汽传祺AG电动汽车同样采用风冷式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其动力电池散热系统装配图如下图所示。车厢内部的空气通过位于后窗台装饰板上的进气管流入,向下流经动力电池,以降低动力电池温度,然后经过BMS、总正负继电器等电器元件,降低自身温度后,通过排气管将空气排除车内。散热风扇为直流低电压风扇,配备独立的DC-DC转换器;当散热风扇工作时,电流从动力电池流出经过DC-DC转换器将350V直流高电压转换成12V~16V的直流低电压,提供给散热风扇。动力电池A和动力电池B的冷却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动力电池A、B冷却路径:车厢内部的空气通过位于后窗台装饰板上的进气管流入,向下流经动力电池,以降低动力电池的温度,然后经过BMS、总正负继电器等,降低电器元件的温度后,空气被冷却风扇抽出通过排气管从车内排出。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岳峰云母新材料——工厂占地4.5万平方米,拥有11条云母纸生产线、12条云母板生产线、6条云母带生产线、4条自动化云母发热膜生产线。可以生产加工各种耐高温云母制品;用于各大需要绝缘隔热阻燃的产品上,例如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电池模组;隔热绝缘性能稳定,可图纸加工定制,欢迎各位大佬咨询17680303119,我们将为您带来优质的服务和行业最好的产品!【WINDRISES EMPLOYMENT PROGRAMMING】尊享对接老板
电话+V:159999-78052
机构由一批拥有10年以上开发管理经验,且来自互联网或研究机构的IT精英组成,负责研究、开发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公司具有完善的课程研发体系,一直走在整个行业发展的前端,在行业内竖立起了良好的品质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