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iled的中文翻译是汇编,是compile的过去分词和过去式
词语分析:
音标:英[k?m?pa?ld]美[k?m?pa?ld]
v.编写(书、列表、报告等);编纂;编译
短语搭配:
1、compiletime编译时间
例句:
1、Shehadcompiledpagesofnotes,butshehadnotyetgotdowntodoingtheactualwriting.
她已辑录了多篇笔记,但她还没有着手实际的写作。
2、Runningthecompiledapplication.
运行编译后的应用程序。
3、Thebytesthatcomprisethecompiledpatternarecopiedexactly.
构成编译模式的字节被精确地复制。
同义词:
v.编辑redacted
编译是在翻译的基础上根据需要进行内容选择,选取一部分构成一篇文章;翻译多数是中英翻译,有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不加选择。
英语翻译是要忠实地把英文转换成中文(或者反过来),对翻译者两种语言的水平都要求很高,而且翻译过程还有大量查词典的体力活以确保译文准确。哪怕是很小的误译、偏差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相比之下,编译不必完全忠实于原文,只要从英文材料中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取材料写成中文的文章就可以了。编译的应用更为广泛,可以用于撰写科普文章、学术报告、新闻报道、商务PPT等。
编译是按照自己的写作和编辑思路为主,可以收集多个来源的英文材料进行处理,取其精华去其废话,最后写出来的作品对于国内读者来说往往比翻译更容易阅读。
翻译做到“信、达、雅”的难度极高,忠于英文的话中文就难免别扭,通常只有专业人士、英语大神等少数人才能翻译得既准确传神又通俗易懂。因此,编译更适合大部分非专业人士进行。
扩展资料:
翻译的主要标准
翻译是语际交流过程中沟通不同语言的桥梁。一般来说,翻译的标准主要有两条:忠实和通顺。
1、忠实
是指忠实于原文所要传递的信息,也就是说,把原文的信息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得到的信息与原文读者得到的信息大致相同。
2、通顺
是指译文规范、明白易懂,没有文理不通、结构混乱、逻辑不清的现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翻译(信息转换与传播行为)
英语新闻翻译技巧
翻译英语新闻,译者除了应具备语言知识外,还需要具备必要的文化常识和政治常识。下面是我分享的英语新闻翻译技巧,希望能帮到大家!
文化因素和国情因素
要做好新闻的翻译工作,译者除了应具备语言知识外,还需要具备必要的文化常识和政治常识,要注意扩大知识面,这样才不会误译或导致严重后果。例如将国家和地区并列,都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
语言差异——编译和解释性翻译
此外,考虑到中英两种语言习惯的差异,对外新闻报道的翻译往往采用非逐字对译法,这就需要引入另外两种翻译方法——编译和解释性翻译。
第一,编译——由于新闻价值的作用,在对外新闻报道的翻译中,要考虑外国受众的要求和兴趣,对新闻内容进行选择,有的放矢。因此有时在国内报道中占相当篇幅的新闻,在对外报道中则被编译成简讯、图片新闻等。
例:从容上阵枪响世惊
李对红喜摘射击金牌
以687.9环创下新的奥运记录
我国女子运动员李对红今天在女子运动枪决赛中,以687.9环战胜所有对手,并创造新的奥运记录。她为中国射击队在本届奥运会上夺得了第一块金牌,也使中国代表团夺得的金牌总数上升为6枚。(《光明日报》1996.7.2)
译文:LiShootsNation's6thGold
China'sLiDuihongwonthewomen's25-metersportpistolOlympicgoldwithatotalof687.9pointsearlythismorningBeijingtime.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译者并不是逐字翻译,而是兼顾了中英文两种语言特色,句子结构和语态也发生了变化。
第二,解释性翻译——新闻讲求清晰易懂。同英语新闻一样,汉语新闻报道词语求新,“行话”、“历史典故”等丰富多样。要想清晰通俗易懂地把它们翻译出来,介绍给国外读者,常常需要使用解释性翻译的方法。具体说来,有关历史事件、地理名称、我国独有的机构、节日、习俗、行话、套话和历史典故等都需要采用解释性的翻译方法。比如“巴金”译作“ChinesewriterBaJin”,又如“江苏”译作“JiangsuineastChina”,以便让外国读者了解以上这些地方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例如下面这篇报道就对中国人特有的“生肖”做了一番解释:
EverychildenteringtheworldinthelunaryearthatbeganlastSaturdayisbornintheyearoftheRooster,accordingtotraditionalChinesereckoning.
语言总体风格
大众性、趣味性和节俭性构成了新闻英语在语言风格上的'特色。新闻英语的语言有趣易懂,简洁精炼,用非常经济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因此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应尽可能删去可用可不用但又不影响表达内容完整与准确的词。此外,新闻语体语言清晰,不能模棱两可,更不应晦涩难懂,但同时,新闻语体又讲究表达有力、叙述生动,因而我们翻译时必须在用词上多加锤炼,表现出新闻文体的总貌。
词汇特点
第一,常用词汇有特定的新闻色彩。新闻报道常使用某些词汇来表达事实和事件,因此这些词汇经过长期使用后逐渐取得与新闻报道相联系的特殊意义,成为新闻体词语(journalisticwords)。例如,horror一词是新闻标题中常用的词,用以表示不幸事故和暴力行动,再如nadir常指“两国关系的最低点”。此外,新闻报道中还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套语,如accordingtosourcesconcerned(据有关方面报道),citedassaying(援引…的话)。
第二,使用“小词”。小词(midgetwords)即简短词,一般为单音节词。小词的广泛使用一是由于报纸篇幅有限,用小词可以免于移行,二是由于小词的词义范畴很宽,一般比较生动灵活。新闻英语称这类词为synonymsofallwork(万能同义词),如back(支持),ban(禁止)等。
第三,大量使用缩略语。这主要是为了节省时间和篇幅。比如WB(worldbank世界银行),ASP(Americansellingprice美国销售价),biz(business商业)等。
第四,临时造词。为了表达需要和追求新奇,新闻报道常常使用“临时造词/生造词”,即临时创造或拼凑起来的词或词组,例如Euromart(Europeancommommarket欧洲共同市场),havesandhave-nots(富人和穷人)等。
从词汇方面的四个特点来看,我们在汉英翻译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熟悉英美报刊经常使用的特定词汇,比如
新闻词汇普通词汇
banprohibition
clashdisgreement
curbdecrease
cutreduction
roundaseriousofaction
shockastonishment
boostrise/increase
第二,平时多留意“小词”、“生造词”和缩略词。
第三,准确理解词义,不可望文生义。
例:Inasocietywheremanypeopleroutinelybreaklawsagainstblackmarketactivitiesjusttogetby,everyoneisvulnerabletodenunciationbyaneighbororfriendwhohashisownsinstohide.
译文:许多人为了糊口经常搞违法黑市买卖。在这样一个社会里,人人都有被告发的危险,个个都有违法的事要隐瞒。
在这个例子中,justtogetby不应从字面意思理解为“仅仅去一下”,而对于“sin”的理解,“违法的事”显然比“原罪”要贴合原文。
语法特点
第一,时态的使用。在英语新闻中现在时被广泛使用。为了造成事件正在进行中的效果,给人以真实感,无论是标题或是正文都常常采用现在时代替过去时。另外,甚至在said,told,reported,added等动词过去时后面的that宾语从句中,过去时也常常为现在时态所替代。
第二,较多使用扩展的简单句。由于报刊篇幅有限,新闻文体在语法方面一个重要特点是句型的高度扩展,结构严谨,将丰富的信息压缩在有限的篇幅中。常见的方法有使用同位语、介词短语、分词短语等语言成分扩展简单句,有时还较多的使用插入语代替从句,从而简化句子结构。
第三,前置修饰语高度浓缩。新闻文体为了使句子结构紧凑严密,大量使用前置修饰语修饰名词,如ahandgrenadeandmachinegunattack。
基于这些语法特点,在翻译过程中,要结合汉语的语言习惯,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翻译时注意中英文在新闻中不同时态的表达方法:英语中多用现在时态,汉语中多用过去时态,且汉语往往借助时间词,如“昨天”、“明日”、“将”等以衬托时间关系。
第二,针对新闻英语在句式和修饰方面的特点,可以采用切断、拆译、倒译、插入和重组等方法进行英汉和汉英对译。
例:ButoneWhiteHouseaidesaidtheAdministrationhadallbutabandonedhopeofresumingthepoliticaltalksinJesusalemwhichweresuspendedwhenSadatwithdrewhisdelegationthreeweeksago.
译文:但有一名白宫助理人员说,政府几乎已放弃了在耶路撒冷恢复政治谈判的希望。这次谈判是两个星期前由于萨达特撤出谈判代表团而宣告中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