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详细

中国有多少人靠投机倒把活着?民国时期的上海“大闸蟹自由”,有图有真相?

专业小程序设计开发——助力新电商新零售

电话+V:159999-78052,欢迎咨询上海人靠吃大闸蟹艰难度日,[小程序设计与开发],[小程序投流与推广],[小程序后台搭建],[小程序整套源码打包],[为个体及小微企业助力],[电商新零售模式],[小程序运营推广及维护]

一、中国有多少人靠投机倒把活着?

过去,投机倒把是由于物质匮乏,才会产生黄牛和跑单帮的。

但是,今年的四月,上海出现了倒买倒卖物资的现象,哄抬物价,老百姓叫这些人为投机倒把分子。

历史不应该倒退,悲剧不能再上演。

?

示意图

2

很多人都知道周立波“笑侃上海三十年”中对黄牛的一个模仿,俗称“打桩模子”。

但有小聪明的上海人经营的并不只是黄牛这个行当,黄牛也并不都是站在宾馆门口贩香烟,而是只要有钱赚他们就做。

比如,上海滩有名的跑单帮,又叫投机倒把。在我们小时候就流行着这样一句上海歌谣:“同志们,捉牢伊,投机倒把贩卖拉斯蛤蟆。”

那意思就是,同志们要捉的那个伊,某一天在池塘里捉到一只蛤蟆,可他舍不得吃,就拿着蛤蟆来到了城里卖给想吃的人,换点钱在城里买几尺花布或是热水瓶、毛巾带回乡下。

但那时候,没有自由贸易市场,伊只好拎着蛤蟆出没在上海弄堂里,小心地问人家:“拉斯蛤蟆要伐?”

?

周立波“笑侃上海三十年”

最早我们看样板戏《沙家浜》,胡传魁问阿庆嫂:“阿庆呢?”阿庆嫂答:“到上海跑单帮去了。”

知道吗?在抗战这个最艰难的时期,常熟人也要跑到上海来做单帮呢。

当然,阿庆来上海跑单帮是根据季节的,比如到了吃大闸蟹的时候,阿庆肯定会把阳澄湖上的蟹带到上海,然后换成了伤兵员需要的药回到沙家浜。足见“跑单帮”在那个时代是起到了物质和资金的流动作用。

“跑单帮”是旧时对从事异地贩运做小本生意的人的一种称呼,就是现在统称的倒爷。

二、上海人为什么钟爱吃大闸蟹?

上海人钟爱吃大闸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阳澄湖大闸蟹的盛名:阳澄湖大闸蟹以其膏油甘香、肉质鲜美而著称,是上海人餐桌上的珍品美食。其独特的口感和品质使得阳澄湖大闸蟹在上海乃至全国享有极高的声誉,也自然成为了上海人钟爱的美食之一。

  2. 地理位置的便利:阳澄湖距离上海很近,只需半小时的车程,这使得上海人在闲暇之余可以方便地前往阳澄湖品尝新鲜的大闸蟹,或者购买回家享用。这种地理位置的便利也是上海人钟爱阳澄湖大闸蟹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吃蟹文化的讲究:上海人在吃的文化上一直追求精细和考究。吃大闸蟹的过程繁琐而细致,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耐心。这种吃蟹的过程不仅体现了上海人对美食的热爱,也彰显了他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同时,请客吃饭时越是过程繁琐、讲求细节,越是显出主人家的诚意,因此吃大闸蟹也成为了上海人社交和宴请时的一种重要方式。

  4. 传统习俗的传承:吃大闸蟹在上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每年大闸蟹上市的季节,上海人都会争相品尝这一时令美食。这种传统习俗的传承也使得大闸蟹成为了上海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上海人钟爱吃大闸蟹不仅是因为其美味的口感和独特的品质,还因为地理位置的便利、吃蟹文化的讲究以及传统习俗的传承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民国时期的上海“大闸蟹自由”,有图有真相?

2023-10-09 09:16·上海图书馆该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要文献找上图。

图片来自网络

农历九月,阳澄湖大闸蟹如期上市。同样如期而至的是网上流传的一张黑白老照片:“1945年的上海贫困家庭,靠吃阳澄湖大闸蟹勉强度日”。有人对此作出“解释”:“那时候大闸蟹比大米都便宜”。还有网友评价:“讲真,民国时期的上海,条件真心还蛮好的咧!”更有网友因此感叹,自己的经济水平还赶不上1945年的上海贫困家庭。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这张黑白照片是不是真的,出自哪里?

照片是否能说明民国上海贫困家庭就能实现“阳澄湖大闸蟹自由”呢?

真相到底可能是怎样的呢?

#1照片是真的么?真照片配假解读

这个配上“1945年的上海贫困家庭,靠吃阳澄湖大闸蟹勉强度日”的照片,小编检索到最早出现在2011年的论坛。当年就引爆于网络,让不少人产生回到民国吃大闸蟹的感叹。此后类似信息,每年中秋节前都会出现。

关于这张照片来由根据北青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照片出自美国摄影师沃特·阿鲁法特之手。二战期间他服役于美国海军,并跟随海军驱逐舰联络船于1945年10月12日至1946年2月5日在上海生活。这期间,他用自己的相机,在上海街头捕捉到不少生动的普通人面孔,并将全部96张黑白照片汇成影集《上海1945》(Shanghaiin1945)。影集中的第八张照片记录的正是这个吃螃蟹的小男孩,而在拍摄者最初的图说中只有简简单单的“EatingCrab”这两个单词,并没有对图片中的场景和小男孩的身份加以描述,更没有提及“穷人靠吃阳澄湖大闸蟹度日”这样的字样。

照片是真的,但想当然的解读只是在带节奏。

#2民国大闸蟹无人关注?

照片中,一名小男孩在吃着大闸蟹,旁边的人衣服上带有补丁。简陋的桌子上摆放的满满的大闸蟹目测都四两朝上。看着情形,直接就推断出“1945年的上海贫困家庭,靠吃阳澄湖大闸蟹勉强度日”未免太过武断。但是“补丁”“简陋”和“满桌的大闸蟹”放在一起确实也很有视觉冲击力。
那么我们该如何解读这张照片呢?

有文章推测这是因为民国时期大闸蟹远没有现在这样被人们关注。昨日的令普通人都侧目的食品也可能变成高雅之堂的宴会佳品,成为许多时尚有钱一族趋之若鹜的“佳肴”。

事实上,只要查一下当年的报纸期刊,就会发现,民国时期上海人就已经酷爱大闸蟹,尤其钟爱“洋澄湖蟹”。

图片来自《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

其实,在当年养殖水平情况下,阳澄湖大闸蟹绝对可以算是市场上的稀缺商品。在1936年10月15日的《时事新报(上海)》中就有记载:吃蟹季节已到,阳澄湖大闸蟹供不应求,连到昆山去买都有假货由芜湖来的蟹也背上阳澄的招牌。报纸上还要特地科普怎样辨别蟹的产地,避免上海人花了大价钱,吃到了不正宗的阳澄湖蟹。

图片来自《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

#3清水大蟹,人人平等?

民国报刊中那么多蟹的广告,是否能证明,贫困家庭吃蟹也是理所当然了呢?小编还看到1940年《良友》有张照片,写着“清水大蟹:无分上下阶级,口之于味,有同嗜焉,街头苦力,亦于小摊上饱尝蟹味”。这是不是说明,民国百姓就算没有实现阳澄湖大闸蟹自由也某这种程度上实现清水大蟹,人人平等?

图片来自《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

民国大闸蟹面前是否能人人平等?主要还是要看这个时期的大闸蟹到底贵不贵?

在1943年10月13日的《新中国晚报》“阳澄湖淸水大扎蟹:爬满上海整个都市”一文中更具体的记载了蟹价的高涨达两百倍了。此文还提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顺便也能解释,为什么小编总是搜到阳澄湖大闸蟹的广告和新闻,而罕见其他品种的蟹。“上海的蟹是来自各地的,像苏州,无锡,松江,青浦,以及长江下游各埠,都有蟹运到上海,但任何地方的蟹,一到上海,就一概称之为阳澄湖蟹。其实小小的阳澄湖,一年产多少蟹,哪里有这么多运到上海?”申报中的新闻也同样说到“洋澄湖产蟹不丰,即在大年,也不过八百担至一千担,以之分销京畿各地,上海能几何?”

我们也可以通过此新闻推断出,阳澄湖的蟹是贵的,其他的蟹,可能也用来冒充阳澄湖蟹了,对于购买者来说,也是贵的。

当然也有朋友说,蟹每年的行情也不一定一样,毕竟有的年份丰收,有的年份可能欠佳。那么聚焦到照片拍摄的1945年秋季,这年的蟹到底是一个什么行情呢?上海人又过的是什么生活呢?

1945年的《社会日报》在“叫花子吃死蟹”一文中就生动的描述到,在这个苦难的大时代,谁不在凄苦中挨着。

图片来自《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

事实上,凄苦中挨着的,并非只有贫苦的人。文人的日子也不好过,蟹价太高,吃一次蟹得十万金,让习惯于持螯赏菊的文人,在1945年也自嘲只能“持菊”“赏螯”了。

图片来自《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

#3真相可能是什么呢?

根据1945年的新闻,蟹价这么高。那么小男孩吃大闸蟹的照片的真相到底可能是什么呢?根据1948年出版的《上海俗语图说》一书,写到上海人每到秋季家家吃蟹,人人吃蟹。但是当年上海人吃蟹是有阶级之分的。有钱的阔老爷到大菜馆大饭店里去吃,不上不下的尴尬人可到小饭店去吃,衣食不周的穷人到各小菜场的摊头上去吃,叫花子便到小弄堂的地摊上去吃。吃的地点不一样,吃的蟹就更不一样了。上海大酒店里的蟹,每只标价大洋五角的,还不是头号货,这么昂贵的蟹,穷人如何吃得起?摊头上煮熟后再卖的蟹,已是半死半活的僵蟹,吃客犹能拣而食之,轮到叫花子吃的,那完全是蟹的尸首了,只只是死蟹,已毋庸拣选,只要是蟹,剥开就吃,也觉得滋味笃落落,所以上海有句俗语,叫做“叫花子吃死蟹”,此话暗藏“只只好”三字。

图片来自《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

而1946年的《快活林》也有文章写道“时当今日,生活艰难,一般人咸有持菊赏螯之叹,因为近来大闸蟹的价钱,有贵得令常人不能问津之感”“今年街边卖死蟹的特别多”。街边死蟹贩卖,也从侧面阐述了一个心酸的事实,到了1946年想吃死蟹也是得花钱买的,真正的叫花子恐怕是想吃死蟹也不易。

《良友》中说当年上海人人吃蟹是有一定佐证的。只是吃的蟹并非“无分上下阶级”。富人吃好蟹,穷人吃的极大概率上是半死半活的僵蟹(上海人称撑脚蟹)。真正的叫花子连吃死蟹的资格怕是都没有。

#4蟹农庆丰收?民国穷人的“被幸福”

还有文章提出一个有趣的说法,说这个是蟹农庆丰收。不过我们仔细看这张图中的蟹就会发现,蟹脚基本是完整。根据《申报》记载,40年代的上海人早就知道吃蟹的方法是扎煮法和隔水蒸法。

对于扎煮的蟹,煮熟后蟹腿是弯的。如下图:

图片来自网络

当然,许是吃蟹的人不讲究,没有扎上。然而对于没扎煮的活蟹,蒸煮熟后会出现各种奇怪的姿势,而且蟹会断腿漏黄,没断的蟹腿也不会很直。如下图:

图片来自网络

照片中蒸煮后蟹腿保持完整且直的状态,从另一个角度印证这些蟹的死亡时间大概率是在煮之前。如果真是庆丰收,蟹农总不至于吃死蟹。无论是谁,吃死蟹都是冒中毒风险的,也总不能说是一件值得羡慕的事。

其实关于民国上海贫困家庭,到底能否吃阳澄湖大闸蟹度日。从另一条新闻可以参考一下,“米荒之时,左舜生先生死人不關,依然吃吃大閘蟹”。要是穷人都能吃阳澄湖大闸蟹度日,时任民国政府农林部长的左舜生何至于吃个蟹就被上海《真报》批呢?

我们原关于民国上海穷人“大闸蟹自由”的推测,都硬是让1945年原本生活艰辛的同胞“被幸福”了一把。

事实上,普通工薪阶层可以大快朵颐吃蟹的机会是要从大闸蟹的大规模科学人工养殖开始说起了。

补充说明:根据《阳澄湖蟹志》民国时期阳澄湖又名洋澄湖。故而文中洋澄湖即为今天所说阳澄湖。

图片来自《万方新方志数据库》

【WINDRISES MINIPROGRAM PROMOTION】尊享直接对接老板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小程序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拓展客户的问题

上海人靠吃大闸蟹艰难度日
发布人:qk607395955 发布时间:202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