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V:159999-78052,欢迎咨询公众号推荐散文,[小程序设计与开发],[小程序投流与推广],[小程序后台搭建],[小程序整套源码打包],[为个体及小微企业助力],[电商新零售模式],[小程序运营推广及维护]
2017年8月,我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关注清华大学终身实验室公众号了,只是感觉每一次推送的文章是我所喜欢的内容。例如:8月4日推送的《如何使孩子爱上阅读》就是我所需要的,因为喜欢所以关注。
不记得是哪一天看到公众号推送的暑期TULLL和童行星球合作的课程安排,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孩子们报了名。没有想到的是8月9号收到拒绝信,尽管遭到拒绝我还是对这次活动很感兴趣。我没有想到的是8月11日,又收到邮件,通知俩孩子作为替补名额可以去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学习“太阳系”的相关知识。当时很是兴奋,山里娃娃可以进京去体验一把,可以畅游清华大学,可以接触全国顶级学术思想。我想这一次的行走不再是单纯诗意的行走,这一次的行走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的思想或者生活方式,甚至我想不到的更多。
为了赶时间我们提前一天抵达北京,8月21日晚,陶老师再一次打电话确认我们是否抵京,再一次感谢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的热心热情。陶老师说她担心我们路途遥远赶不过来,所以再问一次,确认我们抵京以后她说她放心了。其实等我到达实验室后才知道别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北京市里的,而且整个学习班只有十五个孩子,我才明白陶老师为什么担心。其实叫她陶老师,看她的年龄也不过二十多岁,她是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的老师,而背心上印“童行”的老师是童行星球——另一个教育机构的,这个活动是她们合办的。
8月22日,我们早早准备好只等出发。在清华大学西门北大东门下车,这个时间,这条路上已经是人挨人人挤人了。我们随着人流走到清华大学西门,门口告示牌明示:谢绝参观,据说是2017届新生正在入学,学校只在周六周日开放。隔门瞭望,校园内绿树葱茏芳草萋萋,很静很美!我向门卫出示我们的二维码,放行!脚踏在清华大学的柏油路上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思绪万千,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有默默地走默默地看用心地去感受罢了。身边只有来来去去匆匆擦肩而过的行人,孩子们也特别安静,走在清华西路,只有静的感觉。查看地图上课的大楼在靠近南门处,所以我们几乎穿越半个清华调角走,走着走着发现清华大学比我们县城主城区还要大,而且五脏俱全,环境优雅。就是一扇小红门也必定是掩映在碧绿的爬山虎之中,处处怡目怡情。我们用摩拜推着俩孩子往前走。
8:50,我们抵达上课的大楼,推门进去却发现到了汽车专业的教室和实验室,教室的布置都是卡座式,是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老师的办公室都有铭牌标示。保安过来问我们做什么,告诉我们出北门走外边从西门进找六楼B区,我看看时间感觉恐怕来不及。保安说怕你在里边转就像转迷宫似的找不着地方,刚好后面有上六楼的几个学生说可以带我们上去,学生们很是热情。
8:58,到了。门口几块铜牌,还有丹麦乐高基金会捐助和清华校友黄霞飞捐赠的铜牌说明。从楼道里可以看到几个孩子在那里玩游戏,是的,就是这里!
我放完包后看到洛洛在做一个测试题,内容是孩子们分饼干,12个孩子有好几种分法,还没有来得及细看,孩子们已经被招呼拉手转圈做游戏。这是一个自我介绍的游戏,在签到时孩子们就被贴上了标签,自我介绍时加上动作打招呼。这种自我介绍的方式我在西安曾经参与过,似曾相识感触较深,陌生人肢体接触可以很快消除隔阂感,孩子们通过自我介绍很快熟悉起来,我担心我的两个孩子很难融入集体,毕竟他们是第一次走进这种课堂的,而且是爸爸妈妈一起学习的课堂。三圈自我介绍下来,我发现我的担心有些多余,他们可以熟练地运用普通话和小朋友和老师交流,只是我儿子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爱举手,老师讲半截他也会打断老师说话,上课比较随意自由。
这节课历时三个小时,内容是:我的太阳系、时间空间、八大行星、物质由小到大的演示。不要说对于孩子,只对于我都是一种震撼。
上半课时老师问了一个问题:关于太阳系,你知道多少?看看大部分孩子都是一脸茫然,我俩孩子也不例外。有两个小男孩的天体知识特别丰富,讲起来头头是道,有些名词我都没有听说过,什么奥尔特星云、夸克、蜘蛛星云等等。对于时间空间这个概念的区分,真的很难,九岁到十二岁的孩子的认知,区分这两个概念的确不容易。老师通过小树苗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演示时间的变化,通过大树的根茎叶花果实的存在来区分空间的概念。不知道孩子们能不能听懂?课间休息时我问俩孩子听得怎么样?女儿说基本能听懂,儿子说完全不懂。八大行星的介绍是通过图片展示,在空间概念上进行讲解的,每一个行星的名字、特点、别名、体积、距离地球的距离、自传、温度等。孩子们的思维是开放而随意的',讲火星时有孩子说紫外线消毒对人体有伤害,于是所有孩子都在讨论紫外线。讲到天王星时,有个孩子说老师我知道为什么天王星亮海王星不亮,那是因为海王星距离我们比较远。有孩子认为这个说法太简单了,谁都知道。老师说,知道的你不一定能说出来。的确,说出来容易,写出来恐怕就不容易了。游走在文字里这么长时间,也是深有感触的。有时候一些想法和感触转瞬即逝,有时候写出来的东西和自己表达的意图不贴近,有时候别人解读和自己表达的还有不同。我想这和我对于文字把握程度达不到有直接关系,也许和我的思想深度、个人修为达不到有直接关系。
课间休息时间,孩子们玩起了乐高积木,还有可供组装的机器人,这也是第一次见到。孩子们上厕所都是跑步,还有一边吃一边看别的同学玩儿的。“又学习,又玩耍”、“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业”,玩儿是孩子的天性,教育也应该遵循人的身体心理特点来进行,看看课间看看孩子们的率真,你还有什么可说的?
下半课时老师先展示一段视频,这是物质由小到大的排列展示,从中微子开始,质子……直至银河系、仙女星座、武仙——北晨座长城,已经不知道多少光年了。随着视频的播放,孩子们只有一声接一声的“哇哦啊”了!因为我的孩子的认知只达到银河系。我听到儿子在说:老师,我感觉我自己好渺小!是的,漫漫时间长河,茫茫人海,滚滚红尘之中,人是何其渺小,孩子,你能认识到这一点弥足珍贵,我就是希望你们知道自己的位置,时间也好空间也罢,定好自己的位置,学活生活。我想,这一节课你们一定会学有所得。我从不希望你们大富大贵,只希望你们脚踏实地,今天比昨天快乐,就足够了!
时间已经到了十一点半,老师布置的作业是用彩泥做一个这一节课感触最深的图画。看到所有孩子都在认真的做,女儿做的是带光环的土星,儿子做的是黑洞,这两幅画从北京到石家庄到元氏,一直拿在手里拿回来了!儿子说要把它贴在自己的奖状旁边,女儿也说要贴起来。至于画,以成人的目光来看,都不太像,但是从孩子的视角去看也许是另一个样子。
十二点整,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实验室。在澜园餐厅,一进门就有小朋友打招呼“嗨,你好!”难道在清华还有我们认识的人?仔细一看,是刚才一起上课的小朋友,三个孩子又打起招呼来了。看来一开始上课打招呼还意犹未尽呵!
“还想看哪里?想好了!出去了就进不来了!”爱人催促到,也许我们连清华大学的一半或者三分之二都没有转全,带着些许遗憾匆匆赶回程。人在旅途就是这么步履匆匆!
《花洲文学》微信公众号创刊一周年之即,主编邀我写些祝福的话和说一些建议。接到消息时,我正在忙着手头的工作,就匆匆忙忙写了几句话敷衍应付。过后才感觉意犹未尽,有许多想说而未说的,沐浴着午后的暖阳,我畅开心扉,回忆起与《花洲文学》的点点滴滴。
邓州自古文化底蕴深厚,从范仲淹知邓时写下名满天下的《岳阳楼记》,现代姚雪垠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到当代二月河洋洋洒洒的“帝王系列”再到周大新的茅盾文学奖《湖光山色》等等。近些年来也涌现了张天敏、张书勇、闫俊玲、高宏民、张简、朱可铮等写实派本地作家,把邓州的文化渲染的五彩缤粉,夺人眼目。
文学之与邓州是有众多扯不断的历史渊源,仿佛一面鲜红的旗帜,引领了无数热爱写作的人为了共同的梦想聚到了一起。
应运而生的公众号《红袖微刊》(花洲文学的前身)就悄悄萌芽出土。说到这,首先要提到两个人,一是张天敏,邓州市作协主席;二是江燕,红袖微刊创始人。因为文学的牵线,两个人相识,因为共同的热爱,她们彼此约定要为邓州文坛做一些事情。
我认识天敏主席和江燕是在城北边的饭局上,张主席喊来了众多文学爱好者,商议如何把邓州的文学力量凝聚起来发扬广大。看到张主席神采奕奕,气质端庄秀丽,我才知道文学该是多么好的化妆品,把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打扮的如此美丽精湛。
我早已把文学边缘化,面对天敏主席的殷切鼓励,我下意识感到不写点东西是对不住这份厚爱的。江燕老师更是要我把作品发给她,让其刊登在微刊上。后来的几篇小文相继发表,见证了江老师工作认真负责且严谨细致。
在这次聚餐中,我认识了以前只知名字而未谋面的文友:张静、单克磊、尚廷普、张简、朱可峥、李玉环等,把酒言欢,把梦畅想,成了这次相聚的主题。
编发公众号的艰辛,我深有体会,因为我也经营着一份微薄的田地。而无所求的付出,则需要千万分的执着。我们无法体会江燕是如何把这份坚守变成一种忘我的付出,我们只知道定时看到编排精美的文字时,那种美妙的感官享受。这个恰似江南雨巷中走出的女子,如何撑着一把油纸伞,在孤独的夜晚独自前行?
有大爱才有大智慧。《红袖微刊》在运行中逐渐显出其定位狭窄的弊端,改名改版已势在必行。当把这个话题抛在群里时,大家纷纷献计献策,几经商议,最后定名《花洲文学》。这个名字,既显示其来路,又彰显其大气,目标精准,内涵丰富。
《花洲文学》团队由最初的二个人发展到现在的十几个人,逐步形成了改、审、编、推一体化,关注量也在稳步上升,一个纯文学微信公众号能办到这种地步,实在堪称成功的典范。它在不遗余力推介本地文人的作品时,还发表了大批国内文学爱好者的稿件,其影响力越来越大,诸多好评纷至沓来。
文:盖吉忠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农村惬意的生活浸润着我的心田,我感觉生活在农村是一种高品质的享受。享受着田园的生活怡然自乐,富有诗情画意。
春寒料峭,山上没有一点绿意。冰雪渐渐消融。吃完早饭,春风相伴怡然自得,徜徉在乡间小路,一眼望去,远处的小山,白茫茫的田野尽收眼底。一群群牛羊悠闲地啃吃玉米秸豆叶,牛羊不时地抬头望望远方,我独自一人漫步在田间小路,快活地向东山走去。山上的树木还没有吐出新绿,密密麻麻的树木生长在广袤的原野,春风吹拂着树枝,松涛阵阵。鸟在树枝上呼朋引伴,盼望春姑娘早日到来,穿梭于林间,踩在厚厚的积雪软绵绵的。冰雪开始融化,小草偷偷地从地里钻出来,泛出新绿。冰凌花傲雪独放,猫了一冬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来到室外快活地享受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恩赐。人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在壕沟边寻找野菜,挖婆婆丁,这块的婆婆丁真好!人们弯下腰在草地里寻找。找到婆婆丁笑容满面。婆婆丁成了餐桌上的美味。春天除了挖婆婆丁,还有很多野菜走进平常百姓的餐桌。每到春天,阳光明媚人们成群结队来到小河边。河水哗哗地流淌,流走的是岁月的沧桑,给人们留下的是美好的回忆。人们在河两岸挖柳蒿芽,人们耐心地挖着,看着满筐的野菜,人们心满意足地回家。吃着柳蒿芽做的美食,人们格外的高兴,这是纯绿色食品,是地道的家乡菜。多少城里人都羡慕农村的生活。农村绿色食品丰富多彩,绿色食品走进平常百姓家。
夏天,农村一片翠绿。到处都是生机盎然的景象。布谷鸟声声啼日月,燕子鸣绿送新欢。人们走进菜园,各种蔬菜应有尽有,引来无数蜜蜂采蜜,茄子穿紫袍,豆角像一串小刀挂满棚架。黄瓜挂满架。一条条黄瓜叫人垂涎欲滴。人们吃着鲜嫩的农家菜,这是纯绿色无污染不上任何化肥的蔬菜,吃着放心对人身体大有益处。
乡村自然条件好,生活没有压力。人们生活节奏慢,没有嘈杂的车声烦闹双耳,没有杂乱的声音扰乱身心。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人,不愿出外打工。自给自足,过着清静舒适的田园生活。乡村人整天在田间劳作,风吹日晒没有遮风挡雨的地方。他们习惯了农村生活,皮肤黝黑,身体结实看上去与自己不相称的年龄。但他们乐观向上,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他们种地干体力活,每天都大汗淋漓。身体得到极大的拓展,很少生病,偶尔有点小病吃点药就好。
夕阳西下,静谧的山村笼罩在白茫茫的夜色之中。一天忙碌的生活结束了,乡村的生活人们惬意无限。吃在乡村健康养胃,住在乡村怡心不累,活在乡村逍遥无悔。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请标注是否原创。乡土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微信公众号: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小程序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拓展客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