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详细

肛肠科的常用检查有哪些?肛检可发现70%直肠癌

专业小程序设计开发——助力新电商新零售

电话+V:159999-78052,欢迎咨询肛管核磁共振可以检查出直肠癌吗,[小程序设计与开发],[小程序投流与推广],[小程序后台搭建],[小程序整套源码打包],[为个体及小微企业助力],[电商新零售模式],[小程序运营推广及维护]

一、肛肠科的常用检查有哪些?

肛肠疾病一般要做肛门局部视诊、肛管直肠指诊、肛门镜检查。

根据需要,有的病例还要进一步做大便常规、大便隐血、内镜(包括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电子结肠镜、超声波结肠镜)、病理、排便造影、直肠腔内B超、肛管直肠内压测定、直肠感觉功能测定、盆底肌电图等检查。

(1)肛门直肠指诊。肛门直肠指诊是医生将食指伸进患者肛门内,以检查和了解患者肛门直肠疾病的方法。该方法简便易行,效率很高。

通过指诊,医生可以了解患者肛管直肠是否狭窄、有无瘘管、有无肿瘤生长、有无压痛以及肛管直肠周围组织器官的情况等多种信息。

虽然目前已有了CT、直肠腔内B超、核磁共振等多种检查方法,但都不能代替肛门指诊的作用。临床有不少病例,特别是肛管直肠恶性肿瘤,都是因为未做肛门指诊而造成漏诊的。因此,肛门直肠指诊对诊断肛门直肠疾病十分重要,应作为肛肠科的一种常规检查。

(2)大便检查。正常粪便由食物残渣、消化道分泌物、大量细菌和水分组成。粪便检查主要用于了解消化道有无炎症、出血、寄生虫感染、恶性肿瘤等情况。根据粪便的性状、组成,了解消化情况,借以间接地判断胃肠、胰腺、肝胆的功能状况。

(3)大便隐血试验。许多疾病可引起消化道出血,不同的疾病其出血量也不同。当出血量很少,以致在肉眼和显微镜下都不能发现时,就需要做大便隐血试验(又称粪潜血试验)来明确有无消化道出血。这一方法简便易行,患者只需留少量大便送去化验即可。

结果以阴性(-)、阳性(+~++++)表示。阴性表示无出血,阳性为有出血,加号(+)越多表明出血量越大。这种方法很灵敏,每日出血量5ml时即可出现阳性反应。但是,如果在试验前吃过肉类、含铁药物、绿叶蔬菜等都可能造成假阳性,鼻腔少量出血咽下后也可以引起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在分析时应注意。现在有人应用免疫法检测大便中的人血红蛋白,可以排除动物血、铁剂和绿叶蔬菜的影响,有的还可以鉴别出血来自上消化道还是下消化道。大便隐血试验是临床上最基本的检查方法之一,常可为一些病变的发现提供重要线索。但有些患者对此项检查不够重视,因此而延误疾病的及时诊断。因为多次测定可以使检查结果更为可靠,而且大便隐血持续阳性与偶尔一次阳性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证实消化道有出血后,还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其他化验检查进一步查明引起出血的原因。引起大便隐血的疾病有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的活动期、胃癌、结肠癌、肠结核、钩虫病、慢性结肠炎、结直肠溃疡、直肠癌等。

大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时应想到恶性病变的可能性。为了防止出现假阳性,在检查前3天内最好不要吃动物肉类和肝脏,以及含铁较多的食物和药物,女性最好避开月经期。必要时可连续检查多次。

(4)癌胚抗原检查。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产生抗原糖蛋白,与胚胎的肠、胰腺和肝有相似抗原,故名为癌胚抗原,简称为CEA。

患结肠癌、直肠癌以及肝胆病、胰腺炎、肠炎等良性疾病时血浆CEA升高,患胃肠道外恶性病变(如乳腺癌、子宫癌、卵巢癌)时CEA也升高。CEA含量与恶性细胞的活动性有关,小型肿瘤不能产生足够量的CEA,故有时CEA并不升高。CEA虽然不是结肠癌、直肠癌的特殊和敏感标志,对手术前判断癌肿的范围和预后的价值有限,对手术方法、分期等的指导意义也不大,但对判断切除是否完全和是否复发有一定价值。一般在出现复发症状前3个月CEA开始升高,远处转移时升高较快,肝转移时尤其明显,局部复发时敏感性最差。

结肠癌、直肠癌根治切除后CEA持续上升,表明出现早期复发,大部分已有播散,少数是早期复发,可通过切除治愈。另外,化疗后CEA继续升高时应停止化疗或改用其他疗法。

(5)肛门镜检查。指诊后进行的肛门镜检查和指诊一样,也是进行痔疮检查不可缺少的一项。肛门肌肉呈筒状,不受意识控制的内括约肌通常以一定的张力禁闭肛门,而外括约肌是由意识控制的可松可紧的肌肉。肛门镜是金属仪器分筒状和两片贝状两种。医院里主要使用两片贝状的,在闭合状态下插入肛门,然后一握握柄,前部即张开。使用这种仪器可以观察肛门由深到浅的任何部位。插入肛门镜进行观察,取出肛门镜,再插入这样反复进行两三次就可以360°地观察肛门内部情况。

肛门镜的粗度比成人手指还要细,而且没有关节,加之是用金属做的,表面非常光滑,往肛门里插的时候丝毫没有阻力。同时,还涂上指诊用的起麻醉作用的润滑油,就更加光滑了。

用肛门镜检查可以检查如下几种肛门疾病。

①痔疮的程度。用肛门镜最容易诊断的疾病是内痔。可以清楚地观察内痔核的大小、是否出血、能不能脱出肛外,发展程度如何。

最重要的是可以检查是否能脱出,因为通过把肛门镜插入肛门后猛地抽出,使痔核拉长,可以检查痔核的脱出程度。

②肛裂程度。肛门镜在肛裂的确诊上也是不可缺少的,可诊断肛裂部位、深度、周边是否有病变、有没有肛门息肉、发展到什么程度。

(6)直肠镜检查。用肛门镜检查只能观察到肛门和直肠下部。

如果更深处有病变,怀疑不是肛门疾病时,要使用直肠镜进行检查。

直肠镜和肛门镜一样是筒状金属仪器。插入直肠镜时,一般采用臀部抬高的膝胸位。这样使用直肠镜可以检查到距肛门15~20cm深处的部位,就是说可以检查直肠和大肠的末端。如果出现突然便秘、便秘腹泻交替进行、持续性便血等症状,就要怀疑是否有直肠息肉、溃疡性肠炎、癌症等其他疾病。这时除进行指诊和肛门镜检查外,还要使用直肠镜仔细检查直肠黏膜。如果用直肠镜什么也没检查出来,那就说明直肠到大肠的末端没有其他疾患。

(7)通过排便用力程度进行诊断。通过问诊、望诊、触诊、指诊、肛门镜、直肠镜这一连串的检查,完完全全地掌握痔疮的状态。这是第一次检查的内容,有时还需观察排便时的情形,即“排便检查”。

这种检查在厕所或者诊室进行,让患者取排便姿势用力,检查肛门的脱出物。比如,患者向医生述说肛门有脱出物,并不一定就是痔疮。

从肛门里脱出的东西除了内痔核和外痔核外,还有由痔核引起的肛门外翻、脱肛、肛门息肉或直肠脱出。女性子宫脱出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些对外行人来说,观察到了也无法判断。因此,用肛门镜等检查手段没发现痔核的时候,采取“排便检查”,也是必要的诊断方法。

二、脱肛需要做哪些检查

脱肛需要做以下检查:

1.直肠指检

直肠指检是诊断脱肛的重要方法。医生通过触摸患者的直肠,可以了解其位置、形状、质地以及是否存在肿块等信息,有助于判断脱肛的严重程度。

2.肛管镜检查

对于疑似脱肛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肛管镜检查。该检查可以直观观察肛门和直肠内部的病变情况,包括黏膜松弛、水肿以及是否存在炎症等。

3.核磁共振检查

在一些情况下,为了更精确地评估脱肛状况,医生可能会推荐进行核磁共振检查。这种无创性检查能够详细显示直肠及其周围组织的结构,帮助医生了解脱肛的详细情况和可能的并发症。

4.其他相关检查

除了上述检查外,还可能需要进行一些其他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如结肠镜检查等。这些检查有助于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确保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脱肛即肛门脱垂,是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端向外翻出而脱垂于肛门外的情况。通过一系列的检查,医生可以准确评估患者的脱肛状况,从而制定出合适的治疗方案。

肛检可发现70%直肠癌

2021-04-16 15:32·中国经济网

来源:北京晚报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胃肠外科李元新徐田磊

4月15日至21日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近年来,各机构推出的筛癌检查项目层出不穷,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做,也不是每个项目检查后都具有参考价值,建议遵医嘱根据临床需求做。

但是,也有一些筛癌检查是一般风险人群应该做的,比如结直肠癌筛查就建议50岁至75岁的人群都定期进行。还有一些常规检查就可以发现癌症症状,比如许多人在体检中心因为不好意思而拒绝的肛检……

第一时间发现息肉有效防治结直肠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2020年全球新发结直肠癌193万例,并导致约107万例死亡,分别居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人数的第三位与第二位。而在上述数据中,分别有56万(29%)新发病例、29万(27%)死亡病例发生在中国。

目前,结直肠癌发病率在我国所有恶性肿瘤中位于第三位,死亡率位于第五位,而且青年人比例高达15%。

值得注意的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是明确的,可以说它是一种为数不多的可防可治的恶性肿瘤。因为大部分的结直肠癌都是从肠息肉演变而来的,发病往往经历“息肉→腺瘤→癌”三部曲,且过程漫长,至少需要五至十年,甚至二三十年。只要能够在第一时间把息肉切掉,炎症控制好,就能把癌症扼杀在摇篮里,为早期预防提供机会。

直肠癌患者比例高留意“排便预警”信号

在我国的结直肠癌患者统计中,直肠癌患者比结肠癌患者多1.5至2倍。

直肠癌指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当肿瘤进展影响排便或破溃才出现症状。

直肠癌的典型症状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

便血。便血是直肠癌常见症状,由肿瘤快速增殖后血运障碍引起,肿瘤组织坏死溃破形成溃疡造成,多为鲜红色或暗红色。

直肠刺激症状。由病变刺激直肠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包括: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与腹泻交替;便意频繁;肛门下坠感和排便不尽感,比如老想去厕所,但每次排不净等。

肠腔狭窄症状。由肿瘤进展导致肠腔狭窄,大便变细,进行性排便困难,后期造成肠腔部分堵塞后,可出现腹痛、腹胀等不全性肠梗阻症状。

除了这三种“排便预警”,直肠癌还有一些伴随症状,如因肿瘤进展和长期腹痛腹胀影响消化吸收,导致的体重下降及消瘦;肿瘤侵犯膀胱、前列腺,导致的血尿、尿频尿急症状;肿瘤侵犯骶神经丛,导致肛门失禁、下腹部及腰骶部持续性疼痛、肛门失禁症状;肿瘤转移至肝、肺、骨等部位,导致肝功能受损、黄疸、呼吸困难或骨转移部位疼痛等。

可谓“便便无小事,突变要注意”。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身体变化,及时发现直肠癌的典型症状及时治疗非常重要,如果发现异常需要及时到胃肠外科或消化内科就诊。结直肠癌的死亡率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早期生存率很高,晚期迅速下降,早诊早治尤为关键。

70%直肠癌在低位别再脸红拒绝肛检

相比日常生活中留意“排便预警”,定期的检查或专项检查能够更早更准确地发现直肠癌信号。

肛检即医生用一个手指头伸进患者的肛门,以检查疾病的临床检查方法。常规体检项目中就有肛检,但是很多人都觉得不好意思或是嫌麻烦,在体检时拒绝了这一项,其实肛检非常有必要。

据统计,70%的直肠癌是低位直肠癌,距离肛管仅5厘米,肛检就可以检出。而且,肛检操作简便、成本低,在不做肠镜或不具备做肠镜条件下,是检测直肠癌的有效手段。所以,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下次体检别再因为脸红拒绝它啦!

肠镜也是检查直肠癌的有效手段,通过结肠镜可以明确肿瘤位置和取活检明确诊断,已经诊断直肠癌的患者手术前也要做全结肠镜检查。50岁以上的人群,最好每年做一次粪便隐血检查和每隔五至十年做一次高质量肠镜;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定期做一次肠镜检查。

除此之外,超声内镜、胸腹盆增强CT和直肠核磁等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抽血化验也可以帮助发现癌症信号,都是有效的检查手段,有需求可遵医嘱进行。

50岁以上男性请注意做好定期筛查和预防

《2020年世界癌症报告》中提到,仅依靠治疗已无法有效遏制癌症危机的蔓延,筛查是降低癌疾病负担最有效的途径。肛检可以发现70%的结直肠癌,肠镜筛查可以降低40%至60%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据流行病学调查和专项筛查显示,大肠癌多发于50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男性。因此,一般建议一般风险人群在50岁开始行结直肠癌筛查。

虽然直肠癌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但死于结肠镜检查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也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所以建议76至85岁人群根据基础疾病进行个体化筛查,85岁以上应停止筛查。

除此之外,个人还可以根据国内的结直肠癌筛查高危因素量化问卷进行风险评估,高风险人群需根据医生建议随时行结肠镜检查——

符合以下任何1项或1项以上者为高风险人群

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史

本人有癌症史(任何恶性肿瘤病史)

本人有肠道息肉史

同时具有以下2项及2项以上者

1.慢性便秘(近2年来每年便秘在2个月以上)

2.慢性腹泻(近2年来腹泻累计持续超过3个月,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在1周以上)

3.黏液血便

4.不良生活时间史(发生在近20年内,并在事件发生后对调查对象造成较大精神损伤或痛苦)

5.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

6.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

预防结直肠癌三个重点

无论有无症状,50岁至75岁有条件行结肠镜检查的人群都应进行结直肠癌筛查乃至结肠镜检查,体检时不要拒绝医生肛检。

根据结直肠癌筛查高危险因素量表评为高风险或便潜血阳性、粪便DNA阳性的患者需根据医生建议随时行结肠镜检查。

既然我们已知患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日常就要做好预防,如戒烟、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和维生素食物、减少红肉摄入、增加运动避免肥胖和保持愉悦心情。

【WINDRISES MINIPROGRAM PROMOTION】尊享直接对接老板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小程序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拓展客户的问题

肛管核磁共振可以检查出直肠癌吗
发布人:qiamocuan2 发布时间:2025-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