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V:159999-78052,欢迎咨询中俄边境谈判,[小程序设计与开发],[小程序投流与推广],[小程序后台搭建],[小程序整套源码打包],[为个体及小微企业助力],[电商新零售模式],[小程序运营推广及维护]
中俄边境划界内幕四十年谈判稳固千里疆界2007年10月1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中国。中国外长李肇星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分别代表各自政府签署了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两国元首当日正式宣布,中俄长达4300多公里的边界线走向已全部确定。此事引人注目。中俄双方就边界上的黑瞎子岛和阿巴该图洲渚地段边界线走向达成的这项正式协定,标志着欧亚大陆上最大的两个国家经过40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确定了全部的边界走向。国际上很多主流媒体都对此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中俄关系史上具有重要而深远意义的一件大事,显示出两个大国加强睦邻友好、维护边境安宁的坚定信念和决心,消除了两国加速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一个隐患。
中国同俄罗斯有着漫长的边界线。在苏联时期,中苏边界就分为东、西两段,当中隔着蒙古国。中苏东段边界线长约4300公里,西段边界线长约3300公里,加起来有7600多公里长。
1991年苏联解体,先前的中苏东段边界原封不动地变成了中俄东段边界,而原中苏西段边界中则只留下了50多公里的中俄边界,其余变成了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中国和塔吉克斯坦的边界线。
从地理上看,中俄东段边界线主要以河流为界,大体上由额尔古纳河、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构成。此次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涉及的黑瞎子岛和阿巴该图洲渚,前者为黑龙江与乌苏里江夹角之间的一个小三角洲,处在中国的东北角;后者位于额尔古纳河上游,距离满洲里20多公里。
至于中俄西段边界线,则是由阿尔泰山脉的一小段构成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同苏联以及后来的俄罗斯政府共进行了三次多轮边界谈判,历时40多年。
第一次谈判开始于1964年2月,持续了约半年时间。第二次谈判在1969年10月至1978年6月之间进行。第三次从1987年2月开始直到现在。
前两次谈判,在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双方没有达成协议。在1987年开始的这次谈判中,中苏双方首先统一了解决边界问题的原则,同意以有关目前中苏边界的条约为基础,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准则,本着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精神,公正合理地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
1991年,中苏国界东段协定签署,除黑瞎子岛和阿巴该图洲渚两块地区,其余约4200公里的边界线走向已经确定。在这个协定中,中方在基本实现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方一侧岛屿(包括珍宝岛)划归己方的同时,还保留了经黑瞎子岛外侧在两江水域的航行权,以及经图们江口的出海权。一些西方媒体的分析认为,中俄如何处理这两个剩余地区的边界事务,与这两个大国的关系走向密切相关。
在西段边界问题上,苏联解体后,俄、哈、吉、塔四国政府组成联合代表团继续同中国进行谈判。
1994年,中俄签署中俄国界西段协定,确定了54公里的中俄西段边界线走向。
也就是说,在10年之前,中俄双方达成一致的边界线长度已经占了中俄边界线全长的98%,而且这98%的中俄边界线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勘界工作,在实地树立了界碑。
按照法律程序,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将在中俄两国立法机构批准后正式生效。生效后再由两国商定何时勘界。
关于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中俄两国的谈判及《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的过程,小编在之前的文章中做过一个比较详细的解答,那么这里,小编就此问题再与各位探讨一下。
沙俄对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的蚕食早在明朝中后期就已经出现了,为了加强对这些地区的控制,沙俄政府在明末清初之际先后在勒拿河由东北折向北的拐角处以及贝加尔湖湖畔叶尼塞河的发源地分别修建了雅库茨克城和伊尔库茨克城,如今这两座城市依然是俄罗斯在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最为重要的城市,殊不知这两座城当年却是为了蚕食我国的领土而建,亦是当时沙俄入侵我国的桥头堡。
如今俄罗斯西伯利亚境内由西往东有三大流入北冰洋的河流,分别是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其中鄂毕河发源于阿尔泰山,因为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故不做详细说明。叶尼塞河发源于贝加尔湖西畔,之后向北流入北冰洋,而勒拿河发源于贝加尔湖西北面,先是流向东北,然后在雅库茨克城转向北流入北冰洋。
通过这张图,大家其实不难发现,叶尼塞河流域远离清朝版图,而且自康熙时期,叶尼塞河流域地区就早已经是沙俄领土了,如果说当年中俄两国就边界问题进行谈判时,清政府要求以叶尼塞河为界的话,那么连小编都觉得这是无理取闹,因为如果这样划分边界,沙俄之前为侵吞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所做的所有努力都将前功尽弃,而且实际上当时清政府的谈判代表索额图也从未提出以叶尼塞河为界。
但是两国就边界问题谈判,这是非常考验一个人的定力以及智慧的,实际谈判中双方都有一个可以接受以及不可以接受的底线,那么这个“底线”就是谈判最终是否能成功的最为至关重要的存在。这个“底线”就如同竞标时的“标底”,如果被对方掌握或者揣测到了自己的“标底”,那么对方就会占据谈判的主动,从而获取更多的利益,反之亦然。
关于这次边界谈判,当时的清朝也有自己的“底线”,在索额图出发之前,康熙便将自己的“底线”告诉了他,希望他能不负众望,康熙的底线便是:
尼布楚归我,则俄罗斯贸易无所栖止,可以额尔固纳河为界
以上是《清史稿》里的记载,而《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里也有相关记载可以佐证:
今以尼布潮为界,则鄂罗斯遣使贸易无栖托之所,势难相通。尔等初议时,仍当以尼布潮为界。彼使者若恳求尼布潮,可即以额尔古纳为界
本来索额图的意思是尼布楚必须收回来,这是我国固有领土,但是康熙的想法是,如果强制收回尼布楚,那么俄罗斯在远东的贸易就会被打乱,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卷土重来,到时候中俄边境再起风云,这不是康熙所希望看到的。
所以,索额图带着康熙的“底线”去尼布楚谈判了,在第一轮谈判中,双方都没有亮出底线,不仅没有亮,索额图还向对方耍了一个心眼,即要求以勒拿河为界,索额图提出这个方案从没想过对方会接受.
相反,对方一定会严词拒绝,毕竟勒拿河流域已经被沙俄牢牢的掌控在手里,并且他们还修建了雅库茨克城,企图日后积蓄力量继续向远东地区扩张,如果以勒拿河为界,那么雅库茨克城将会直接暴露在清朝眼皮底下,日后想要继续向远东扩张将会变得更加困难,甚至是不可能。
所以,沙俄断然拒绝了索额图这个“无理”的要求,双方的第一次谈判就这么结束了,待第二次谈判时,沙俄也效仿索额图,提出了以黑龙江为界,这次索额图言辞拒绝了,但是不知因何原因,索额图先行让步,提出以尼布楚为界,但还是被沙俄拒绝。
到了第三次谈判,索额图再次做出让步,即以额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及外兴安岭为中俄东段边界,这也是索额图最先亮出底牌,而沙俄也表示同意,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虽然《尼布楚条约》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个对外平等条约,但条约的内容却不算平等,因为本来应该属于我们的尼布楚地区还是落入沙俄手中.
至于当时索额图为何将尼布楚拱手相让,很多矛头都指向了陪同索额图前去谈判,负责翻译的两个传教士,有的说法是这两人私下收受沙俄贿赂,将己方底线告知沙俄,这才令索额图在谈判过程中处处被沙俄压制,最终不得不做出让步,至于这个说法是不是真的,小编就不知道了,不知各位又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呢?
最近,在中蒙边境地带传来了一个好消息——中蒙之间第二条跨境铁路正式开工。
这条铁路终于动工了!
5月14日,中蒙边境的挖掘机轰隆隆响起来。这条从中国甘其毛都口岸通到蒙古国嘎舒苏海图的铁路,别看总长不到十公里,背后可是藏着两国近二十年的拉扯。说白了,这就是一条专门运煤的铁路,每年能把3000万吨蒙古焦煤运到中国。要知道,蒙古90%的出口全靠矿产品,但过去只能靠卡车运煤,堵车堵到司机能在戈壁滩上打扑克。
十公里铁路为啥拖了18年?
2007年就有工程师拿着图纸找蒙古谈,结果卡在三个死结上:
1.煤矿老板拦路:蒙古最大的塔温陶勒盖煤矿被私人公司把持,谁都不愿让铁路抢了卡车运输的生意。这些公司光靠收过路费就能躺着赚钱。
2.铁轨宽度打架:中国用国际标准铁轨,蒙古用俄罗斯宽轨。两边为这事扯皮,最后想出妙招——在边境建换装场,火车到站直接换车轮。
3.有人背后使绊子:蒙古总想着找美国、日本当“第三个朋友”,结果人家光开空头支票。有外媒爆料,某些国家怕中蒙走太近,故意在谈判时挑拨离间。
蒙古总理突然想通了
开工仪式上,蒙古总理奥云额尔登说了大实话:“以前我们总想着找别人帮忙,结果发现还是中国靠谱。”这话不假,中国现在既是蒙古最大买家,又是最大投资方。去年蒙古卖出去的8000多万吨煤,八成进了中国炉子。
铁路修通后,运煤时间能从三天缩到三小时,成本砍掉一半。最爽的是内蒙古老乡,口岸通关能力直接翻倍,搞物流的、开饭店的、修车铺的都能跟着沾光。
卡脖子路变黄金路
这条铁路就像捅破窗户纸的那根手指。蒙古终于明白,与其被外人忽悠,不如踏实跟邻居做生意。今年内蒙古要砸371亿搞口岸建设,计划三年内让边境货运量冲到1.3亿吨。眼下蒙古还在跟中国谈铜矿合作,眼看着又要多几条生财之道。
戈壁滩上的风还在刮,但火车汽笛声马上就要盖过卡车的轰鸣。这条等了18年的铁路,不仅拉近了中蒙距离,更给那些总想挑拨离间的人上了堂现实课——过日子还得靠真朋友。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小程序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拓展客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