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详细

古人是怎么学会使用青铜器的?出土商代青铜器说明,古代人技术水平、工艺流程具高,是专业制作_百度知 ...

专业小程序设计开发——助力新电商新零售

电话+V:159999-78052,欢迎咨询古代人如何做铜器,[小程序设计与开发],[小程序投流与推广],[小程序后台搭建],[小程序整套源码打包],[为个体及小微企业助力],[电商新零售模式],[小程序运营推广及维护]

一、古人是怎么学会使用青铜器的?

青铜器,又称铜器,在我国的考古学中,主要指先秦时期使用铜或铜锡合金制作的工具、兵器、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礼器以及车马饰、铜镜、带勾、度量衡器等。

我国很早就开始使用天然铜来锻造小件工具或饰物,并随后发明了冶铜技术。冶炼铜的盛具称为坩埚,形状类似头盔,俗称“将军盔”。进一步发展后,坩埚演变为熔炉。人们将冶炼好的铜液倒入预制的陶范中,待冷却后,撤去范模,进行进一步加工。未经掺入其他金属的天然铜和早期冶炼铜称为红银。在铜中加入适量锡,形成锡青铜,通常简称为青铜。含有一定比例锌的称为黄铜,含有一定比例镍的称为白铜。

我国的青铜器在形制纹饰上精美绝伦,在世界工艺史上极为罕见。许多青铜器上铸有铭文,这些铭文,也称金文或钟鼎文,记录了古代青铜器主人的祭典、征战、赏赐、盟誓等内容,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新石器时代,我国已经出现了包括红铜、青铜和黄铜在内的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时期的二里头文化已经出现了形制复杂的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代,铜铸造技术得到了显著发展,前期以郑州二里岗为代表,器类增多,造型准确,器壁匀薄,器身上饰以粗疏的动物纹或无底纹,很少见到铭文。

商代中后期,青铜器的铸造技术达到了顶峰,器类繁多,造型庄重,花纹繁缛细密。西周时期,铜器在中晚期出现了衰落趋势,器物制作变得轻薄简陋,种类减少,纹饰简化,但长篇铭文却很多,对于研究西周历史具有重要价值。春秋时期,周王室的铸器逐渐减少,而各诸侯国却大量铸造,这一时期铜器工艺的新成就包括嵌红铜与嵌松绿石技术,以及拍印法制作纹饰,错金银术和鸟虫书体的应用。

战国时期,青铜器逐渐趋向日常生活用具发展,如铜镜、带勾、货币、玺印、符节等大量出现,错金银技术的提高,以及狩猎、战争、宴会等人事活动图案的产生,成为这一时期青铜工艺的特点。

二、出土商代青铜器说明,古代人技术水平、工艺流程具高,是专业制作_百度知...

出土商代青铜器说明,古代人技术水平、工艺流程具高,是专业制作

上一期图文我们说到出土的商代青铜器司母戊鼎代表了我国当时的青铜器技术水平,历经5000年,排列在世界之最,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青铜的冶炼和铸造如果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发现青铜器开始算起,到商代晚期也有上千年的历史了。青铜的冶炼和青铜器的铸造在商代是一个最先进的生产部门,它铸造青铜器的工艺水平达到相当惊人的高度。因此留下了大批的青铜器,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精神和文化财富。

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铅的合金,因为这种合金的颜色呈青灰色,铸造出来的器物就称作青铜器。根据对出土的商代青铜器取样进行化学分析,其成分是:前期平均含铜为80.83%,锡为5%,铅为1109%;后期平均含铜为85.9%,锡为11.7%,铅为0.84%,纯铜(红铜)的熔点高(1083摄氏度),加上15%的锡,熔点就会降低(960摄氏度),同时硬度就会增加。商代铸造青铜器就是根据器物的用途来配方冶炼的。如一般的器物含铅量就少(铅、锡作用相同),贵重礼器、兵器和某些实用的工具含锡量就多一些。这里就能看出古人对各种不同金属属性对准确把握,古人的智慧真的让人叹服。

人类从使用红铜器过渡到冶炼铸造青铜器,是经历了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阶段。冶铸青铜开始是用铜矿石加锡矿石或铅矿石,这种方法还处于低级阶段,商代则采用先冶炼出纯铜作主要原料,然后再加锡铅合起来冶炼成青铜,铸造成器。在殷墟的铸铜作坊遗址中,发现一块纯铜,含铜量高达97.2%,证明当时已能用孔雀石(铜矿)冶炼出纯铜,冶炼技术已达到高级阶段。卜辞中有“王其铸黄吕”(《甲》1647,《金》511),有的学者认为“黄吕就是冶炼好的铜料块。”夏朝到商朝,是我国青铜器由初级技术工艺阶段到高级阶段飞跃发展的时期,高含量的纯铜技术再次说明了古人的高超智慧和娴熟技术工艺。

商代冶炼青铜的设备,从发现的遗物来看,前期是用坩埚,在郑州南关外铸造铜遗址中出土有陶质的“大口尊”,内外都涂有草拌泥,内壁粘有铜渣,说明它是熔铜用的坩埚。在殷墟铸铜遗址中发现了一种像古代武将戴的头盔一样的坩埚,考古工作者称它为“将军盔”,这也是熔铜用的,其底部有一个长柄,使用起来比大口尊的埚方便。尤其是要浇铸像司母戊鼎这样的巨型大器,只能用“将军盔”这样的坩埚。在安阳苗圃北地股墟的铸铜遗址中,也发现了熔炉的残壁,炉内壁一面有溶渣,表面粘有木炭和铜渣。商代的青铜器技术的重要设备坩埚的发现,也更加佐证了我国古代先人们的智慧与技术已经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境界。

为何古代宝刀能削铁如泥,科技进步后,现在的刀却做不到了?

江西

武侠小说里,夸赞一把宝刀锋利经常说它能削铁如泥、吹毛断发。

这并不全是小说作者的杜撰,据史料记载,许多著名的宝刀的确能锋利到这种程度。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在科技发展如此迅速的现代,却很少见到这种能削铁如泥的宝刀呢?

难道我们的现代的科技还不如古代吗?这就要先从古代的铁谈起。

一、古代的铁

铁器的历史很长,早在四千多年以前,人类就进入了铁器时代。但是那时的铁器只是作为铜器的附属品而出现的,人们在炼制铜器时会加入氧化铁矿石,炼制结束后会析出少量的铁。

由于当时的工艺不成熟,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还不充分,所以一千多年以后,人类才了解到铁矿石的奥秘,开始普遍使用铁器。

东西方的冶铁工艺成熟于差不多的时期,当时的中国处在春秋时期,大约公元前六世纪。

当时的古籍之中,还记载了铁矿石的出产之地,可见当时的冶铁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即便如此,当时的铁还是与我们现在的铁有很大的区别。

因为纯铁的熔点是1535摄氏度,只有在这个温度下,纯铁才能由固态变为液态。

受古代的生产条件所限,冶铁的最高温度只能达到1200摄氏度,因此古人在冶铁时需要加入硫、磷、硅、锰以及最重要的碳元素。

加入了杂质的铁,熔点可以降低至1150摄氏度,这样才能被炼制成铁器。

当然,加入了杂质的铁器硬度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与我们现代的铁制品媲美的,所以这样的铁才能被古代的宝刀的轻易斩断。

而且加入的木炭越多,需要的冶炼温度越低,铁的质地也就越软。

碳含量大于百分之二的铁合金被称作生铁,是古代人最常用的铁合金。

生铁质地脆硬,甚至不需要精心打造的宝刀,我们每家每户必备的菜刀也能轻易做到削铁如泥。

因为菜刀属于钢铁,碳含量介于百分之零点二至百分之二之间,硬度和韧度都远胜生铁。

二、刀剑铸造技术

按照上文所言,那么我们现在的菜刀是否跟古代的宝刀不相上下呢?

其实并非如此。将最普通的菜刀与古代的宝刀作比,不仅折煞了宝刀的威名,也对不起工匠的辛勤铸造。

我国从春秋时期开始炼铁,到了汉代,已经可以炼出钢铁,而且广泛应用于兵器制造中。

自汉代至明代,我国的冶铁技术一直是世界顶尖水平,因为我国的劳动人民在不断探索中发明了高温炼铁炉,能将冶炼温度提升至1200摄氏度以上,还有能大功率输送空气的风箱,使铁与氧气充分接触,制造出韧性与硬度都非常高的好钢。

除了优良的钢铁原材料外,工匠的铸造工艺也是宝刀得以成型的关键。

汉代的工匠们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经验,领先世界发明了“百炼钢”,通过无数次的捶打将精钢中的杂质一一排除,使其成分均匀分布,大幅度提高钢的韧性,再进行不断地锻造,使其变成锋利无比的兵器。

至于历史上有名的宝刀宝剑,更是万中无一的精品,即使面对现代工艺制造的高级刀具,也毫不逊色。

比如1965年在湖北楚墓群出土的越王勾践剑,长埋地下两千多年不腐不坏,仍然光彩夺目。

考古人员曾测试过它的锋芒,二十余层复印纸一划即破。两千多年前,越王勾践拿着它征讨吴国时,只会更加锋利无匹。

而历史上的著名宝刀比之越王勾践剑也毫不逊色,它们都是在战争中经历生死淬炼而成,斩杀千万人而刀刃不卷,绝非凡铁可比。

三、刀的沿革

刀做为武器出现得很早,但是真正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武器刀,直到汉代才出现,它的名字叫环首刀。

环首刀经过反复捶打和淬炼制成,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杀伤力最大的冷兵器。

在环首刀出现之前,汉朝军队最常用的兵器是汉剑。剑作为兵刃,不适合马上作战,也不适合用力劈砍,用力过猛还容易折断,而使用刀就能很好地克服这些缺点。

当时汉朝和匈奴连年大战,一柄有力的兵刃对战争胜负具有决定性作用。汉剑的缺点渐渐暴露之后,环首刀应运而生。

环首刀能够单手持握,适合劈砍,不易折断,在战场上无往而不胜。正是凭着环首刀的锋利,汉朝才能将匈奴打败,维护了国家的大一统。

由于环首刀作战能力极强,所以后世一直沿用这种刀,但是这种刀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到了唐代,唐人在汉代环首刀的基础上对刀具进行了改良,去掉了刀柄上的圆环,改名横刀。

不同于环首刀用于上阵杀敌,唐横刀多用作宫廷佩刀。横刀的长度比环首刀稍短,刀身较直,适合皇宫的巡查卫队日常佩戴。地方官府的衙役,也多佩戴这种刀。

虽然唐横刀多用于日常巡逻,但它的威力仍然不可小觑。

公元663年,唐朝曾与倭国爆发过一场海战。

倭国是海上国家,战船众多,擅长水战。而唐朝军队很少进行海战,军队人数和战船数目都远低于倭国。

但是凭借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冷兵器——唐横刀,一万唐军将四万倭军打得丢盔卸甲,此战之后,倭国对唐朝心悦诚服,派遣大批遣唐使来到唐朝学习。

他们学习的内容五花八门,无所不包,其中当然也包括将他们打得大败的唐横刀。后来他们将唐横刀进行改良,逐渐形成今天常见的日本武士刀。

两者的区别在于唐横刀直来直去,连刀刃都是笔直的。而日本刀的刀刃部分则带有弧度。两者虽然具有很深的历史渊源,但也很好区分。

结语

我国历史悠久,刀具的制作史也源远流长。从春秋时期开始制作铁制兵器到汉代出现环首刀,我国的制刀工艺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也正是凭借着高超的工艺制成的宝刀,才能做到战无不胜,四夷宾服。而刀中的佼佼者——凝结着无数工艺和工匠汗水的宝刀,削铁如泥、吹毛断发也不在话下。

进入热兵器时代,虽然刀做为武器的效果不再显著,但我们会永远铭记先辈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精神。

【WINDRISES MINIPROGRAM PROMOTION】尊享直接对接老板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小程序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拓展客户的问题

古代人如何做铜器
发布人:q643828419 发布时间:2024-11-1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