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详细

衣料用液体洗涤剂和洗衣液执行标准,荧光增白剂,你真的了解吗

专业小程序设计开发——助力新电商新零售

电话+V:159999-78052,欢迎咨询纺织品荧光增白剂限量标准,[小程序设计与开发],[小程序投流与推广],[小程序后台搭建],[小程序整套源码打包],[为个体及小微企业助力],[电商新零售模式],[小程序运营推广及维护]

一、衣料用液体洗涤剂和洗衣液执行标准

衣料用液体洗涤剂和洗衣液的执行标准如下:

1.稳定性:要求在40℃±2℃恒温24小时不分层,-5℃±2℃恒温24小时,恢复到15℃~25℃不分层,无沉淀。这个指标主要是考察产品的稳定性能和贮藏性能。

2.表面活性剂:要求阴离子型洗涤剂的表面活性剂含量不低于15%,非离子洗涤剂的表面活性剂含量不低于10%。这个指标是考核洗涤剂中表面活性剂的含量。

3.pH值:合格的洗衣液产品pH值规定在5.5~8.0这个范围。如果pH偏高,就会对纺织品的颜色产生影响,尤其是对深色产品而言。

4.去污力:这是洗涤剂最主要的性能指标,是洗涤剂中表面活性剂的体现。合格的洗衣液产品去污力应达到国家标准GB/T13171规定的去污指数等级A1级。

5.荧光增白剂:合格的洗衣液产品,对于内衣和夏季浅色衣物洗涤剂的荧光增白剂应不大于20mg/kg,对于其他衣物洗涤剂,荧光增白剂应不大于30mg/kg。

6.活氧性漂白剂:用于白色衣物,可以去除顽固污渍。但使用时需注意,使用过程中要避免与皮肤接触,用后要彻底清洗。

7.稠度:过高或过低的稠度都会影响使用效果。一般国家推荐的比例是3~5%。

8.包装标志:产品包装上必须有注明产品名称、净含量、企业名称、厂址、执行标准、生产日期及保质期、商标、成分表等标志和字样。

二、洗衣液有荧光剂对身体有危害吗

解答:荧光增白剂是否有害?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什么是荧光增白剂

一、什么是荧光增白剂,荧光增白剂的作用是什么

荧光增白剂(FluorescentWhiteningAgent,FWA)或称光学增白剂(Optical

Brightener)是一种具有很高量子效率的化合物,在百万至十万分之一量级即

可对本白色或白色的基质(如纺织品、纸张、塑料、涂料)有效地增白。它

能够吸收波长340-380nm左右的紫外光,发射出波长400-450nm左右的蓝光,

可有效地弥补白色物质因蓝光缺损而造成的泛黄,在视觉上显著提高白色物

质的白度以及亮度。荧光增白剂本身呈无色或浅黄(绿)色,在国内外被广

泛地应用于造纸、纺织、合成洗涤剂以及塑料、涂料等行业。已经工业化生

产的荧光增白剂有15种基本结构类型,近400个化学结构。

二、我国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的相关标准

目前我国关于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的标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8年3月12

日发布,2008年9月1日实施的行业标准《洗涤剂用荧光增

白剂》(QB/T2953-2008),标准规定了适用于生产各种织物用洗涤剂时所添

加的荧光增白剂,明确指出了可用于生产织物洗涤剂的荧光增白剂的种类,

为:“二苯乙烯基联苯类”和“双三嗪氨基二苯乙烯类”。最具代表性的是:CBS

(染料索引C.I.F.B.351)和33#(染料索引C.I.F.B.71),在国际上,CBS称为:

FWA-5,33#称为:FWA-1。

二苯乙烯基联苯类荧光增白剂分子结构通式如下:

双三嗪氨基二苯乙烯类荧光增白剂分子结构通式如下:

值得说明的是:标准的制定是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化法》,依据大量的试

验数据和研究成果,并结合了相关标准及国内外研究结果,经过反复多次征

求意见,按严格的制定程序完成的。国家的标准是科学的、严肃的、具有法

律效力的。

三、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33#、CBS)的安全性

1、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的安全性评估研究

以欧洲化学工业协会(CEFIC)和欧洲肥皂洗涤剂协会(AISE)为中心,

从1999年启动了“家用清洁产品成分的人类以及环境风险评估(HERA)”

项目,于2003年完成了对衣物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FWA-5,即CBS)及

2004年完成了对衣物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FWA-1,即33#)详细的安全性评

价和风险评估。评估结论表明:衣物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在洗涤剂中长期使

用是安全的,不会对人体和环境有负面影响。日本肥皂洗涤剂工业协会

(JSDA)在2007年10月发布了《荧光增白剂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影响的风险

评估结果》报告,其结论是:衣物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对人体与环境都是安

全的。从1970年代开始,我国许多研究者也对荧光增白剂做了大量的学术研究,

发表了相关的学术论文。原轻工业部委托全国日用化学工业科技情报站

出版了《合成洗涤剂有毒吗?》的单行本,也论述并肯定了洗涤剂用荧光增

白剂的安全性。

2、风险评估结果

化学物质安全性的风险评估,是在化学物质的危害性评价和人或环境生

物的接触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的。

(1)对人体:人体对洗涤剂中33#和CBS的接触,考虑了消费者两种可

能的接触情况,包括洗涤衣物通过皮肤直接接触和衣物中残留物质的间接接

触。洗涤剂中33#和CBS的最大加入量为0.3%-0.4%。从毒理学试验的结果

得出“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然后通过比较“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

与“接触量”可定性其安全性。

对于33#,根据急性毒性试验,经口给药的半数致死量(LD50)大于

5000mg/kg体重,经皮LD50大于2000mg/kg体重,急性毒性属实际无毒级。

在大鼠慢性毒性试验(整个生命期喂饲给药)中,在最高剂量(雄性大鼠

524mg/kg体重/天,雌性791mg/kg体重/天)下没有观察到有害作用。

在为期4天的1%溶液的斑贴试验中未观察到刺激性。皮肤致敏和光毒

性为阴性,也未观察到遗传毒性、致癌性及生殖和发育毒性。同时,从构效

关系分析及人类雌激素受体的结合试验未发现33#具有与雌激素受体的结合

作用。

生物体内毒物动力学的研究结果显示,33#在合成洗涤剂水溶液中几乎不

透过皮肤,灌胃给药时,24小时内33#几乎全部通过粪便排泄。

对于CBS,急性毒性试验的半数致死量(LD50),经口和经皮给药都大

于5000mg/kg体重,急性毒性属实际无毒级。大鼠慢性毒性试验(整个生命

期喂饲给药)中,在最高剂量(雄性190mg/kg体重/天,雌性226mg/kg体重

/天)下没有观察到有害作用。

1%溶液未发现对眼的刺激性,未发现皮肤腐蚀性/刺激性。皮肤致敏和

遗传毒性为阴性,未发现生殖和发育毒性,也未发现与雌激素受体结合作用。

CBS的经皮吸收率很低,经口灌胃给药后,几乎都经粪便排泄。基于可能的

洗涤剂接触情况,接触评定结果表明,人体接触33#和CBS

的总量小于3.02ug/kg体重/天。经口给药“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即上述

“在大鼠慢性毒性试验中的最高剂量”)与评估的消费者“接触量”之比,33#

为173509,CBS为62914。这是一个很大的安全范围,能够涵盖毒理学数据

库以及外推中的所有的不确定性。据此可以得出:衣用洗涤剂中使用33#和

CBS对于消费者是安全的。

据公开科技期刊文献报道,荧光增白剂的使用已有40多年,国内外流行

病学长期观察研究,均未发现使用后造成伤害的案例,这表明荧光增白剂的

使用过程是安全的。一个特别极端的例子,荧光增白剂生产厂家的工人与荧

光增白剂接触是最密切的,而且接触的浓度最高。调查结果显示,当年上海

合成洗涤剂三厂生产荧光增白剂期间,先后有58人在车间工作过(其中工作

十年以上的有12人),均没有发现接触荧光增白剂引发的皮肤病或肿瘤等。

(2)对环境:有关衣用洗涤剂33#和CBS对环境的影响,其生活污水经

一次一般处理后,荧光增白剂即可减少95%以上。在水系光照条件下CBS

类荧光增白剂半衰期仅有48分钟,33#类荧光增白剂的半衰期也只有3小时,

它们均容易被生物降解,在水系中荧光增白剂的含量不会超过ppb级(10-9g),

可排除增白剂在土壤和水域中积累的可能性。

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是水溶性的,被鱼类食入后,不会滞留在生物组织

和器宫中。实验研究表明,鱼类即便在高浓度荧光增白剂条件下生活一段时

间后,脱离这一环境两天,其体内荧光增白剂含量就只有痕量(<100ppb)。

因此常规生活用量根本不会造成荧光增白剂在鱼类体内蓄积。

以上的环境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衣物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易于降解,

对环境是友好的。

结论:根据现有的资料可以得出结论:衣物洗涤剂中加入的33#和CBS荧光增

白剂,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都很低,不会在体内蓄积,无致突变性及致癌性,

无生殖和发育毒性,对皮肤无刺激性、也不会导致皮肤过敏。它们在环境中

易于降解,对环境是友好的。因此,加入33#和CBS荧光增白剂的衣物洗涤

荧光增白剂,你真的了解吗

2021-01-05 12:51·光明网

近年来,人们发现荧光增白剂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害处,含有荧光增白剂的化妆品一时间引起广泛关注。那么,荧光增白剂真的那么可怕吗?

荧光增白剂是什么

我们不妨先来认识一下荧光增白剂。它是一类荧光染料,在染料索引(ColourIndex,简称C.I.)中属于单独的类别。荧光增白剂的分子结构主要由一个含芳环的连续共轭体系和一个或多个取代基组成,特殊的化学结构使其能吸收光线中肉眼看不见的紫外线,再激发出肉眼可见的荧光(通常为蓝色或蓝紫色),这种荧光能弥补带有微黄色的白色物体反射光中蓝色光的缺失,使蓝色波段的反射光得到增强,让肉眼看到白色物体的白度和亮度都有所提高,彩色物体的鲜艳度更加明亮悦目。荧光增白剂的这一特性成就了其在纺织品、纸张、洗涤用品、塑料等领域的飞速发展,并被认为是20世纪后期染料界的三大成就之一。

目前,全世界生产的荧光增白剂有15种以上的结构类型,商品化的荧光增白剂超过1000种。根据结构的不同,荧光增白剂可分为二苯乙烯型、苯并噁唑型、吡唑啉型、香豆素型、萘酰亚胺型和其他类型。其中,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是发展最迅猛的一个分支。

荧光增白剂的安全性与其结构密切相关,不能一概而论。不同工业领域对荧光增白剂的使用有明确要求,消费者大可不必一听到荧光增白剂就认为是不安全的。例如,《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QB/T2953-2008)规定生产各种衣料用洗涤剂时可以添加二苯乙烯基联苯类和双三嗪氨基二苯乙烯类荧光增白剂。

早在1999年,欧洲化学工业委员会(CEFIC)和欧盟洗涤剂协会(A.I.S.E)就启动了“欧洲家用清洁产品成分的人类以及环境风险评估”(HERA)项目,并完成了荧光增白剂71等衣物洗涤剂常用的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的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结论是不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我国食品行业规定,食品及其相关产品加工中严禁人为添加荧光增白剂。不过,由于一些天然植物原料如竹子等本身含有荧光物质,因此可能不可避免地将微量荧光物质带入包装材料,但应严格控制其残留。

哪类化妆品易含荧光增白剂

受近年来部分媒体报道的化妆品中荧光增白剂安全性问题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这一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欧盟化妆品原料数据库中能够查到的荧光增白剂包括荧光增白剂184、荧光增白剂230、荧光增白剂236、荧光增白剂264、荧光增白剂351、荧光增白剂367、荧光增白剂393等,说明这些原料有可能已经应用到化妆品中。其中,荧光增白剂351已收录于我国《已使用化妆品原料名称目录》(2015年版)。

荧光增白剂有可能应用在膏、霜、乳液、指甲油、面膜等产品中,使得加入后的化妆品外观显得更加洁白、晶莹剔透。由于荧光增白剂以改善产品外观为主,因此在化妆品中的使用并非必要,也不普遍,且用量不会太大。部分媒体报道的化妆品检出荧光增白剂的问题集中在面膜类产品。主要原因是无纺布等面膜载体中添加了荧光增白剂或以天然植物纤维为原料的载体本身含荧光物质。我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规定,直接接触化妆品的包装材料应当安全,不得与化妆品发生反应,不得迁移或释放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有毒有害物质。

那么,载体中使用或含有荧光增白剂的面膜到底安不安全呢?这要结合产品特性进行科学的安全性评估。具体到面膜,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载体使用或含有的荧光增白剂是否安全;在面膜的使用过程中荧光增白剂是否会从载体中迁移出来并附着到皮肤表面;按使用方式会有多少残留在皮肤上,是否会被皮肤吸收,吸收后在人体内有没有蓄积性等。

根据现有认知,荧光增白剂迁移的研究报道很少,我们无法知晓荧光增白剂会不会从面膜载体中迁移出来,但荧光增白剂很难通过皮肤吸收(除非皮肤有伤口,正常的屏障功能被破坏),因此即便有少量迁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微乎其微。科学实验表明,皮肤如果有伤口,荧光增白剂会通过伤口与人体中的蛋白质结合,阻碍伤口愈合。因此,皮肤在破损的情况下不建议使用可能含有荧光增白剂的化妆品。

如何检测化妆品中的荧光增白剂

一说到荧光增白剂的检测,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用验钞机照射,这是紫外灯法。由于荧光增白剂的原理是紫外光激发出的蓝光中和黄光,所以采用紫外灯直接照射看物体是否发出蓝色荧光,可以判断是否含有荧光增白剂。这种方法非常简单,普通消费者也能使用,但也有一定局限性。因为该方法只能告诉你产品有“荧光”现象,并不能证明肯定添加了荧光增白剂,更不能证明添加了什么、含量是多少。当然,对于普通消费者避免买到含荧光物质的产品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第二种方法是紫外分光光度法,需要专业的仪器设备。通过测定不同的荧光增白剂吸收的光量,与标准品比较确定其含量。该方法能够准确测定荧光增白剂的含量,前提是要知道使用的是什么荧光增白剂。该方法所用设备便宜、操作简单,可以在企业用于产品检测,但化妆品基质非常复杂,很容易有干扰,用于未知产品的检测风险很大,不宜推广。

第三种方法是分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根据荧光增白剂反射的光强和波长确定其种类和含量,但测定前需要将荧光增白剂从产品中分离出来,因此和第二种方法一样,不太适合基质复杂的化妆品,更适合用来确定原材料使用的荧光增白剂种类。

第四种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将提前处理过的样品经色谱分离后,利用适宜的检测器检测,并根据对应的荧光增白剂标准品准确定量。该方法检测成本较高,适合在专业的检验机构用于复杂基质中特定荧光增白剂的准确定量,但如果使用常规的紫外或荧光检测器,想测定未知荧光增白剂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使用质谱检测器则能够同时实现荧光增白剂的分离、定性和定量,且仪器灵敏度很高,非常适合复杂基质中未知荧光增白剂的定性确证及定量分析。

综上所述,化妆品中含有荧光增白剂的概率极低,且即便含有荧光增白剂的产品,也并非一定不安全,在正常使用剂量下都是安全的,消费者还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作者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朱英)

来源:中国医药报

【WINDRISES MINIPROGRAM PROMOTION】尊享直接对接老板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小程序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拓展客户的问题

纺织品荧光增白剂限量标准
发布人:q41567564 发布时间:2025-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