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V:159999-78052,欢迎咨询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原赣南纺织厂,[小程序设计与开发],[小程序投流与推广],[小程序后台搭建],[小程序整套源码打包],[为个体及小微企业助力],[电商新零售模式],[小程序运营推广及维护]
赣南,即赣州市,原为赣州地区,坐落在中国江西省的南部。它的行政、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位于章贡区,即昔日的县级赣州市。该地区拥有广阔的土地面积,总计394万公顷,其中人口总数为900万,常住人口为850万。赣南下辖19个县(市、区),地形多样,山地占据了总面积的99%,适合种植水果的区域达30多万公顷。
在语言方面,赣南居民主要以汉族为主,占比高达99%以上。方言特色鲜明,包括赣州话,属于西南官话,主要在城区和信丰县城通行。同时,客家话也有其独特的地位,分为客语宁龙片和于桂片两个分支。赣南与闽、粤、港、台地区有着深厚的亲缘、人缘和地缘联系,这些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历史悠久且持续稳定。
赣南,即江西南部,由于江西南部绝大部分隶属于赣州市,所以赣南基本等同于赣州,赣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赣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江西南大门,被誉为“宋代历史博物馆”。赣南人文荟萃,文化底蕴丰厚,五千年前就有先民生息繁衍。该地区具有浓厚的客家文化,建有“客家文化城”,全境通行客家话和赣州话。同时,赣南地区还是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
赣南18县是:章贡区、南康区、赣县区、大余县、上犹县、崇义县、信丰县、定南县、全南县、安远县、宁都县、于都县、兴国县、会昌县、石城县、寻乌县、瑞金市、龙南市。赣南是江西省南部区域的地理简称,主要由地级赣州市下辖的3个市辖区、13个县、2个县级市组成。
赣南的由来赣南形成行政区的历史悠久。三国·吴嘉禾五年(236)设置相当于市一级的行政机构——庐陵南部都尉。宋代分设南安、赣州两个政区,简称“南赣”。又因地处赣江上游、江西南部,并于清康熙年间和民国初先后置分巡赣南道和赣南道,亦俗称“赣南”。
赣南有着“江南宋城”、“红色故都”、“客家摇篮”、“客家原乡”的美誉,作为中国三大客家聚集地之一,与梅州、惠州、汀州并成为“客家四州”之一,具有浓厚的客家文化,保存有600余座客家围屋,并建有客家文化城、客家博物馆等,居民通用赣南客家语。
赣南的气候环境赣南属中亚热带南缘,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8.9℃,年平均无霜期287天,年平均降雨量1605mm,年日照时数为1813小时,且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宽皮柑桔和橙类的生长。富含各种微量元素的山地土质造就了赣南的公有制品质,是赣南发展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赣南无工业污染,生态环境优越,在栽培实践中已探索出一条“猪-沼-果”的生态模式,是生产无公害水果的天然地带。
赣南的特产赣南脐橙、于都烧卷子、禾丰珍珠粉、沙地板鸭、梓山酱油、会昌酱干、龙南板栗、南康甜柚、寻乌蜜桔、兴国灰鹅、赣州蜜饯、湖江蜜枣、上犹绿茶、客家糯米酒、豆巴子、龙南紫皮大蒜、信丰红瓜子、信丰萝卜干、南安板鸭、宁都肉丸、赣州苦瓜酒、酸枣糕、龙归茶。另外还有斋婆柚、上犹石鱼、包米果、九层皮、玉兰片、毛尖茶、桂鱼丝、竹笋干、五香麻鸡、美味鸡、多味花生、野生蕨菜、银杏精茶、花菇、通心米粉、豆干、红薯干、百禽腊鹅、梦里香红瓜子、小布岩茶、龙南恒泰香脆花生、茶树菇、莲子、阳埠腐竹、恒泰花生、黄元米果、汗头菜等。
赣州市简介赣州,简称“虔”,别称虔城、赣南,江西省辖地级市、省域副中心城市,江西省的南大门。赣州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属亚热带丘陵山区湿润季风气候,地形以山地、丘陵、盆地为主,章江、贡江在赣州合流为赣江。
赣州是国家Ⅱ型大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拥有4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个综合保税区。赣州钨与稀土资源丰富,是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赣州是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赣州都市区是江西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都市区。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金秋时节,赣南大地橙黄橘绿、稻香四溢,丰收的气息扑面而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省赣州市全力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加快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走过了红土蝶变、振兴发展的十年。
十年来,赣州综合经济实力从全国城市第108位前进到第65位,城镇化率从39.34%提高到56.35%,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突破200平方公里,人口突破200万,老区山区发生巨大变化,正在蝶变成为工业强市、开放高地、创业之州、区域中心、文化名城。
产业发展集优成势
9月28日,作为赣州千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中的佼佼者——赣州逸豪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这是赣州市章贡区培育的首家境内上市企业,也是赣州首家A股上市的电子信息企业。
十年来,赣州坚持主攻工业,扎实推进工业倍增升级行动,大力实施产业链链长制,聚点成链、聚链成群,特色产业集群蓬勃发展。
现代家居、有色金属和新材料、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食品医药等“1+5+N”产业集群迅速壮大,培育了4个千亿产业集群,以及全球第一大稀土磁材工厂金力永磁、全球技术领先的三元软包动力锂电池企业孚能科技等龙头企业。南康家具产业蜕变成江西省五星级产业集群,南康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实木家具制造基地。2021年,全市主导产业实现规模以上营收397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营收比重超80%。
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平台“硬支撑”。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稀土功能创新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十年来,一批国家级平台相继落户,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和中国稀土集团总部也落户赣州,为赣州产业发展提供平台支撑。
深化改革走深走实
10月1日,一趟满载50个集装箱大柜的汽车出口专列从赣州国际陆港驶出。赣州国际陆港是老区深化改革、先行先试的实战成果,是全国内陆第一个进口木材直通口岸,解决了南康家具进口木材的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赣州坚持把改革作为“关键一招”,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权,纵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破除制约振兴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在推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实践中,先后出台712个改革文件,谋划实施1438项改革举措,开展省级以上试点示范200余项。
近日,定南大华新材料资源有限公司的100万元电价补贴和2300万元留抵退税等惠企资金,通过“亲清赣商”掌上兑现平台实现“一键直达”、不见面办理。目前,“亲清赣商”平台共上线惠企政策1004项,86亿元惠企资金已直达企业。
全面对标粤港澳大湾区优化营商环境,赣州打出“全产业一链办”、工程建设项目“一站式集成”审批、“市县同权”、企业“安静生产期”等改革组合拳,持续打响“干就赣好”品牌。
如今,深赣对口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赣州国际陆港班列覆盖中亚五国及欧洲20多个国家,吉利科技、格力电器、富士康等一批龙头企业纷纷落户,赣州正加速成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
城乡面貌亮丽多姿
漫山放绿,茶叶飘香,龙南市虔心小镇已发展成为生机盎然的旅游休闲景区。位于章贡区的赣南纺织厂红砖厂房,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后植入各种业态,成为充满文艺气息的热门打卡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赣州着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昌赣高铁、赣深高铁相继通车,赣州黄金机场升格为国际空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702公里、占全省1/4,实现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客车,赣州成为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瑞金电厂、信丰电厂一期建成投运,实现500千伏电网输入“双环网、双通道”、220千伏变电站县县全覆盖的历史性突破。
城市加快扩容提质。章贡区示范争先,南康、赣县撤市(县)设区加速跨越发展,赣州经开区处处涌动发展的活力,赣州蓉江新区朝着智慧“未来之城”大步迈进。中心城区倾力打造教育、科研创新、金融、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医疗养老“六大区域中心”,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力。十年来,赣州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和人口均翻了一番,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十三五”时期,赣州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补齐教育、医疗、养老等短板。改扩建城乡学校5821所,校舍面积增长68.8%;实施医疗项目2998个,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6.7张、增长147%;新增养老机构34个,总床位达5.7万张、增长46.2%。
围绕加快建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全域创建富硒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兴国、宁都、会昌、上犹、瑞金、石城、崇义、大余、全南、信丰、安远等地大力发展脐橙、蔬菜、油茶等绿色农业产业,实现生态惠民富民。如今,赣南蔬菜进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赣南脐橙、赣南油茶种植面积分别达175万亩、306万亩,年产脐橙、茶油分别为150万吨、4.89万吨。
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废弃稀土矿山治理,走出一条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赣州路径,良好生态环境成为老区人民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十年来,赣南老区实现历史性飞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1倍,2021年,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新征程,再出发。赣南儿女感恩奋进、乘势而上,以“老区不老、风华正茂”的奋进姿态,全力推进新时代赣南老区振兴发展,接续书写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壮丽诗篇。
数据来源:中共赣州市委宣传部《人民日报》(2022年10月15日15版)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小程序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拓展客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