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详细

自行车实心胎的真实感受,换胎如换车!9岁ModelS更换EV胎自驾京沪能耗实测

专业小程序设计开发——助力新电商新零售

电话+V:159999-78052,欢迎咨询外胎更换后体验,[小程序设计与开发],[小程序投流与推广],[小程序后台搭建],[小程序整套源码打包],[为个体及小微企业助力],[电商新零售模式],[小程序运营推广及维护]

一、自行车实心胎的真实感受

本人几乎天天自行车通勤,上半年通勤了5200公里,有段时间扎胎多了,于是想换个实心胎试试,以前也没试过。于是就买了回来。几十块钱一对。好家伙比外胎还便宜。由于有多年的扒胎经验,没有评论区说的那么难装。需要用扎带或者魔术带来固定就很快,用塑料的撬胎棒就干进去了。一开始我比较担心的是实心胎的重量问题,因为评论区都说重的一批。后来我用阿基米德的杠杠原理大概称了一下,和外胎+内胎的重量差不多。最重点的来了,实际骑行体验。装好之后马上下楼干一波,后面又接着通勤了两天,很可惜体验非常的拉夸。首先从硬度来说,和85的胎压差不多,不是很软。但是有个致命的问题,就是胎和车圈咬合的不是很紧。当摇车幅度特别大的时候,会感觉有一边轮胎要翻出来了,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其次就是加速,一脚下去,说实话,这个延迟感就好像穿着大棉袄游泳一样,加速非常狗屎,感觉轮组的力量没有很好的传到地面上。第三就是巡航,同样的路段同样的心率,巡航速度要掉5到6,因为每天通勤,这路段的输出自己还是挺清楚的。第四就是滚阻,上班路上有个长下坡,以前溜车到坡底能有40的速度,实心胎只有33左右,总体来说,就是要用力踩,脚停了车就快停了。还有这个舒适度,一直骑公路车,所以没有评论说的那么颠死个人的感觉,但是过小坑小洞时,这缓冲是比开口胎来的硬。最后提点建议,如果是用来通勤,而且距离不超过10km的可以考虑,换实心胎可能只会让你慢10分钟,但是省心不需要怕扎胎,不需要带补胎工具备胎和打气筒了。速度在20以下的话和开口胎差不多的输出,但当想要加速到24的话,那比开口胎骑33还累。

二、xtc800外胎可以换27.5×2.1的外胎吗

更换捷安特XTC800外胎时,轮胎尺寸的选择至关重要。轮胎尺寸通常以胎壁上的标记为准,例如捷安特XTC800的外胎尺寸为25*9/125。如果要更换为27.5×2.1的外胎,首要条件是新胎的胎壁尺寸需与原车胎一致,以确保安装的适配性。


车况的好坏并非单纯由轮胎磨损决定,还涉及牙盘和飞轮的状况。若车辆状况良好,即使更换新的25*95建大外胎,成本也不会显著增加。捷安特XTC800作为一款入门级山地自行车,采用快拆轮组设计,更换轮胎需要先拆下轮组,释放轮胎气压,然后用撬胎棒卸下旧胎,再安装新胎。在这个过程中,内胎的兼容性也需注意,通常35的内胎规格不包括6,但差异不大,勉强使用可能会影响骑行,可能会有少许褶皱。因此,更换时要确保内胎与新胎匹配。


总的来说,只要选择合适的25寸外胎,如GiantQUICKSANDPLUS25X160TPI,这款外胎的胎宽为160,胎纹粗细为160,是适合XTC800的备选之一。只要尺寸正确,更换外胎不仅不会对车况造成太大影响,还能提升骑行体验。

换胎如换车!9岁ModelS更换EV胎自驾京沪能耗实测

2024-05-24 17:49·驾仕派


上次写这辆2015款特斯拉ModelS还是近五年前,那时候我头一次开这部车完成了一趟往返2000多公里的长途。如今,时过境迁,开长途已是家常便饭,我这台理论上的蓝牌“短腿”旧车,带着稍微衰减的电池和新车也不过450公里的NEDC续航,仍然完成了例如5000公里刷完京港澳高速这样奇怪的成就。


不变的是,市面上各式新车试来试去,没有任何一辆能彻底打动我去下决心把这部旧车换掉——除了续航更长空悬更软这些普遍元素之外,没有任何一辆车具备当年ModelS那种压轴感,总让人觉得当下的光鲜,在买单提车三年之内就会被后来者衬托得灰头土脸。


既然续航有限是目前我对这辆车最大的不满,在犹豫了两年之后,我终于还是决定对原厂轮胎下手,看看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在过去的十年间,无论是性能车在纽北的圈速,还是纯电车型普通的续航提升,不断进步的轮胎配方都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在一些品牌的车型选配器当中,可以直观看到轮毂和轮胎对续航的影响,虽然采用的是综合工况口径,最终的数值差距在10%左右(比如ET5T20寸五辐轮圈+米其林低滚阻轮胎的续航预计为530公里,而同款轮圈+倍耐力运动轮胎的续航预计仅为475公里),但是万一高速工况下能够产生更大的区别呢?


之所以对换胎一直犹豫,也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虽然网上的普遍说法是5年左右,6-8万公里就需要换,但我这套前生产日期15年约8万公里,后生产日期17年约6万公里(之前扎过胎)的固特异RS-A2原厂胎,从胎纹深度看,起码都还有一半寿命(也不知道美国人面对的都是怎样恶劣的使用环境,同款轮胎到了他们的电商评论区,动辄就是2.5万英里/4万公里就磨损到更换极限了)。


另外,是国内的轮胎供应,可能由于认证流程原因,从国际大品牌的中国和美国/欧洲官网对比来看,是种类偏少,更新略慢的。例如固特异在2024年初就发布了第二代ElectircDrive电动车专用胎,而在国内官网和朋友圈广告投放中,ElectricDrive一代仍然是作为新品在重点推广。


线下渠道则更加抽象,为我推荐了早在2014年推出,属于2018年左右特斯拉标配的EagleTouring系列——它确实比我车上的RS-A2要新那么一点点,在当年也算是为电动车做过优化的静音+低滚阻轮胎,但确实从与时俱进的角度上来看,还是有点跟不上时代了。


上图为原配RSA2花纹在固特异美国官网的评论区,评价倒是不错,但最早的评论是11年前……真的是很远古了。



同样的官网对EagleTouring的评论,最早出现在7年前,四年的技术进步,第一代有特斯拉T0/T1厂标,算得上是为电动车专门优化的轮胎,评价就稍微有点……惨,主要也是认为不耐磨。


由于中国市场上,全球大牌轮胎产品种类不够丰富,这也带来了一个衍生问题,就是权威的评测数据缺失——国外有不少轮胎评测网站会进行各种轮胎大横评,但其中的品种往国内根本买不到,而国内的轮胎评测经常是一对一,或者根本只给出主观评价和个别数据,却不提供明确的参考对比。各家的新能源专用轮胎在国内网络宣传中,都类似地宣称了比“传统产品”或“典型竞品”提升若干滚阻和静音参数,但对比的对象,基本都是匿名的。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特斯拉后驱原厂匹配的属于四季轮胎——纹路比普遍的夏季胎复杂一点,带allseason或者M+S(泥地雪地)字样,温暖干地性能不如夏季胎(当年阿尔法罗密欧因为这个事情被喷过),但在冬季更安全一些。


夏季胎冬季会变硬,据说暴露在零下15度以下,则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但对于不想为冬天另备一套轮胎的用户来说(目前我只给沃尔沃安排了一套带雪花三峰标志的AT作为冬胎使用),四季胎的选择确实太少了,针对EV优化的四季胎——可以说是几乎没有。


只能安慰自己,换完长续航夏胎之后,冬天不停户外,真下雪了就不开这部车;再或者安慰自己——夏胎也许这些年配方进步很大,以至于各大厂商都不怎么推四季胎了吧。


然而,虽然外观上原配轮胎磨损情况并没有达到非换不可的标准,主观使用感受上还是感受到有些偏硬抓地力下降、噪音和电耗提升的现象。同时我也真的非常好奇,从完全没有针对电动车进行优化(在ModelS定型的年代也根本没有这个概念),换到针对电动车进行优化过的轮胎,到底能带来怎样的变化?


在介绍我的研究历程流水账之前,首先明确一点——大概率没有花钱的不是,对比应当在价位相近的产品之间展开。


前面提到的线下渠道(虽然显然他们对轮胎存货/知识有所欠缺,但我仍然认为他们是北京最好的汽修厂之一)除了带特斯拉T1标志的固特异EagleTouring之外,还提到了一款佳通P10静音棉胎,作为佳通品牌,可能已经是旗舰产品了,但价格只有固特异的一半多一点。


官网说法当然还是老一套:静音出色,能耗提升,总之,没啥信息量。


但用英文搜一下评测,就马上发现了有意思的内容——一家大概率来自佳通老家新加坡的专业工程师,对包括P10在内的三款轮胎进行了解剖,有图有真相。结论就是佳通轮胎更轻,制造工艺容错率更低,有大量节约成本的设计,能带来良好能耗表现和敏感操控的同时,有一定概率“不太耐用”。



有了这个开头,接下来的研究对比,基本上我就只看最大的几家品牌了。


首先落选的大厂是倍耐力,虽然大量的新款轮胎都有针对电动车优化ELECT标识,但在京东天猫都搜不到这些款式,而且大量批发的ELECT标识给人一种只是针对强度进行了优化的感觉,可能只有PZEROE是“真正”的电动车轮胎,而它好像也没有适合我的尺寸。


韩泰和优科豪马同理,韩泰iON系列甚至有一款相当罕见的新品电动车四季胎,但也非常可惜,没有适合我的尺寸。


一点附加补丁——在轮胎描述当中,首先当然就是尺寸,比如我这台是245/45R19(胎宽、扁平比、轮圈直径),接下来是承重和速度系数,基本都是越大越好,比如这个尺寸的电动车轮胎一般是102V/W/Y还要带有代表重载的XL标识,而普通轮胎可能就是平平无奇的98Y。


当然速度系数我觉得对于非性能向的电动车来说,作用也就那样,主要看承重就好。接下来欧洲轮胎会有一个环保标识,A/A/A是最好的,分别代表能耗、湿地性能和噪音。而美国轮胎则是叫做UTQG的一串参数,代表磨损、抓地力和升温。代表磨损的是三位数字,越大越耐用,后两项以AA为最佳,A、B、C次之。


至于没有这两种标志的,就是不在美国和欧洲销售的,也就是亚太或中国市场专供产品了。另外,能在轮胎上看到的信息还有帘布组成之类的,类似上面的剖面图能够体现的制造工艺,原则上当然也是层数越多越结实、但越轻的轮胎才越节能。


进入最终选择清单的,是米其林e·聆悦(同品牌PilotSportEV当然可能也不错,但我这次的目标是通过轮胎增加续航)、普利司通泰然者T005EV(蔚来ET7同时可选T005EV和普通T005,EV版本轮胎看上去有大概5%续航优势)、马牌eContact(带自修补技术,无备胎的福音)以及前面提到过的固特异e锐乘(虽然产品英文名是叫ElectricDrive,但是貌似花纹和国外的同名产品有一些区别,国外ElectricDrive是四季胎而国内这款似乎是夏季胎)。


这些轮胎花纹/配方的推出年份大致都在2020年之后,与EagleTouring这样的早期电动车认证胎、或是非电动车优化轮胎相比,基本具有的共同特征是:更高的承重系数,和相对比较“简洁”的花纹——降低阻力提升操控的性能向设计。


到了这一步,基本就陷入选择困难症了——固特异比另外三款稍微便宜一点,但重量似乎比较大;马牌不怕扎胎,但只能找到很少的评测内容;米其林的滚阻表现可以确认非常出色,但似乎操控不尽如人意;普利司通是一款亚太专供产品,美国市场叫做泰然者EV的,是一款完全不同的全季胎。


这个时候就要感谢驾仕派帮忙决定——在四月底的视频节目中,一部Model3换用普利司通泰然者T005EV之后,高速120时速行驶,最终统计平均时速106的能耗,居然从178Wh/km下降到了148Wh/km,降幅惊人。


略做功课之后,我发现这款泰然者T005EV虽然并非全球产品,也不是最新的花纹(此前曾经有进口引进),但是在2024年刚刚实现了多种尺寸的国产化。国产化加上普利斯通分布相当广泛的网络,这款轮胎应该在未来几年都是很容易买到现货的型号,对于实际运用也会比较方便(必须考虑的因素是:万一需要临时更换,有现货供应就变得很重要)。


从轮胎本身的账面性能来看,低滚阻技术,静音技术,舒适轻量化技术都有体现,因此——决定就用这款普利司通泰然者T005EV作为替换了,毕竟算是蔚来旗舰ET7同款,轮胎本身的价位区间,也体现了偏高端的定位。


之前我的ModelS后驱在120时速巡航,实际续航会比车机显示的EPA续航打折不少,如果通过换胎也能实现与节目中与Model3类似的能耗降低比例,那不但相当于续航多了20%,其实也相当于充电快了20%——长途旅行的灵活度,会有宛如换车一般的提升。



2024年5月份这一趟京沪长途的原本规划是上图这样的(分成两天驾驶,主要选择离高速沿线的特斯拉超充),依照导航预估车速和之前的能耗经验进行的推算,可见这部旧车的充电效率跟新品不可同日而语,虽然EPA续航比较“扎实”,但1小时充70%SOC真的落伍,这让旅程的平均时速也只有可怜的70公里左右。


下面结合实际,向大家汇报一下是否真的实现了“换胎如换车”的效果——如果之前的假设运算成立,换胎这件事的重要性基本上相当于:把车子的70度小电池换成了85度大电池。



在轮胎店看到实物,这种大胎块的设计感觉是比较明确的节能取向。



在店里也看到了另一款候选轮胎,可见固特异e锐乘并不是每个尺寸版本都有广告上的电路板花纹,而这款样品的节能取向似乎还要更极致一些,花纹非常浅。



至于换下来的轮胎,虽然胎纹还很深(剩余深度跟固特异的新胎差不多),一看就是全季胎的复杂设计,但岁月痕迹还是非常明显,也该让它退休了。


首先聊聊关于换胎之后的主观感受,跟任何旧胎换新一样,首先能感到“软”了很多,行驶中对于不平整路面的化解都感觉更“柔韧”。


在操控上,明显簧下质量变轻,方向“贼”了一些,而车子的“滑行倾向”似乎有所提升,这也是符合产品宣传的低滚阻特性。正好换完轮胎第一程都遇到大雨和环路内侧积水,从前车和自己后视镜看到的巨大水花判断,这款T005EV轮胎花纹的排水性能也不至于让人担心它较浅的花纹,即使以一定速度压过较深积水也没有产生明显的漂浮感。


主观感知最明显的区别,还是噪音的降低——很接近新车时期开过油车再开电车的那种安静的反差感。当然,最核心的区别还是要拉到高速上看看能耗,以及高速工况下的降噪情况。


在正式出发前往上海之前,走了一个大约是五环G6到六环,再从G7回五环的近郊高速小环线,凭印象经验同等路况下旧胎电耗应该在160-170Wh/km的样子,实际新胎开下来145Wh/km左右,当然车比较多,速度不算很快,只在路况允许的情况下才能开到120时速。


有意思的是,在G7五环出口经历了一次急刹,前面比亚迪直接刹去应急车道才堪堪避开更前面的奥迪,而T005EV在尖锐响胎之后稳稳停下了,甚至没有触发ABS,估计路面上留下了轮胎印——这和花纹带来的印象也相符,虽然是低滚阻,但接地面积仍然相当可观。


换胎的时候重置了记录的行程B,准备观察能耗变化,出发上海之前的对比如下图所示,当然,因为行程A是大概之前三四年时间经过四季变化的综合情况,这两项还不能算是完全控制变量的对比。只能说从我主观感受出发,市区综合电耗可能降低了10%以上。



也顺带提一嘴我与五年前最早开电车跑长途相比的心态变化。在2019年,纯电动车销量大约85万台,但其中NEDC续航超过500公里的大概远不到半数,销量靠前的是北汽EU、比亚迪元EV和宝骏、奇瑞的小车,开电车长途出行,还算得上是尝鲜行为。


那一趟我从北京往返南京,完全使用特斯拉车机自带的行程规划工具,只用超充进行补能,离开高速绕了不少路。经过了首次验证电车长途可行之后,我开始尝试使用高速服务区充电设施,如果运气好,可以省一些上下高速的麻烦。但如果连续几个充电枪都没法正常启动,确实会让人非常暴躁。


随着越来越多电车用户长途自驾出行——毕竟用电就是便宜,连增程车都要在高速上充电,真正赶时间还是会选择高铁飞机。充电桩信息越来越丰富准确,更新及时,而时不时出现在高速服务区的车企自建桩,更是普遍有着更好的使用体验。


电车长途的吃螃蟹时代早已过去,如今只要不是假期高峰,纯电长途自驾其实可以是相当合理的体验,考虑能耗避免超速,每次充电强制休息,都能更为从容地抵达目的地。相信随着充电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和车辆本身的持续进步,这种出行体验会越来越好,例如每200到300公里停一次车总是好习惯,但如果15到20分钟就能补上200到300公里的能量,那就是更为理想的节奏。



从北京到上海,实际行程的情况大概是上面这张表,一路基本按限速行驶,没有为了保续航刻意控速,比根据经验做的规划节约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大致可以看成是换胎带来的效果。


和当年纯电长途初体验的时候恨不得把车辆行李清空减重,一路紧盯车速的紧张感不同,这次车上不但多装了几十公斤行李,在限速范围内也是见车超车,试图做出平均速度尽量高的统计数据。


能耗的降低还是比较明显的。换胎之前,如果我想要在高速上让车载表显EPA续航与实际情况大致同步(能耗175Wh/km左右),需要把车速保持在110上下,而这次基本上可以保持在120,大致相当于确实降低了20%的高速能耗。但更重要的,还是可以安心把车辆顶到限速,不会像某些为了保续航在左道开80时速的绿牌移动路障一样害人害己。


其实最初在河北境内能耗一直偏高,一度让我怀疑换胎没有效果,后来结合返程情况分析,可能原因一是当时白天气温较高,二是河北高速的路面条件比较差,远没有山东和长三角“丝滑”。


当然最理想的跑法,还是用辅助驾驶跟随前车以降低风阻,最大限度发挥轮胎低滚阻的优势;返程我试过尾随长途大巴,大约95到100之间波动的时速,能耗低于120Wh/km,理论续航可以直达500公里以上。


有了去程的经验打底,返程更加放飞自我,把四站中途补能砍成三站,最终17小时跑完全程,只比油车理论时间慢了4小时,这4小时包括了充电时间,和离开高速去往特斯拉超充的时间。这一趟我可能还刷新了一口气开这辆车的时间/距离纪录(毕竟习惯少于20%SOC就找地方充电):



返程淮安吾悦广场超充-新泰吾悦广场超充,中途高速全程几乎120时速,旅程平均时速100出头。


过去几年的纯电长途经历,确实让我见证了充电设施的大发展,虽然国网高速服务区设施还是存在盲盒属性,但各大品牌都在不断将自营设施打入高速,反过来也在倒逼国网继续努力。


反而是特斯拉最近裁掉整个充电团队像是自废武功,我在超充站遇到的故障多于以往,似乎日常维护工作也发生了很大滑坡(还观察到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我这种老车的欧标转国标充电转接头在阳光直射下会过热限流,让超充变成慢充)。


在这趟旅行中选择特斯拉超充站点,除了相对来说设备兼容性更好以外(毕竟国网设备经常锁止不良或是电流不稳),主要还是因为我这种老车主可以免费使用,如果去掉免费使用这个因素,可能还是全程不离开高速的效率更高一些。


▲2019年特斯拉充电及服务网络图,当时大量灰色图标代表的是计划建设的站点


▲2024年特斯拉充电及服务网络图,覆盖确实非常可观



G2目前全程唯一的高速服务区特斯拉超充,在背后国网充电的雄安牌照iX大佬估计充电要比我快不少,毕竟年岁不饶车——这五年过去,从3年车龄2万公里的准新车到8年8万公里的老电车,满电EPA续航从超过360缩水到了大约345公里;在超充上,前段20%SOC的峰值功率120KW降到了100KW不到,在90%SOC左右的尾段充电功率也从25KW左右降到了18KW左右,可能OTA更保守的充电策略和电池老化的原因并存。


当然,无论高速充电设施如何扩建,我的蓝牌纯电老韭菜车一直会是服务区的稀客,时不时总会引来好奇的询问。通过换轮胎实现最小破坏性的延寿操作(我还没有考虑更换副厂大号动力电池这样激进的方案),这辆蓝牌老电车又可以在全国各地的高速路上活跃更长的时间了(120时速续航300+,100时速续航500+,似乎还不算太落伍吧)。


对于像我一样希望等到下一个技术大迭代的时点(固态电池、先进电机、全域高压等等),再更换手头纯电老车的朋友们来说,从轮胎入手,增强现有使用体验,在实操过后真的是一个不错的过渡方案,而普利司通的这款泰然者T005EV如果正巧有你适合的尺寸,绝对是值得优先考虑的对象。


(END)

【WINDRISES MINIPROGRAM PROMOTION】尊享直接对接老板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小程序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拓展客户的问题

外胎更换后体验
发布人:q272100050 发布时间:2024-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