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V:159999-78052,欢迎咨询桉树是乔木还是灌木植物,[小程序设计与开发],[小程序投流与推广],[小程序后台搭建],[小程序整套源码打包],[为个体及小微企业助力],[电商新零售模式],[小程序运营推广及维护]
一、桉树简介
桉树,别称尤加利树,属于桃金娘科桉属植物,可能起源于白垩纪末期。这些植物通常是常绿高大乔木,但也包括一些低矮的灌木。全球已知的桉树种类约有六百种,其中大部分原产于澳洲大陆,少部分分布在新几内亚岛、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群岛,中国南方也有种植。
二、桉树的分布与生长习性
桉树的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大洋洲,特别是在福建和云南地区有一定数量的分布。它们喜欢生长在阳光充足的平原、山坡和路旁,全年都可以采集树叶。桉树的树冠较小,透光性好,有利于树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树冠较小,蒸腾作用也相对较小,是一种节水型树种。桉树能够适应年降水量500毫米的地区,而在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的地方生长得更好。它们适生于酸性的红壤、黄壤和深厚的冲积土,且在土壤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地方生长得尤为良好。桉树的主根深,具有较强的抗风能力。多数桉树的根颈有木瘤,这些木瘤有助于储存养分和促进萌芽更新。一般而言,桉树造林后3至4年即可开始开花结果。
三、桉树的植物形态
桉树是一种密荫大乔木,高可达20米。树皮为深褐色,厚约2厘米,稍微软化,有不规则的斜裂纹。幼枝具有棱角。幼态叶对生,叶片厚且革质,呈卵形,长11厘米,宽可达7厘米,有叶柄。成熟叶为卵状披针形,厚革质,不等侧,长8-17厘米,宽3-7厘米,侧脉多且明显,以80度角度缓斜走向叶缘,两面均有腺点,边脉离边缘1-1.5毫米。叶柄长1.5-2.5厘米。伞形花序粗大,有4-8朵花,总梗压扁,长度不超过2.5厘米。花梗短,不超过4毫米,有时较长,粗且扁平。花蕾长1.4-2厘米,宽7-10毫米。蒴管半球形或倒圆锥形,长7-9毫米,宽6-8毫米。帽状体与萼管等长,先端收缩成喙。雄蕊长1-1.2厘米,花药椭圆形,纵裂。蒴果卵状壶形,长1-1.5厘米,上半部略收缩,蒴口稍扩大,有3-4个果瓣,深藏于萼管内。花期为4月至9月。
四、桉树的繁殖方法
桉树是属于桃金娘科的一大属,通常被统称为常绿乔木。其特征显著,树皮粗厚且常常宿存,有时则平滑并每年脱落。桉树有两种叶片形态,幼态叶片无柄且对生,成熟叶片呈镰形或长圆形,散发出挥发性芳香油。花为两性,花序结构独特,萼管与子房相连,花瓣与萼片形成帽状体。雄蕊众多,花药形状多样,有心形或肾形,花药裂片直开或孔开。花盘存在,子房位于下位,通常有2至7个室,胚珠众多。果实为蒴果,藏于壶形萼管内或突出其外,花盘在果实成熟时形成果缘。种子多数,但只有少数能繁殖,桉属约有600多种,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地区。
由于自然杂交的普遍现象,桉树种类数量在过去的两百年里显著增长,从最初的不到300种增加到现在的600多种。它们适应广泛,从热带的炎热地带到冬季有霜冻的山区,从河口冲积土到贫瘠的石砾地,桉树具有极强的萌蘖能力,这对于造林更新和精油提炼都有积极影响,常被采用为灌木化种植。
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桉树被广泛引种和栽培。在中国,引种桉树已有近百年历史,常见品种包括细叶桉、赤桉、柠檬桉、窿缘桉、大叶桉、斜脉胶桉、蓝桉和直杆蓝桉等。
形态上,桉树以其巨大的体型著称,最大的王桉可以达到100米高。其木材质地紧密,坚硬耐用,抗虫蛀且防腐,适合制作高级门窗和家具。同时,枝叶中含有丰富的精油,如桉醇、蒎烯、水茴香精油、安息茴香醛和胡椒酮等,这些成分在医药、化妆品和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在分类上,桉树的分类体系复杂。1933年W.F.布莱克利的分类将其分为8个组和多个副组、亚组。同时,R.T.贝克和H.G.史密斯根据精油成分将其分为9类,每类具有独特的化学特征。这些分类方法为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桉属植物为乔木或灌木,含树胶。叶革质,幼苗及萌芽枝叶对生,大树叶互生,具柄,常下垂,为等面叶。花单生,或为伞形、伞房或圆锥花序;萼片与花瓣连成帽盖,开花时脱落;雄蕊多数,分离;子房下位,3-6室。蒴果顶部3-6瓣裂。种子多数,发育种子卵形或多角形,种皮坚硬,有时具翅。
桉树是常绿高大乔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可以做成板材、造纸、炼油。为了获得良好的种植效益必须要提高桉树的产量,下面小编就从林地的选择、苗木的选择、肥料的选择、合理的密度及株行距布置、除草与施肥等方面谈谈桉树的种植技术。
一、林地的选择
海拔600米以下、北回归线240以南、土壤平均厚度80cm以上、阳光充足的宜林地。
二、苗木的选择
1、品种:选择具有抗病性品种、组培苗(轻基质苗),如广林9号、DH3229等。
2、质量:(1)苗高﹥25cm(含25cm),顶端优势明显;(2)苗干有较好的木质化,木质化程度﹥70%(含70%);(3)有足够多的须根,形成明显的根团;(4)无折断、健壮、无病虫害。
三、肥料的选择
1、基肥。基肥主要是供给植物整个生长期中所需要的养分,为植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故此,它必须具有富含有机质、迟效性等特点。因此,基肥的选择应首选富含有机质和黄腐酸甚至生物菌的有机肥,推荐使用生物有机肥或富含有机质的有机肥。
2、追肥。造林后的林木进入营养生长时,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维持它的营养生长,而这些营养物质中氮、磷元素需求最多,氮生叶长高磷开根生根。故此,追肥的选择应首选高氮、高磷配方肥料,再配以适宜的钾。但氮、磷在土壤中容易流失,必须经常施肥才能满足林木的高速生长需要,事实上林分具有不可能经常施肥的特殊性。因此,所选的肥料还必须同时具有长效、稳定的特点。这就要求这种肥料必须要添加保护氮、磷、钾能够长效、稳定释放的添加剂,如添加增效因子缓释剂等。而桉力牌缓释型林木肥具有高氮、高磷、高钾(N:P2O5:K2O=17:17:17)、“妙仙耕”或“林茂素”缓释增效因子等特点,正好具有追肥需要的高氮、高磷、长效、稳定的特点。所以,追肥的推荐使用桉力牌缓释型林木肥51%(N:P2O5:K2O=17:17:17)或45%(N:P2O5:K2O=15:15:15)。
四、林分密度(株行距)的确定
林分密度直接影响产量和经济效益,合理、合适的林分密度和科学的株行距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林分产量和经营效益。
(一)新造林的密度与株行距
鉴于桉树轮伐短、造林成活后补苗成活率低和山地作业施工难度大的客观实际,经营桉树丰产林不主张中途间伐,而且当年造林成活达95%的都不进行补苗。因此,原则上初植密度非常接近最终保留密度。从理论上讲,桉树丰产林的初植密度由培育目标、经营水平和立地条件决定,当然,从经济角度考虑,也要兼顾市场对木材规格的需求。虽然,从理论上讲坡度、坡向和坡位对初植密度也有影响。但是,由于目前林业生产水平落后,根本无法组织规范的生产或者按照技术规程施工,而且山地的地形复杂,有时同一小班的坡度差别很大,所以不可能根据不同坡度、坡向和坡位设计不同的初植密度。综上所述,建议桉树丰产林的初植密度100~120株/亩,特殊情况可调整为80~130株/亩。在初植密度确定的情况下,株行距设置主要是兼顾桉树的光合作用。因此,株行距的设置必须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林分的光合作用强度,采取“宽行窄株”的原则。
1、以培育大径材为主的、高水平经营的林分初植密度。在一般情况下,以培育大径材为目标的高水平经营,必须做到一次基肥四至五次追肥,以高投入求高产出,轮伐期最好不少于七年。这种经营模式应该选择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山地进行,立地条件差的山地不适合这种经营模式。
(1)在立地条件好的山地,初植密度可按80~90株/亩。坡度比较平缓的山地株行距可设计为2米×(3.7~4.0);坡度较大的山地株行距可设计为(1.8~2)米×4.0米。
(2)在立地条件中等的山地,初植密度可按100株/亩。坡度比较平缓的山地株行距可设计为(1.9~2.2)米×(3.0~3.5)米;坡度较大的山地株行距可设计为1.9米×3.5米或1.67米×4.0米。
2、普通经营水平的林分初植密度。普通经营水平轮伐期一般为五年,一次基肥和三次追肥,条件允许时可增加一次追肥。根据立地条件的不同,林分初植密度为100~120株/亩,特殊情况可达到130株/亩,以111株/亩为佳。
(1)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山地,林分密度可按111株/亩。坡度比较平缓的山地株行距可设计为2米×3.0米;坡度较大的山地株行距可设计为1.7米×3.5米。
(2)在立地条件中等的山地,初植密度可按111~130株/亩。坡度比较平缓的山地株行距可设计为(1.8~2.1米)×2.8米;坡度较大的山地株行距可设计为(1.7~2.0米)×3.0米。
(二)株行距中行的取向。为了避免行间相互遮荫,建议在一般的山地上行的取向沿等高线环山进行;在能够兼顾方向的情况下,在平地或缓坡地的林分行的取向以南北取向为最好。
(三)萌芽林的密度
萌芽林的密度原则上参照第一代林的保存密度,一般每一伐桩保留一株。局部面积的伐桩萌芽数量不足90个/亩时可考虑一半伐桩保留一株,另一半保留两株,视实际情况而定。
五、种植技术
此方案是以6年为一个轮伐期、以培育用材林为目的、以最终产量>10M3/亩为目标而设计。本方案详细阐述了其技术及管理要求,旨在让投资者作投资参考!
1、劈青。如果该林地是杂灌地(砍伐迹地不存在此工序,因砍伐时要求杂灌木全部砍倒),用刀具将杂草、杂灌全部砍倒晒干。技术指标:(1)杂草、杂灌的留存高度≤25cm;(2)无杂草、杂灌面积≥95﹪。
2、开防火带。是为下一步的炼山而开设的、沿作业林地边界开设的一条防火地带。在宽15~25米范围内的防火带上清除杂草、杂灌、杂物,铲除草头,将清除物放在防火地带之外。技术指标:(1)防火地带宽15~25米;(2)防火地带内铲除干净不得留存杂物。
3、炼山或免炼山。
①炼山:将作业林地内的杂草、杂灌、杂物烧干净,林地过火后极易烧死地表下面的草根或地表的种子、烧死各种害虫及病菌,使林地在春天仍至很长时间内仍不容易生长杂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所以,该工序除草时效长、能防范一定程度的病虫害发生。技术指标:(1)林业部门的书面批准;(2)无风的夜间作业;(3)足够的人力看守防火线,按平均每人隔10~20米烧一个着火点;(4)先在最高处两侧开始点火,逐步点火不能过快以免火势太大;(5)全部防火线烧开向内延伸至20米以上时,才开始逐步加快点火。(6)禁止在山脚点火,以防火势过猛难以控制。(7)在防火带每隔约50米有人守火,直至炼山完全结束。
②免炼山:炼山有破坏生态链、水土流失、事故风险等弊端,如条件允许,可进行免炼山,使用化学除草方式操作,将作业林地内的杂草、杂灌用除草剂喷死,则可免去上面1、2条的劈青和开防火带操作,而且更能长效控草、保护水土、肥土养地之好处。推荐大家尽量使用免炼山的方法来除草。
4、林地清理。(1)将炼山残留物清理干净,或归堆后用火烧或清出林地之外。技术指标:无残留物面积≥95﹪;(2)若炼山残留物无法烧完或无法清出林地之外,就将残留物堆放在种植行中间,但堆放宽度及高度不能超过1米。
5、整地。从实践看人工整地效果不大。此工序可免。
六、开穴
(1)密度:根据培育目的和目标,初植密度可选择每亩密度为110株(即2×3米或1.5×4米),根据宽行窄株的原则,株距为2米,行距为3米。沿着等高线方向为一条种植行,种植行上每株树之间的水平距离为2米,这2米水平距离称为株距;从山脚或山顶开始每隔水平距离3米就有一条种植行,种植行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行距。
(2)定标:根据林地的形状沿等高线方向用绳子拉一条基准线;然后以基准线为参照每隔3米定下一种植行,在定好的种植行上每隔2米用约30~50cm长的棍子做标记。
(3)挖穴:用人工按已定标识沿等高线进行挖穴,挖穴时将土放在穴旁便于回土。穴的规格可选择长×宽×深=50×50×40厘米或50×40×40(若不用有机肥作基肥可选择40×30×30厘米),即沿等高线方向为长50米,上、下坡位间水平距离为50厘米,上、下坡位间的中坡位至穴底的垂直深度为40厘米,穴底的规格不能少于40×35厘米。穴规格误差不能超过±3﹪,株行距误差不能超过±10﹪。
七、基肥的选用。施基肥的目的在于给新植的苗木提供长期及短期的营养,以确保栽植后苗木的快速生长,提高苗木与杂草的竞争力。因此,应选择既含有一定量的氮磷钾又要含有高有机质含量的生物有机肥。
八、施基肥
(1)施肥。用定量器具提取有机肥,把它均匀地施放在穴底。
(2)拌肥回土。施完肥后先回三分之一的表土,与肥料搅拌均匀;再回乘下的土壤,回到穴内的土壤颗粒直径不能大于2cm,回土满穴并用脚踏实或用锄头压实,回土后的水平高度略高于地面5cm。
(3)施肥管理。
技术措施:用定量杯施放;以由易到难、从远到近为原则均衡施肥。
管理措施:
1)蹲点。是指施肥期间让现场管理员与工人住在一起,与工人同步工作,严把施肥施到位关;
2)空肥料袋。每天回收空肥料袋,每丢失一只空肥料袋就当丢失一包肥料;
3)肥料数量。每天工人收工、开工前清点肥料数量,检查肥料是否丢失并做好登记。
4)肥料保管。运到林地的肥料由造林承包商保管,现场管理员监督;
九、栽植
(1)运苗与管护。苗木运到林地内近水源的地方,放好并用遮阴网遮阴,保持苗木通风,定期浇水,注意预防病虫害。
(2)栽植。栽植时间选择在雨后或种植穴土壤足够湿润,栽植前将苗木放进配有生根粉与白蚁药的水浸透水。每穴栽植一株,将苗木周围半径15cm内的土压紧;回土要高过苗木根颈2~3cm;在种植后1个月内每个星期巡视补植,1个月后栽植成活率≥100﹪。
(3)补植。种植后1—3个月内,每两个星期巡视补植,补植率100﹪。
(4)浇水。浇水的目的在于确保苗木成活率,但需要根据当地的条件决定是否浇水。其决定因素如当地降雨量及降雨类型、土壤湿度、土壤类型、水源条件及交通情况等。若确定浇水,必须制定一个浇水综合计划,做好准备工作,考虑好水源、运水、抽水机、水管及水桶、浇水量等事项。技术指标:夏季浇水:栽植时浇水量=5公斤/树/次;后续浇水量=2公斤/树/次。冬季浇水:栽植时浇水量=10公斤/树/次;后续浇水量=5公斤/树/次。备注:一般情况下此工序不采用,多数情况在雨后或土壤润湿的状态下种植(如春、夏季)。
10、抚育追肥
(1)除草
除草是指清除掉与桉树苗木或桉树竞争养分的草(杂草、灌木等),减少杂草对养分、水分、阳光和空间的竞争。当杂草的覆盖率>30﹪以及草的平均高度>30厘米时就要进行除草。除草的目的在于确种植户在整个桉树轮伐期的投资安全和保持高的成活率(采伐时>95﹪)和高的产量(>7M3/亩)。除草要根据具体实际情况选择以下其中的一种。
除草作业方式一般情况有:
1、人工开盘除草。主要用于幼林(杂草不太多的情况下)除草,要求以林木为中心半径60cm的范围内挖出草和其他植被的根部,对苗木无损害。如果杂草的生长范围过大过多,则需进行全面除草或除草剂除草。
2、除草剂除草。是指将除草剂(如草苷膦)喷施到杂草灌正反两面从而达到除草目的的一种除草方法。是最有效的一种除草方式,其封闭杂草的时间长,因而可作为除草作业的首选。要求施喷均匀、杂草灌的死亡率>98﹪,对林木或苗木无损害。
3、机械或人工全面砍草。利用割灌机或刀具等全面清除林地内的所有杂草灌,除草规格要求林地无杂草面积≥95﹪;杂划留存高度≤15cm;对林木的损害=0﹪。人工全面砍草需要大量作业工人,而机械除草效率高,减少作业工人需求压力。因此,尽量利用割灌机作业。
4、带垦除草。是指带状松土除草根,此方法有利于减少杂草的生长、提高土壤的透气和保水性的一种除草方式。要求垦带深度≥15cm,带宽≥150cm,彻底清除带上杂草根。此法成本太高一般不采用。
(2)施追肥
施追肥的目的在于给树木提供充分的养分。用锄头在种植行上树的两边挖施肥沟,按规定量施放追肥,施肥量要均匀并无漏施,确保施追肥率达100﹪。施完后立即进行拌肥及回土,不要隔天或隔夜拌肥及回土。肥料要和泥土拌匀,回土后踏实或用锄头压实回土面,压实回土后的高度要略高于挖坑前。
技术标准:1、挖施肥沟。若是第一次追肥且在种植后约2个月时,宜在略偏离树冠垂直投影处挖施肥沟,若是第二次以后的追肥在两植株中间挖施肥沟。规格为长×宽×深≥30×15×20cm。2、施追肥。肥料选择桉力牌缓释型林木肥,养分含量为45﹪(N:P2O5:K2O=15:15:15)。第一次400g/株,第二、三次500g/株。施肥时间在每年的七月底前完成。要求:用定量器具把肥料均匀地撒在施肥沟内;施完肥后,及时拌肥回土满坑。
施肥管理:与上述第“五、8”之“(3)”相同。
十一、环境保护注意事项
(1)施放肥料时必须按规定数量把肥料完全施放于施肥穴中,避免肥料撒漏在施肥穴外,造成流失,现场管理员必须做好监督;
(2)若有未施放完的肥料必须返还仓库;
(3)现场管理员负责回收所有空的肥料袋并运回指定地点,统一妥善处理;
(4)林地内废弃物(如塑料袋等)要集中妥善处理,有利用价值的要统一回收,无利用价值的废弃物确保无环境影响的可当场销毁,有环境影响的必须集中放到指定的垃圾处理地点。
十二、安全注意事项
与造林承包商在合同约定:作业工人须穿戴劳保用品,如头盔、口罩、手套、防护服、劳保鞋等确保作业安全。
以上是桉树高产栽培技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目前桉树的经济价值逐渐被市场所认可,只有提高产量才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小程序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拓展客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