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详细

苹果手机搜狗输入法怎么添加,聊什么就推什么!手机App越来越“懂你”,精准推送背后藏着哪些秘密?

一、苹果手机搜狗输入法怎么添加

下面简单给大家分享一下操作步骤。


手机:iPhone14Pro

系统:iOS16

软件:搜狗输入法v11.28.0


1、首先我们在手机上下载一个【搜狗输入法】app。

2、接着我们进入手机的设置界面,点击【通用】进入。

3、然后我们点击【键盘】。

4、接着再次点击顶上的【键盘】。

5、接着点击【添加新键盘】。

6、找到【搜狗输入法】点击即可添加。

7、然后我们在输入界面唤出输入法,点击左下角的按钮,如图所示。

8、最后我们点击选择【搜狗】即可使用。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有疑问记得留言哦,谢谢。

二、怎么在手机中设置默认输入法?

现在使用手机的时间越来越多,所以设置自己喜爱的输入法就很重要,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怎么在手机中设置默认输入法。

具体如下:

1.首先第一步打开手机中的【设置】App。

2.第二步进入【设置】页面后,找到并点击【其他设置】选项。

3.第三步进入【其他设置】页面后,找到并点击【键盘与输入法】选项。

4.第四步进入【键盘与输入法】页面后,点击【默认输入法】选项。

聊什么就推什么!手机App越来越“懂你”,精准推送背后藏着哪些秘密?

山东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您是不是有这样的经历:和亲戚朋友通过聊天软件聊过什么内容,很快就会看到相关产品的推荐?说想吃火锅,打开购物软件推荐的是火锅底料,打开美食软件推荐的是附近的火锅店,看起来各类App越来越“懂你”。

之所以能精准推荐,其实和输入法软件有关。查询各大主流输入法软件,安装时均提示或默认可以收集用户打字的内容。这些内容再与其他软件相结合,“用户画像”跃然纸上。这是怎样的过程?

互联网科技博主“EPC”的职业是某央企程序员,他在和一位网友研究输入法传输信息时,通过抓取文件发现,某手机自带输入法明文传输用户输入的信息,为此他还专门录了一段视频。作为一个根本不养宠物的人,通过输入法在聊天软件对话框打出多个有关“猫”的关键词,但并不点击发送。不一会儿,在某二手平台上,相关推送出现了。

视频中,这位博主说:“我们做一个实验,使用某品牌手机的内置输入法输入‘猫咪很可爱,我想买一只猫,温顺的猫咪’然后再次切换到该购物App,我们刷新一下,稍微往下拉,看到了吗?猫咪出来了!而且此时默认搜索词已经赫然出现“宠物”二字。可以看到,输入法已经默默地把他的兴趣爱好,共享给其他App了。”

随后,他们逆向分析了手机里的代码,通过抓包程序抓取了该输入法的传输数据,发现用户通过输入法打的字,被明文传输到了输入法公司的服务器。

仔细看使用条款,写着“文本信息”为用户主动提供,为的是在用户使用搜索功能、快捷翻译功能、云输入及联想功能、智能回复功能、搜索候选功能时,提供更方便、快捷的输入服务。

这就意味着,无论是加密还是明文传输,用户在输入法中所打的字,都会被分享给该输入法的30多个合作伙伴,而这还是用户自己同意的。科技博主“EPC”告诉记者,他进行过一次调研,绝大多数用户都不会仔细去看那份冗长的《使用条款》,基本都会直接点击同意。

他说:“我这次做视频的这款手机的隐私条款有上万字,非常长,一般用户根本不会点进去看,点了同意就算了,等于说你接受了它把你的个人隐私上传到他们服务器的行为。”

查询几款输入法的《使用条款》,不少软件会默认用户同意将自己的数据共享给多个SDK,也就是各个软件企业的软件开发工具包,这些企业之间会形成

这位博主介绍说:“现在有个

博主EPC建议,消费者可以选择把输入法App的联网功能关闭,一些App也提供了关闭数据上传的功能。但只要在网上浏览信息,相关搜索记录、商品购买记录甚至是点击记录,都会成为用户画像的一部分。

他说:“这个是真没办法,你只要去搜索,它就会把搜索结果记录到它的服务器上,这个是被动的。比如订外卖,你也没办法不输入,你只要有输入行为,它都会记录下来,除非你不用。”

输入法开发者岁寒告诉记者,从技术上将用户打字的内容上传后分析,没有任何障碍,这些软件免费开发给用户使用,还能越做越大,靠的就是分析用户数据来赚钱,将海量数据汇集在一起后,就形成了当下这种“软件比你还懂你”的情况。

岁寒说:“如果很多人这段时间都在输入某一个词,它(算法)就知道大家对什么东西比较关心,在检索什么东西,或者在讨论什么东西,这本身就很有价值了。你都不知道你想要什么,它(算法)就知道你想要什么。比如说,你们两个人有好几个关键词重合了,然后这个人今天买了某个东西,我就把他买的东西尝试推荐给你,看你感不感兴趣,这都是可以关联的。实际上,每一个人不是独一无二的,其实是一个群体,如果都对A感兴趣,你大概率对B也感兴趣,从这个‘口味群体’里可以分析出很多你可能感兴趣的东西,这种技术是很成熟的,只能寄希望法律阻止他们去做更过分的东西。”

2021年,个人信息保护法和数据安全法施行。个人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已经有了法律保障,监管部门也经常对各类软件进行检查,2021年还公布过33款主流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情况。

中国科学院大学密码学院院长荆继武告诉记者,由于市场过于庞大,A软件合法收集的信息,可能会被B软件违法使用。用户面对复杂的软件,只能“怀疑”自己的隐私被窃取,经常苦于没有技术手段证实,也给执法带来了难题。

荆继武表示:“因为涉及的问题太多了,它确实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有很多软件偷偷地做这件事情。我认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用户要有这样的意识,得有人去发现,还要有人来分析,实际上投入的成本也很大,你怀疑他,人家不承认,这时候你根本查不出来。这就可能会导致很多无谓的实验、举报,给执法部门的工作带来很多困境。我们的管理部门也到处去查,但是现在的信息技术发展确实太快,政府的管理部门也在逐步改进做法,也在加大对于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央广网)

发布人:penxiangjiu1 发布时间:2024-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