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V:159999-78052,欢迎咨询搬宿舍怎么和室友解释,[小程序设计与开发],[小程序投流与推广],[小程序后台搭建],[小程序整套源码打包],[为个体及小微企业助力],[电商新零售模式],[小程序运营推广及维护]
一、思路
1、表明自己要换寝室。
2、说明原因。
3、表明会珍惜这段友谊。
二、话术
舍友们你们好,由于我的个人原因需要换一下寝室,我会非常想念你们的。
首先就是我的个人时间跟大家有一些不同,分班之后我们的课程和作业都不太一样,我也担心因此打扰到你们休息;还有就是我们文理分科之后作业会有不同,我也觉得不能在学习方面帮助到你们,因此萌生出了换寝室的想法。
我已经跟老师沟通过了,会换一个跟你们一个班的女生进来,希望大家能跟新室友相处得好,我会想念你们,珍惜跟你们的友谊!
与室友相处的基本原则:
1、礼貌待人,热情大方。
与同学见面主动热情地打招呼,积极地态度有助于结交朋友,与同学交往要举止大方,同时应顾及对方的兴趣,爱好和风俗习惯,交谈中不能粗言秽语,注意文明用语,业余时间、节假日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加强与同学相互沟通。
2、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新环境的不适应会碰到许多问题,这时最需要同学的相互关心和帮助,在这种情况下,能得到同学的真诚的关心和帮助,很可能就是好同学好朋友关系建立的起点。
3、为人谦虚,诚实守信。
谦虚是一种美德,一个人不论有多大能耐也不要妄自尊大,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生活背景不太一样,经历也不同,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因此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相互交往要诚实,恪守承诺,讲信用,不说大话,这样才能赢得真正的友谊。
4、宽容大度,学会体谅。
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在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生活习惯、文化修养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与同学朝夕相处,有时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思想水平不一样,会有些行为摩擦和心理冲突,这是就需要我们互相谦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处理问题上,求同存异,这样友好相处就有了根本的保证。
▲三位院士曾居住的宿舍楼。图/哈尔滨工业大学官方公众号
文|夏研“最强寝室”又出新版本,这回不是同寝室全考上研究生,而是同一寝室出了三名院士。
据哈尔滨工业大学公众号消息,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2023年增选当选院士名单,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赫晓东教授和郭世泽校友分别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更有意思的是,两人当年曾是室友,而同一寝室的另外一名室友韩杰才,早在2015年就当选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一个寝室出了三位院士”,网友们纷纷赞叹,“天花板级室友”。
其实,仔细看看这三位院士的经历,便能发现这不完全是一种偶然巧合。正如赫晓东院士所说,三个人都是早早就选定研究方向,开始课题研究,科研项目也都聚焦国家和行业需要,围绕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攻关目标。
可以说,他们的成绩,都诞生于同一种学术传统。这种学术传统,可以是学习上的互相砥砺,人生方向上的志同道合,也可以是学校、学院日积月累的学术路径。他们受这种学术传统的影响,人生也有了相似的轨迹。
这种学术传统和他们的所学专业和所在院校有关,学术机构会将他们的学术态度,传导给来到这里的学生。
而这种学术美谈也不罕见。比如邓稼先和杨振宁,就是中学同校、大学同系、留学室友;王光谦、胡春宏、倪晋仁三位院士,也曾是武汉大学的同班同学、清华大学读研时的宿舍室友等。
类似的新闻还有,近年常被报道的“学霸宿舍全员保研(考研)”等。这说明,优秀的人总是“扎堆出现”,他们被一种无形的引力牵引到了一起。校风、学风、学术传统,似乎虚无缥缈、无法量化,但却潜移默化地将人引导向开阔的水面。
“最强寝室”的美谈,对学校和学生都有所启发。学校应当着重营造一种学习的风气,塑造有共同体意识的学术传统,让学生之间相互影响、产生化学反应,自发地点燃对学术的兴趣;学生也应当在集体生活中,寻找志同道合的同学,在相互的砥砺与切磋中,共同攀登学术的阶梯、走稳人生的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最强寝室”所在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103年来共走出了123位院士,在最近走红的民间“高校评分”,得分高达9.6,成为很多学子的向往之地。在网友留言中也可以看到,学生的好评主要集中在感受到了善待,宿舍、学习条件十分优越,最近哈工大还因校园“暖廊”上了热搜。
这些新闻和“最强寝室”的时空呼应,或许也说明着学校一以贯之的精神与态度——“最强寝室”成员之一韩杰才院士,正是今天的哈工大校长。这也再一次说明,良好校风会让学生产生更强的归属感和学术探索的愿望。当更多高校、教育科研机构重视学术传统、优良校风建设,扎堆出现“最强寝室”“最牛班级”,也便都是可以期待的了。
撰稿/夏研(媒体人)
编辑/刘天红
校对/吴兴发
mp-common-profile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小程序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拓展客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