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V:159999-78052,欢迎咨询冲天炉氧化还原过程视频详解,[小程序设计与开发],[小程序投流与推广],[小程序后台搭建],[小程序整套源码打包],[为个体及小微企业助力],[电商新零售模式],[小程序运营推广及维护]
冲天炉在铸造生产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主要用于将铸铁块熔化成铁水,然后浇注到砂型中,待冷却后开箱取出铸件。冲天炉的设计为竖式圆筒形,分为前炉和后炉。前炉部分包括出铁口、出渣口、炉盖、前炉缸和过桥等。后炉部分则包含顶炉、腰炉和炉缸。腰炉与热风围管分离,修炉后合上,并用泥巴密封。顶炉上设置有热交换器,主要用于铸铁件的生产,同时也能配合转炉炼钢。因为炉顶开口向上,所以得名冲天炉。
冲天炉的工作过程复杂而有序。首先,将煤炭作为底焦装入炉内,其高度通常在一米以上。点燃煤炭后,将底焦加至规定高度,从风口至底焦顶面为底焦高度。接下来,按照熔化率将石灰石、金属炉料和层焦分批加入,整个开炉过程中保持炉料顶面在加料口下沿。空气通过风口进入炉内,与底焦反应生成高温炉气,对炉料进行加热并使底焦顶面上的第一批金属炉料熔化。熔化的铁滴在下落过程中,被高温炉气和炽热的焦炭进一步加热,这一过程称为过热。随着底焦的烧失和金属炉料的熔化,料层逐渐下降。每批炉料熔化后,燃料由外加的层焦补充,使底焦高度保持不变,整个熔化过程连续进行。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2019年6月1日13时5分,平度市明村镇青岛连山铸造有限公司中频电炉发生熔炼炉钢水灼烫事故,导致2人死亡1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196万元。
事故发生经过
2019年5月30日,事发中频炉炉衬出现了裂缝,铸钢部部长穆进财安排工人对原炉衬进行了清理,并于31日安排工人于子顺、于勤全及于云明进行打炉作业,当日约22时打炉完毕。2019年6月1日早8时许,铸钢部二班20余人进入车间开始工作,铸钢部部长穆进财、班长柳祥军在铸钢车间内召开班前会,布置当日工作。随后班长柳祥军对中频炉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后安排电源工于良旭接通中频炉电源。8时30分许,熔炼工于于子顺、于勤全开始进行烧结烘炉作业,先将1000kg自产废钢(浇铸冒口)装入A炉(事发中频炉),然后对A炉进行升温加热。9时30分许停止对A炉加热,切换电源至B炉加热约1.5小时,将B炉内的废钢熔炼至约1600℃的钢水,钢水熔炼完成后将B炉钢水经由钢包转运倒入A炉(分析钢水倒入前A炉内浇铸冒口的温度约为500~600℃,远低于作业指导书规定的1100℃)内,约11时30分许切换电源对A炉进行快速升温。期间穆进财、柳祥军在车间内进行巡检,11时30分许柳祥军看到于子顺、于勤全时,两人已将B炉钢水全部倒入A炉。期间,车间工人陆续下班回家吃饭,柳祥军到企业食堂吃过午饭后回到车间办公室内午休。13时许,合箱工李建平在家吃过午饭后回到单位,看到于子顺、于勤全在中频炉平台上作业。13时5分许(推测炉内钢水温度约为1500℃以上)炉衬底局部被钢水烧穿,炉内的钢水与感应线圈缠绕的冷凝水铜管发生接触,铜管融化破损后冷凝水遇钢水瞬间形成大量水蒸气,导致钢水喷爆爆炸,将在操作平台进料口的熔炼工于子顺、于勤全喷倒,现场合模工李建平被轻微烫伤后快速撤离呼救。班组长柳祥军此时短暂离开车间到卫生间,听到爆炸声后快速返回铸钢车间组织人员扑救火势。
事故产生原因
事故发生单位违反《中频无心感应炉》(JB/T4280-2004)5.2.4规定:“中频无心炉的坩埚炉衬厚度应符合设计尺寸,炉衬的捣筑、烘烤及烧结等应严格按照耐火材料厂商提供的工艺操作”规定、违反作业指导书中烧结时间16小时的规定,采用错误的工艺,在炉衬烘炉烧结作业过程中急速升温,导致炉衬未烧结成型,炉衬强度不足,在钢制胎膜熔融后,高温的钢水烧穿炉衬底部,钢水喷爆爆炸,导致事故发生。
经查,该企业虽按照耐火材料厂家提供的作业指导书制定了本企业作业指导书(文件号:LS/QW0802-30),但该企业在实际烘炉作业过程中,长期按照急速升温的错误工艺进行作业,并非个别工人的违章行为,因此采取错误的工艺对炉衬进行烘炉烧结作业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最让人痛心震惊的是:这样的事件,不是个例!近些年来,迫于环保和市场对低端铸件的驱逐,大多数铸造厂的冲天炉被中频感应电炉所取代,中频电炉事故消息频出,类似于“6.1钢水喷爆事件”,在无工人违章行为下的死伤事故也是屡见不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微LINK钢铁,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小程序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拓展客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