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V:159999-78052,欢迎咨询董明珠的格力,[小程序设计与开发],[小程序投流与推广],[小程序后台搭建],[小程序整套源码打包],[为个体及小微企业助力],[电商新零售模式],[小程序运营推广及维护]
格力电器作为一家国有企业,其最大的股东是格力集团。截至2019年,董明珠已持有格力4431.85万股的股份,成为了格力的十大股东之一。然而,在格力上市之初的1996年,董明珠仅作为员工身份持有500股。
董明珠的身价主要来自于她在格力集团所持有的股份。她所持有的4431.85万股股份,不仅为她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更体现了她在公司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董明珠的财富积累过程,是一个从普通员工逐步成长为公司重要股东的励志故事。
董明珠以70岁的高龄成为了中国企业的网红代表,其每一次公开露面或言论都能够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与讨论。格力电器年会上员工合唱的歌曲“我妈是董明珠”再次将格力电器与董明珠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不仅展示了格力电器内部的组织结构日益倾向于董明珠的个人控制,也反映了格力员工在满足董明珠的情绪价值方面,成为了晋升与发展的关键。
格力电器从一个根正苗红的国有企业转变为董明珠绝对控制下的私营企业,这一转变背后的关键因素在于董明珠通过一系列混改策略,巧妙地掌控了格力电器的重要股份。在2019年底的混改过程中,格力集团将持有的格力电器股份大幅减持,并以416.62亿的价格转让给珠海明骏,而珠海明骏的实际控制权则由董明珠通过一系列公司穿透结构掌控,实现了对格力电器的实质控制。
在董明珠的管理风格中,她强调对员工的严格要求,从员工的行为规范到资源的利用效率,都设定了极为苛刻的标准。从员工违规走行车道、不按规定投放垃圾,到行政人员未落实纸张重复利用,甚至是不穿工作服,都可能成为被开除的理由。这种管理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但也引发了员工对工作环境与待遇的不满。
格力的高管团队和经销商体系与董明珠的关系经历了微妙的变化。2021年底,大批格力高管选择了离开,加入创业或与竞争对手合作,这表明董明珠的管理风格及决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员工的忠诚度。格力的经销商体系在2022年也出现了反水的情况,部分经销商转向了其他品牌,特别是飞利浦空调,这反映了市场与企业内部的复杂动态。
文|新氪度
2025年初开始,四川、山东、海南等地格力专卖店的招牌被工人缓缓摘下,取而代之的是六个红底白字——“董明珠健康家”。类似的场景在全国多地同步上演。从山东到海南,从重庆到江西,格力线下门店的“格力”二字逐渐退居角落,董明珠的名字占据了视觉中心。这场始于2025年1月的品牌改造行动,在2月13日的四川战略发布会上被正式冠以“革命”之名。格力宣称,这场革命将“重构零售价值链”,用场景化体验和智能交互服务,推动格力从家电制造商转型为健康智能家居服务商。
但这场革命的核心,似乎并不止于技术或商业模式,而是一场关于“董明珠”三个字的豪赌。
一场持续十年的IP绑定实验
董明珠与格力的深度绑定,早已不是新鲜事。2015年,格力手机初代发布时,开机画面上的董明珠头像和签名便引发热议。彼时的争议,与其说是对产品的讨论,不如说是对“企业家形象产品化”的惊诧。此后十年,董明珠的名字不断出现在格力商业版图的各个角落:2019年的“董明珠的店”,2024年的玫瑰空调,再到如今的“董明珠健康家”。每一次动作,都在强化一个等式:董明珠=格力。
这种绑定并非毫无逻辑。2024年格力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9.3%,创下五年来新高。在空调市场增长放缓、多元化业务难见成效的背景下,董明珠的个人号召力成为格力撬动市场的杠杆。直播间里,她的名字是流量密码;门店招牌上,她的形象是品质背书。一名格力经销商直言:“董总知名度高,改名后顾客觉得更亲切。”
但问题在于,当“格力”逐渐变成“董明珠”的定语,品牌的命运是否也系于一人之身?
个人IP的“窄门”与品牌IP的“宽路”
董明珠健康家的门头设计,或许隐喻了这场实验的深层矛盾:六个大字占据90%的视觉空间,“格力”则以小字
在短视频和直播主导的传播环境中,董明珠的强存在感确实为格力打开了新局面。2020年,她通过13场直播创下476亿元销售额,证明了个人IP的变现能力。而“董明珠健康家”的命名,则将这种人格化策略推向极致:消费者进入的不再是“专卖店”,而是“董明珠的家”。这种场景化的话术,试图用情感联结替代功能推销,与格力近年力推的健康家电、智能生态形成呼应。
然而,个人IP的过度扩张也在侵蚀品牌根基。一名网友调侃:“以后导航找格力门店,得先搜董明珠的名字。”这种认知错位折射出一个本质问题:消费者究竟是为“格力”买单,还是为“董明珠”买单?
更深层的危机在于,格力本质上是一家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而董明珠是职业经理人。尽管她持有1.79%的股份,但品牌与个人的深度绑定仍显突兀。对比小米的雷军、理想的李想,他们的个人IP始终服务于企业品牌,而非取而代之。而格力如今的策略,却让品牌退居次席。有网友指出:“当企业命运与职业经理人过度绑定,任何个人变动都可能引发品牌地震。”
品牌革命还是流量焦虑?
格力为“董明珠健康家”赋予的使命是“科技温暖生活的守护者”,但这场品牌革命的推动力,却更多来自网红经济的流量焦虑。
格力并非首次押注健康赛道。从“玫瑰空调”到新风系统,其健康家电布局已持续数年。但市场反响始终平淡:2024年半年报显示,空调业务仍贡献78%的营收,多元化尝试收效甚微。此次更名行动,本质上是将技术叙事嫁接到个人IP上,试图用董明珠的信任背书弥补技术市场化的短板。
董明珠深谙争议的传播价值。无论是“三年干掉小米”的豪言,还是“玫瑰空调是艺术品”的辩白,都让她长期占据热搜。但这种策略正在反噬品牌价值:2025年1月,一则“董明珠被停职审查”的谣言便导致格力股价剧烈波动。当品牌与个人IP高度捆绑,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演变为系统性风险。
结语:格力需要一场“去董明珠化”的勇气
站在2025年的节点回望,董明珠与格力的关系像极了一场漫长的婚姻:她成就了格力,却也让它困在自己的阴影里。门店招牌上的红底
未来的格力或许需要思考:当“董明珠健康家”成为消费者口中的“董明珠店”,这家企业是否已从“中国制造的象征”沦为“个人IP的周边”?答案或许不在更名行动的成败中,而在格力能否找到超越个人崇拜的品牌内核——毕竟,消费者可以为一时的猎奇买单,却只会为长期的价值驻足。
这场冠名革命,究竟是格力转型的起点,还是品牌退化的开端?市场正在等待一个比董明珠的名字更持久的答案。
举报/反馈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小程序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拓展客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