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小程序设计开发——助力新电商新零售
电话+V:159999-78052,欢迎咨询英伟达芯片是谁代工的,[小程序设计与开发],[小程序投流与推广],[小程序后台搭建],[小程序整套源码打包],[为个体及小微企业助力],[电商新零售模式],[小程序运营推广及维护]
一、英伟达gb300供应商列表
以下是英伟达GB300的供应商列表:
- GPU芯片代工制造:中芯国际承担部分7nm制程芯片代工。
- AI服务器整机组装:工业富联是主力代工厂,份额较上一代提升30%。
- 散热系统:中科曙光浸没式相变液冷方案覆盖80%国产服务器;英维克独家供应机柜级液冷板等。
- 光通信模块:中际旭创供应800G/1.6T光模块;新易盛1.6T光模块进入送样阶段。
- PCB基板:沪电股份、胜宏科技、深南电路、景旺电子等是核心供应商。
- 电源管理系统:欣旺达、麦格米特等为电源供应商。
- 存储配套:兆易创新供应GDDR6X显存控制芯片。
- 其他:还包括和林微纳(测试探针)、江海股份(超级电容)等。
二、英伟达芯片是谁生产
英伟达芯片的生产主要由台积电承担,此外在部分产品上可能与三星电子等合作,封装测试环节由日月光、安靠等企业完成。
英伟达是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自身专注芯片设计,生产制造委托给第三方晶圆代工厂。台积电是其最核心的生产合作伙伴,负责制造绝大多数高端芯片,像GPU中的GeForce、数据中心用A100/H100/Blackwell系列以及AI加速芯片等。台积电的先进制程,如4nm、5nm,是英伟达芯片高性能的关键支撑,在AI和数据中心领域的产品几乎全部由台积电独家代工。
虽然台积电是主力,但英伟达也在探索多元化供应链。在汽车半导体等部分中低端产品或特定制程上,可能会与三星电子等代工厂合作,不过目前这部分合作份额较低。
芯片生产除了制造环节,还涉及封装测试。日月光、安靠等专业封装企业负责这一步骤,它们能确保芯片性能稳定,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总体而言,英伟达的芯片生产高度依赖台积电的先进制程工艺,同时通过分工协作模式整合全球供应链,自身则聚焦于设计和技术创新,这是典型的Fabless模式。
英伟达卖不动了,阿里换国内代工造芯片,国产AI算力的机会来了?
2025-08-31 10:27·斌说Bin
**阿里要自己造芯片了,而且目标直指英伟达的空白。**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阿里巴巴正在研发一款比自家旧款功能更强的新芯片,主要服务更广泛的AI推理任务,还强调要做到“兼容英伟达”。更有意思的是,这次阿里没有继续依赖台积电,而是转投国内一家企业代工。换句话说,阿里这一步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一次战略转身:要在英伟达受限的情况下,尝试撑起国产AI算力。
消息一出,行业沸腾。因为这背后不仅是阿里一家的选择,而是整个中国科技圈正在面对的“算力焦虑”。
**先把背景讲明白。**英伟达的GPU(图形处理器),是当前全球AI算力的绝对王者。不管是ChatGPT这样的通用大模型,还是阿里、百度、腾讯在做的AI应用,背后跑的几乎都是英伟达的芯片。问题在于,由于各种政策和出口限制,英伟达在中国的高端GPU销售遇阻,中国的云计算和AI大厂,突然面临“缺芯”的困境。换句话说,**AI能不能跑得快,不是看算法牛不牛,而是看你能不能买到显卡。**现在显卡供不上,那些喊着要搞大模型的公司,哪怕资金再多,也只能干着急。所以,阿里的动作就好理解了:既然买不到,那就自己造。
但问题来了:阿里能不能造出来?要知道,芯片不是靠喊口号。阿里之前也搞过芯片,比如达摩院下的平头哥团队,做过“含光800”,那是一款云端AI推理芯片。但当时的市场反响一般,因为性能和生态都不算顶尖,用的人有限。这次的报道里提到,阿里的新芯片会更强大,兼容英伟达,还要覆盖更广泛的AI推理任务。听起来很美好,可现实有两个大坑:**第一,设计能不能赶上?**英伟达的CUDA生态深耕了十几年,不只是硬件,还是软件框架和开发者社区的护城河。阿里说要“兼容英伟达”,其实就是承认开发者不会为你重新学一套生态。如果兼容不彻底,开发者还是会嫌麻烦,继续用英伟达。**第二,制造能不能跟上?**之前阿里芯片是台积电代工的,现在转向国内厂商。好处是更独立,但短板也明显:国内代工厂的制程工艺和良率,和台积电还有差距。AI芯片对制程要求极高,如果良率上不去,性能就打折扣,成本还居高不下。
**从阿里的角度看,这步棋还是得走。**为什么?因为阿里最依赖的就是云计算和AI。阿里云本来是中国第一大云厂商,但近两年被华为云、腾讯云、字节云疯狂追赶。如果阿里云算力不足,服务客户没优势,大模型没算力,业务就失血。蒋凡再怎么喊“淘宝闪购”,蔡崇信再怎么说“降本增效”,核心技术跟不上,阿里迟早会被边缘化。所以,这个时候哪怕再难,阿里也要扑进芯片。能不能成功是一回事,不扑进去一定死。
**消费者关心什么?**很多人会说,阿里造不造芯片,跟我买不买东西有啥关系?其实关系大了。AI算力如果真被卡住,中国的大模型产品就跑不快,应用就落后,最终消费者用到的AI功能——比如淘宝的智能客服、推荐算法,支付宝的风控系统,甚至我们未来可能依赖的AI助手——都会大打折扣。说直白点,阿里能不能造出自己的GPU,不只是企业竞争,而是跟每个中国用户能不能用上便宜、好用的AI有关。
**但我必须泼个冷水:别幻想太快。**芯片是最硬核的产业之一,从架构设计到制造工艺,再到生态适配,每一步都烧钱、耗时间。英伟达能成为巨头,是因为它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把GPU从“打游戏”硬生生干成“AI核心”。阿里即便有钱有团队,短期内也很难全面追平。所以我更倾向于这样看:阿里这次的新芯片,不会一夜之间干掉英伟达,而是先在特定场景下填补缺口。比如在淘宝、阿里云自家业务里先跑起来,逐步优化,再慢慢开放给外部客户。它更像是一种“自救”,而不是全面替代。
**但话说回来,这件事也有一个积极信号。**过去中国大厂很多时候都是拿来主义,用国外的硬件+开源的软件,做应用层的创新,很少真刀真枪往底层冲。现在英伟达“缺货”逼得阿里下场造芯片,反而可能逼出一波国产替代的机会。国内代工厂如果能在这个过程中快速迭代,阿里芯片能积累经验,说不定几年后真的能打出一张牌。所以,有人把这比作“被迫长大”:以前买现成的爽,现在被卡脖子了,不得不自己练功。过程肯定痛苦,但长远看可能是好事。
那问题又回来了:**阿里有可能做成吗?**我觉得取决于三点:投入的决心:芯片是个十年级别的赛道,不是三五年能见效,阿里愿不愿意长期烧?生态的整合:兼容英伟达只是第一步,要拉来开发者和客户用,生态能不能搭建起来?国内代工厂的进步:没有制造能力,再好的设计也只能是PPT。这三点任何一个掉链子,阿里芯片就可能烂尾。
所以你觉得阿里能造出真正替代英伟达的芯片吗?还是觉得这就是一场“不得不演”的技术豪赌?不管答案是什么,有一点可以确定:AI时代的下半场,谁掌握算力,谁才是真正的王者。阿里这次的筹码,就是它敢不敢、能不能在芯片上杀出一条血路。【WINDRISES MINIPROGRAM PROMOTION】尊享直接对接老板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小程序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拓展客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