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汉国测恒通智能仪器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武汉国测恒通智能仪器有限公司,是珠海国测电能仪表科技有限公司与武汉国测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1995年,是国内知名的电力设备制造商,是国内电工测试仪表产业的开拓者)为顺应智能电网的发展实行资产业务重组而组建,它将高压电能表、电工测试仪器仪表和智能电表等产品线业务整合,从而为客户在电能计量领域提供全面的计量产品、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
技术是基础、生产是保证、质量是关键、市场是源泉。公司始终坚持站在新技术研发和应用的前沿,秉承了国际质量标准体系ISO9000/ANSI/ASQC9002,配备了先进的计量检测设备和信息化科学管理系统,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公司拥有30余项发明专利和适用新型专利,多项产品多项产品获得国家、省市科技成果进步奖、博览会金奖、重点新产品、国家火炬推广项目,是中国电子式电能表和高压电能表产品的发明者和领军者;首家提出“高压电能直接计量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您的职业生涯从国测开始
人才是根本、文化是灵魂。公司聚集了一批高素质、高水平、具有团队精神的技术、生产、销售和管理人才,拥有深厚的企业文化底蕴,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将深入打造“国测●恒通”品牌形象,全力为用户提供专业、稳定、最具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我们的目标是“用最独特的技术创新、最经济的成本改造传统的电能计量方法,服务于智能电网建设”。
为员工建立起“普通员工骨干员工核心员工企业合伙人公司股东”的发展通道和利益分享机制。公司员工可多路径实现发展目标,
并通过在发展通道的成长与公司成为更加紧密地利益共同体。
公司各类福利
工作时间:五天八小时工作制
社会保险:五险一金
商业保险:长期出差、高风险作业人员购买意外保险
交通:上下班班车接送
午餐:公司食堂统一就餐,发放用餐补助
法定代表人:侯铁良
成立日期:2010-08-30
注册资本:5880万元人民币
所属地区:湖北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2010055844302XB
经营状态:存续(在营、开业、在册)
所属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人员规模:100-499人
企业地址:武汉东湖开发区汤逊湖北路38号(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园内)
二、湖北长江电气有限公司走进长江
湖北长江电气有限公司坐落在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一家集高低压配电设备、智能电网电力自动化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业务范围涵盖了110KV及以下电力工程的总承包施工,年生产能力超过20亿元人民币,具有全面的工程服务能力。
公司专注于高品质产品的制造,产品线包括高低压配电设备、箱式变电站、智能电网电力自动化设备,以及电力工程施工。公司已通过ISO9001:2008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以及OHSAS18001:200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取得国家强制性产品(3C)认证和电力设施承装、承修、承试三级认证,确保了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
拥有现代化的20亿生产能力工业厂房,配备了先进的数控机床、剪板机、母线加工机和喷涂流水线,确保了高效生产。在产品研发和设计上,公司采用CAD/CAM系统,并与ABB、施耐德、西门子等国际巨头合作,不断引入先进技术,为产品的卓越品质提供技术支撑。
武汉电网迎来高温“烤验”,保电“黑科技”速来围观
今日(8月6日)清晨,武汉市气象台再次拉响高温橙色警报,这是武汉连续第四天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面对高温大负荷“烤”验,武汉电网如何“安然度夏”,守护万家清凉?

保电是个技术活儿,离不开“黑科技”的加持。夏季用电高峰,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启动实施“勇担保供主责·迎战度夏高峰”行动,运用“集中监控+立体巡检”“一巢多机”移动式无人机巡检、卫星防山火等新型技术,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减少人力投入,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输电线路装上“千里眼”,运维效率提升3至5倍
“花轧二回07有安全隐患,麻烦您那边去处理一下。谢谢!”
8月4日9:05,武汉供电输电智能监管中心,监测人员通过输电远程智能巡视系统发现,30多公里外的洪山区八吉府街道邹黄村一处施工现场,一辆吊车在高压线下施工时,机械吊臂意外“顶”上了花轧二回线下的绝缘防护网,可能威胁电网安全运行。调度员立即派发工单,要求运维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处置。
9:42分,国网武汉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分公司运检一班班长卢涛和同事到达外破隐患点,发现这里是武鄂绕城高速拓宽工程项目的一处已停工多时的施工点,当日吊车临时进场准备转运钢梁。
“按照安全规程,机械吊臂至少要和高压线保持6米以上的安全距离。今后如果大型施工机械需要在高压保护区内进行线下作业,请提前向电力部门报备,在我们的值守和监督下才能在线下施工。”在施工现场,卢涛向吊车司机肖师傅宣讲安全施工制度,在他和同事的监督下,现场钢梁转运完毕,线路安全隐患得以消除。
卢涛告诉长江云新闻记者,花轧二回线一旦遭到外力破坏,有可能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武钢片区至少10万人用电会受影响。”
花轧二回线全长17.56公里,全线62基杆塔,精准设置视频监控点9处。这些装在输电线路上的“千里眼”,可对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将设备隐患、外力破坏趋势等信息集中反馈到武汉供电输电智能监管中心,时刻守护输电线路安全。
国网武汉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分公司生产技术室负责人杨亮介绍,目前武汉5900多公里输电线路上,总共搭载了3000多套视频监控系统,该公司采用“集中监控+立体巡检”运检新模式,正在全力打造45分钟运维圈:“今年迎峰度夏期间,输电智能监管中心每天自动发送7000到8000条告警信息,经过人工识别后及时发现隐患,第一时间快速处理,工作效率比以前提高了3到5倍。”
“移动机巢”上线,无人机让电力巡检实现无人化
在武汉市黄陂区罗汉寺陶田村,一辆黄色新能源汽车车顶上的“机巢”开启,两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反向而行,对1000千伏特高压线路荆武一二线进行自主巡检。巡线过程中,它们将遵循“飞手”提前规划好的路线逐一巡视,实时记录并回传线路和杆塔的运行状态。
长江云新闻记者注意到,和以往不同的是,这两台无人机由一名“飞手”同时操控,输电远程智能巡视系统与多个监控设备形成联动,巡检人员坐在车内就能对线网情况作出分析研判,及时消除缺陷隐患。
国网武汉供电公司超特高压运维班班长方源说,基于新能源汽车打造的“一巢多机”移动式无人机巡检平台,和固定式机巢相比灵活性更高:“它不受地域限制,更加节省人力投入。通过加载在里面的基站和中台,一个人、一台终端同时可以操纵两架无人机,从两个方向进行高效率的巡视。新能源汽车还能进行反向充电,保障无人机可以连续运行15个小时、起降60台架次,让巡线关键环节真正实现无人化。”
据介绍,目前武汉共有53条500千伏及以上的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全长1550公里。方源告诉长江云新闻记者,在设备量不断增加、人手不足的情况下,这些重要输电通道均采用“一巢多机”移动式无人机巡检平台开展智能巡视:“1550公里的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只有利用数字化转型立体巡检的形式,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巡视。高效完成数据分析,找到缺陷隐患,及时进行治理。”
数据显示,武汉全市范围内输电线路达5913.39公里,杆塔数为21859基。今年迎峰度夏期间,输电网负荷最高达到14038.8兆瓦。入夏以来,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累计派出巡视人员7200余次,车辆2700余次,巡线线路24900余公里。其中无人机巡视线路达到1788公里,配合“一巢多机”自主巡检、智能化在线监测、激光炮等手段监控并处理各类隐患,集中监控发现缺陷次数367次,处理缺陷数1237笔。
(长江云新闻记者杨晓通讯员王欣责任编辑吴松)
【来源:长江云_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