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法律制度建设_百度...
工业和信息化部着重强化法治政府建设,推动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创新。首要任务是加速立法进程,以适应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需求。以稀有金属管理、船舶工业、工业节能、产品质量、信息安全以及两化融合等领域为重点,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如《电信法》、《无线电管理条例》等,并强化与国务院的协作,力求尽快出台,确保立法内容的针对性和质量,关注企业和群众的权益保护。
同时,对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严格把关。部内各司局需在法律框架内起草,确保文件不包含行政许可、处罚等不当内容,对公民、法人权益产生影响的文件需公开征求意见,由政策法规司审核并经部长办公会集体讨论后执行,维护公共利益的平衡。
对于现有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实施全面清理,及时修正或废止不符合发展要求、违法或不协调的部分。遵循国务院要求,建立定期清理制度,确保法规文件的时效性和合规性。
最后,强化立法研究,围绕部门核心工作进行深入研究,注重立法前期的调研和论证,优化立法草案的起草,提升立法项目的可行性和实际效果。
扩展资料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国发〔2010〕33号),2011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该《意见》分总体要求、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化解矛盾纠纷、加强保障机制5部分19条。
二、信息技术主要包含哪几个方面及其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主要包含哪几个方面及其发展趋势如下: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包括以下10个方面:
高速度大容量。
2.集成化和平台化。
3.智能化。
4.虚拟计算。
5.通信技术。
6.遥感和传感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被称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
7.移动智能终端。
8.以人为本。
9.信息安全。
10.两化融合:指工业化与信息化,一是指战略融合。二是指信息资源与材料、能源等工业资源融合。三是指虚拟经济与工业实体经济融合。四是指信息技术(IT设备)与工业技术(工业装备)融合。
发展趋势如下:
信息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信息技术企业数量成倍增加。2018年末,包括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四大行业在内的信息技术产业法人企业数量104.7万户,比2013年末增长2.6倍;资产总计26.9万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98.8%;全年营业收入18.5万亿元,比2013年增长62.7%。
信息技术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作用不断增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动能。五年来,信息技术产业对经济的引领带动作用日益提升,所创造的产品和服务为国民经济各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信息化已经内化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在生产要素,国民经济正在由“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升级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
三、《信息系统集成》什么是两化融合?
什么是两化融合?
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它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为什么提出两化融合?
我国多数企业都处在工业化水平较低的阶段,急需国家出台标准体系。两化融合是新时期工业发展的趋势,是我国根据自身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所做出的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目的是跟上世界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两化融合标准体系的出台可以更快速有效地指导企业如何信息化。国家出台的这个标准体系其实是告诉大家怎么进行信息化,怎么把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两化融合贯标后,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什么优势吗?
贯标的企业通过对体系的有效运行,能够加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收益的最大化。同时,也能获得政府后续政策和专项的支持。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与其他如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管理体系有何不同?
都是一套管理体系,可相互借鉴。区别在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定位属于战略层面,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管理体系的应用范围都侧重于某一专业领域,其管理对象相对固定,目的在于规范特定专业领域的管理。
两化融合与企业做信息化项目建设有何不同?
企业进行信息化项目建设时,主要通过同行及当前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况,确定自身的信息技术的选择和应用需求,信息化建设时,更多关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部署和应用。
两化融合是从企业发展战略出发,通过竞争优劣势分析等工具和手段,识别、确定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需求,为获得这些可持续竞争优势而打造企业最需要提升的新型能力并将能力需求量化,并建立了系统性的职责和资源管理机制,监控、考核、纠正和改进机制等。
企业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有什么好处?
一是通过顶层设计,规避企业信息化建设常见问题和风险。
二是梳理企业能力建设脉络,指导两化融合战略规划制定。
三是通过咨询诊断及制度优化,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四是通过知识转移,培养企业两化融合管理的人才队伍。
五是用于评判企业在信息化环境下是否具备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六是推动企业全面规划信息化项目建设相关的活动和管理过程,加强企业两化融合工作的战略一致、过程可控及结果有效。
七是帮助企业解决信息化与管理两张皮、高阻力、低参与等问题,稳定获取预期的两化融合成效。
八是有利于企业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九是能够解决IT人员流动所带来的问题。
十是有利于提升公司和员工绩效管理水平,以持续改进效益。
一般要多久才能拿到证?
一般6-8个月(视每个企业具体情况而定)
想了解更多可私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