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7月第一周提车的北京车主透露,他购买的2025款B5四驱智远版XC60,含一年利息的总落地价在30万左右。“销售说我买的时机刚刚好,现在的价格涨了2万元左右。”
虽然价格出现小幅上扬,但一位北京海淀区的沃尔沃销售人员表示,他们并没有接到明确涨价的通知。“因为现在是下半年的第一个月,销售任务还没那么重,按照惯例都会把价格收紧一些。您要是想再谈谈价格的话,可以等月底,个人预计优惠力度和6月时差不多。”
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家4S店销售人员坦言,雷克萨斯ES的价格今年一直处于整体下行状态,未来不仅不会涨价,甚至还有可能继续走低。“这款车已经步入产品末期,临近大换代了,现在处于逐步清库存的状态。ES200低配车型走分期,一年提前还款含利息的总落地价在23万多。”

▲ 雷克萨斯门店。图 / 视觉中国
根据目前市场消息,全新的雷克萨斯ES将在今年四季度正式发布,同时推出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型,产品力将进行全方位的升级,因此现款的ES将全面进入“抄底”模式。
除了轿车ES系列,NX、RX这两大SUV系列的价格也在慢慢下探,通过分期的方式都能拿到8万元以上的优惠。“RX最近的价格和销量比较稳定,不太会出现大幅的波动。”该销售人员表示,“走量车型加价早就成为过去式了,现在这大环境下也不太可能涨价。”
再看凯迪拉克和捷豹路虎的国产化燃油车型,在进入2024下半年后,也几乎没有进行价格调整,依旧处于严重的内卷当中,所有车型都给出了非常大的优惠力度。
如果说BBA退出价格战,目前业内还在争论其正确性,那么对于二线豪华品牌是否也会“降量保价”,每人Auto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大部分均认为不会跟进。
“奔驰、宝马、奥迪的品牌影响力依然很大,二线豪华品牌没这个优势。它们的销量本来就是降价换来的,如果还涨价,恐怕会损失更多的潜在消费者。”一位业内人士称。
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认为,涨价是BBA等豪华品牌的特权,其余品牌有这心没这胆,因为他们的品牌替代性太强,最终结果是利润、份额都挨不着。
坦白讲,二线豪华品牌现在正受到一线豪华品牌和国产高端新能源品牌的上下夹击,涨价和降价都很难受。而且不少二线豪华品牌的主销车型,都属于临近产品末期的老车,涨价可能性较低。
也因此,宝马、奥迪的“退群”,目前并没有影响到他们。再看同级别的中国新势力品牌,像问界、理想、蔚来、极氪、小米、智己等,也都还按照各自原定的节奏进行价格政策的微调。
宝马能坚持多久?
如今看来,倘若奔驰也宣布涨价,那么BBA就算是集体站在了价格战的对立面。
近两年,BBA降幅过大,市场会不时出现和品牌调性不符的新闻,比如“奥迪A4到了1字开头的史诗级低价”,“宝马电车价格腰斩”等消息。面对网友戏称“再不努力,就只能开BBA了”,即便知道是调侃,但BBA们似乎也不想再听了。
其实这不难理解,天下苦价格战久矣。
像宝马、奥迪这样通过涨价,默默回击价格战还算给市场面子,广汽集团、吉利控股等多家车企掌门人则直接怒批当前现状。
在他们看来,简单粗暴的降价大战,不仅伤害了部分企业,也影响到了从业者。
前宝马销售王宁告诉每人Auto,他去年底离开时,宝马已经处于卖5系和7系都要亏钱的地步。经销商收紧腰带,勒疼了底下的销售员。
“KPI大的时候,我就满心想着怎么成交,什么产品讲解、优质服务等等都能省则省,非常简单粗暴的就是谈低价。”回忆起那时的工作氛围,王宁表示,为了完成业绩,同事们都会挑好卖的车型,“但宝马力推的电车,属于吃力不讨好项目,销售不会想卖。”

▲ 宝马沈阳门店。图 / 视觉中国
如果在推销电车这条路上,经销商都不努力,那么这往大了说,对厂家整体的产品布局是不利的。但那时的王宁顾不上这些,后来还因为看不到止跌的趋势,他索性跳槽去了某国产品牌。
豪车降价不仅伤害了品牌形象,也让销售的服务走形,但这些还不是最严重的,一旦经销商大面积退网,才是无可挽回的局面。在熟悉汽车行业的券商分析师柏成看来,宝马涨价的根源就是要保渠道。
长期以来,汽车经销商盈利模式除了卖车赚钱,还依赖完成一定销售目标后,厂家给的返点补贴,这笔金额相当可观,因此早年间经销商愿意亏钱卖车。
柏成解释称,以宝马来说,厂家给经销商返点一般在3%~4%,但现在市场量价齐跌,亏钱卖车也换不来销量、利润,能否等来足够的厂家返利补贴都要打个问号,如此恶性循环下去,经销商撑不住了,最终就是退网,品牌渠道受损。
经销商渠道是BBA生态的重要一环,宝马、奔驰车型研发主要在国外,在中国市场就是靠卖车、营销,背后少不得依靠经销商多年来的保驾护航。
据柏成了解,本次涨价是宝马中国内部做出的决策,通常会经过一些精密测算,给出一定涨幅,牺牲部分市场份额,最终利润够维持宝马生态的发展,“其中重要一块蛋糕就是给经销商的。”
至此,宝马、奥迪的涨价逻辑算是捋顺了。此时业内又提出了新疑问——涨价,他们能坚持住吗?
可以预见的是,宝马涨价后,一定会有其他品牌来抢夺其市场份额,单靠价值和品牌,宝马能赢得消费者的心吗?毕竟在价格战下,大家的决策周期已经被大大地拉长了。
事实上,涨价消息出来后,来奥迪、宝马门店看车的顾客反而变多了。7月16日(工作日)下午,每人Auto在北京某宝马门店看到,约500多平方米的场地,按照不同车型系列分出4个顾客接待区,每个区域都至少有2组客户。奥迪门店也同样热闹,销售表示,“就算现在排试驾,也得等10多分钟。”

▲ 奥迪销售门店。图 / 视觉中国
宝马的销售将这一切归功于涨价消息释放前的一周,他们曾告诉部分意向购车的车主“买涨不买跌”,速来下单,“而且宝马涨价上了热搜,通知广泛流传,有来凑热闹的。”
不过他最担心这是短期繁荣,眼前热闹几周,后面店内会冷清下来。在他看来,见识过宝马低价的相当一部分顾客们,如果不急着用车,可能还会继续观望。
相较涨跌,销售人员普遍更怀念价格稳定的时候。那时行业竞争有秩序,至少每月绩效在个人心里,都是可预期的。
(文中受访者为化名)
文章为每人Auto原创,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