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07118833757356607/
2025-05-22 12:15·京报网
在网络平台上,一种名叫“网络树洞”——就是在线倾听别人心事的新型兼职火了。在闲鱼、小红书等平台,半小时的倾听售价在3元至10元不等;有的页面明确标注了“心理咨询”的字样,有的则只写着“树洞”、“倾听”。比起专业心理咨询师的价格,网络树洞收费便宜,接单快捷方便,最受欢迎的“树洞”商家年订单销售额能达到3万多元。专业人士表示,网络树洞的出现有一定市场需求,但也应警惕其背后的风险。真有心理问题,还是应该寻求正规途径的心理帮助。

闲鱼
现象 网络树洞成情绪宣泄口
“刚来到这个城市,没有朋友,每天工作都很压抑,谢谢你耐心听我说完……”深夜11点,28岁的周彬(化名)读完回复,与客户互道晚安,结束了长达一小时的“倾听”。从去年年底开始,他在闲鱼平台开设了个人账号,做起了“一对一情感树洞”的兼职。
“在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都可以来找我,24小时在线,正规聊天,正规交流!”在周彬的个人主页上,标注着两种收费模式,通过文字输入每30分钟收费5元,通过语音倾听每30分钟收费10元。
“选择语音沟通的人很少,我这五个月也就接到了三四单,大部分人都是通过打字交流,有的人一发就是一整页的文字。我的工作比较特殊,没有项目时比较闲,就想找个副业,无意间发现了‘网络树洞’,尝试后感觉还不错,又能解闷儿,又能赚钱。”周彬说,他认为自己很适合这个职业,因为身边朋友都说他像个“知心大哥”,擅长安慰人。做网络树洞后,他会在倾听时尽量让顾客感到被理解、被安慰。周彬总结说,在他的客户中倾诉情感问题和家庭问题的人比较多,包括出轨、背叛等难以启齿的事情,这是他在现实生活中很少能听到的。
让周彬印象最深的,是一位遇到情感问题的女士,苦于无法和身边人诉说。周彬在耐心听完她的苦恼后,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我告诉她,‘没有回音的山谷不值得纵身一跃’,劝她尽快脱离让自己不开心的人和事。当时看到微信上面的‘正在输入’闪烁了很久,后来我才知道她一直在哭。”倾诉后,这位女士非常感激周彬的建议,主动给他发了200元红包,让周彬惊讶不已。“没想到陌生人的建议,能给她带去那么大的帮助。之后我们时常有联系,我感觉她渐渐走出了那段感情阴霾。能帮助到别人,让我感到挺欣慰的。”周彬说。
与周彬将树洞当作兼职不同,陈欣(化名)是一位全职太太,她将网络树洞当作自己的工作。“我平时会写一些网络文章,做树洞倾听者,能带给我写小说的灵感。”陈欣说,“单量最多的一周,大概接了30多单,听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让我挺开眼界的。”
“感谢你治愈了我的坏心情!”“店主共情能力很强,给了我很大安慰!”在陈欣的商品评价页面,来自树洞倾诉者的好评有数百条。“平时生活中朋友很少,遇到事情没人能分享,网络树洞让我有了倾诉的窗口,我觉得是很好的一件事。”90后女生小李留言说。
小红书
隐患 担心泄露隐私遭遇骚扰
记者在闲鱼平台随机选择了一名“网络树洞”卖家,对方很快发来了微信号码。订单属于虚拟发货,需要买家点击确认收货,对方才会通过微信好友申请,然后听买家倾诉。在记者倾诉自己的问题时,“树洞”很少表达自己的观点,只会回复“好的”、“我在听”等短语。只有在记者发送疑问句之后,对方才会给出一两句回应。倾诉结束后,“树洞”询问可否“给予好评”以及是否愿意“续单”或购买“包月倾听”等服务。在对方列出的价目表里,还有“早起叫醒服务”、“睡前闲聊”、“阅读分享”、“虚拟恋人”等附加项目,这些都是没有写在闲鱼商品页面上的。
附加项目
“就怕这些搞‘擦边’陪聊服务的。”陈欣表示,不少人选择闲鱼树洞的第一原因就是价格便宜,聊天方便;但这种完全匿名的机制,缺乏监管,对于买卖双方都有遭遇骚扰的风险。
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除了对“擦边”方面的担忧,大部分人听到“网络树洞”后,首先担心个人隐私会泄露,因而大多对“网络树洞”持负面态度。“和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倾诉自己的秘密,以后万一哪天发现自己的私密成了别人的网络段子,或被写进了小说,该怎么办?如果对方发到网上,被认识我的人看到了怎么办?”市民张先生质疑道。
还有一些网友则对树洞的专业性持怀疑态度。“有些年轻人出现心理问题,盲目去求助这些‘树洞’,会不会遭遇网络暴力、嘲讽或不负责任的建议?”作为家长的韩女士表达了担忧。
还有不少受访者担心,大部分“树洞”都是兼职的普通人,他们经历不一、能力有限,给出的建议不一定正确;而倾诉方长期依赖树洞,可能耽误专业心理干预,尤其对抑郁症等严重问题,树洞的存在可能适得其反。
作为倾听者的“树洞”也有不同声音:“做了几天树洞后,发现我实在接受不了,听了太多的负面情绪,把自己给整废了,不准备干了……”00后男生小武这样说,除了心理承受能力会受到考验,他身边还有同样做树洞的朋友,遇到过聊完不给钱或被对方辱骂的情况。
提醒:树洞不等于心理咨询
资深心理咨询师李建中认为,当下社会压力大,人们面临各种心理困境,“网络树洞”应运而生。如果只是想寻求一个倾诉的窗口,“树洞”的存在无可厚非;但真正的心理咨询只通过“树洞”是远远不够的,“网络树洞”和“心理咨询”难以相提并论。
“就心理问题而言,严重程度可以从1到10划分等级。1至2分的心理问题,通过树洞倾诉是可以的,3分以上的心理问题就不是树洞能解决的了,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李建中说,一些持续时间较长、程度较深的心理问题,需要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提供帮助,“如果属于深度的心理问题,应该优先考虑专业心理咨询热线、医院心理科或正规心理咨询平台寻求帮助。”
“网络树洞可以作为一种临时情绪出口,但无法替代专业帮助。大家如果选择树洞倾诉,应该对收到的建议保持批判性思考,不能轻信。如遇骚扰或不当内容,应该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举报。”李建中表示,买家应该正视“树洞”的概念,不要期待在网络树洞中能得到“心理咨询”的效果,避免因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产生纠纷。此外,大家应避免在树洞发布照片、定位、真实姓名等信息,避免透露能定位个人身份的信息。
“网络树洞的匿名性可以让人短期宣泄,但也可能陷入负面情绪的‘回声室’。与其寻求网络树洞的帮助,不如多出门、多交朋友,运动、阳光、新鲜空气对情绪有直接的生理调节作用。真实的社会连接,比匿名网络倾诉更能从根本上改变情绪问题。”李建中提醒说。
建议:网络树洞也需专业监管
北京市常鸿律师事务所彭艳军律师认为,就“网络树洞”而言,双方通过平台自愿达成“倾听服务”的意愿,构成服务合同关系;但盈利是否合法,服务合同是否受法律保护,还要取决于服务性质——如果仅提供倾听、聊天等非专业服务,且不涉及医疗或心理咨询,目前法律未明确禁止;若以“心理咨询”名义提供服务,则需具备《精神卫生法》规定的资质,比如心理治疗师资格证或医师资格证,否则就构成非法行医或非法经营;若服务内容涉及性暗示、骚扰或诱导消费,则可能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或《刑法》。
据了解,日前闲鱼平台已发布了“禁止发布及求购陪聊等陪伴类服务”的公告:“陪聊、陪玩等陪伴类服务交易有严重的安全隐患,为保障广大社区用户的合法权益,该类商品禁止在闲鱼交易……如您发现闲鱼有陪聊等陪伴类服务的商品,请及时发起举报,我们核实后会严肃处理!”彭律师认为,平台应设定网络树洞的准入门槛,明确“倾听者”不得使用“咨询”“治疗”等术语,避免误导;同时强化平台责任,主动下架违规商品,建立投诉通道,设置便捷举报入口,对违规账号采取封禁、公示等处罚措施。
闲鱼公告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