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54931387305558580/
2025-01-01 21:15·金猪猪
昨夜的湖南株洲,湘江两岸烟花绽放,璀璨的夜空让无数人沉醉。

人群在欢呼,孩子在奔跑,情绪像被点燃的火药,浓烈而炽热。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江边,映入眼帘的却是触目惊心的画面:烟花燃放后的纸筒、残骸、塑料袋散落一地,湘江岸边原本的整洁被彻底掩盖在一片狼藉之中。

昨晚的欢笑似乎变成了今天清晨的叹息。
“随手带走垃圾”,看上去是解决问题最简单的方法,但对烟花燃放活动来说,这却是一个“伪命题”。
刚刚燃放完的烟花纸筒往往还带着高温,甚至未完全燃尽。

谁会愿意冒着烫伤的风险,手捧这些残骸带回家?更别提将这些垃圾带上公交车或放进私家车,随时可能成为安全隐患。
在这样的大型狂欢活动中,个人能做的似乎也十分有限。

人们对烟花的热爱从来没有减少过。烟花之所以被称为“年味儿”的象征,是因为它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人们情绪宣泄的出口。

在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节庆的烟花是一种仪式感的补偿,是在浓浓人情中为自己创造的一刻宁静与满足。
那些转瞬即逝的光影,承载了太多的期待与愿望。它们点亮了夜空,也点燃了人们对新一年的期待。

即使垃圾问题让人头疼,也无法阻挡烟花在节庆时刻的地位。
当浪漫与现实碰撞,问题还是摆在眼前。湘江边满地的狼藉不仅是视觉上的污染,更是对环境的考验。

环卫工人凌晨三点就已经开始清扫,他们一边俯身拾起燃放后的垃圾,一边忍受刺鼻的火药味。
手套被冻得僵硬,脚步却没有停下。或许昨晚的狂欢者早已熟睡,但清晨的他们却在为这些欢乐买单。

这一幕,不禁让人反思:我们享受的烟花美丽,是否能为它的善后工作多尽一份力?
这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在这样的活动中,政府和主办方是否也应该承担更多责任?

在燃放场地设置更多的垃圾桶;安排专业清扫团队,在活动结束后立即开始清理;推广更加环保的烟花材料,减少纸筒和塑料的使用。

与此同时,每个参与狂欢的人,也可以稍稍改变自己的行为——至少,把垃圾集中放在指定地点,而不是随意丢弃。这样一来,欢笑与整洁或许可以找到一个平衡点。

“可持续庆祝”或许是未来的方向。在很多环保领域已经取得显著进步的今天,节庆活动同样可以被赋予更多的环保意义。

烟花的外壳可以使用可降解材料,燃放后的垃圾可以集中进行分类处理。而政府和企业,也可以通过宣传和引导,让“垃圾不落地”的理念深入人心。

烟花之美不仅在于它点亮的瞬间,更在于它不会对环境造成持久的伤害。
作为一个普通的观赏者,我依然会喜欢烟花的绚丽,喜欢它带来的那种短暂却真实的幸福感。

但每次看到燃放后的垃圾,我都忍不住为这个城市感到心疼。或许我们需要做的并不多,只是稍稍留意自己的行为,多一点自觉与责任感。
希望下一次,当烟花再次点亮夜空时,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同样干净、明亮的清晨。烟花的浪漫才能不负城市的温柔。